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工作室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专题复习讲义与个性化备课

工作室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专题复习讲义与个性化备课

专题四 人口与城市第2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体化讲义)【考试要求】1. 举例说明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 举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4. 根据图表资料分析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5. 说出城市化的标志、动力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城市化的标志、动力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1.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3.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考点】一、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1、城市功能分区⑴功能区的分布按离市中心由近到远一般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干线;远离市区,大气噪声等污染小;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文化区等。

⑷商业区布局原则:市场最优——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捷;交通最优——位于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环路或高速公路交汇处,地价低,交通便捷⑸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的原因: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最主要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2)社会因素:收入、宗教、种族等影响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文化因素:工业惯性等(4)交通运输状况: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⑴空间形态(美国中心为摩天大楼,欧洲为广场、教堂及事务所);⑵建筑结构(中国为皇宫,内向;西方为教堂,外向开放);⑶建筑形式(中国讲究含蓄,忌直求曲,再现自然;西方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宗教);⑷建筑风格(中国宫殿有楼、台、殿、阁或四合院,西方宫廷有喷泉、雕塑或民居花园、洋房等)。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发达国家
高,速度减缓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总结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对比分析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早 工业化早
晚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必备知识 七、城镇化的利弊——自然
要素 地形
城市化的影响 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评价 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气温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局部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也会将郊
地区气候
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市
降水 大气中固体杂质多,且市区温度高,盛行上 升气流,产生雨岛效应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已发展道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 速
城镇 人口比重
大小 原因
大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较小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 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镇化表现 及原因
表现 原因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区基础设施完善
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思维建模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判读
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 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城市化一轮复习 (2)

城市化一轮复习 (2)
3.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策略 (1)发展低污染的 节能建筑 和 绿色交通 ,减少 城市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 自然景观 保持协调,建
立一种良性循环。
两大高频考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频考点一: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应该从以下两个 方面加以分析: 1、时间变化
(2)不仅给人们带来了 聚落形态 的变化,还带来
价值观念 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等的巨大变化,
它是一个地区 社会进步
的必然结果,是 社会经济发展
的表现。
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曲线。 “S”形
2、表现: (1)发达国家: 后期成熟 初期或中期加速阶段 (2)发展中国家:
(
)
答案:B
(2)解决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答案:D
[习题1]
(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
城市地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 (1)~(2)题。
高频考点二: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环境污染方面,另外还会 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典型的城 市化问题如下:
1、主要的城市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2)城市水污染
(3)固体垃圾污染
(4)噪声污染
(5)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治安混乱
爸爸说还是 去郊区住爽
高频考点二: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合理的城市化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1) 生物多样性 减少。 (2)水质、水量和 地下水运动 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土地质量 。 (4)出现 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 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高考地理考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复习(优秀版)

高考地理考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复习(优秀版)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 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 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 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 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 卫星城。
(1)明确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 分区等的含义。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注 意统计图表判读技能的训练,培养数据信 息解读能力。(2)城市的区位、城市功能分 区、城市规模体系均是动态变化的,所以, 城市问题必须注意动态分析,在特定时空 背景下,理解其变化规律,解决面临的问 题。(3)辩证分析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类型 多样,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 待问题。
②分析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否合理的条件
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①交通是否便利;②工业用 地是否合理;③卫生防护带是否合理;④占用良田是否 多;⑤居民区是否离开了污染源;⑥与旧城市的关系是 否合理。此外,城市的远期发展余地是否较大,各部门 间是否便于协作,也是判断城市各功能用地布局是否合 理的标准。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 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 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 可称为微观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 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 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三、城市化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 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 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分析
①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城市化(知识精讲+思维导图+对点专练)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城市化(知识精讲+思维导图+对点专练)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复习知识
(2019年江苏卷)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 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 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 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 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读“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和“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录 02 核 心 突 破
CONTENTS
核心问题一
Problem exploration I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复习知识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区域工业 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时间 表现 成因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 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 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农业生产结构等的转化。
核心问题四 “大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Problem exploration4
人口密集 就业困难 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社会不安定
9. 21世纪初苏州市建设用地主要
D.水域
(2020福建福州期末)读江苏省苏州市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20世纪80年代
耕地
林地 建设用地 水域
合计
耕地
23.96
2.10
2.09
3.41
31.56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城市化复习PPT课件

