铁磁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

合集下载

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动态磁滞回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习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动态磁滞回线。

3. 掌握磁滞回线中关键参数(如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剩磁等)的测量方法。

4. 分析磁滞回线形状与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其磁化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现非线性关系。

当磁场强度H增加到一定值时,B几乎不再随H的增加而增加,此时的B值称为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当外磁场去除后,铁磁材料仍保留一定的磁性,此时的B值称为剩磁(Br)。

矫顽力(Hc)是指使剩磁为零所需的反向磁场强度。

动态磁滞回线是指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测量动态磁滞回线,可以获得铁磁材料的磁性能参数,如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剩磁等。

三、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交流电源3. 铁磁材料样品4. 磁场发生器5. 测量装置四、实验步骤1. 将铁磁材料样品固定在磁场发生器上。

2. 接通电源,调节磁场发生器输出交变磁场。

3. 将示波器的X轴输入端连接到磁场发生器的输出端,Y轴输入端连接到测量装置的输出端。

4. 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动态磁滞回线,记录关键参数(如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剩磁等)。

5. 改变磁场发生器的输出频率,重复上述步骤,观察磁滞回线形状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呈现非线性关系,且存在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剩磁等关键参数。

2. 随着磁场发生器输出频率的增加,磁滞回线形状发生变化,饱和磁感应强度和矫顽力降低,剩磁增加。

3. 分析磁滞回线形状与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发现磁滞回线形状与材料的磁导率、矫顽力、剩磁等参数有关。

六、实验结论1. 动态磁滞回线实验可以有效地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性能参数,为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2. 磁滞回线形状与材料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磁滞回线可以了解材料的磁性能。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 测量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 测量

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测量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的两个基本磁性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来获得。

磁化曲线反映了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过程,磁滞回线则是描述铁磁材料在磁场变化时磁化状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铁磁材料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测量方法。

一、磁化曲线的测量1、实验原理铁磁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会被磁化,磁化过程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磁化曲线。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不同大小的磁场来测量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并在相应的磁场值处记录样品磁化强度。

2、实验步骤(1)选择适当的铁磁材料。

铁磁材料应该具有较高的磁滞回线,磁化曲线应平滑连续。

(2)制备样品。

将铁磁材料制成条状或薄片状,并尽可能保持样品尺寸一致。

(3)将制备好的铁磁材料打磨并清洗干净。

(4)准备实验装置。

将样品放置于磁感应计中间,并将磁感应计连接到电压表或电流表。

(5)应用不同大小的外磁场,并记录磁化强度。

使用恒流源或电压源,应用不同大小的电流或电压,同时记录磁感应计测得的磁感应强度,以得到磁化曲线。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或绘制不同曲线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注意事项(1)要保持样品尺寸一致,以避免磁滞回线太宽或太窄。

(2)应避免外界干扰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在应用不同磁场时,应注意不要让磁场过强以至于将样品磁化到饱和,否则曲线终止于饱和点。

(1)选择适当的铁磁材料。

(4)以一个磁场方向开始,应用不同大小的磁场,并记录磁化强度,记录下磁化曲线,此时磁滞回线仍未形成完整闭合环形。

(5)随着外磁场方向变化,记录相应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直到一整个闭合环形的曲线测得。

(6)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或绘制不同曲线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测量时应注意保持外部环境的稳定,避免温度、震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应避免将试样磁滞回线的心磁化带磁化到饱和,否则将不能获得完整的磁滞回线。

(3)应避免在试样磁滞回线完成闭合之前改变外加磁场的方向,否则将失去呈环形的磁化曲线。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磁滞回线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实验三十〗用示波器观测动态磁滞回线〖目的要求〗1、学习使用示波器对动态磁滞回线进行观察和测量,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2、学习应用RC 积分电路;3、了解铁磁性材料的动态磁化特性。

〖仪器用具〗动态磁滞回线测量仪(包括正弦波信号源、待测铁磁样品及绕组、积分电路所用的电阻和电容),双踪读出示波器,直流电源,数字多用表,滑线变阻器。

〖实验原理〗1、铁磁材料的磁化特性把物体放在外磁场H 中,物体就会被磁化,其内部产生磁场。

设其内部磁化强度为M ,磁感应强度为B ,可以定义磁化率m χ和相对磁导率r μ表征物质被磁化的难易程度:0m r M H B Hχμμ==物质的磁性按磁化率m χ可以分为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三种。

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为负值,通常在5610~10--的量级,且几乎不随温度变化;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通常为2410~10--之间,且随温度线性增大;而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通常远大于1,且随温度增高而变小。

