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上册笔记整理
大一植物学第一章知识点

大一植物学第一章知识点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它探究了植物的结构、功能、进化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大一学习植物学的第一章主要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植物分类。
植物被分类为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苔藓植物是最原始的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通过细胞壁来固定在岩石或土壤上。
蕨类植物具有有机体的结构,它们具有根、茎和叶以及特殊的组织结构可以传输水和营养物质。
裸子植物是裸露种子的植物,如松树和杉树。
而被子植物是最高级的植物,它们具有种子和花朵,包括树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质体和细胞质组成。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部结构,它为细胞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则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隔离层,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质体是植物细胞的储存器官,它含有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其中包含着细胞内的器官和细胞质基质。
植物的细胞组织可分为生殖组织、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生殖组织包括花药和胚珠等,它们负责植物的繁殖。
营养组织包括根、茎和叶等,它们负责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
保护组织则是植物的外部结构,如表皮细胞和表皮毛等,它们保护植物免受环境的伤害。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成熟植株的形成。
种子是植物的胚胎,它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为幼苗。
幼苗在土壤中生长,并通过根、茎和叶不断吸收水分、养分和光能。
随着幼苗的生长,它逐渐形成成熟的植株,产生花朵和种子,完成了繁殖的循环过程。
总结起来,大一学习植物学的第一章主要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细胞结构和组织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深入探索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战略。
植物学笔记自整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人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切成薄片的软木,发现软木有许多排列紧密的蜂窝状小室,他将其称为“细胞”(cell)。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
内容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评价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状单细胞呈球形或近球形;多细胞呈多面体形,由于不同细胞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形态上常常有很大差异。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呈多面体形;导管、筛管分子呈长管状;表皮细胞呈扁平状。
植物细胞的体积小,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较小的细胞体积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3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中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形成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称为原生质,是由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以及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维生素等有机物组成的。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质膜植物细胞基质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核糖体、液泡、维管、微丝等)后含物(淀粉粒、糊粉粒、蛋白质)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1)细胞壁定义: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或其他物质组成的结构。
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①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还有蛋白质、酶类等。
植物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不同,是由于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的成分,如木质素,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a纤维素:细胞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形成长链。
植物学笔记自整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人xx用自制的xx观察切成薄片的软木,发现软木有许多排列紧密的蜂窝状小室,他将其称为“细胞”(cell)。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由xx植物学家xx和动物学家xx提出的。
内容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被xx评价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状单细胞呈球形或近球形;多细胞呈多面体形,由于不同细胞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形态上常常有很大差异。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呈多面体形;导管、筛管分子呈长管状;表皮细胞呈扁平状。
植物细胞的体积小,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较小的细胞体积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3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中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形成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称为原生质,是由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以及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xx等有机物组成的。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质膜植物细胞基质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核糖体、液泡、维管、微丝等)后含物(淀粉粒、糊粉粒、蛋白质)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1)细胞壁定义: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或其他物质组成的结构。
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①细胞壁的化学成分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还有蛋白质、酶类等。
植物体内不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不同,是由于在多糖组成的细胞壁中添加了其他的成分,如木质素,不亲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
a纤维素:细胞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形成长链。
植物学大一上知识点

植物学大一上知识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它涵盖了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上学期的植物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植物学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
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和叶三个部分。
