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宋江的性格特点

宋江的性格特点

宋江的性格特点2011-02-11一,伪善。

宋江其实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人,他很能揣测人心,会急人之难,所以被称作及时雨,他总能在最需要时伸出援手,让人记住恩惠。

二,脆弱。

宋江终究出身下层,加上小府吏的个性,平时也是糊口在夹层里, 这就久已了他脆弱怕事的个性。

三,功利。

宋江和大大都梁山好汉同样,是逼上梁山的,他本质里还是对仕途有着憧憬的,所以会接受招安,并劝说其它人接纳朝廷。

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至多的1 个,宋江的外号有4 个。

一出场就先容了宋江的三个外号,这三个外号实际上就是先容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独特的地方:1 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非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特立,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子温文尔雅温文尔雅,他长的其貌不扬。

第 2 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求孝道,他的孝道贯串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 1 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 1 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

这三个外号实际上重点先容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并且都是没事了工作以外的表现,好比"爱习枪棒"、"挥金似土"、"排难解纷"、"扶人之困"等等,这些个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1 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肠人,无论是在家子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形态关系中他以本身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宋江,字公明外号:及时雨呼保义黑三郎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饱满、最立体、最庞大、最有艺术魅力的1 个人。

是农民起义军的领头人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外号.呼保义。

面目乌黑,身材又矮又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交友朋友,和时雨而天下闻名。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日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

《水浒传》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

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武松形象对于全书主题的贡献非常重要。他代表着 江湖侠义精神,这种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之一。武松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形象, 使人们对于“忠义”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行动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要 坚守正义,不为权势所动摇。在梁山好汉中,武松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的豪爽、 豁达和对朋友的忠诚却成为了众多英雄的楷模。他的形象也激发了读者的正义 感和对于真理的追求精神。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各具特色,而且生动鲜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形象之一。《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后世 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这些人物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 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激励着人们为正义而斗争,为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江湖豪杰、草莽英雄的传奇小说。 其中,武松是一个备受读者的人物。他以其勇猛、豪爽、忠诚的形象,成为了 《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对武松人物形象 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及其在全书主题中的贡献。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创作,成书后经历 代修改,最终以罗贯中的版本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小说以白话文写成,通过描 写梁山好汉的反抗欺压、壮大梁山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的征战,展现 了宋江起义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他们个性鲜 明,各具特色,如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 性格、背景和故事。这些人物的形象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善良、豪爽、不畏强权、爱好打抱不平,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外貌描写十分生动。他有着虎背熊腰的身材,面容威 猛,让人望而生畏。他的打扮也十分朴素,身穿青衣,头戴毡帽,腰挎单刀, 脚踏栗色皂靴。这种外貌描写不仅使读者对武松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 时也突显了他的豪爽、粗犷的性格特点。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宋江的人物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

“仗义英雄”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

有“及时雨”之称。

“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

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

当宋江成为梁山义军首领后,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不分上下,一律兄弟相称。

“忠孝双全”“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水浒》中宋江的“孝”是有名的,“于家大孝”,“事亲行孝敬”,因为孝,他另立户籍,以免因事连累家人;因为孝,在得到父亲“病故”的信息而大哭昏迷;因为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肯上山落草,以免被人骂为不忠不孝之人。

由于宋江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学的是孔孟之道,在行事上必是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忠于君主,处处都要“不违父教”;在他的心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反黄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勾当,是无论如何不能干的,甚至于“宁可朝廷负我,我心不负朝廷”。

“反抗”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宋江是反抗的,浔阳楼反诗是宋江对黑暗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宋江道德的义士气质和政治的反抗性已交着在一起,成为宋江性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宋江一生因为其性格得以成就,但也因其性格而遭遇毁坏,宋江“忠孝双全,美名远播”,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

宋江从济州到青州,从宋家庄到清风寨,不义之辈总是在迫害他,而义气兄弟则总是在救助他;这是他从现实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回到过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总之,宋江有着他那个阶级、有着他这类人物的虚伪、奸诈、玩弄权谋、残忍狠毒的属性,也有知人善任、忍辱负重的胆识和胸怀,又有劳动人民讲义气、重信用的优良品质。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初/定稿)题目: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指导教师: 张海准考证号: 100209200197 考生姓名:杨洋内江市(地、州)东兴区县(市、区)工作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写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指导教师:张海作者:杨洋准考证号:100209200197 内容摘要: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举足轻重,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他与其他英雄好汉一样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逼上梁山”是宋江和其他英雄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