除了磁导率高以外,铁磁材料还具有特殊的磁化规律。

对一个处于磁中性状态(H=0且B=0)的铁磁材料加上由小变大的磁场H 进行磁化时,磁感应强度B 随H 的变化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可逆磁化阶段,当H 很小的时候,B 随H 变化可逆,见图中OA 段,若减小H ,B 会沿AO返回至原点;②不可逆磁化阶段,见图中AS 段,若减小H ,B 不会沿SA 返回(比如当磁场从D 点的D H 减小到D H H -∆,再从D H H -∆增大到D H ,B-H 轨迹会是图中点线所示的回线样式);③饱和磁化阶段,见图中SC 段,在S 点材料已经被磁化至饱和状态,继续增大H ,磁化强度M 不再增大,由于0(M H)βμ=+,B 会随H 线性增大,但增量极小。

图中S H 和S B 表示M 刚刚达到饱和值时的H 和B 的值,分别称为饱和磁场强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

如果将铁磁材料磁化到饱和状态(图中S 点)后再减小磁场H ,那么磁感应强度B 会随H 减小而减小,但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SAO 减小,而会沿着SP 这条更缓慢的曲线减小。

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实验报告

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实验报告

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动态磁滞回线实验器材:1. 变压器2. 电流表3. 电压表4. 磁场计5. 电源6. 载流线圈7. 铁芯实验原理:当铁芯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会在铁芯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铁芯中的磁化程度发生变化。

磁化程度的变化也会在铁芯上产生一个磁场。

实验步骤:1. 将变压器连接到电源上,并保证电源的稳定。

2.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变压器的输出端,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3. 将磁场计连接到铁芯上的一个侧面,并将另一侧面放置在载流线圈中。

4. 开始测量,通过调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铁芯中的电流磁场。

5. 同时通过磁场计来测量铁芯中的磁场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据,绘制出动态磁滞回线的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分析出铁芯的磁滞性能。

实验讨论及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分析铁芯的磁滞性能。

磁滞回线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反映出铁芯中的磁化程度和磁化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磁滞回线,可以得出铁芯的磁导率、矫顽力等参数。

实验的不确定性:由于实验中存在测量误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多次进行实验并取平均值,或者采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

改进措施: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更精确的设备,如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和高精度磁场计,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实验的应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可以应用于磁性材料的性能评估、电力设备的设计以及电磁场的模拟等领域。

实验的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动态磁滞回线,并对铁芯的磁滞性能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对于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整个实验过程进行顺利,实验目标得到了实现。

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实验

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实验

动态磁滞回线实验预习题1、磁性材料的分类?什么是动态磁滞回线?2、硬磁材料的交流磁滞回线与软磁材料的交流磁滞回线有何区别?磁性材料在通讯、计算机和信息存储、电力、电子仪器、交通工具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反映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特性,根据材料的不同磁特性,可以用于电动机、变压器、电感、电磁铁、永久磁铁、磁记忆元件等。

铁磁材料分为硬磁和软磁两类。

硬磁材料(如模具钢)的磁滞回线宽,剩磁和矫顽磁力较大(120-20000安/米,甚至更高),因而磁化后,它的磁感应强度能保持,适宜制作永久磁铁。

软磁材料(如铁氧体)的磁滞回线窄,矫顽磁力小(一般小于120安/米),但它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大,容易磁化和去磁,故常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和电磁铁。

可见,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该材料的重要特性,也是设计电磁机构或仪表的依据之一。

动态磁滞回线是磁性材料的交流磁特性,其在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因为交流电动机、变压器的铁芯都是在交流状态下使用的。

通过实验研究这些性质不仅能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测绘方法,而且能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加深对材料磁特性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概念,加深对铁磁材料的重要物理量矫顽力、剩磁和磁导率的理解。

2. 用示波器测量软磁材料(软磁铁氧体)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求该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m、剩磁Br和矫顽力Hc。

3. 学习示波器的X轴和Y轴用于测量交流电压时,各自分度值的校准。

4. 用示波器显示硬铁磁材料(模具钢)的交流磁滞回线,并与软磁材料进行比较。

5. 学习精确测量电阻和电容的实验方法,测量不同阻值电阻和未知电容。

6. 学习用计算机测量磁性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方法。

(选配计算机接口后完成)二. 实验原理1、铁磁物质的磁滞现象铁磁性物质的磁化过程很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磁性的原因。