根负责固定植物的身体,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茎则负责支撑植物的枝干和叶片,并进行物质的运输。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叶片上的叶绿素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2. 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外部的一层厚壁,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其中含有叶绿素,使得植物能够吸收阳光并进行光合作用。
3.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和开花的过程。
种子发芽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它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来触发。
一旦种子发芽,植物将经历萌发、生长和开花三个阶段。
在萌发阶段,种子会发出根和茎。
在生长阶段,植物会逐渐生长并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
最后,在开花阶段,植物会产生花朵,并进行繁殖。
4.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的营养需求包括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
光合作用是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它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基础。
水分是植物体内的溶剂,能够帮助植物吸收和运输养分。
而养分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它们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成分,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
5. 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个体,其中包括了授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无性繁殖则是指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生成新的植物个体,其中包括了分株、扦插和离体培养等方法。
6. 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植物的分类是指将植物按照某种特定的分类体系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过程。
植物可以根据其结构、形态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同时,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则是通过对植物的形态和基因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来揭示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植物学笔记 1

第二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一、有胚乳种子: 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烟草、番茄、柿等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梁和洋葱等植物的种子,都属于这个类型。
(二)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根尖的结构。根尖的各个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照原来的顺序向前推进发展的。分生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而分生区靠近根尖顶端的那部分细胞经过分裂间期后,又会继续分裂,保持着分生区的结构和功能。而分生区距根尖顶端较远的那部分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纵向伸长,并开始分化,逐渐变为伸长区、而原来的伸长区,表皮细胞长出新的根毛,内部细胞发生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成新的根毛区。原来根毛区的根毛,陆续死亡脱落,于是原来的根毛区就成为根的成熟部分了。
(二)种子的寿命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会丧失,也就失去了萌发的能力。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导管和管胞 导管分子和管胞都是厚壁伸长的死细胞,但管胞是个单个细胞,末端尖锐,端壁没有穿孔,上下连接的管胞靠侧壁上的纹孔传递水分。
(四)筛管和筛胞 筛管分子的端壁有筛板,筛板上有筛孔,上下连接的筛管分子以穿过筛孔的原生质丝互相连接。管胞的端壁不特化成筛板,侧壁上具有筛域,纵行相接的筛胞靠筛域互相传送营养物质。筛域上的原生质丝通过的空,远比筛板上的小。裸子植物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六、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之用。胚乳的大小在不同的种子中也不同,有些种子胚乳体积较大,占种子的大部分,这类种子叫有胚乳种子。(如玉米、小麦的谷粒和蓖麻的种子)。而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豆类及瓜类的种子。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欢迎阅读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665名“cell 1838如果它 1839”,即: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μm 。
少数植物细胞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
②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
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2.细胞质⑴质膜:(Ⅰ单位膜: Ⅱ主要功能:⑴质膜:(①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②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
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
暗带⑵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
①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Ⅰ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 、b 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
Ⅱ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
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Ⅲ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
CO2+H2O[CH2O]+O2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
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Ⅳ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1①②(一)原生质体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植物学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理活动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植物学知识,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植物的起源和进化1. 植物的起源:最早的植物为藻类,随后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泥岩藻和藻类的后代-蕨类植物。
2. 植物的进化:从蕨类植物演化出裸子植物,再进化成了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类。
二、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和花四部分。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起到支撑和运输的作用,叶用于光合作用,花则与繁殖相关。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3. 水分和养分吸收:根的表皮细胞具有根毛,能增大吸收表面积,使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4. 植物的运输系统:通过茎和根的组织形成的细管组织,包括了导管和木质部,能将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输送。
三、植物的繁殖1. 无性繁殖:包括根茎、块茎、地下茎、关节等结构的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进行繁殖。
此外,还有根出芽、花芽和植物体的断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包括花的授粉和胚胎发育两个过程。
花的授粉可以由昆虫、风、水等媒介完成,花粉经过传送到花粉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胚胎,经过胚胎发育,最终形成种子。
四、植物的分类1. 植物的主要分类:植物根据其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
