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生活里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悲伤和痛苦,痛苦的时候,别忘了点一盏心灯,让灯光为你驱散心中的苦痛--旅途中有阳光和雨露,也会有暴雨和狂风,跌倒的时候,别忘了点一盏心灯,让灯光为你的心灵撑一方晴空。
心灵上有舒畅和欢乐,也会有感伤和惆怅?失意的时候,别忘了点一盏心灯,让灯光为你抹去心灵的阴影。
我常想,一株梅花在寒冬里寂寞开无主,命运让她零落成泥碾作尘,但为什么依然香如故?定然是梅花在暗香浮动的心头,为自己点了一盏灯,点了一盏心灯。
曾经想过,人,怎能耐得住寂寞;人,怎能不需要朋友;人,怎能不会犯错。
是的,不能。
当被朋友误会时,我不曾向他们解释。
我选择了沉默,但是,却一次又一次被愚昧地视为我在逃避什么,或是我默认了那根本就没有的错。
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我更知道,自己也有多少的错误,不然怎么引起别人的误会。
沉默中我反省,沉默中我醒悟,沉默中我毅然为自己点亮了一盏心灯,一盏叫宽容的灯。
它教我心平气和,它叫我学会思考,它教我不要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所以,我选择了原谅。
苦闷携带理不清的迷茫从天而降,我点燃一盏心灯,“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它开放的季节。
”在漫漫的长夜回味这句话,让那个平静的湖水清洗心灵,静静思考自己走过的路,点一盏心灯,看风起舞,听鸟鸣唱,整理纷乱的思绪,不再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苦闷之中。
点一盏心灯,就像我们手心的太阳,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就算世界再吵我们也不心慌。
点一盏心灯,就像黑夜时的月亮,让漫漫长路好像是一种分享。
如果曾经寂寞,别忘了点一盏心灯,一盏永远不消逝的灯,让心灵深处拥有永恒的光明,让爱充实你的心灵,让梦装饰你的灵魂,那么,心灯的光明会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坚强而诗意,淡定且从容!。
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

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孩子们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他们的纯真、天真和活力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无限乐趣。
成长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孩子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
我们需要为他们点一盏心灯,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在他们的人生之旅中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有时候,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困惑、焦虑、恐惧甚至孤独,而这些情绪往往会被忽视或者被误解。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不仅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更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化解心灵的困惑,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曲折和困难。
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来说意义重大。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用爱心和耐心来对待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学校里,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在社会上,我们也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滋养和成长,点亮一盏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灯。
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影响,他们可能会受到诱惑,产生迷茫和困惑。
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对待生活。
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成功不在于名利的得失,而在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只有让孩子们明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帮助他们建立坚强的心理支撑,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坚定向前,勇敢无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要为孩子点一盏心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困惑和焦虑。
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得到全方位的滋养;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正确认识自己,坚定前行的方向;我们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怀和爱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点一盏心灯作文

点一盏心灯作文点一盏心灯作文(精选53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点一盏心灯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点一盏心灯作文篇1“你干嘛冲我叫嚷!你自己不是没文化,没本事吗?还不让人说出事实了?”我愤怒地扯着嗓子大叫。
奥数一直都是我的弱项。
这天,我在上一节奥数课。
十分钟,二十分钟,四十分钟……两个小时过去,我两手捧着下巴,盯着黑板出神。
书上笔记已写满,我便用最快的速度奔回家。
回到家、放书包、开台灯、拿作业,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唯一不同的只是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迅速刷完所有作业,而是慢慢玩弄起台灯:开了关,关了开。
“怎么了?为什么一直不动笔?不会吗?不会就看笔记呀!你不是记了笔记吗?”妈妈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
“我,我……知道了。
”我支吾着,希望快些了结话题。
“你快点做吧。
我做完饭来看时必须做完。
不然……你就别再上课了!”心不甘情不愿地别过头,看着被那刺眼灯光照耀的作业,“唉——”!我用力眨眨眼:真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真的不懂啊!偷偷瞄一眼台灯,眼中充满嫌弃,仿佛它就是罪魁祸首。
这个台灯已经很旧,是我小时候妈妈买来奖励我的,经过了好几年,它也改变了样貌。
“咚——咚——”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入我的.耳中,越来越近。
我赶紧耸起肩胡乱写完一两道题。
说得好听点是做题,其实就是凭借记忆记下一些简单算式。
“你——你你你!十道题这么久才写了两三道题!我白花供你上辅导班的钱了!好吧。
