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
2020小学语文四年上册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共二篇 附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
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
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打印好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忙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初读,感知诗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初步了解婉约派之首的李清照,但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同学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兴趣,一步步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四、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件一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夏日绝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Biblioteka 时5分钟)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夏日绝句》的基本内容、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夏日景色描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描绘自然美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例如,让一些学生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翠色和烟老,波光共影流”,体会其艺术效果。
2.教学难点
-朗读节奏: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需要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节奏感。
-词语理解: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如“鬼雄”、“翠色”,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教师需提供具体的语境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与背诵:《夏日绝句》的朗读节奏和韵律,以及诗句的准确背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背诵全诗。
-诗意理解:把握诗中描绘的夏日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情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完美版

再见
出塞
秦:秦朝
【唐】王昌龄 汉:汉朝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关:边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使:只 要,要是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未还:没有回家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 入侵的骑兵
度:越过
诗句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感知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会有节 奏地朗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重点词语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得回乡, 面对这样的境况,你会说点什么?看看诗人王昌龄发出的慨叹吧!
出 塞
王 昌 龄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资料宝库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 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 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 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 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被人们称为 “唐朝七绝之首”。
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 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 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 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 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 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 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全解、知识点、导学
导读
这首诗借古讽今,抒发出极其悲愤的情怀与强烈的爱国之情。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古诗今读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读背韵律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
背诵技法:怀古抒情法
前一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句直抒胸臆,说得直截了当,铿锵有力;对句大义凛然,赞颂失败的英雄虽死犹荣。
这一联写出了作者当时面对入侵者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
后一联:“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出句怀古抒情,由衷赞颂项羽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对句继续运用典故,礼赞项羽那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鞭挞了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外妥协、苟且偷安的卑鄙行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件

《凉州词》是边塞诗。盛唐边塞诗 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 诗长于七言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 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情 感,大多具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 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大多慷 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 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尤以 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 岑诗派”。下面我们欣赏几首边塞 诗。
醉卧沙场君莫笑, 自古以来 古来征战几人回。 您
晶莹的夜光
葡萄美酒夜光杯杯盛,满了殷红的 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美酒,正要开
怀畅饮,马上琵琶 声催促而来。
醉倒在沙场,也
醉卧沙场君莫笑,请您不要见笑,自 古来征战几人回。古男儿出征,有
几个活着回来的?
凉州词
译文:
[唐]王翰 晶莹的夜光
杯盛满了殷红的
古诗赏次析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
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 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 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 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 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 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 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 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 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 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
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 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 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 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 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 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 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 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 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至 今 思 项 羽,不 肯 过 江 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指导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相关资料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 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 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夏日绝句
“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 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
语文统编版 四年级上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 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 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 而临阵脱逃。作者亲眼目睹宋朝统治者仓皇南逃,而北方的大好 河山沦落敌手,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说理 怀古
借古讽今 壮怀激烈
主旨归纳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对项羽的敬 慕之情,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不思 进取的谴责,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堂作业
人中豪杰。
鬼中英雄。用于称 颂壮烈死去的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文大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思考: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的爱国 情操。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称西楚霸王,后被 刘邦打败而逃到乌江河边。乌江亭长劝他回到江东, 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 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 从容自刎。
1.给加点字注音。
出塞. ( sài) 秦. 时明月( qín) 人未还. ( huán)
但.使(dàn) 不教. 胡马(jiào)鬼. 雄( xiónɡ)
2.填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秦时明月汉时关,_万__里__长__征__人__未__还___。 _醉__卧__沙__场__君__莫__笑_,古来征战几人回? ___生__当__作__人__杰___,死亦为鬼雄。
课后作业
1.默写《出塞》《夏 日绝句》。 2.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得大 败,突围至乌江, 自刎而死。
诗文大意:直到今天人们 还在思忆项羽,因为他不 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 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人要讲究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 的事业,死了也要气 壮山河。
结构梳理 论人生
议霸王
生当作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