2. 植物的系统分类:按照近年来对植物的显示进化关系的研究,植物可分为多个门,包括藻类门、苔藓门、蕨类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五、植物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两个阶段,分别是无性生殖阶段(单倍体,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和有性生殖阶段(二倍体,通过花进行繁殖)。
2. 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调节,包括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

大一植物学学科知识点总结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正是接触和学习植物学的起点。
下面将对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植物分类学1.植物的命名与分类原则- 植物命名:拉丁文学名法、国际植物学命名规则- 植物分类原则:形态分类、细胞分类、进化分类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系统- 种:生物学上的基本单位- 属、目、科、纲、门: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单位- 分类系统:三域分类系统、五界分类系统、七界分类系统二、植物的形态结构1.植物的细胞结构与组织器官- 植物细胞:细胞壁、质膜、质网、细胞器- 植物组织器官:根、茎、叶、花2.植物的生殖结构与生殖方式- 雌蕊:花柱、柱头、子房- 雄蕊:花药、花粉-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三、植物的生长发育1.植物的生长方式- 主茎生长:走茎生长、短节生长、长节生长- 侧枝生长:分枝、花序、腋芽- 组织生长:原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2.植物的生活史-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 无性生殖生活史、有性生殖生活史四、植物的生理过程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2.植物的水分运输与吸收- 植物体的水分结构:细胞膜、细胞壁、木质部- 水分运输机制:根压力理论、蒸腾拉力理论五、植物的适应与生态1.植物的适应与种群分布- 植物的适应机制:生理适应、形态适应、生态适应- 植物的种群分布:地理分布、群落分布、垂直分布2.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光周期效应、光强效应-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生长速度、生殖机能-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蒸腾作用、渗透调节以上就是大一植物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植物的起源、结构、生命过程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上册)绪论一、植物界(一)生物界的划分自然界可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生物界的划分,有不同的主张,因此有不同的分界系统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瑞典林奈Linnaeus 17532、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Cell,群体)赫凯Haeckel 18663、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核)科帕兰Copeland 19384、五界系统:真菌界(营养方式——分解)维德克Whittaker 19695、六界系统:非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陈世骧1977一般植物学教材多采用二界系统,对初学教易于理解,便于学习(二)植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地球不同生境生活有机体的种类及其变异以及与环境构成生态复合体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3个层次的意义。
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定义的确定是1992.5.22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员国大会上确定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6月150多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我国93年批准了该公约。
植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在为下诸方面:1、种类繁多,50万种,类群2、形态,结构各式各样,大小悬殊3、寿命长短不一4、营养方式和生态习性多种多样5、分布广泛种子植物(三)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1、发生年代三十多亿年前2、发生过程: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非生命体到有生命体,由非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3、发展规律(1)由简单到复杂:单细胞到多元细胞,无分化到有分化,无分工到有分工,由简单的分化,分工到复杂的分化,分工。
(2)由水生到陆生:是进化发展的一次大的飞跃(3)由底等到高等:被子植物为最高级的类群,而被子植物内部也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问题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植物对地球及生物界发展的作用:改变了地球景观,为其它生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放氧,臭氧层形成,起保护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食物)2、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1)合成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意义:三项伟大的宇宙作用①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②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③补充大气中的氧(2)矿化作用分解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动、植物呼吸作用也是分解的一个方面)非绿色植物意义:1、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2、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3、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3)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4、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植物造林,保护森林的重大意义(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当今世界存在的六大社会问题(粮食、资源、能源、环保、生态平衡、人口)无一不和植物有关。
三、植物学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科学(一)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之学科1、研究对象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无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
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学科2、分支学科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以及其它工作的需要产生许多分支学科(1)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体内外形态和结构,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在不同环境中以及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形态学又包括植物细胞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2)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从而建立植物进化系统和鉴别植物的科学有时称为植物系统学(近来常用);有的系统学含分类学;有的分类学含系统学当代趋势是称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植物杂志98—4)植物分类学又可分为若干专门学科:种子植物分类学、苔藓学、藻类学、真菌学等。
(3)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体的生理功能(为光合作用、吸作用、蒸腾、营养、生殖等)各种功能的变化、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所起的反应等学科,有三门的植物细胞生理学(4)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又可细分为个体生态学和群体生态学(又称地植物学)(5)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学):以属种分布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广义的植物地理学包括植物生态学的内容(6)其它的分支学科:这些学科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的内容更专一,更细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
