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政治格局的演变

Ⅰ.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形成:

《凡尔赛和约》

奥、匈、保、土

一系列条约

西

九国公约

1929—1933

经济危机

打击

1、德国、日本法西

斯化,意大利强化

法西斯。

2、1935年希特勒

撕毁《凡尔赛和

约》,凡尔赛体系瓦

解。

3、1931年九一八

事变爆发华盛顿体

系瓦解。

4、美国新政,经

济复苏。

开始形成

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

1949年北约成立

1955年华约成立

50、60年代开始对峙

70年代高潮

80年代缓和

一超多

强局面

多极化趋势

1、超级

大国美

2、俄罗斯、

中国、西欧、

日本等国的

发展

①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各国签署《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Ⅱ.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1.形成

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5月,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5月,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Ⅲ.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

①一超--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Ⅳ.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二)、经济格局的演变

Ⅰ.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

(一)美国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罗斯福采取新政,成效显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3、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产没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5、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西欧.

1、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大量援助(2)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3、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渐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4、意义: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日本

1、日本经济发展原因:(1).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日本。(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Ⅱ.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4)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6)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影响:有利: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多自由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不利: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以往考察方式和典型例题

考察方式一

1、以选择题的方式考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政治格局的基础知识,考察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情况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

典型例题

2011年中考题

52.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C.彻底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这一体系没能移维持下去

53.“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给正在参赛的小张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他是美国人,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局面”。题目中提及的“他”是

A.华盛顿B.罗斯福C.林肯D.杜鲁门

54.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

55.标志着“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实施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D.北约成立

5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美国资金的援助D.海外市场的扩展

57.依据“欧元”“统一护照”“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信息,判断下列与其相关的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联合国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58.美苏争霸的两极解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一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的奋起

59.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

60.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A.电子计算机领域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D.空间技术领域

2012中考题

52.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这一局面出现?()

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 B.《凡尔赛和约》

C.同盟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 D.《九国公约》

5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转嫁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①日本②英国③德国④美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4.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55.李琳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他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

A.欧洲联盟 B.世贸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56.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57.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58.右面漫画生动地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较量,其为首的两大

国是()

A.英国、苏联 B.美国、中国

C.苏联、美国 D.德国、苏联

59.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优势 D.军事实力

60.始干2009年,发展至今的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探,全球经济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欧洲的债务压力。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

A.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中国经济依附于欧洲经济

C.欧亚经济优势消失 D.欧洲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

2013中考题

(2013·山东泰安)33.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修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 D.通过1936年新宪法

(2013·山东泰安)34.下列各项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A.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破坏性极强

C.持续时间很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013·山东泰安)35.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2013·山东泰安)36.《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开展工业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D.西方国家的封锁

(2013·山东泰安)37.某历史雪茄曾这样写道:“林立的烟囱比神圣的教堂突然间多了起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文艺复兴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2013·山东泰安)38.“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快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南斯拉夫分裂

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2013·山东泰安)39.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膨胀和高失业 B.军事化和城镇化

C.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D.信息化和全球化

(2013·山东泰安)40.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考察方式二

根据材料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中国应对这种趋势的措施。

典型例题

64. (10分)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4)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2分)。

材料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1分)

考察方式三

以材料题的方式把罗斯福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邓小平的特色道路放在一起考察。

典型例题

64.(12分)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请写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和作用。(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和“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2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1分)

考察方式四

以【中国经济引领世界】、【世界经济日趋密切】、【全球经济成为一体】三个模块的形式考察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当今世

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促进这种趋势的因素,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种大举措?(1分)

典型例题

(2013·山东泰安)44.世界经济经历了由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你完成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请回答:

(1)(历史事件)后,汉朝和西域、西亚地区的交往频繁,丝绸之路开辟。(1分)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加强管理的贸易机构叫。(1分)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的著作描述了元朝(首都)的繁荣景象,引起了欧洲人呢对东方的向往。(2分)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什么?(2分)