一般都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 和磁感应强度B 之间关系来研究其磁化规律的。

用示波法测量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用示波法测量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用示波法测量铁磁材料的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磁性材料应用广泛,从常用的永久磁铁、变压器铁芯到录音、录像、计算机存储的磁盘等都采用磁性材料。

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反映了磁性材料的主要特征。

通过实验不仅能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基本测量方法,而且能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加深对铁磁材料的认识。

铁磁材料分为硬磁和软磁两大类,其根本区别在于矫顽磁力c H 的大小不同。

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宽,剩磁和矫顽力大(达120~20000A/m 以上),因而磁化后,其磁性可长久保持,适宜做永久磁铁。

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窄,矫顽力c H 一般小于120A/m ,但其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大,容易磁化和去磁,故广泛用于电机、电器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的重要特性,是设计电磁机构和仪表的重要依据之一。

磁学量的测量一般比较困难,通常利用一定物理规律,将磁学量转换为易于测量的电学量。

这种转换测量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方法。

一、实验目的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三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并在坐标纸上作出H -μ曲线。

3、测定样品的C H 、r B 、S B 等参数4、学会用示波器测绘基本磁化曲线和动态磁滞回线。

二、实验原理1、磁化曲线如果在由电流产生的磁场中放入铁磁物质,则磁场将明显增强,此时铁磁物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没放入铁磁物质时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增大百倍,甚至在千倍以上。

铁磁物质内部的磁场强度H 与磁感应强度B 有如下的关系:H B μ=对于铁磁物质而言,磁导率μ并非常数,而是随H 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即)(H f =μ,为非线性函数。

所以B 与H 也是非线性关系,如图(1)所示: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为:其未被磁化时的状态称为去磁状态,这时若在铁磁材料上加一由小到大变化的磁化场,则铁磁材料内部的磁场强度H 与磁感应强度B 也随之变大。

但当H 增加到一定值(Hs )后,B 几乎不再随着H 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磁化达到饱和,如图(1)中的OS 段曲线所示。

铁磁物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

铁磁物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

6、《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7、《荀子》一书的比喻有何特点?
8、贾谊、晁错散文比较。
9、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10、简述南北朝的文风。
11、陆贽骈文的突出特点。
12、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13、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14、“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
15、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点。
16、苏辙的“养气”说。
17、苏轼提倡的“辞达”。
18、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四、论述题
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
2、《左传》的艺术特点。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庄子》的艺术成就。
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6、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
7、韩愈的古文理论。
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9、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的主要特征。
13.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
提出的著名观点。
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
17.西晋作家中,
“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
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20.孔稚圭的《
》以山 灵的口吻,讽刺了“身 居江海之上,心存魏 阙之下”的
R2
C N2
图 3—2 用示波法测量磁滞回线电路图
3. 示波器 X、Y 轴的定标与 H、B 的计算
为了从荧光屏上记下磁滞回线的±Hm、±Bm、Br 和 HC 值,求得它们的实际 值,必须对示波器的 X、Y 轴按 H、B 定标。
(1) 对示波器的 X 轴进行 H 定标

铁磁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解析

铁磁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解析

铁磁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用示波器变相地测量非电压量的方法2.了解用示波法测铁磁物质动态磁滞回线的基本原理3.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1.铁磁质和磁滞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发变化并能反过来影响磁场的媒质叫做磁介质,磁介质按其磁特性可分为铁磁质和非铁磁质(包括顺磁质和抗磁质)。

工艺技术上广泛应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铁磁性材料,铁,钴,镍及其许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都属于铁磁质。

磁化性能(或磁化规律)是指M 与B 之间的依从关系。

由于M U B H-=0也可以说磁化性能是指M 与H 的关系或B与H的关系。

实验易于测量B和H,所以我们用实验来研究B与H的关系。

(图8-1)是一个典型的磁化曲线,表示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与磁场的变化关系。

OS表示对于未磁化的样品施加磁场H,随H增加磁化强度不断增加,当H增加到HS(称为饱和磁场强度)时磁化强度达到饱和强度M S,曲线O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

这条曲线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非线性。

达到饱和以后,再减小磁场,磁化强度并不是可逆地沿原始的磁化曲线下降,而是沿着图中SR变化,与起始磁化曲线并不重合在R点磁场已减为零,但磁化强度并没有消失。

比较曲线OS段与SR段可知,虽然H减少时B也随时减少,但是B的减少“跟不上”H的减少,这种现象叫做磁滞(磁性滞后),B R称为剩磁。

当磁场沿相反方向增加-H C到时,磁化才变为零,H C称为矫顽力。

继续增加反向磁场到-H S可以使磁化强度将完成如图所示的回线SRCS’R’C’S,称为磁滞回线,上面的磁滞回线是令H从饱和磁化强度H S出发得到的,实际上,从起始磁化曲线上的任一点M(H M<H S)开始减少磁场强度,都可得到一个磁滞回线,对同一个铁磁质存在无数个磁滞回线,如图(8-2)所示。