城市化复习PPT课件

• 城市化标志及实质

(2010年泰安模拟)读城市区域景观结 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 问题是( )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 C.热岛效应 D.“臭氧洞” •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 污染,应该 ( )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 外
•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 A.2010年约为50% •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 C.2030年超过80% •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 【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
• 【解析】 (1)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 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 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 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 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 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 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2)城 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 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 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 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
发达国家 所处阶段 发展速度 城市人口 比重 与经济发 展关系 后期(饱和期) 慢 大 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 中期(发展期) 快 小 不相适应
①产业革命开始早 ;②新技术革命以 来,农业劳动生产 率大大提高,使大 形成原因 量乡村人口转为城 市人口;③人们对 环境质量的要求提 高,乡村和小城镇 基础设施完善
影响
成因
措施
耕 地 面 积 资 减 源 少 短 缺 水 资 源 短 缺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工交建设 规模扩大,占用 节约用地,尽量 大量耕地 少占耕地

人教版 必修二 城市化 高三 复习 课件

人教版 必修二 城市化 高三 复习 课件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治理措施 治理环境污染; 合理布局大气 污染较重的企 业;实行集体 供暖;建立绿 化隔离带 建立污水处理 厂,实行污水 限量排放 及时清除,实 行分类回收、 利用
影响人们休 息、工作和 噪声大的工厂 交谈,甚至 远离城市布局, 影响人体健 建绿化隔离带 康
主要表 现
交通拥 挤,居 住条件 差 就业困 难,失 业人口 增多
城市化水平较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 低,发展较慢 低水平时期
伦敦的城市扩展
大伦敦图示
伦敦的城市扩展
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其它特点
早 高 慢
发展中国家
晚 低 快
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
学案P75左上角表格
中国、印度、日本、德国城市化变化曲线图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 污染
固体 垃圾 污染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
主要表现
原因
危害 使城市环境 质量日益下 降,危害人 们的健康 影响人体健 康和动植物 的繁殖 危害人体健 康和环境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 大气污 等燃料所排出的烟 尘;汽车、飞机、 染 火车等各类交通工 具排放出的尾气 城市工业废水、居 环境 水污染 民生活污水、城市 地面径流 质量 下降 固体废 工业生产发展、建 弃物污 设规模扩大、居民 染 消费水平提高 噪声污 交通运输、工业生 产、建筑施工和社 染 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①__________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1)推力因素——使人群离开乡村;(2)拉力因素——使人群来到城市。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带来③__________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④__________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⑤________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⑥____,发展较慢。

(2)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很快,出现⑦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⑧__________,出现⑨__________现象。

3.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进入⑩__________阶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处于初期阶段和⑪____________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⑫____________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对城市⑬__________产生影响。

(4)出现城市“⑭______”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⑮__________、水污染、⑯______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问题思考】1.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城市化及其进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图甲表示的是1978~2006年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读图甲、乙,分析1978~2006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西部经济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探究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

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

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右图所示)。

“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化程度在48%,超过全国38%的平均水平。

但苏南、苏北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

(1)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区划调整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村镇分布现状、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意愿等,本着 的原则。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______分布的。

(3)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城市建设中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从工业区与城市的位置考虑:①通常把一些对城市有一定污染、占地多、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布局在__________;②在城区及居住区内,可安排一些污染小、用地少或运输量小、无污染的工业。

从工业区与河流、风向的位置关系考虑:①严重污染大气的工业一般布局在主导风向的__________、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②严重污染水体的工业一般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图”,完成1~2题。

1.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进程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2.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A.甲—A B.乙—C C.甲—B D.乙—F读“世界城市人口随时间变化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在A阶段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大B.在B阶段时,城市出现劳动力紧缺、交通拥挤等问题C.在C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密集于市中心D.在C阶段时,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4.1949年以来,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社会经济C.地理位置D.地域文化(2011·浙江文综)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5.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6.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8.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9~10题。

9.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数量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0.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二、综合题11.读“某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Ⅰ,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读图Ⅲ,在铁矿产地与煤田地区之间开挖了人工运河,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Ⅱ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区域,第Ⅲ阶段可能出现怎样的人口流动现象,其具体表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该地区在第Ⅲ阶段可能产生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

(3)今后,该城镇发展可能沿________(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课前准备区①城市范围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③聚落形态④价值观念⑤“S”形⑥低⑦郊区城市化⑧停滞⑨逆城市化⑩后期成熟⑪中期加速⑫生物多样性⑬土地质量⑭热岛⑮大气污染⑯固体废弃物问题思考1.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使得环境恶化,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健全和交通的完善,在有些地区,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向农村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