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案例解析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在高三物理学科中,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这种题目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力学、光学和电磁学三个方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案例分析题,并给出相应的解析。
一、力学方面的案例分析题案例1:小红同学骑着自行车顺风速度行驶,当自行车出现故障,小红同学停了下来。
请你解释为什么小红同学停下来的原因,并计算此时阻力所做的功。
解析:小红同学骑着自行车顺风速度行驶时,风的速度和自行车的速度具有相同的方向,所以风对自行车的阻力较小。
然而当自行车出现故障停下来时,风的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对,风对自行车的阻力增大,并使得自行车逐渐停下来。
此时阻力所做的功可以通过计算阻力与自行车停下来速度之差的乘积来获得。
案例2:小明同学骑着自行车逆风速度行驶,感到骑车变得困难。
请你解释为什么小明同学感到困难,并计算其所受的阻力。
解析:小明同学骑着自行车逆风速度行驶时,风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对,风对自行车的阻力增大。
这样的情况下,小明同学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够保持原来的速度或继续前进,因此感到骑车变得困难。
所受的阻力可以通过计算风速与自行车速度之差的乘积来获得。
二、光学方面的案例分析题案例3:小李同学在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到墙上,发现墙上有一个红色的“x”字。
请你解释为什么手电筒照射到墙上形成了这样的影像,并计算其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解析:手电筒照射到墙上形成了红色的“x”字影像的原因是光在通过手电筒的透镜时发生了折射,随后在墙上反射形成影像。
影像所在的位置与屏幕的距离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定律来计算,公式为:1/v + 1/u = 1/f,其中v为影像到透镜的距离,u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f为透镜的焦距。
案例4:小张同学用凸透镜观察一根铅笔,并发现当他离铅笔越近时,观察到的铅笔越大。
请你解释为什么离铅笔越近时观察到的铅笔越大,并计算其观察到的铅笔的放大率。
电磁铁应用的实例

电磁铁应用的实例
电磁铁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它一般由软磁体、绕组和铁心组成,其中绕组能发出电磁场,而铁心则能够感受到电磁场。
由于电磁铁的品种多样,例如磁力铁、磁滞铁、弹簧磁铁等,因此它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一般情况下,电磁铁被广泛用于电动机及计算机中。
电动机中,电磁铁用来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调节电机的转速。
计算机中,电磁铁被用来控制存储器和输入输出,保证数据能够正确地被记录及传输。
此外,电磁铁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
例如,可以用它来控制各种
X光设备,可以用于射线治疗和手术,还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MRI),从而更好地研究人体的内部结构和机理。
再者,电磁铁也能够应用在物联网技术中。
它主要起到检测和检测反馈的作用。
例如,可以用电磁铁来检测物体的位置、速度和角度,也可以用来检测外部环境的磁场和电场,从而实现物体精准的监控和控制。
最后,电磁铁也广泛用于航空、气象和物流领域。
飞行器中,电磁铁可以用来检测和调整方向和高度,从而达到让飞行器保持在正确的航向上。
而在气象和物流领域,电磁铁可以用来测量气压、温度和湿度,从而对大气和物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本文以《电磁铁应用的实例》为题,论述了电磁铁的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控制电动机和计算机,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物联网技术和航空、气象和物流领域中。
因此,电磁铁是电子电路不可或缺的重
要元件。
初中物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案例详述

初中物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案例详述电磁铁是一种利用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进而吸引和释放磁性物体的装置。
它在工业、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物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案例。
一、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基于安培定则和楞次定律。
根据安培定则,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其周围产生一个磁场;而根据楞次定律,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导致导线两端出现电压。
电磁铁由铁芯、绕组、电源三部分组成。
铁芯是一个容易被磁化的物质,如铁或钢。
绕组是由导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的线圈,经过绕组流过足够大小的电流,使得铁芯磁化并形成强大的磁场。
电源则提供稳定的电流供给绕组。
当电流通过绕组时,绕组产生的磁场使得铁芯磁化。
这样,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吸引铁或其他具有磁性的物体,形成吸力。
当电流停止或反向流过绕组时,铁芯失去磁性,吸力消失。
二、电磁铁的应用案例1. 电磁吸盘电磁吸盘是电磁铁的一种应用形式。
它利用电磁铁的吸力特性,用于吸附和固定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固定的物体。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电磁吸盘可以用来固定金属工件,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
同时,它也可以用于物流仓库中,用来吸附和搬运金属或磁性货物,提高工作效率。
2. 电磁门锁电磁门锁是电磁铁在安防领域的一种应用案例。
它可用于自动门、出入口闸机等地方。
通过在门框或门梁上安装电磁门锁,再在门扇或闸机上安装铁块,当电磁门锁通电时,铁块会被电磁铁吸住,实现门扇或闸机的自动锁定。
当电流中断时,铁块会被释放,门扇或闸机可打开。
3. 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是在交通工具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磁铁案例。
例如,在自行车车把上的刹车装置中,就使用了电磁铁制动器。
当骑车人使用刹车时,刹车装置中的电磁铁会与轮辐接触,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轮辐的旋转,从而实现刹车的目的。
4. 电磁喇叭电磁喇叭利用电磁铁的振动特性,将电流转化为声音。
电磁喇叭中,绕组和振动膜连接在一起,当电流通过绕组时,产生的磁场与永磁铁相互作用,使得振动膜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磁铁能吸铁》案例分析

