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历程-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上海浦东的发展史

上海浦东的发展史

上海浦东的发展史一、简介上海浦东作为上海市的一个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开发区之一。

浦东的发展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深刻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上海浦东的发展史。

二、起步阶段1.初期规划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确定了将浦东打造成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

1985年,上海市政府组成了专门的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开始制定浦东新区的发展规划。

初期规划主要包括建立现代化港口、开发工业园区和建设现代市区等。

2.开发和建设从1986年开始,上海市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浦东的开发和建设中。

重点发展了外高桥保税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核心区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同时,政府大力发展浦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建设轨道交通等,提高了区域的交通便利性。

三、经济快速发展1.开发区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浦东的开发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浦东自贸区、张江高科技园等一系列开放试验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高科技和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浦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2.金融中心的崛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使得浦东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浦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所,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的落户。

3.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浦东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自1990年代以来,浦东的外贸进出口额持续增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浦东的进出口贸易形成了一条完善的物流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1.城市规划和建设浦东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从最初的简单规划到现在的大规模开发,浦东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家嘴、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的崛起,让浦东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最具现代气息的城市之一。

2.人口聚集和社会服务浦东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集。

政府为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浦东新区发展历程

浦东新区发展历程

浦东新区发展历程
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中国开放政策的重要实施地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98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浦东地区作为上海市的开发重点,
实施开放政策。

当时的浦东地区是一片农田和沼泽地,基础设施落后,与上海市区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1990年,中国政府成立了浦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浦
东新区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同时,对浦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铁路、桥梁和机场等。

1992年,中国政府确定了浦东新区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
国际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

这一定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推动了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浦东新区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入驻,包括通用电气、西门子、宝马等。

同时,浦东新区也大力发展金融业,成立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

随着浦东新区的不断发展,特区内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

浦东新区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

200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式升格为浦东新区,
成为上海的第三个主城区。

浦东新区的发展也为整个上海市乃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先行区。

浦东发展历程

浦东发展历程

浦东发展历程
浦东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在当时,上海市
政府提出了将浦东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经济特区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将浦东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商业、金融和航运中心。

1990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成为上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中国政府批准了浦东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设立,为浦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浦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大量的土地被征用,新的道路、桥梁和交通设施被修建,供电、供水和通信设备也得到了升级和改善。

在1992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开始运营,这标志着浦东
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得以确立。

同年,外资开始涌入浦东,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驻。

随着浦东的建设和发展,各类产业也纷纷落户。

金融、航运、物流、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在浦东迅速崛起,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200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设,浦东成为试验
区的核心区域。

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浦东的开放和发展。

如今的浦东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众多国际大型企业在浦东设立了亚洲总部或地区总部,成为了中国和全
球经济的重要枢纽。

浦东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合力推动。

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端产业和技术、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浦东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未来,浦东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更多改革开放的举措的推出,浦东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引擎之一。

上海浦东简介概况

上海浦东简介概况

上海浦东简介概况上海浦东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主要行政区,位于上海市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与浙江省的嘉兴市相连,西接上海市黄浦区和徐汇区,北隔黄浦江与上海市虹口区和杨浦区相望。

上海浦东新区于1990年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浦东新区面积约为122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580万。

浦东新区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将其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自由贸易和创新政策,浦东新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如今,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之一。

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陆家嘴的高楼大厦林立,有着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等地标建筑。

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中国银行上海总部、中国平安保险总部等。

同时,浦东新区还拥有世界最大的货物港口——上海港,以及浦东国际机场,这些交通设施为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了经济发展外,浦东新区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近年来的城市规划中,浦东新区将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新区内有许多公园和绿地,如世纪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和上海野生动物园等,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浦东新区还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努力打造生态友好型的城市。

浦东新区还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

新区内有许多高水平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同时,浦东新区还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浦东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等。

浦东新区不仅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

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景点和博物馆,如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等。

浦东改革开放30年

浦东改革开放30年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下面是它的发展历史:1990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当时的总面积为523平方公里,主要由南汇、奉贤、崇明三个县区划归而来。

1992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浦东新区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

1993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浦东新区的建设步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999年:浦东新区首个国际级航空枢纽——浦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2000年:上海浦东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自贸试验区。

2001年:陆家嘴金融区正式成立,成为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

2005年:东海之滨世博园区开工建设,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博览会的举办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浦东新区因此受益匪浅,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区域经济中心。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浦东新区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节点之一。

2020年: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正式揭牌,覆盖了浦东新区全部地域,标志着浦东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总之,浦东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典范。

自成立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浦东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经济发展:浦东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GDP从1990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3%,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对外开放:浦东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先试在这里展开,引进了大量外资和外国高端人才,形成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高地。

基础设施:浦东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浦东国际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使浦东成为中国的航空、港口、物流中心。

先进制造业:浦东新区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品牌,如泰克飞瑞、上汽集团、拜耳、ABB、通用电气等,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浦东的变迁故事

浦东的变迁故事

浦东三十年巨变: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
浦东的变迁故事可以追溯到1990年4月18日,这一天祖国大陆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自此,浦东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巨变。

浦东的开发开放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1993年,浦东的第一幢高层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实现了350米主体结构封顶。

第二年,陆家嘴开发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姚建良登上了东方明珠太空舱,拍下了一张俯瞰陆家嘴的照片。

从这一年起,姚建良把浦东高楼飞速拔起的瞬间都浓缩在了镜头中。

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当年,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同时成立。

1995年6月28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式搬迁到浦东,浦东新区政府赠送了一只挂着红绸缎的小白羊,众多中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进入浦东。

