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归纳

【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归纳

【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归纳考点一:聚落1、聚落概念: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乡村形成条件: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人类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

考点二:城市的区位和城市空间形态一、城市的分布1、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古代城市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一黄河中下游平原、印度河谷地、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

2、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60°N以南的欧洲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3、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特点(1)从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从地形上看,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形类型主要为平原)。

(3)从气候上看,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4)从水源条件看,很多特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5)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二、城市空间形态1、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2、类型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地域形态多分布于平原,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互不连属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原因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地形限制、河流阻隔、资源分布交通线分布、地形限制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缺点设施集中,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例子成都、合肥、郑州重庆市、浦东新区、大庆西宁、兰州、延安三、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平原(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业耕作,能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人口分布集中世界上和我国的多数城市热带地区高原热带地区,低地闷热,不利于居住;高原凉爽,利于居住巴西高原山区谷地或低地地形开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宝鸡、咸阳、西安、太原等2、气候:(气温、降水适中)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1.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同时伴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建筑密集等。

2.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三个阶段。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低,城市规模小,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较低。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逐渐上升,城市规模增大,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达到高水平,大城市数量增多,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饱和。

3.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

社会因素: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

政策因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人口向城市转移。

4. 城市化的效应经济效应:城市化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社会效应:城市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环境效应:城市化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 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土地问题:城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导致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资源流失。

就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会问题:城市化加速了社会流动,产生了城乡差距、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困等问题。

环境问题:城市化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6. 城市化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改善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保护环境: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构造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一样,一般能够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所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一样种类。

(2)不一样种类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一样的功能区,列如住所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但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某一种功能区可能兼有其余种类的用地。

(3),1,住所区:城市中最为宽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

而且分化出了高级住所区和中初级住所区。

高级住所区多建在城市外缘,房子面积较大,多处于城市河流上游,上风向及环境优美、文化设备齐备的地方。

初级住所区房子面积狭窄,常常散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邻近,环境相对较差。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双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散布,在某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特别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简称 CBD ),此中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著名大公司的总部,能够供给金融、保险、旅行等服务。

,3,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互相齐集而形成。

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公司之间常常有很强的协作性。

工业公司多处于凑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带用来部署其厂房和库房等设备。

2)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和变化( 1)不一样功能区的散布和组合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构造,也叫做城市地区构造。

不一样的城市,其内部空间构造是不一样的。

(2)城市地区构造模式主要有三种: 1 齐心圆模式:呈齐心圆状,一般有五个齐心圆组成,形成要素是地租要素。

2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向,其形状由交通要素影响。

3 多核心模式:跟着城市不停向外扩展,范围愈来愈大,原有市中心区因为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堵等原由,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环绕不一样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

(3)土地付租能力的不一样,也决定着功能区的散布情况。

地理城市化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城市化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城市化的知识点总结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指城市占据总人口比例的增加。

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其中,初级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于30%;中级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30%至70%之间;高级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0%。

3.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如,城市化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同时也会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4. 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就业机会增加、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增长等。

5. 中国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非常迅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化质量不高、城市人口老龄化等。

为此,中国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6.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城市进行布局、设计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7.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指根据城市规划方案,对城市进行建设和改造,包括建设房屋、道路、公共设施等。

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等因素。

8.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市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

城市管理需要注重市民的参与和民主监督。

9.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包括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城市发展战略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民生需求。

总之,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高三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城市化知识点总结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规模和速度趋势。

它是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过程,它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发展的一种表现。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使城市功能逐渐强大。

城市化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城镇化和城市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区域中心迁移的过程,而城市发展则包括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二、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人们纷纷选择迁往城市。

其次,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产业投资和人才集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另外,社会变革和人口结构调整也是城市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三、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工厂,吸引了大批的就业者。

其次,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另外,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矛盾的增多等。

此外,城市化还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程度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四、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国土资源的有限和城市用地的紧张是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用地的扩大使得农田面积减少,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压力。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富差距,城市内部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总结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总结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①地形: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b.热带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②气候(中低纬沿海——气温适中、降水适中)③河流(供水、运输功能——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等)(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条件(运输方式、干线交汇处)②政治因素(行政中心所在地)③矿产资源的开发:④旅游资源的开发:⑤宗教:2.功能区比较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6.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7.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地理城市专题是高考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城市的特征、发展、管理、问题和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高考地理时,必须掌握城市专题的必要概念和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题目。

以下是关于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市政管理区域、居民集聚、主要以非物质生产为主的人口聚集地,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集中、较快的地区。

2.城市的特征:人口密度大、空间范围小、交通发达、产业集聚、文化繁荣、管理规范。

3.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非农业人口集中在具有市政管理区域的地方形成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并在数量、规模和空间范围上逐渐扩大的过程。

4.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结构、人口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城市发展与规划1.城市发展模式:德国型城市、美国型城市、英国型城市、日本型城市、中国型城市等。

2.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城市空间组织的方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城市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3.城市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保与绿化等。

三、城市问题与保障1.城市问题: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城市资源短缺、城市社会问题等。

2.城市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建设绿色城市、合理城市扩张、城市防灾减灾与救灾等方面的措施。

四、城市群1.城市群的定义:城市群是以若干个城市为中心,相互依存、互补发展的区域集群,包括主城、副城、卫星城和县城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2.城市群的类型:世界一类城市群、国家重点城市群、经济联动型城市群、政治文化中心型城市群、资源优势型城市群等。

3.城市群的影响:城市群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五、国内外知名城市1.世界著名城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首尔、新加坡、悉尼、多伦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要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
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
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
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来源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
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逆城市化
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
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
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化速度低)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建立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命题热点突破】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和区位特点)。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影响因素(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2.易错提醒
(1)注意区别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城市的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注意区别城市的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3)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4)城市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绝对的。

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确的界线,在某种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用地、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和行政等用地相对于商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5)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中心商务区。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这里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可以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

(6)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

根据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7)有些工厂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

如纺织厂、印刷厂、食品厂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基本没有污染的企业,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

(8)卫生防护带是为避免和减轻噪声、烟尘、爆炸、火灾和大气污染对城市居住区的危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居住区与工厂、仓库、铁路、机场间设置的隔离地带。

卫生防护带内,一般植树造林,形成防护林带。

3.方法技巧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读方法
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判断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时可通过下表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