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考点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2019湖南六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01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地下径流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02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①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19云南十一校调研]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
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人员根据GDP数据来计算27个省会(首府)城市的首位度。
计算方法:省会(首府)城市GDP/非省会(首府)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的GDP。
下图示意我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的首位度排行榜。
读图,回答3~4题。
03我国城市首位度较低的城市大多位于()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边疆地区04成都比济南的城市首位度高的主要原因是()A.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山东B.成都的行政级别高于济南C.四川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山东D.青岛拉低了济南的城市首位度[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三模]英国伦敦东部5 km左右泰晤士河沿岸的道克兰地区原来是一个繁忙的港口,随着其货运需求的降低,港口逐渐衰落。
伦敦的老金融城地区虽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但其很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金融业办公条件的需求。
1981年伦敦政府正式在道克兰地区启动新的中心商务区开发计划,历时17年将其建设成为英国的金融新地标,负责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外汇交易。
据此回答5~7题。
05伦敦政府将道克兰地区打造成为金融中心主要得益于其()A.地价低廉B.资金充足C.经济基础D.海运便利06伦敦金融新地标的建成能够()A.提升城市等级B.完善产业结构C.扩大港口腹地D.转变区域职能07与老金融城地区相比,推测政府在道克兰地区开发中的优惠政策有()①新城建设不受旧城保护限制②鼓励绿化美化环境③鼓励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④低价转让土地房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9山西晋城一模]行政区划的调整,如行政区中的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会对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9届浙江省高三地理选考复习真题汇编19——城市与环境

2019届高三地理真题汇编(十九)——城市(2014年7月)5.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 .人口空间集聚B .社会经济发展C .用地性质变化D .国家政策推动 (2015年7月)读“我国2010~2012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12、13题。
12.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A )城镇人口数量减少(B )农村人口数量增加 (C )城镇规模不断缩小 (D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13.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之一是(A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 )第一产业比重大幅提高(C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 )务工人员向第一产业回流(2015年1月)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29、题。
29.1979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 B .农业结构调整 C .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D .城市环境质量提升30.与中国相比,法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 .起步晚B .速度快C .水平高D .城市人口多(2018年6月)下图为某时期我国城乡人口 数量统计图。
完成8、9题。
8.该时期,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 B .交通运输发展C .国家政策支持D .矿产资源开发9.该时期,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A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B .城市人口数量下降第8、9题图城镇人口农村人口2010年 2011年 2012年(万人)72000 700006800066000 6400062000 60000第12、13题图 53463126201711180255075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2013年1950 19902010法国 中国756751城市化水平(%) (年)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化的标志:C .城镇数量逐年减少D .超过经济发展速度 (2018年4月)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5 人口 城市与城市化孙洪涛精品文档8页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和共享我们重绘的2019年高考试题,本群负责人鲁爱华老师与群秘书长张明老师委托哈尔滨一中孙洪涛老师和银川九中杜改余老师,负责将本群重绘的2019年高考试题进行分类汇编。
我们在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1群进行了参编人员的征集,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根据专题数目,我们确定了15名参编人员,覆盖10个省份,以本群重绘的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为蓝本,按照统一的编写体例和要求,进行重新组合。
感谢上述老师的辛勤劳动,通过合作我们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延伸收获!期待我们以后的深入合作!项目策划人:鲁爱华张明项目负责人:杜改余孙洪涛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2012年7月3日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五人口、城市与城市化〖2019年山东卷〗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8.与1982年相比,2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019年江苏卷〗图12是2000~2019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3 ~24题。
(双选)2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2019年广东卷〗 3.老少比=×100。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八章城市与城市化高频考点练(八) 考查范围:人口与城市建议时间 / 45分钟一、选择题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图G8-1为上海市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1~2题。
图G8-1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崇明区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数据表(含预测)。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 )A.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趋于平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4.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为(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又表现为不同功能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城市功能集聚与扩展的空间反映。
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
图G8-2为2003—2012年该城市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G8-25.图示符合该城市中心城区主要的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的情况,该功能用地有可能为 ( )A.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B.居住用地C.商业服务设施用地D.工业用地6.2003—2012年,该城市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 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B.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不大C. 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D. 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荷兰兰斯塔德地区中心是被称为“绿心”的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周围,城镇之间设置有不可侵占的绿地。
2019高考地理练习题:城市与城市化(2)精品教育.doc