从今天开始,你再也别上辅导班了!”妈妈面如锅底,眼中的怒意迸发出来,“原来我花这么多钱养了一个不听话、没用的人!”随之而来的是砸在作业本上的一拳,让我的台灯摇摇欲坠。
我攒紧拳头,见妈妈还没有停嘴的意思,咬牙切齿地反驳:“骂完没?骂完就别骂了!你冲我又嚷什么?不知道我不喜欢奥数吗?再说了,你自己就没本事,没文化,还没资格议论我呢!”说罢,目无旁人地夺门而出。
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点一盏心灯点一盏心灯1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心灯。
那盏灯,是信念的灯,是善良的灯,是快乐的灯……追梦的旅程中,不要忘了,为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心中点一盏善良的灯。
随时随地播种一份善意,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他人给予的鼓励和回报,从而获得巨大的能量。
人不光为自己而活,同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内心深处的善念来维护。
一次无私的援助是一朵花,一个鼓励的微笑是一朵花,一份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让我们在心中种一朵善念之花,在人间播撒善良的种子。
要相信,你的每一份出于善念的付出,定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善念是一棵树,在心中植一片绿阴,你的心灵会变得更加丰盈和充实。
在心中点一盏信念的灯。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用信念来照亮前进的方向。
梦想是一件粗布衣,有了信念的支撑,总有一天会成为漂亮的时装。
人一旦没有了信念,就像飞翔的鸟儿失去了翅膀,也就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原动力。
请用心呵护我们的信念,随时随地记住自己的目标,不要轻言放弃。
在心中点一盏快乐的灯。
拥有一颗快乐的心,你的追梦旅程中便会拥有更多亮丽的风景。
就像人生需要各种经历来完善一样,我们的追梦之旅也需要用快乐来装点。
有一颗快乐的心,我们的梦才会五彩缤纷。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如果让忧郁蒙住了双眼,你就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快乐呢?我们应该清楚,在追梦的旅途中,免不了风雨的洗礼,免不了人性的考验。
但我们不能丢掉善良的本性,不能丢掉心中的信念,更不要丢掉乐观的心态。
无论风吹雨打,春去秋来,让心灯明亮依旧。
春去了,花落了,灯依旧;秋来了,叶落了,灯依旧;风来了,尘浮起,灯依旧;雨停了,心痛了,灯依旧;点一盏心灯,为自己照亮通往美丽人生的路……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点一盏心灯2党组织生活开展的读书月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动力,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阅读过一本书,好好地平抚一下近期忙乱波动的心灵。
教育故事---点亮心灯温暖不渝

教育故事---点亮心灯温暖不渝我时常默诵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教者仁心,温暖生命。
追求教育的温暖,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灯点亮。
作为教师应牢记教育的初心,怀着生命之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心陪学生,用爱传光明,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行者。
温暖学生,做学生的引领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
”教育是一项良心的事业,更是一项“仁者爱人”的事业。
用“早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红日东升,书声朗朗,为落实学校书香校园计划,我们的每次早读都安排得非常充实。
我首先提前将早读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按照“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心定”的读书小口诀来规范孩子们的朗读习惯。
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孩子们精神饱满、声如洪钟,宛若斗志昂扬的战士向目标发起冲锋。
但是在这当中仍有几位同学还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小畅就是其中的一位。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观察发现小畅是一个活泼顽皮的孩子,他每天都喜欢在老师办公室门口来回踱步张望。
下课时我便提起水壶和小畅一起去接开水,趁这个机会和他谈谈天,在聊天中我了解到小畅是一个爱打球,爱为班级事操心,乐于助人的孩子。
于是,我便寻找机会和小畅一起在操场上打篮球,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过后,小畅敞开心扉同我分享了许多班级的趣事,家中的乐事。
看着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他,我感到他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但还等待老师唤醒的学生。
我任命小畅为班级诵读班长,开始的时候他表现得不大情愿,但在和我的几次耐心交谈后,他内心产生了触动。
我告诉他,老师最欣赏勇于战胜自己的人。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老师相信你能行。
”我将这句话写在一张纸条上,默默地夹在了他的书里。
如今,每天的早读都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小畅带领着同学们高声诵读,每一个孩子眼睛里都闪着求知的光芒,如饥似渴地读书,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吸进自己的眼睛里、心坎中。
点一盏心灯 照亮学生前行路

点一盏心灯照亮学生前行路作者:魏秀华董芳妤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8期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师或家长喜欢数落孩子,而且一数落起来就随便给孩子下结论。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
这就形成了“标签效应”。
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一位著名的棒球选手,应邀到监狱里与犯人交流,他给犯人讲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小时候,他第一次玩棒球,不小心把父亲的牙打出了血,父亲赞许说:孩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棒球选手。
第二次玩棒球,他把家中的窗户打碎了,父亲称赞道:孩子,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冠军。
听完了世界棒球冠军的故事,犯人们若有所思,窃窃私语,这时,一位犯人站起来说:我小的时候的经历与你相似,只不过我父亲告诉我,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罪犯的。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标签效应”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的。
记得半年前有幸拜读过一位资深教师的一篇教育心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