因为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城市经济和都市社会以及相应的文化建筑等,但高度集中的城市经济必然会导致人们在权力、金钱、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无限增大和残酷斗争,从而引起许多社会问题,其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其中的弱者被逼造反也是在所难免了。

所以后人以“逼上梁山”作为说明被逼无奈而被迫采取极端手段的成语,足见它所包含的绿林文化精神底蕴。

因此,这种社会情况就孕育了宋江这样既具有常人难有的义、忠、孝和反抗精神。

关键词: 义气;忠心;孝顺;反抗精神一、宋江身上最具活性的性格要素————“义”。

1,从绰号“及时雨”可以看出, 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宋江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书写文书,舞文弄墨,是一刀笔小吏。

平日里喜欢结交友人。

及时雨,意为宋江常替人排忧解难,如上天解救旱地的甘霖。

也就是说宋江能够急人所急,善于济危解困的派头。

他在掏腰包散钱的时候,没有斤斤计较到回报的,也正是这种不经意的慷慨,让他在江湖上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比如,第三十七回中宋江在揭阳镇上,遇到了病大虫薛永在街上使枪棒卖艺。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浅析《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写作提纲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二、宋江的“忠孝双全”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三、宋江的“反抗”1、题诗言志2、聚众梁山内容摘要:《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形象。

施耐庵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

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 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曲折过程,以及梁山上后的起义生活,再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

对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探索《水浒传》中思想内容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正文:《水浒传》是一篇悲壮的史诗,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山的遭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社会黑暗,人民奋起反抗而最终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状况,汇集起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画面。

在众多的英雄中,作为中心人物的宋江是最复杂的,从刀笔小吏到义军领袖,再从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王朝的走卒,直至兔死狗烹,其悲剧的一生令人扼腕痛惜、催人泪下。

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给予帮助。

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第二十一回叙述他接济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

而阎婆惜这件事可以算是宋江若干行善济弱中比较重要的事件。

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她跟着父母到了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

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家的父亲暴病身亡,却无钱埋葬,阎婆惜和母亲陷入赤贫境地,连父亲的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安葬了,仗义疏财的宋江在街上听到了这件事情,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在宋江的一生中,“忠”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他都没有放弃过“忠”的想法。

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仅仅只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这正是宋江性格中“忠”的具体体现。

然而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

扩展资料
宋江性格仗义,喜好扶危济困。

事实上,宋江只是一个小小押司而已,其出身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阶级。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宋江初见李逵就给他十两银子,其仗义疏财的性格令李逵非常感激,以至于李逵矢志不渝地终身相随其后。

他为了维护他和晁盖之间的兄弟情义,怒杀阎婆惜。

他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

在宋江的一生中,“义”这一性格特点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江——“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仁义英雄摘要: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

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

并且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

这些事情看,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

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

受招安后,他又变成了一个朝廷的忠臣。

从梁山的堂名即可以看出。

综上所述,我认为宋江是个“义胆包天,忠肝盖地”的仁义英雄。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义气,忠义引言:《水浒传》的评点者金圣叹曾经说过:“《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

”这虽有点夸大,但《水浒传》确实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宋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形象,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本文试就这一形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在走上梁山之前,宋江的性格特征宋江是江湖好汉们十分敬爱的人物,有着群星烘月般的待遇,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这么仰慕他呢?且看18回(P138)宋江出场的一段文字: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叫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他刀笔精通,史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賙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段文字道出了其中原委,他能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书中写的事例就有赍助卖糟腌的唐牛儿,答应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为流落郓城的阎公送终,至于出于江湖义气,担着血海一般于系为晁盖等通风报信,则更是急人之难的表现了。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第1篇】《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分析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

至于孰轻孰重?我想那忠义必然是占着主要地位的,而奸诈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忠义罢了。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再是梁山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

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

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

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

这宋江还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看那第十八回中,宋江听到晁盖犯事后,吃了一惊,肚里却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宋江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乱地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物,倦怠了少歇。