但是如果从起始磁化曲线上H值大于H S的一点(如图的N点)出发,减小H时,则磁化状态将先沿起始磁化曲线退到S然后沿磁滞回线上半段到S’,再沿反向的起始磁化曲线到N’,再沿同一曲线退回S’,再沿磁滞回线下半段S’S到S,最后回到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磁质动态磁滞回线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用示波器变相地测量非电压量的方法
2.了解用示波法测铁磁物质动态磁滞回线的基本原理
3.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1.铁磁质和磁滞
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发变化并能反过来影响磁场的媒质叫做磁介质,磁介质按其磁特性可分为铁磁质和非铁磁质(包括顺磁质和抗磁质)。

工艺技术上广泛应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是铁磁性材料,铁,钴,镍及其许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都属于铁磁质。

磁化性能(或磁化规律)是指M 与B 之间的依从关系。

由于
M U B H -=0
也可以说磁化性能是指M 与H 的关系或B与H的关系。

实验易于测量B和H,所以我们用实验来研究B与H的关系。

(图8-1)是一个典型的磁化曲线,表示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与磁场的变化关系。

OS表示对于未磁化的样品施加磁场H,随H增加磁化强度不断增加,当H增加到HS(称为饱和磁场强度)时磁化强度达到饱和强度M S,曲线O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

这条曲线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非线性。

达到饱和以后,再减小磁场,磁化强度并不是可逆地沿原始的磁化曲线下降,而是沿着图中SR变化,与起始磁化曲线并不重合在R点磁场已减为零,但磁化强度并没有消失。

比较曲线OS段与SR段可知,虽然H减少时B也随时减少,但是B的减少“跟不上”H的减少,这种现象叫做磁滞(磁性滞后),B R称为剩磁。

当磁场沿相反方向增加-H C到时,磁化才变为零,H C称为矫顽力。

继续增加反向磁场到-H S可以使磁化强度将完成如图所示的回线SRCS’R’C’S,称为磁滞回线,上面的磁滞回线是令H从饱和磁化强度H S出发得到的,实际上,从起始磁化曲线上的任一点M(H M<H S)开始减少磁场强度,都可得到一个磁滞回线,对同一个铁磁质存在无数个磁滞回线,如图(8-2)所示。

但是如果从起始磁化曲线上H值大于H S的一点(如图的N点)出发,减小H时,则磁化状态将先沿起始磁化曲线退到S然后沿磁滞回线上半段到S’,再沿反向的起始磁化曲线到N’,再沿同一曲线退回S’,再沿磁滞回线下半段S’S到S,最后回到N。

可见SRCS’R’C’S是最大的一条磁滞回线,称为饱和磁滞回线。

当铁磁材料处在周期性交变磁场中,铁磁质周期地磁化,相应的磁滞回线称为交流磁滞回线,它最能反映在交变磁场作用下样品内部的磁状态变化过程。

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在铁磁材料通过一磁化循环中所消耗的能量。

叫做磁滞损耗。

(磁滞损耗与铁磁质中由于
涡流而出现的涡流损耗有所不同的起因,合起来叫做铁心损耗简称铁损。

)铁损不但造成能量浪费,而且使铁习温度升高,导致变压器及电机中绝缘材料的老化,所以应该尽量减小。

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因此要减少磁滞损耗就应选用磁滞回线细窄的铁磁质。

工程上把铁磁质分为软磁材料(软铁)和硬磁材料(硬铁)两大类。

软磁材料磁滞回线细窄,矫顽力很小;硬磁材料恰恰相反(图8-3)。

软磁材料适于制造变压器和电机,硬磁材料适于制造永磁铁。

2.磁滞回线的测量,定标
示波器只可采集电压信号,测量动态磁滞回线时,必须将非电压量H 和B 转换成电压量才能显示出来。

测定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常用的方法如下:先把待测样品制成环形,利用取样电阻和线圈的互感分别取得正比于H 和B 的电压信号,再分别送到示波器的X 轴和Y 轴,便可观察到磁滞回线。