《磁铁能吸铁》案例分析磁铁能吸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但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将通过对《磁铁能吸铁》案例的分析,来揭示磁铁吸铁的原理。
磁铁吸铁的现象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古代的故事《愚公移山》中就提到了将山丘一点一点地用石头填进海里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磁铁能吸铁呢?磁铁吸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磁性的存在。
磁铁是由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的,这种金属材料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观磁性小区域,这些小区域被称为磁畴。
在磁铁内部,磁畴是无序排列的。
但当磁铁受到外界影响时,比如强电流通过、附近有其他磁铁等,磁畴就会重新排列,使得磁铁产生磁性。
这种磁性的产生是由于磁性小区域内原子的电子自旋相互作用。
当磁铁靠近铁质物体时,它产生的磁场会影响到铁质物体中的电子自旋。
这样一来,铁质物体内的电子自旋会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使得铁质物体内的电子自旋更加有序排列。
这种有序排列使得铁质物体内的电子自旋总体呈现出一个宏观的磁性。
因此,磁铁能吸铁的原理就是磁铁产生的磁场影响到铁质物体中的电子自旋,使得铁质物体内的电子自旋也产生有序排列,从而使得铁质物体表现出宏观的磁性,被磁铁吸附在一起。
除了铁质物体外,磁铁还可以对其他物质产生吸引或排斥的作用。
例如,磁铁可以吸附其他含有磁性物质的金属,如镍、钴等。
而对于非磁性物质,磁铁则表现出排斥作用,即磁铁和非磁性物质之间存在相互斥力。
总结起来,磁铁吸铁的原理是由于磁铁通过产生磁场影响到铁质物体中的电子自旋,使得铁质物体内的电子自旋有序排列而表现出宏观的磁性。
这一现象是由磁性小区域内原子的电子自旋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除了铁质物体外,磁铁还可以对其他磁性物质产生吸引和非磁性物质产生排斥的作用。
磁铁吸铁现象的科学原理已经为我们所理解,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磁铁失去吸铁能力的问题,原因是磁畴的排列被干扰或破坏,从而使磁铁失去磁性。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外界的干扰或直接加热来重塑磁畴的排列,使磁铁恢复磁性。
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实验探究

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实验探究电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索电磁铁的原理及其应用,并介绍一个实验来验证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一、电磁铁的原理电磁铁是利用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磁力的器件。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由于电流携带着电荷,电荷的运动会形成磁场。
根据右手定则,电流方向决定了磁场的方向。
通过将导线弯曲成螺旋形,可以增加磁场的强度。
二、电磁铁的应用1. 电磁铁在电动机中的应用电动机是电磁铁的一种应用,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与其他磁场相互作用,使电动机能够转动。
电动机广泛用于家用电器、工业生产等领域。
2. 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与轨道上的磁力进行悬浮和推进,减少了机械摩擦,实现了高速运输。
磁悬浮列车可以达到很高的速度,并且具有较低的噪音和环境影响。
3. 电磁铁在电磁吸盘中的应用电磁吸盘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吸附在金属物体上,实现了固定和悬浮。
电磁吸盘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固定或悬浮的场合,如吸盘机器人、夹具系统等。
三、电磁铁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螺线管、铁芯、导线以及一个直流电源。
实验步骤:1. 将铁芯插入螺线管的中央。
2. 将导线的一端接在螺线管的两端,另一端接在直流电源的电极上。
3. 打开直流电源,通电后观察螺线管的现象。
实验结果:当电流通过导线时,螺线管中会形成一个磁场,由于铁芯的存在,磁场会被吸引到铁芯内部,使铁芯呈现出磁化的状态。
如果断开电流,螺线管内部的磁场会消失,铁芯也会失去磁性。
实验讨论:这个实验验证了电磁铁的原理,即通过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磁场,进而使铁芯获得磁性。
这种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磁悬浮列车等各种设备中。
结论:电磁铁是利用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磁力的器件。
它在电动机、磁悬浮列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铁。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磁铁》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针对电磁铁的相关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开关?”等。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例如,让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并测试其磁性强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电磁铁及相关物理现象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电磁铁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4.通过学习电磁铁的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增强实践能力。
本教学案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电磁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铁的知识,我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场景中。例如,通过展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电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案例中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同时,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全面发展。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1】如图所示,是一种安全门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保安室里的工作人员通过开关即可控制安全门锁的开、闭.请你根据示意图,分析安全门锁的工作原理.
