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合集下载

药物的性状鉴定名词解释

药物的性状鉴定名词解释

药物的性状鉴定名词解释药物的性状鉴定是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药物的外观、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和比较,从而为药物的鉴定、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以及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以下将对药物的性状鉴定中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形状:药物的形状是指药片、胶囊、粉剂或其他剂型药物的外形特征。

形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溶解速度、药效等性质发生变化。

毛细管法是一种利用药物溶液在玻璃毛细管中升降的原理来测定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可以间接反映药物的形状。

颜色:药物的颜色可以通过目测或仪器测量来确定,它往往与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药效等性质相关。

颜色可以用来判断药物的纯度和质量,以及助药师识别、核对药物。

药物颜色的测定可采用比色法、光谱法等方法。

气味:药物的气味是指药物在空气中挥发出的味道。

气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服药依从性以及临床疗效。

气味检测可采用嗅觉测试或仪器测量,例如气味判别仪。

味道:药物的味道与药物的溶解度、服用感受等密切相关。

药物的味道分为苦味、酸味、甜味等不同类型,不同味道往往与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有关。

味觉测试是用来评价药物味道的方法,通过味觉观察和比较分析来判断和鉴别。

外观:药物的外观是指药物表面的质感、纹理、光泽、结晶形态等特征。

外观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可以用来判断药物的形态、纯度和制备工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杂质:药物中的杂质是指不属于药物本身的物质,可能来源于草药原料、制剂过程中的污染或不良反应产物等。

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安全性以及使用的可靠性。

杂质的分析与鉴定需要采用各种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药物的性状鉴定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药物性状的准确鉴定和分析,可以为药物的准确识别、质量控制以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药物性状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我们对药物的了解和认知,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中国药典 鉴别项

中国药典 鉴别项

中国药典鉴别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的法定标准,包含了大量的中药饮片、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生物制品等各类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鉴别方法。

鉴别项是评定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理化性质、显微图像等手段来鉴别药品的真伪、纯度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药典中常见的鉴别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鉴别中药的质量。

1. 外观特征鉴别:外观包括外形、色泽、气味等几个方面。

通过观察药物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质量。

色泽鲜艳、气味浓烈、外形整齐的中药往往质量较好,而颜色暗淡、气味味淡的中药可能质量较差。

2. 理化性质鉴别:理化性质是指药物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如溶解性、熔点、比重等。

通过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可以进一步确定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熔点高、比重大的中药往往含有较多有效成分,质量较好。

3. 显微图像鉴别:显微图像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可以直观地看到药物的微观结构。

通过显微图像鉴别,可以判断药材是否受到虫蛀、霉变等问题,进而判断药材的品质。

显微图像中出现虫蛀、霉变等问题的中药往往质量不佳。

4. 薄层色谱鉴别:薄层色谱是一种鉴别药物的有效方法,通过在薄层色谱板上分离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和成分含量。

薄层色谱鉴别对于依靠化学成分鉴定的中药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5. 火灼试验鉴别:火灼试验是指将药材置于微火上燃烧,观察其燃烧的特点和产物。

通过火灼试验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真实性和品质。

真正的中药在火焰下燃烧会出现特殊的气味和颜色,而假冒伪劣的中药可能出现异样现象。

鉴别项是评定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药物外观、理化性质、显微图像、薄层色谱、火灼试验等多方面进行全面鉴别,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质量和真实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药典中的鉴别项,提高对中药品质的认知和鉴别能力。

药物的鉴别方法

药物的鉴别方法

药物的鉴别方法药物的鉴别方法是指通过对药物的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药物的真伪、质量和纯度的过程。

正确的鉴别方法对于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药物质量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鉴别方法。

首先,药物的外观和性状是最直观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味道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药物的真伪。

例如,正宗的药物通常具有清晰的标志和包装,颜色均匀,无异味。

而假冒伪劣药物可能存在颜色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有异味等情况。

其次,理化性质的鉴别方法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药物的溶解性、熔点、沸点、比重等理化性质的测定,可以对药物进行初步的鉴别。

例如,某些药物在特定的溶剂中具有特定的溶解性,可以通过检测溶解度来鉴别真伪。

此外,药物的熔点和沸点也是鉴别药物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测定这些参数来判断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另外,化学成分的鉴别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药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含量,进而判断药物的真伪和质量。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药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药物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药效的鉴别方法也是判断药物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药物的药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可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例如,可以通过对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药物代谢和排泄等方面进行研究,来判断药物的质量和药效。

总之,药物的鉴别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和药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别药物的真伪和质量,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药物质量的监管。