我把这句话当成了我教学中的座右铭。
虽然我的学生暂时有学习好坏之分,但我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只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多赞美、多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做得更好。
刚接手初二时,班级有一位女同学,成绩较差,特别是数学成绩很不好,学生告诉我她本来就不好,对数学没有感觉。
对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说没有这回事,会抓住多种机会夸她好,对她的表现给予肯定。
在学期结束写评语时,我请她来看我给她的评语:“你是一个上进、善良、可爱的小姑娘!你关心集体,对集体的事就像自己的事;你对同学总是那么关心,深受同学的好评;你安静、守纪,从不让老师担心你的表现;在劳动中,你肯吃苦、做事细心的表现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在学习上,你认真、虚心好学,作业整洁漂亮;老师都认为你聪明、敏捷、好学,学习的潜力很大。
如果你对自己的自信再强一些,做事的毅力再坚强一些,你一定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一定会在学习上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点一盏心灯给孩子

经 过 多 次 交 流 ,我 又 发 现 她 还 喜 欢 寻 思 ,头
脑 中 时常 会 产 生 一些 稀 奇 古 怪 的 幻觉 ,如 : “ 爸 爸 、妈 妈好 久 不 见 了 ,我 想可 能 他们 已经 死 了” , “ 以后 他们 死 了 ,我 心 里会 十 分 害怕 ” 。有 时她 还 煞 有介事地 写几 张令 人发怵 的字条 给老 师 ,扬 言 自
2.鼓 励 一 一 激 发 孩 子 的积 极 性 。 平 时 ,我 经 常 寻找 孩 子 身 上 的闪 光 点 , 留意 孩 子 取得 的进
遇上 不顺 心的事就 流露 出轻生 的念头 ,觉 得 自己
活 在 世上 没 有 人 理 会 她 ,内心 很 苦 恼 ,感 到 很 孤 独 ,还经常 自言 自语 ,好像是 责怪周 围 的同学不 愿
三 、 对 策 措 施
小女 孩 叫小 访 ,是 聋 哑学 生 ,l 9 9年 9月转 9 入本班学 习 。外表 文静 的她平时学 习很用 功 ,集体 的事情也 较关 心 ,在任课 老 师眼里她是 一个 既乖巧
听话 又好 学上进 的孩子 。 经过 一段 时间 的接 触 ,我发现 这个小女 孩性格
很 内向 ,平 日里难 得见 她有笑脸 ,也不那 么合群 , 总喜 欢独 自行动 。有 时 ,在 做作业 时会无缘 无故 地
怎样 让小访 早 日走 出 困境 ,像 别的孩 子一样健
康地 成长 呢?我 采取 了 四项 措施 :
咯咯作笑 ,有 时又会 莫名其 妙地 隐隐哭泣 ,令人难
以琢磨 。
教育 的核心 。要实 现这一 目标 ,其根本 的一点 是要
改变 学生 的学 习方式 ,变被动 学习为 自主学 习。 自
更高 了 。我 还抓住 她喜欢模 仿 的特点 ,让她 在班 队
点一盏心灯,照亮班主任之路

点一盏心灯,照亮班主任之路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它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慈母的角色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教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
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同样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教师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
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严父的角色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溺爱,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进步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
因为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学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教育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
一口气读完王栋生老师在病中写成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我的内心无比激动。
怀着对教育的无限赤诚,王老师用残损的视力吃力地写下一行行文字。
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他对青年教师的热爱与期待。
当我读到结尾“一面洁白的旗,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爱所有的孩子”时,我的双眼几乎湿润了。
王老师那颗热爱教育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我。
他对教师的期待、对教育常识的捍卫、对孩子心灵的关怀,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钦佩,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教师应做有胸襟的、大写的人。
有这样一批从教者:他们唯一不多的阅读就是几本教师用书,而平时总是喟叹着教师的待遇是多么不令人满意,似乎工资不高就是他们不努力工作的借口。
王栋生老师作为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又是三届“林放杂文奖”获得者,按理说应该享受不低的待遇。
然而,报社记者、他的同学对他的工资收入之低和付出劳动落差之大感到十分诧异。
王栋生老师却认为:“我们的社会,要想获得真正的精神快乐,你就必须做出相应的牺牲,你不可能什么都轻易得到。
”这就是王老师的胸襟!他懂得取舍之道,毫不犹豫地追逐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释放着自己对教育的热情。
退休后,他仍然义务给中学生开设小说讲座。
尽管他身患眼疾,医嘱不得上网,但仍然每日以文字关注教育。
在这本书里,他反复强调教师对于学生、同事的胸襟。
他呼吁我们:自己首先做个大气的人,这样学生才能气度不凡;珍爱我们的专业,不断提高自身学养和精神品质;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同事的工作,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不鼓励学生告密,充分尊重孩子作为人的权利。
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
十多年前,有位初一学生在下课铃响之前做起跑状。
见到这副情景,一般老师总会面有怒色,可王老师却特意留下了这位学生,和他谈了一会儿,并请他注意形象,以后不要这样。
后来他才知道,学生听说食堂有盐水鸭翅,很想吃一回,怕去迟了买不到。
这件事过去这么多年了,王老师始终有一些遗憾:“我当初有什么必要非得把他扣下呢?”这件小事让我深深感受到王老师那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关爱。
而我们的部分教师,总喜欢给学生脸色,甚至把训导作为我们的特权。
和他比起来,我们的教育境界就差得远了。
王老师说:“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
如何让我们的灯照得更远、更亮,首先从做个有胸襟的人开始。
”
教师要捍卫教育的常识。
王栋生老师一直重申,“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
处在一个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需要经常反省我们的行动是否违背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最基本的常识。