观察略少坐一坐。

”实则快马奔那晁盖庄上报信去了。

可见宋江处事老练,非寻常人。

他通风报信后,更是不慌不忙。

当知县欲差人去捉时,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

”既是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又给晁盖争取了许多时间。

可真是随机应变,处事周密细致。

宋江自知晁盖犯事是有违法度,却也知那等人所劫的是不义之财。

心里望晁天王能逃过此劫,表面上却也做个要缉拿贼人的样子。

如此内心矛盾的宋江,想必他心里必是十分痛苦挣扎。

宋江是一个顾法度的人,可他也是仗义英雄。

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便将法度抛之脑后了。

因此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人后,躲于家中地窑子中。

“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窑子?”这宋江特会算计,“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名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宋江人物形象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水浒传》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白话小说,其艺术
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典型的人物如林冲、武松、宋江等。

本文主要通过概括宋江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特点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
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
有其声口。

”他又说:“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

”初读
《水浒传》很容易认为宋江是个绝对的好人,又读会发现其优劣参半,再读会发现劣处胜于其优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所决定的。

一、“宋江寇东京,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江其人
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形象实际上已基本定型。

自南宋以来,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中介绍宋江出场时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且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
义黑三郎。

常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①这段话
分别从宋江的社会身份、为人、声望等方面对宋江加以叙述。

除此之外,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做了详细的刻画。

二、“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和“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宋江人生的特点
宋江的一生是复杂、矛盾的。

他于小说第十八回出场,第四十回上梁山,并死于最后一回。

他的一生,以梁山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半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

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可谓能文能武,是个全才。

然而官场并不属于宋江,他虽然每天处理案牍,心
思却全然不再官府上,当朝廷下令捉拿晁盖等人的时候,他却放走了朝廷“要犯”。

宋江平
日里把精力都用在了江湖上,他好结识江湖好汉,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后半生――身在江湖,心在朝廷。

自宋江在江州被劫不得已上了梁山后,就是江湖之
人了,然而他却把心放在了朝廷上,一心想着招安,还把“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

在招
安之后,又主动请命攘外安内,想朝廷之所想,急朝廷之所急。

从宋江前后半生的身心错位可见其复杂矛盾的人生特点。

三、“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②――宋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一)忠
在宋江的一生中,“忠”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他都没有放弃过“忠”的想法。

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仅仅只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这正是宋江性格中“忠”的具体体现。

然而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

(二)义
宋江性格仗义,喜好扶危济困。

事实上,宋江只是一个小小押司而已,其出身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阶级。

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

宋江初见李逵就给他十两银子,其仗义疏财的性格令李逵非常感激,以至于李逵矢志不渝地终身相随其后。

他为了维护他和晁盖之间的兄弟情义,怒杀阎婆惜。

他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

在宋江的一生中,“义”这一性格特点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孝
忠和义的思想是宋江这一人物性格的核心,但他的性格中还存在孝的思想。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走上了逃亡之路,并最终与众位义士共赴梁山泊。

而此时看到家父身亡的消息,宋江不禁骂自己:“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随后便把头往墙壁上撞,并哭昏过去,半晌方醒,充分地表现出宋江这一人物性格中“孝”的特点。

总之,宋江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孝、义、忠”这几个方面。

宋江的“孝”让人称赞,宋江的“义”聚拢了人心,而愚忠却彻彻底底地断送了梁山的未来,让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归于沉寂。

四、“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的悲剧
“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是宋江一生的理想所在。

在征辽平方腊之后,宋江完成了自我身心的救赎,但最终却仍落了个被奸臣谋害身亡的结局。

面对“朝廷赐死无辜”③,宋江的态度是“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这便是宋江的悲剧所在。

其悲剧意味主要有三点:第一,宋江身体力行的“忠义”救不了他和梁山将领。

他志在报国,然而昏君无能,奸臣当道,他的忠义不为世所容,最终还是被昏君和奸臣陷害。

第二,宋江身体力行的“忠义”救不了大宋王朝。

他替天行道,大反贪官污吏,在梁山好汉一
个个为国而死的壮烈之后,仍改变不了亡国的结局。

第三,宋江所代表的封建时代被压迫阶级在本质上还是一个不自觉的阶级。

在中国封建社会爆发的反抗封建统治压迫的斗争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宋江在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那些杰出农民起义领袖具有的高度。

他认识不了时代,也认识不了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会遭遇“朝廷赐死无辜”的厄运。

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体现宋江形象蕴含的历史悲剧精神。

注释:
①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229.
②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1388.
③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1387.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2]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引自陈曦钟辑校.水浒传会评本(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李真瑜.正说水浒[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