答案:闭合开关后,电磁铁中有电流通过,电磁铁具有磁性,能吸引铁质插销使门锁打开,并且弹簧被拉长;断开开关后,电磁铁中无电流通过,电磁铁会失去磁性,铁质插销会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插入插槽,门锁关闭.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等物质,电磁铁中没有电流时,电磁铁不具有磁性.
【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个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
水位到达金属块A之后,(选填“红”或“绿”)灯亮;当绿灯亮时电磁铁(选填“有”或“无”)磁性。
答案:红;无。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一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基本结构是一个电磁继电器,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在此处的运用可描述其原理。
图中所示的水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当水位到达A时,由于一般水具有导电性,那么电磁铁所在电路被接通,电磁铁具有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从而接通红灯所在电路,此时红灯亮,而绿灯不亮;
当绿灯亮时,衔铁与绿灯的触点接触,说明电磁铁无磁性。
【例题3】电磁继电器是利用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直接控制“控制电路”的通断,间接控制“电路”的通断。
答案:电磁铁;高压。
解析:电磁继电器主要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磁铁电流的通断,使电磁铁有无磁性,从而控制被控电路的通断,实现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等功能,它可以用低压电源控制高压电源,弱电流控制强电流等。
1。
生活中应用磁铁原理的例子

生活中应用磁铁原理的例子1. 磁铁基本原理磁铁是一种物质,具有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物质的特性。
磁铁的吸引力来源于其内部的微观磁性原子排列。
2.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2.1 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利用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磁场而形成的一种磁铁装置。
电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一些例子: - 电磁铁在电梯中的应用:电梯门上装有磁铁,当电梯门关闭时,磁铁会吸引铁块,使电梯门保持关闭状态。
- 电磁炉中的应用:电磁炉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加热锅底,实现快速、高效的烹饪。
2.2 磁性材料识别磁铁在磁性材料的识别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 铁矿石的识别:磁铁可以吸引铁矿石,通过磁铁对铁矿石的吸引力可以识别其是否含有铁。
-验钞机中的应用:验钞机使用磁铁来检测纸币中是否含有磁性材料,以区分真伪。
2.3 磁性材料的固定磁铁在固定磁性材料方面也有一些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 冰箱贴:冰箱贴通常是由磁铁和可附着物组成,可以方便地将便签、照片等固定在冰箱上。
- 磁力钩:磁力钩由磁铁和可挂物组成,可以将小物件如钥匙、围巾等挂在墙壁上。
2.4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铁原理实现悬浮行驶的交通工具。
它通过在列车和轨道之间产生强大的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减少了摩擦力,从而实现高速行驶。
3. 总结磁铁作为一种常见的物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磁铁、磁性材料识别、磁性材料的固定以及磁悬浮列车等都是基于磁铁原理应用的例子。
通过对磁铁原理的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磁力和磁性材料,提高生活效率和方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解析
基于前概念物理知识的学习
宁显儒(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前概念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受生活经验、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初中生学习物理前已形成丰富的物理前概念。
总体看来对于有的概念,大部分学生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并不像本人事先认为正确的前概念只为少数人所有。
而也有一些概念几乎没有学生对此有正确前概念。
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前概念,设计、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方法,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认知顺应、认知反馈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发生转变,可以使学生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学习物理。
而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材上,却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丰富思想情感和不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人,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触及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注意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概念的正确转化。
二、教学片段与分析
[教学片段1:导入新课]
前概念:同学知道永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永磁铁的磁性会长期保持,不会让吸引的铁制品直接掉下来,而视频中的磁铁磁性是可以消失的,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
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
老师: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垃圾,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有效地将垃圾分类处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来看垃圾厂中分离铁制品的一个场景(屏幕马上播放电磁起重视频)
引入新课这一环节尽管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播放视频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的观看,眼神中充满了喜悦,注意力都集中到屏幕上。
学生在欢快的心情中,一点点的步入教师预设的情景之中。
老师:在垃圾场里,这种起重机怎么能随意把铁吸住或放下呢?它的工作原理是是什么呢?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视频的播放,使同学们很自然的发现了电磁铁,成功的进行了引入,并且将电磁铁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及能够控制磁性的有无的特点,合理的利用视频进行展示,清晰的展示给同学们,为下一步教学做了铺垫。
理论:学生的前概念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考虑到学生的困难,针对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将实际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以照片、录像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和进行知识建构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意义和
价值,体验到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多种问题的过程。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实际应用。
而后以问题为中心选择和设计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