(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3分)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使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4)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1分)及促进这种趋势的因素。(3分)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种大举措?(1分)

三、2014中考预测

考察方式一

以材料题的方式考察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三次大变动的时间、名称,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典型例题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图一巴黎和会图二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每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1)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名称。

(2)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3)你认为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考察方式二

以材料题方式考察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中国的侵略、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

典型例题

31.日本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⑵面对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采取的对策是什么?在这一对策下,日本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举一典型事例加以说明。(2分)

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概述日本这一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⑷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和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势力的不断增强,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1分)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政治格局的演变 Ⅰ.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形成: 凡 尔 赛 体 系 华 盛 顿 体 系 巴 黎 和 会 华 盛 顿 会 议 《凡尔赛和约》 奥、匈、保、土 一系列条约 西 亚 非 洲 欧 洲 九国公约 东 亚 太 平 洋 1929—1933 经济危机 打击 1、德国、日本法西 斯化,意大利强化 法西斯。 2、1935年希特勒 撕毁《凡尔赛和 约》,凡尔赛体系瓦 解。 3、1931年九一八 事变爆发华盛顿体 系瓦解。 4、美国新政,经 济复苏。 开始形成 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 1949年北约成立 1955年华约成立 50、60年代开始对峙 70年代高潮 80年代缓和 一超多 强局面 多极化趋势 1、超级 大国美 国 2、俄罗斯、 中国、西欧、 日本等国的 发展

①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各国签署《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Ⅱ.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1.形成 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5月,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5月,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Ⅲ.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 ①一超--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Ⅳ.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二)、经济格局的演变 Ⅰ.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 (一)美国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罗斯福采取新政,成效显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一、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变动原因 1、第一次原因: 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 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 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 第一次: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 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冲突 江阴市第二中学庄巧岚 [知识结构]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基本特点: 2、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①、俄罗斯 ②、美国 ③、日本 ④、欧洲 ⑤、中国 一超: 3、主要力量中心:①、局面多强: 近期: ②、趋势长远: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霸权主义:美国 ①、原因: 2、地区冲突:②、范围: ③、典型冲突 三、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 ①1996年 1、国际裁军的进展: ②近年来 2、地区缓和:朝鲜半岛 [重点难点分析] 1、冷战后国际形势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及表现。 答:原因:①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日本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③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④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表现:①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②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2、二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是如何结束的?结束后,关于建立世界新格局的主张有哪些?你同意哪一种?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主张:①美国企图建立由他主宰的单极世界;②日本提出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③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同意:第③种。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P48 )阶段特征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P52)欧盟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P54)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P56)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华盛顿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 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战后不久,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相继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瓦解:50年代后期,苏联采取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30年的争霸,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二战后建立的新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了。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11100923 申定科11100928 谢春仪 摘要:世界经济作为特定的经济领域,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多次的演变,先是英国取代荷兰和西班牙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后来美国取代英国确立其领先地位;欧盟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加强;如今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成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条件: (一)、国际分工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社会分工超越了国界, 便具有国际分工的性质。 工业革命发生后,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工业部门内部进一步分工, 社会生产全面专业化。与此同时,社会分工还向国际领域发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多或少地吸引国际分工中来,马克思说:“由于有了机器, 现在纺纱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在机器发明以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形成了,新的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工业中心。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落后国家则变成它们的原料和食品的供应基地。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表明各国的生产力都专门化了,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互相依赖着。 (二)、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国际分工直接相联系的,资产阶级社会真正的任务是创造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历史结果。在十四、十五世纪, 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北部诸城, 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上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欧洲的贸易中心又从地中海区域扩展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埠。它们的贸易范围远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 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说:“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资本主义生产进人工场手工业时期后,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互相消长。西班牙和葡萄牙,由于国内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 一从十六世纪后半叶起, 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 地位逐渐降低。荷兰和英国, 由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因而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七世纪后半叶, 荷兰几乎垄断了西班牙同北方各国的贸易, 取得了世界市场的霸权。但是从十七世纪末叶起, 荷兰的工业发展越来越落后于英国, 于是荷兰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又被英国取代。马克思说: “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四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来看,冷战格局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要背景。在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二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在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于此同时,冷战使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在增长,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当前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更加显得及时而有力量。 史学界对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研究成果颇丰,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都很多。许多历史学家的著述多有提及,不少文学作品也多有反映,网站上的资料更是多如牛毛。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探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即将推行的新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学生相对初中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历史现象的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复习教案 一、基本信息 二、中考考试说明 三、主干知识整合 复习导入: 1、小结: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态势。(2)、“极”的含义:指的是,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或。 2、按时间填写重大事件: 1914—1918年: 1919年1月: 1921—1922年: 1939—1945年: 1947年3月: 1955年: 1991年: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 3、小结: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的局面, 总体趋势是向格局发展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苏州中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据此请回答: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1、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多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这些国家代表的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1919—1920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控制这次会议的国家是(10苏州模拟) A.英法美 B.英日美 C.英法日 D.英美德 3、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10扬州中考)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 D.凡尔赛会议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0苏州模拟) 材料一: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 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四、重要国际组织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华约和北约等。 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五、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期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 2、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在当今条件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政府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建立了经互会,并且在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意味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教案 主备人冯雪华编号 01 . 课题20世纪初 的世界局势 课时1课时日期2017、8、24 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知道20世纪初一些主要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并理解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 2.知道列强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主要成员及其形成过程与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探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运用对比方法,了解列强拥有殖民地的大小和实力的变化,从而理解列强矛盾的原因,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查找维新派的活动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核心危害 难点:20世纪初世界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实 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它是一个岛国 号称“日不落帝国” 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 师:“一超多强”几乎是整个19世纪的世界格局,只不过当时的“超”是大英帝国,而不是现在的美国。 问: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新课教学:学生自学课本P2-4 时间5分钟,边看边标注。 三、互帮讨论: 资料1: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和资料2:课本图1-2思考 1、“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2、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凭什么这“牛”? 3、除了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外,还有哪些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同样的行为? 4、德国在全球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都做了哪些准备? 5、军备竞赛的表现和目的