具体方法如下:
(1)磁场强度的获取
示波器X 轴输入电压为11R I U X ,所以电子束在X 轴上的偏转跟
磁化电流1I 成正比,根据安培环路定律:
HL N I =11
得 H N LR U X 1
1= (8-1) 式中1N 为待测样品初级线圈匝数,L为铁芯的平均磁路。

式(8-1)表明,在交变磁场下,任一时刻t,电子束在X 轴偏转这正比于磁场强度H 。

(2)磁感应强度的获取
铁磁质中的B由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如(图8-4)所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在副线圈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dt dB S N dt d N D 22
-=Φ-=ε (8-2) 则 dt S
N B ⎰-=ε21 (8-3) 式中2N 为样品次级线圈的匝数;S 为样品铁芯截面积。

由式(8-3)可知,只有对ε积分才能得到B 值,为此我们采 用RC 积分器处理后送入轴代表B.
所以有 B U U C y ∝= (8-4)
即电子束在Y 轴偏转正比于磁场强度B。

(3)对示波器X.Y 轴分别进行定标H.B
为了从荧光屏上记下磁滞回线的值,求得他们的实际值,必须对示波器的X.Y 轴分别按定标H.B 。

对x 轴由式可得
1
1LR U N H X = (8-5) 对Y 轴,用标准互感器M 取代被测样品。

保持R 1,R 1和C 不变,
调节调压器,使示波器的垂直线段等于(图8-4)中+B S 和-B S 到的高度。

互感器副边的感应电动势为
dt
di M -='ε (8-6) 积分得 Mi di M dt ==⎰⎰'ε (8-7) 将式(8-7)代入得
S
N t Mi t B 2)()(=
对B S 则有
S N MI S N MI B m S 2'121'2== (8-9) 对回线的任一点的B 的标定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实验仪器和用具
交流磁滞回线测试仪、可调隔离变压器、示波器、标准互感器、交流电流表
四.实验内容
1.显示和观察交流磁滞回线,交流退磁。

调好示波器,使光点调至荧光屏中心,调节示波器两通道的Y 衰减的微调至校准位置,逐渐增大磁化电流,使磁滞回线上的B 值能达到饱和。

然后逐渐减少电流至零,这样实现交流退磁
2.测定饱和磁滞回线。

(1)测定若干B 、H 的值,并列表记录。

(2)对X 、Y 轴定标
对X 轴定标:根据X 轴坐标轴分度值S X,直接计算H 轴的分度值
S H,即将S X 代入,即得1
1LR S N S X H 对Y 轴定标:用标准互感器M 取代被测样品。

记录下此时对应的初级线圈回路的电流I ’,在调节调压器,测得几组,根据公式计算每组对应的B ’值,从而求得S B,再取几组平均得B 轴度值。

2.测绘交流基本磁化曲线
列表测量大小不同的各个磁滞回线的顶点,然后作图连成光滑的曲线。

五.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根据数据得出的图象:
F=92.2Hz CH 1=20mv CH 2=10V R 1=10Ω R 2=30K Ω C=1uF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X/格
0.00 0.20 0.40 0.60 0.80 1.20 1.4 0.70 0.90 1.30 1.10 Y/格 0.00 0.60 1.40 1.62 1.78
1.83
2.0 1.65 1.71 1.90 1.81
(1)根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X/格
Y/格
1.4
2 2 1.3
1.95 1.98 1.2
0.9 0.7 0.6
1.61 1.60 0.4
1.45 1.20 0.3
1.4 1.0 0.2
1.4 -1.0 0.1
1.3 -1.2 0
-1.4 -0.4 -0.2
-1.4 -1 -0.3
-1.31 -1.33 -0.4
-1.31 -1.33 -0.6 -1.79 -1.8
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图形为
X/格
0 0.2 0.4 0.6 0.8 1 1.5 2 2.5 3 4 5 H 0 0.24 0.48 0.72 0.96 1.21 1.79 2.41 2.98 3.57 4.76 5.95
Y 格 0 0.02 0.04 0.07 0.12 0.2
0.6 0.9 1.2 1.4 1.6 1.8 B 0 0.38 0.75 1.32 1.91 3.77 0.14 16.95 22.58 26.36 30.12 33.82
(3)根据公式 X LR S N H X 11= Y S
N CS R B Y 22= 计算得相关数据 六、总结: 1. 由于读数上的误差画出来的图形和实际的图形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图形的吻合度不高。

2.实验的时候要注意示波器的状态,图形的合成的操作需要留意。

3.实验过程图形的出现需要耐心,并且在读数的时候,需要细心的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