效果:从生活走向物理,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知识,通过欣赏视频,观看形成强烈关于电磁铁对比效应的的画面,引导学生触境思考,归纳分析,这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片段2:电磁铁原理的动画]
前概念:通电螺线管有磁性,为什么磁化后磁性会这么强,磁化是以什么方式来进行的。
铁芯被磁化是一个微观、抽象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
老师:但刚才有的同学在分离大头针时先采用了通电螺线管,没有吸引上大头针,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却吸引上大头针,为什么插入铁芯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播放视频)
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但它的磁性很弱,在螺线管内插入一个铁芯,,铁芯内部每个原子可看做是一个微型小磁针,此时的铁芯可以看成由若干个杂乱无章的小磁针组成,铁芯没有磁性,当电流通过螺旋管时,螺旋管中的铁芯就被电流的磁场磁化成了磁体,也就是把铁芯内部的小磁针磁化成了同一方向,与通电螺线管的方向一致,这就大大增强了磁性,所以铁芯对磁性增强起了重要的作用,当螺线管中没有电流时,它们的磁性立即消失,电磁铁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理论:利用视频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视野等作用。
总的来说,图像和视频资源的使用是使教学效果更好,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因为这些资源是比较直观而且极富形象生动性。
让学生将头脑中的前概念以某种形式清楚表达出来,鉴定出其中科学的成分和不科学的成分。
另外尤其是中学生注意力没有那么集中,图像视频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效果:同学们对电磁铁的原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为下面学习电磁铁的特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片段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
前概念:电磁铁的与磁铁的结构不同,电磁铁的磁性可以控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小组合组学习
老师说:你们小组的电磁铁确实吸引了很多大头针,那么你们组的电磁铁和别的组有什么区别呢?除了吸得多外,在结构上还有区别吗?
学生说:我们的线圈缠的比较密。
老师说:哦,你们缠绕的匝数比较多。
每一组进行展示时,老师都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小组的电磁铁的特点,包括(由多少个电池组成的,电磁铁的漆包线有多长,缠了多少匝,电磁铁有无铁芯)
老师能够不露痕迹的刻意的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小组的电磁铁的特点和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在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同时,分析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为后面知识的总结打下基础,
做了准备,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在轻松的环境中,创设情境,优化了学生知识的生成结构,构建了生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吸引大头针数最多的小组展示时,同学们在电磁铁已经明显吸引很多大头针的情况下,还不断地往电磁铁上放大头针。
老师说:他们这也是蜗牛的精神。
教师的教学很有策略,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展示的时间,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教育。
这组同学展示中,导线断了,电磁铁上的大头针都掉了下来。
学生说:导线断了
老师说:那么,导线断了之后马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说:大头针都掉下来了
老师说:为什么会掉?
学生说:电磁铁没有磁性了
老师说:电磁铁和条形磁铁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说: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控制。
老师说:除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控制,还有什么可控制呢?
学生说:电磁铁的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
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在展示中出现的小状况,对学生进行了追问,逐步的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不同之处,并使学生非常自然的发现电磁铁的优点: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知识内化的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思想。
在这个片段中,老师的精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理论:教学中肯定学生有关前概念中的科学的成分,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基点。
对不科学的成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学习经验展开相互讨论,通过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设计探究实验对其进行验证。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逻辑的推理等方法,促使学生发现实验结论与最初的假设或客观事实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效果:在讲授的过程中,恰当地用对比法制造了物理现象的矛盾冲突,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这是合理、灵活运用教法的成功案例。
[教学片段4:电磁铁的应用]
前概念:知道电磁铁的构造及其特点并与磁铁的区别,但在实际应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动手操作过程。
老师:既然电磁铁在实际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今天我们也来利用自制的电磁铁体会它在不同装置中的一些作用?。
学生:利用前面已经做好的电磁铁,和老师提供的部分器材制作电铃,拉力报警器,温度
报警器。
对于电磁铁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制作的意识的目的已经达到,
理论:实现了对前概念的转化并不是学习的结束,学物理的目的是为了用物理,引导学生用物理概念解释日常自然现象,使学生不得不信服物理概念的正确性,同时物理概念也得到创生和活化。
效果:整个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教学器材,均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普遍的东西,增强了学生的新鲜感的同时,更能带给学生以身边处处有物理,身边的东西均可作为科学探究的器材,培养了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探究的意识,解开科学探究的面纱,打破了科学探究和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引导学生提高创新精神的意识。
整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随着学生认知的深入而逐一加强,始终围绕电磁铁这一核心,通过多角度突破重点。
又能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典型例子来突破难点,各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也较为合理,较完美的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高效、有效。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和相关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整节课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渗透,物理方法学习实质上是关注课程标准的“过程方法”,在过程中潜默移化的渗透了物理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