教育不能只是仅仅满足于追逐高效率和最终的结果,而要返回到对于教学过程自身的关注。
教育是项“慢”的事业,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只能导致学生发展不和谐或者“营养不良”。
王栋生老师认为,许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性差异,应该成为所有从教者的共识。
时下,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学生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甚至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
什么时候,当教育急促的脚步慢下来,更注意尊重和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的教育姿态就又有了更大的进步。
王栋生在《你已经是你了》一文中,强烈批判了部分学校的功利化教育目的。
他认为:在那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所学到的东西,只能让他们谋到一个职业,在城市维持“比较体面”的生活(或者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一点点提高)。
他们在一个空喊“卓越”的学习环境里,苦苦追求的不过是高考的“名校”或“重点大学”,而不是追求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我”。
我们悲哀
地看到,随着年级的逐步提升,很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在日日的压制中成长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概念上的班级,多的是统一要求,缺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对具体学生的关注。
如何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该成为我们当下评价“名校”的重要指标。
一所学校,只有当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掘和成长,才能赢得学子发自心底的依恋和尊崇。
教师要关怀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什么?这个问题常常叩问着我。
教学就是一种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我―他”,而是如马丁•布伯所描述的“我―你”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沟通。
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不能缺乏诗意和温情。
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王栋生老师说:“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多么美好的教育世界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王栋生老师希望年轻教师要有种树人的耐心,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权力;学校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重视“教学楼里有多少卫生间”;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用“心”批改每一份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要懂得让学生喘口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在班上调查学生是否同意被推荐为“省级先进班集体”这件事,结果35人赞成,11人反对,1人弃权。
王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耐心倾听反对者的意见。
投反对票的学生们的发言暴露出了班级中的不足之处,让每一个同学受到了教益。
后来,王老师从此事中坚定了一个认识: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心需要有机会得到检验,民主教育比一个荣誉称号更有价值。
我们也在高喊尊重“民主”,却经常忽略良好的教育机会。
我们只关心学生的分数,而不注重学生心灵的培育与滋养,如此的教育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
王栋生老师在内心苦苦期盼着这样的理想教育: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的待遇。
在早晨的阳光中,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停下来看着太
阳;学生能够经常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能吃到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标准统一的营养餐;学生能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或者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愿我们在共同的努力下,一步步走近这种美好的理想!
教育乃成人之美。
陶行知把教育的目的总结为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敬重生命,丰富生命,成为王栋生老师教育理念中的一种自觉。
为了培养学生的博爱精神,他经常讲特蕾莎嬷嬷和证严法师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有善良之心,他自己首先做好表率;为了搞好教育,他适时向学生表明自己的爱憎。
王老师在书中写得最长的一篇文章当数《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句句饱含着对“人性”和“真情”的召唤和呐喊。
徐海、董维青、袁梓、毕彦波,这些鲜活、真诚的生命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烁。
读着读着,我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
我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像他们一样活得如此崇高!他们简直就是“真”和“美”的化身!王栋生老师之所以如此呼吁,是因为他看到了太多的冷漠和麻木、太多的是非颠倒与错位,他希望通过教育的努力找到我们失落的人性之光!于是,教育也就成了他如此投入生命的事业,也成为让他如此忧伤的事业。
他用残损的视力仍然在病中大声地疾呼,只为了这个世界更多一些美好!捧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颗火热的爱教育之心,一双殷切期待的温情的眼睛;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青年教师身上的责任!在这个功利化、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教师职业并不被看好的环境里,王栋生老师毅然决然地行走着、努力着。
也许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言:“许多同行跪倒在馒头前面,我们无权干涉他们的选择。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副重荷,就让我们守住一份崇高。
”
一生只为一件事――成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责任编辑:张晓清)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