主题: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中考历史部分主干知识 一.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 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因素: 1、经济实力(决定性因素); 2、科技的发展; 3、军事实力的变化; 4、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三、第三次演变有何特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建立的; 3、多极化格局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4、第三世界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三次变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①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包锡照叶众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知道20世纪初一些主要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并理解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 2.知道列强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主要成员及其形成过程与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收集历史证据,探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运用对比方法,了解列强拥有殖民地的大小和实力的变化,从而理解列强矛盾的原因,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查找维新派的活动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难点:英德矛盾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世界格局) 六、教学反思 首先,将教材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b、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c、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美国。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试卷)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配套练习) 一、基础回顾 1.1919年1月,战胜的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就是____________。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战后和约,即《_____________》。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______________》,美国提出原则。在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______________。 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被称为“_____________”。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________开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至此, ______________形成。 3.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日本、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 方向发展。 二、巩固练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主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统治秩序的国际会议是 (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2. 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会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所得报复的手段。”劳合·乔治担心德国会对这次会议签订的哪一条约进行报复()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五国海军条约》3.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 A.日本 B.英国 C.中国 D.美国 4.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矛盾④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④ 6.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B.实质上是战胜国瓜分世界的体系 C.根本上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后形成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砖瓦废墟中缓缓拉开大幕,这场战争是( )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 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 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的变化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 17.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18.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里根、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削减税收,刺激投资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 C.倡导自由放任D.大力发展“新经济”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问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 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材料二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遍接受的共同准则。保证7进行国际贸易自々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三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 美国就曹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专题01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历史考前基础知识突击手册(解析版)

【专题概述】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德、意、日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振兴。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知识梳理】 一、20世纪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为了协调美日在东亚、太平洋的关系。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 3.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基本处 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为后来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