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措施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
其中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一般护理(1)休息:腹痛症状较重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溃疡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每天有一定的休息、睡眠时间,适当娱乐和活动。
(2)饮食:营养均衡,给予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凡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
进餐有规律,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活动期暂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每天4-6餐,避免空腹,保持胃内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指导患者逐渐恢复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
豆浆和牛乳能暂时稀释胃酸而其所含的蛋白质和钙又能刺激胃酸的分泌故不宜多饮.患者避免快速进食,因睡液可稀释中和胃酸,有提高黏膜的屏障作用。
避免暴饮暴食,鼓励患者饮食不宜过饱,防止胃窦部食物潴留而增加促胃液素的分泌。
(3)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护理方法:①避免诱发因素。
②节律性疼痛可指导患者在痛前服用抗酸性食物,防止疼痛发生。
⑧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以分散注意力④局部热敷.2.药物治疗护理(1)降低胃酸的药物:包括抑制胃的H2受体拮抗剂、碱性抗酸类两大类。
(a)H2受体桔抗剂:①药物知识: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与组胺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分泌减少,达到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
可选药物西咪替丁400mg、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均为一日2次。
睡前单一剂量给药法给患者带来方便,提高了服药的顺从性,即睡前服用西咪替丁 800mg、雷尼替丁300mg、法莫替丁400mg②用药观察: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服药一周内、上肢痛、嗳气、泛酸等症状可明显好转或消失,因而易出现自行停药现象。
③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戒烟、因为吸烟可削减H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而影响疗效。
(b)碱性抗酸药:①药物知识;碱性抗酸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中和胃酸,减H+的反弥散作用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提高胃液的pH,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含铝的药物具有保护胃十二指黏膜的作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等。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胃疡(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
以经常性胃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类疾病。
胃疡分型: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针对溃疡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
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减少或防止溃疡的发生。
告知病人情绪反应与溃疡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提高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的认识溃疡病;告诫病人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
3.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2)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禁忌肥甘厚味;禁忌过食辛、酸及易产酸食物;禁忌易阻气机食物等;禁忌寒凉生冷食物等;禁忌坚硬的食物。
(3)忌暴饮暴食,不宜过冷过热过甜过咸,宜清淡松软食物,少食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
4.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胃虚弱者,中药汤剂热服。
(3)溃疡发作期宜冷服。
5.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腕痛忽然加剧,或者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并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者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辩证施护1.肝胃不和证症候:胃腕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症候:胃腕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症候:胃腕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

外邪侵袭
寒邪、湿邪等外邪侵入人体, 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气血
瘀滞。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气 血瘀滞,形成溃疡。
辨证分型
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痛,情绪波动时 加重,伴有嗳气、反酸
等症状。
脾胃湿热型
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 苦,食欲不振,大便干
结或稀溏。
脾胃虚寒型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 食欲不振,四肢不温,
脾胃虚弱
外邪侵袭
脾胃虚弱者,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易受饮 食、情志等因素影响,导致消化性溃疡。
寒邪、热邪等外邪可直接侵犯脾胃,影响 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
消化性溃疡患者常出现上腹部 疼痛,多呈隐痛、钝痛或饥饿 痛,可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
。
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 、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营养不良。
推拿按摩注意事项
按摩力度适中,避免过度 刺激,同时注意保暖,避 免感冒。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原则
以温热为主,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坚硬、辛辣等食物。
食疗方剂
如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粥等,有助于养胃、健 脾、和胃。
饮食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 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收敛生肌等作用 的中药汤剂,通过灌肠方式注入 肠道,以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调
理的效果。
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需注意灌肠液的温度、 流速和灌肠深度等细节,同时需 注意灌肠液过敏和肠道刺激等问
题。
05 非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
01
02
19种病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木瓜姜醋治胃溃疡【功能主治】健脾化瘀,平肝和胃,祛湿舒筋,散寒解毒。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木瓜500克,生姜30克,醋50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3味一同放入沙锅内,用小火炖熟。
1剂分3次服用,每天1次,连续服用3~4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9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三七白芨治胃溃疡【功能主治】消肿定痛,收敛止血。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三七粉、白芨粉、生大黄粉克6克(冲),仙鹤草、煅瓦楞子克20克,枳实9克,陈皮、茯苓各15各,清半夏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5例,临床痊程34例,好转1例,平均止血时间为4天。
白芍延胡索治胃溃疡【功能主治】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白芍40克,延胡索20克,十大功劳叶、五灵脂各15克,白及30克,乳香、没药、生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胃酸偏低者,加乌药10~15克;若胃酸偏高者,加乌贼骨10~1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显效5例,无效1例。
对治愈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
党参黄芪治胃溃疡【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胃脘胀痛、泛酸纳少、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脉沉细,舌淡红、苔白。
【偏方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茯苓、白术各10克,当归20克,三七6克(研粉吞服),赤芍15克,枳壳、广木香、乌贼骨、浙贝、甘草各10克。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评价表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住院号):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其他: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1页脚内容2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 肝火上炎证□ 痰火郁结证□ 血淤耳窍证□ 气血亏虚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5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6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页脚内容7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8页脚内容9页脚内容10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哮□寒哮□热哮□虚哮□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11页脚内容12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13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页脚内容14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湿浊证□其他: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15页脚内容16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17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18页脚内容19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20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页脚内容21症候诊断: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22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23页脚内容24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四、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25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26页脚内容27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证□肝胆蕴热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28页脚内容29页脚内容30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页脚内容31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正虚诸证:脾肾气虚口脾肾阳虚口气阴两虚口肝肾阴虚口阴阳两虚口其他:邪实诸证:湿浊证口湿热证口水气证口血瘀证口浊毒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32页脚内容33二、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34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页脚内容35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36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37页脚内容38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39页脚内容40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41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页脚内容42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痰湿内停证□瘀毒内结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43页脚内容44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气滞血郁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45页脚内容46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页脚内容47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页脚内容48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页脚内容49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页脚内容50。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常规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常规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通常来说,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
一、辨证分型:胃热阴伤型、气郁型、肝气犯胃型。
二、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及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里社会状况。
三、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脾胃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己,疼痛剧烈、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二)病情观察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的因素。
2.典型者有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疼痛,用抗酸药或进食可缓解。
3.如疼痛剧烈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用抗酸药不能缓解,提示有可能后壁慢性穿孔;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部可能有急性穿孔;突然晕厥者有可能并发出血。
(三)给药护理1.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3.抗酸剂应在饭后和睡前服用,片剂应嚼服,乳剂给药前应充分摇匀。
(四)饮食护理进食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无渣流食,不宜加糖,建议多吃小米粥、大米粥等,从而提高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
(五)情志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善于调节情志,有效转移不良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充实生活,追求精神的提升以调节情志。
四、健康指导1.生活作息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劳逸适度。
2.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通过运动促进胃肠的蠕动和分泌,提高食欲,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3.腹部注意保暖,避免吃冷食,如受凉或饮食凉热失调易发生腹痛、腹胀、嗳气、泛酸等不适。
4.正确用药,避免使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咖啡因等5.保持平和的心态,精神情志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和加重密切相关。
6.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本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本病的早期征象,如出现腹痛、呕吐、呕血等及时就医。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
(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它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
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
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
姜、羊肉等。
食疗方:姜汁羊肉汤。
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
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
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