进入新世纪,浦东的发展更为迅速。

2005年,浦东成为首个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2010年,借上海世博会浦东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地。

到了2019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与启航。

如今,浦东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拥有股票、债券、期货、货币、保险、信托、票据等全要素市场,同时这里也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浦东的变迁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它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勇气。

上海浦东简介概况

上海浦东简介概况

上海浦东简介概况摘要:I.简介- 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II.历史与发展- 浦东新区的历史背景- 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建设III.经济- 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及优势产业IV.文化- 浦东新区的文化特色- 文化设施及活动V.旅游- 旅游景点及特色- 旅游节庆VI.总结- 浦东新区的未来展望- 发展优势与挑战正文: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黄浦江东岸。

总面积为121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50万人。

作为上海市的重要经济支柱,浦东新区的发展备受世界瞩目。

地理位置上,浦东新区东临东海,南接杭州湾,西隔黄浦江与上海市区相望,北濒长江口。

交通方面,浦东新区拥有国际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地铁、磁悬浮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浦东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浦东新区逐渐成为上海市的重要区域。

1990年代初,浦东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

在政策支持下,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发展迅速。

如今,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科技、产业等领域的核心区域。

经济方面,浦东新区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等。

此外,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包括金融、贸易、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

浦东新区的优势产业有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在文化方面,浦东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既有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有现代文化,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电影节等。

此外,浦东新区还拥有许多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

旅游方面,浦东新区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如东方明珠、上海迪士尼度假区、陆家嘴金融区、外滩、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等。

此外,浦东新区还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旅游节等。

总之,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的重要支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浦东发展历程

上海浦东发展历程

上海浦东发展历程上海浦东位于中国上海市东部,曾经是一片荒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浦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90年,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起初,浦东的发展进展缓慢。

然而,1992年中国政府决定建设浦东开发区,并鼓励外国投资。

这一决策开启了浦东的新时代。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开始进入浦东,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修建了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便于交通和物流的发展。

随着外资的涌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浦东逐渐成为国际金融的核心区域。

1995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负责浦东的发展规划和管理。

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

2000年,中国政府批准了浦东的自贸试验区,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放宽市场准入等,进一步提升了浦东的国际竞争力。

随后,许多知名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纷纷进驻浦东,使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浦东的发展始终紧密围绕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政府投资了一系列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建设了浦东科技园和各类创新基地。

同时,大量的高科技企业也进入浦东,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浦东的人才培养也备受重视,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人才来浦东工作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发展机会。

如今,上海浦东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城市,拥有现代化的金融中心、高端科技产业和世界一流的交通和物流网络。

与此同时,浦东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之一。

未来,浦东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
Pudong New District
关 于 我们
• 组长:李城 • 组员:李城 高成一
主讲内容
浦东慨况
建设背景
发展历程



发展策略

上海浦东新区属城市 新区。它是
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 ,位于上海
市东部, 长江三角 洲东缘。因处
黄浦江东而得名。浦 东新区南面
与奉贤区、闵行区两 区接壤,西
面与徐汇区、黄浦区 、虹口区、
杨浦区、宝山区五区 隔黄浦江相
望,北与崇明岛隔长 江相望。
浦东概况
•发展历程
建设背景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 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 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随 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政 府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开发开 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提 出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 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 针。它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地方 战略构想,上升为20世纪90 年代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也同时表明了 中国政府继续毫不动摇地推 进对外开放和扩大对外开放 的坚定立场。
发展历程
.发展策略
上海市1989年10月编制完成了《浦东 新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这个方案 是一个战略规划,用以抓住机遇,迎 接挑战,指导建设和有效使用资源。 规划的目标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把 浦东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交通便捷, 信息灵敏,设施完备的符合现代化国 际大城市功能要求的新区,并结合浦 西的振兴改造,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 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为 了实现上述目标,在统一规划前提下, 分三步实施:开发起步阶段(1991~ 1995年),着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以及 相应的重点地区的开发;1996~2000 年为重点开发阶段,基本形成浦东新 区形象和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 骨干工程,并实行重点地区的综合开 发;2000年以后为全面建设阶段。经 过二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实 现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历程
发展策略
初步规划的空间布局主要采用多轴多 核的形态。南北开发轴:主要沿黄浦 江和杨高路形成南北开发轴,将高 桥—外高桥、庆宁寺—金桥、陆家 嘴—花木及周家渡—六里等综合分区 联系起来;东西开发轴:从浦西外滩 至陆家嘴再向东经张杨路商业中心至 花木、张江、北蔡和第二国际机场。 这条东西开发轴也是上海东西发展轴 的延伸部分(从虹桥国际机场至浦东国 际机场),使浦东、浦西在建筑形态上 也有整体构思。为了使城市符合生态 环境优化的需要,采用多心开敞的布 局结构,即将浦东新区划分为5个综合 分区,各个综合分区都有各自的生产 就业地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体育、文化设施等,使各综合分区居 民能就近工作,就近生活,各综合分 区之间有绿化旷地隔离,以形成良好 的生态环境。 在开发开放的历程中,浦东曾先后探 索并成功尝试了保税区模式、出口加 工区模式和高科技园区模式,为我国 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 验。
发展分析与评价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建设与 发展,浦东基本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拥有合理的发 展布局结构、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便捷的通讯信息系统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高水平 、高层次现代化新区。
下一步,我们认为浦东新区应该进一步以国家智能城 市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进 一步改良新区人居环境。同时,还应不断巩固与增强新区 的金融中心地位,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厚植优势补齐短板 ,从而促进浦东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与持续发展。
8
浦东开发前后形象对比
9
上海浦东金茂大厦
浦东夜景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