高考地理练习题:城市与城市化(2) 例1 读“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级别高的城市是________,级别较低的城市是________。
(2)将下列中心地职能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大型百货超市B.星级宾馆C.招待所D.大学E.中学F.大型音乐厅G.电影院北京________________,昌平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等级及其服务功能,联系实际即可解答。
大型百货超市、星级宾馆、大学、大型音乐厅属于高级服务功能,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
【答案】 (1)北京昌平、密云(2)A、B、C、D、E、F、G C、E、G针对训练1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庐江—六安—巢湖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安庆(2)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自然环境优美B.市场广阔C.劳动力量多廉价D.科技力量雄厚解析根据图中不同城市的图例符号和数量多少区分城市等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选C,(2)选D。
第(1)题,注意题干条件是选不正确选项,庐江城市等级低,小学数量少;六安与巢湖为同等级城市,六安小学的数量不一定比巢湖多,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其他选项根据城市等级规律判断均为正确选项。
第(2)题,科技力量雄厚是形成科技创新城市的依托。
答案 (1)C (2)D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市的数目:直辖市________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________个,地区级城市________个。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word(2015-2019)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题组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019天津文综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图7),回答1—2题。
图7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1.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民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
2.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
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专项五城化与功能区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专项五城化与功能区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不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仍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勒出来,方便频频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斟酌,推测命题老师的企图,踊跃联想知识点,剖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单项选择题(2018年高考天津卷) 矿产资源贫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构造表示图,回答4~5题。
1、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论,正确的选项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减小了服务范围B、住所区远离海岸,防止了大海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公司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别,降低了服务功能答案: C【分析】从图中能够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其实不会减小其服务范围;住所区虽远离大海,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简单造成大海污染;文教区分别布局,凑近各处住所区,能够更好地为四周居民服务;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公司联系。
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合布局在图中的A、 a 地B、 b 地答案: D【分析】石化工业会污染大气和水,C、 c 地D、 d 地应布局在城市流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凑近外海。
读 (2018 年高考广东卷 ) 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表示图,达成10~11 题。
3、剖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答案: C【分析】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乙模式需要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因此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 知识点8: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

知识点8:城市与城市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5.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图),回答6-7题。
6.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7.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浦东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城市化(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 海港规模大B. 沿长江分布C. 集聚长江口D. 行政等级较高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 均衡性B. 边缘性C. 集中性D. 对称性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 空间位置邻近B. 发展模式相同C. 城市性质相似D. 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 D 2. B 3. A【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题详解】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的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题详解】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题详解】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
读图,回答问题。
该图体现A. 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 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 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 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答案】D【详解】从图中看,两种用地类型并未呈交错分布,A不对;从图中看,商业区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较大,农业用地随着距离市中心远近地租变化很小,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大,B不对;图中反映的是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付租能力的高低变化,无法反映商业用地向郊区拓展的情况,C不对;从图中看,在城市城郊结合部,商业用地地租远高于农业用地地租,说明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租金低,D对。
故选D。
(2019·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8. 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A. 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 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 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 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9. 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A. 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 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 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答案】8. B 9. D【解析】本题考察读图分析能力。
【8题详解】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
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
从第一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
故本题选择B。
【9题详解】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
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
故本题选择D。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 10-15千米B. 15-20千米C. 20-25千米D. 25-30千米12. 不透水面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11. B 12. C【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1题详解】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12题详解】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2019·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
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A. 环境恶化B. 交通拥堵C. 资源枯竭D. 产业萎缩24. 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A. 优化产业结构B. 加快工业化进程C. 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 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答案】23. CD 24. AD【解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有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
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
正确答案选择C D。
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
AB错误。
【24题详解】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选项A正确。
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选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
D正确。
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选项C错误。
【点睛】支柱产业瘦身强体意味着产业的发展有可能进入衰退阶段,因此要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出路,延长产业链。
(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解析】考察城市化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