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谒金门-留不得》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白苎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①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②
【注释】
①苎(zhu住):苎麻。
②鸳:鸳鸯的省称。
彩鸳三十六:语本唐李商隐《代应》:“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鸾:古代相传似凤一类的鸟,五彩而多青色。
孤鸾常用于喻失伴的人。
【译文】
留不下来,留下来也必定没有好处。
苎麻布的春衫雪样的白,那是我初离扬州这天的打扮。
轻意地别离,甘心地抛弃。
江上面风疾,来往船只如飞。
只羡慕那一对对鸳鸯似的好夫妻,我自己还象孤鸾一只。
【集评】
明·沈际飞:“起句落宋,然是宋人妙处。
”(《草堂诗余别集》卷一) 明·汤显祖:“满帆风吹不上离人小舡,今南词中最脍炙人口。
只此一曲数语,已足该括之矣。
”(手批《花间集》朱墨套印本卷四)
清·陈廷焯:“结笔妙。
一‘还’字,可知孤栖非一日矣。
”(《白雨斋词评》) 近代·李冰若:“字字呜咽,相思之苦,飘泊之感,使人荡气回肠,百读不厌。
其清新哀惋处,盖神似端已也。
”(《栩庄漫记》)
【赏析】
此词写别离。
上片写作者白苎春衫,扬州初别,心情是那样的无可奈何:“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
”下片写看到江上片片船帆,对对鸳鸯,想到自己孤身在外,不觉又后悔起当日的轻别来。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赏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已[sì](九○三——九六○),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做官一帆风顺,两次被任为宰柏,生活优裕。
他的词思想内容可取的不多,但在艺术上对北宋一些词人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妇女在思念她爱人时的复杂感情。
词一开头就写了主人公周围的环境。
这里有一个池塘,时当春天,春光明媚,她深感离开了心爱的人,自己孤单单的太寂寞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乍[zhà]”,是忽然的意思。
忽然间吹来一阵春风,池水出现了微波,象乎滑的丝绸被轻轻抖动产生了皱纹一样。
在这里,作者暗示她的心情象“吹皱一池春水”那样引起波动的情绪。
是什么引起了她的情绪波动呢?这里没有说明。
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这两句是倒装关系。
按正常的顺序应说“手挼红杏蕊”“闲引鸳鸯芳径里”。
写诗写词,因为格律和表现手法的需要,是允许这种颠倒的。
她看到水边成双的鸳鸯鸟,感到自己的孤单,引起情绪波动。
“闲引”是说无聊地逗引着。
“鸳鸯(yuānyāng]”,鸟名,雌雄常常成对地生活在水边,所以文学作品中喜欢用鸳鸯来比喻夫妻。
“芳径”,指池边的小路。
她想逗鸳鸯玩玩,便顺手摘了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搓揉(挼ruó])着花蕊来逗弄鸳鸯。
“斗鸭栏杆独倚”,不是写她离开了鸳鸯,又去看斗鸭了,只是写她靠在池边的栏杆上。
“斗鸭”是修饰栏杆的,是什么样的栏杆呢?是曾经圈养过斗鸭的栏杆。
斗鸭是使鸭相斗,那要有人逗弄,当时只有她一个人,可见没有斗鸭,要是她真的去看斗鸭,那她的心情就变了。
可是她的心情没有变,是“终日望君”。
所以当时没有斗鸭,只有曾经圈养斗鸭的栏杆。
她独自依倚在栏仟上,心情不佳。
因为她斜靠在栏杆上,所以“碧玉搔头斜坠”,这是写她低头俯视的样子。
“搔[xāo]头”,就是别头发的簪[zān]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导读: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20首

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20首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女子以长江水为喻,表达与男子相隔之远,却又因同饮一江水而有了关联,日日思念却不得相见,只盼对方心意与自己相同,不负相思之情。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词人因思念远方的丈夫,看到秋天的景色更添愁绪。
期待着丈夫的书信,却只能独自忧愁,这份相思刚从眉间散去,又涌上心头,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思念之苦。
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这首词虽从男子角度写思念,但也可理解为女子思念男子时的心境。
女子为思念之人日渐消瘦,却始终无悔,体现了她的深情与执着。
4.《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赏析:女子看着水流,思绪随着水流一直到远方男子所在之处,思念绵长,忧愁不断,只有男子归来才能终止这份思念与哀怨。
5.《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赏析:女子思念着身着青衿的男子,埋怨他为何不给自己音信,不来找自己,在城楼上徘徊等待,一日不见如隔三月,深刻地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与期盼。
6.《诗经·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诗词鉴赏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宋代〕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大风好像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周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温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风雨佚名〔先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高兴。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中国经典诗词鉴赏21、风雨李商隐〔唐代〕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布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枯败的黄叶照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焦急管繁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新交的伴侣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宋词鉴赏及译文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宋词鉴赏及译文《谒金门·风乍起》是由冯延巳所创作的,这首词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谒金门·风乍起》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谒金门·风乍起》五代: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风乍起》译文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
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谒金门·风乍起》注释谒金门:词牌名。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独:一作“遍”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谒金门·风乍起》赏析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谒金门》意思-赏析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谒金门》意思|赏析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这首词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一开头写景:风忽地吹起,把满池塘的春水都吹皱了。
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
它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
因为是春风,不是狂风,所以才把池水吹皱,而还不至于吹翻。
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只是象池水一样,引起了波动不安的感觉。
面对着明媚的春光,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该怎样消磨这良辰美景呢?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间小路上,手挼着红杏花蕊,逗着鸳鸯消遣。
可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难免要触起女主人公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
她漫不经心地摘下含苞欲放的红杏花,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把它揉碎。
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
它意味着:尽管她也象红杏花一般美丽、芬芳,却被另一双无情的手把心揉碎了。
这写得多么细致,蕴藏着多么深沉的感情!简直是写进人物的下意识领域中去了。
下片写她怀着这样愁苦的心情,一切景物都引不起她的兴致。
哪怕她把斗鸭栏杆处处都倚遍(一作独。
但独字不如遍字好),仍然是没精打采。
这个遍字,把她这种难捱按捺的心情精细地刻画出来。
她心事重重地垂着头。
由于头垂得太久,以至头上的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也斜斜地下倾。
这说明她已捱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她整天思念心上人,却一直不见他来。
忽然,她听到喜鹊的叫声。
喜鹊叫,喜事到。
莫非心上人真地要来了么?她猛然抬起头,愁苦的脸上初次出现了喜悦的表情。
作者写到这里,便结束了全词。
精美摘抄卡

精美的古诗词1. 《谒金门·风乍起》(五代·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2.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4.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7.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8.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宋·王雱)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9.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1.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
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
(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
(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
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
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
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
”古代小说《赵飞燕外传》中也说过:“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苦獭啮鸭。
”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
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
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
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
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鉴赏
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
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
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
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
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传诵古今的名句。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
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
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
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
随着几声喜鹊的欢叫,她的面庞儿顿时就涌上了一阵红晕----盼念已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这怎能不令她的心像小鹿儿那样乱撞乱跳?【谒金门·风乍起全词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谒金门·风乍起》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
2.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及译文
3.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
4.《谒金门·春漏促》翻译赏析
5.《渔父》全词翻译赏析
6.《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7.《宫词》全诗翻译赏析
8.《声声慢》全词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