如第十三届国际植物学会议(81.8.悉尼)把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划分为12类:分子植物学、代谢植物学、发育植物学、环境植物学、群落植物学、遗传植物学、系统及进化植物学(另有苔藓学)、菌类学、海水、淡水植物学、历史植物学、应用植物学等。
(二)植物学的发展简史(略)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1、目的(1)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2)胜任中学植物学教学(3)为生产建设服务2、要求(1)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孢子植物部分(3)种子植物分类部分3、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及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研究植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方法做到几个相结合:课内、课外(自学)相结合;学习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小课堂(室内)与大课堂(野外)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单独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读书与做文章(包括作业和科研)相结合。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一)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的发明是密切相关的,显微镜是在16末发明的,第一架复式显微镜由荷兰眼镜制造商詹森(Janssen)兄弟于1590年试制成功的。
17世纪(1665年)英国学者虎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第一次发现了细胞(cell—“小室”)(二)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的建立虎克的发现引起人们对生物显微结构的兴趣,人们广泛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材料,观察壁以内的结构到十九世纪中期,人们已逐渐形成了“一切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的概念。
因而导致细胞学说的建立。
细胞是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由于当时许多学者们发奋工作和激烈争论总结而成的,尤其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二人贡献显著,他们都分别指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并由后者在1839年第一次提出了“细胞学说”这一名词。
细胞学说的要点:(1)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来自其它细胞不是由于细胞分裂就是细胞融合(3)卵和精子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恩格斯的评价: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从细胞水平提供了有机界统一的证据,证明动植物有着细胞这一共同的起源,动植物的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从而为十九世纪自然哲学领域中辩证唯物主义战胜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接受有机界进化的观念准备了条件。
如果没有细胞学说,达尔文主义也很难胜利完成。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一)形状:理论上典型的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是四面体由于适应不同的功能(形态与功能相适应——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状(参看15面1—1)(二)大小:一般很小,但也有较大差异最小:球菌直径0.5um。
最大:苎麻纤维细胞长550mm。
种子植物中一般直径10—100um较大的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达1mm,肉眼可见细胞小的原因:(1)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2)有利物质的交换(相对表面积大)和转运。
细胞大小变化的一般规律:(1)生理活跃的常常小,而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则往往较大(2)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水、肥、光、温、化学药剂等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原生质和原生质体的概念:1、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动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体:即原生质的总体。
有时作为细胞的同义语,在动物学中称“细胞”为“一团原生质”,在植物学中则把细胞区分为原生质体和壁两部分。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壁质膜细胞质细胞器胞基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核膜细胞核核质核仁后含物1、细胞壁(P28面)是包围在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为植物细胞所特有,是与动物细胞相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之一(中央液泡,质体,壁)(1)细胞壁的层次及组成物质①胞间层(中层)为相邻细胞共有的一薄层主要成分为果胶②初生壁为细胞外一薄层,是细胞停止生长前有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
主要成分是钎维素、半钎维素和果胶③次生壁(内、中、外)为内层结构,分为内、中、外三层,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
主要成分为钎维素、少量半钎维素,常含有木质(2)纹孔和胞间连丝①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在壁上留下的空隙(56面石细胞AB)结构纹孔膜初生壁和中层)纹孔腔(由次生壁围成的腔)类型单纹孔:次生壁不向腔中拱出具缘纹孔:次生壁向腔中拱出②胞间连丝:相邻细胞间通过壁上小孔的原生质丝③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明显凹陷的区域胞间连丝多数集中分布在初生纹孔场上初生纹孔场:胞间连丝及纹孔的存在都有利于细胞与环境及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
2.细胞质是壁的内核以外的原生质体部分,为半透明的粘稠物质组成:质膜、胞基质、细胞器(1)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质中表面的一层薄膜。
结构:在电镜下具有暗-明-暗三层结构单位膜:在电镜下显示出具有三层结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称为单位膜质膜是一层单位膜功能:具有选择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此外,当有许多重要功能: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外界信号,抵御病菌的感染,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等。
(2)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包括有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核蛋白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等①质体是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关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根据色素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A、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因此叶子一般是绿色。
形态:高等植物叶绿体形态相似,呈球形、卵形或透镜形,直径4—10um,厚度1—2um.低等植物(藻类)有各种形状,结构(亚微结构):外包双层单位膜内有基粒,基粒间膜(基质片层)和基质基粒,由许多圆盘状(空烧饼状)的类囊体(基粒片层)重叠而成的柱状单位。
基粒间膜(基质片层):呈分枝状与基粒相连接。
基质:内部没有一定结构的部分功能:光合作用。
B、有色体双层单位膜形态:多种颗粒状,针状等,含胡萝卜素和叶基素。
功能:积累淀粉,脂类,吸引昆虫和其它动物传粉及传播种子。
C、白色体双层单位膜形态:无色颗粒状功能:起淀粉和脂肪合成中心的作用(淀粉体,造油体)②线粒体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见到C键那绿1:500,000水溶液给活细胞染色初青绿→粉红→(溶解还原)无色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