希望大家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能够重视药物的鉴别方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物检测技术 第3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药物检测技术 第3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化学反应仪器分析测定物理常数综合分析测定物理常数综合分析药物鉴别特点已知物确证试验已知物确证试验1鉴别试验为个别分析非系统分析鉴别试验为个别分析非系统分析2通常采用不同方法鉴别综合分析通常采用不同方法鉴别综合分析3原料药鉴别项下试验项目为34有的仅12个制剂鉴别项目一般比原料药少原料药鉴别项下试验项目为34有的仅12个制剂鉴别项目一般比原料药少4药物鉴别方法方法方法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其它鉴别法化学鉴别法chpusp一般鉴别试验不同的称号jpbp定性反应一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identificationtest一概念特点及试验项目?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的
判断药物的真伪,是药物检验工作 的首项任务。 性状
外观、物理常数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内容
鉴别
色谱鉴别 生物学
课堂活动——标准规定
甲硝唑原料 药
对乙酰氨基 酚片
(2010版药典)
复方板蓝根 颗粒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部颁标准十二册)
第一节 药物的性状检测技术
一、外观感官性状检测
剂型
外观
JP、BP 定性反应
一、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一)概念、特点及试验项目
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 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的。 无机药物: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 殊反应,并以药典附录III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 为依据。 有机药物: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
薄层色谱法
比移值(Rf)——定性参数 l 原点到斑点中心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 l0 (Rf的最佳范围 0.3-0.5,可用范 围0.2-0.8)

药学质量研究标准规范

药学质量研究标准规范

药学质量研究的标准规范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国药黄2010年版二部附录》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特制订本公司药学质量研究的相关标准规范。

一、性状1.外观性状1.1检测方法:目测、鼻闻1。

2 检测结果:比如某药品标准规定“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结果应根据实际情况写为下面几种情况:(1)本品为白色粉末;(2)本品为类白色粉末;不能直接写为: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1。

3注意事项:样品的颜色的表述,要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排列;按照白色、类白色、微黄色、淡黄色、浅黄色、黄色;两个色阶相邻,用“或"来描述,如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色阶之间相隔两个以上,采用“至"来描述,如类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2.结晶性2.1 检测方法:用X-粉末衍射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X F).本检测项外送。

对于研究3类新药,分别将小试、工艺验证批、中试三批、自制对照品、上市品和小试、中试影响因素10天、加速6月、长期6月.12月送样检验;对于研究6类新药分别将小试、中试三批、自制对照品和上市品送样检验。

如上市品因辅料检测有干扰时,可采用TGA等其它方法代替。

2.2检测结果:如没有特征性的衍射图(尖锐的衍射峰),就属于无定型粉末;反之属于结晶性粉末。

2。

3 注意事项:许多药物具有多晶型现象。

因物质的晶型不同,其物理性质会有不同,并可能对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故应对结晶性药物的晶型进行研究,确定是否存在多晶型现象;尤其对难溶性药物,其晶型如果有可能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时,则必须进行其晶型的研究。

晶型检查通常采用熔点、红外吸收光谱、粉末 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方法.对于具有多晶型现象,且为晶型选型性药物,应确定其有效晶型,并对无效晶型进行控制。

第二章 药物性状检查与鉴别实验 - 2

第二章 药物性状检查与鉴别实验 - 2

特点:专属性强,应用较广(固体、液体、气体);
主要用于组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以及结构
相近的同类药物。 方法: 标准图谱法:按指定条件绘制供试品的红外图谱,与《药品 红外光谱集》中的相应标准图谱对比,如果峰位、峰形、相 对强度都一致时,即为同一种药物。 对照品法:将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绘制红外图
(六)质谱法
将被测物质离子化后,在高真空状态下按离子的质荷比 (m/z)大小分离,而实现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用
于药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七)X射线粉末衍射法
利用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来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的方法。
用于结晶物质的鉴别,将供试品与参照品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进行比较。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三、鉴别的方法 (三)色谱法 1. 概念: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 特征色谱行为(比移值或保留时间)进行的鉴别试验
第二章 药物的性状检查与鉴别试验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一、鉴别的目的、意义
根据药物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利用物理化学及生 物学等方法来判断药物真伪的分析方法。 主要目的:判断药物的真伪,是药品检验中的首项工作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分类 (一)一般鉴别试验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物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 鉴别药物的真伪。 无机物: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殊反应 有机物:典型的有机官能团反应。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分类
钠盐 焰色反应:显鲜黄色 焦锑酸钠反应: 钠离子+焦锑酸钾→致密的沉淀焦锑酸钠↓
无机金属盐(Na, K, Ca)
焰色反应:Na显鲜黄色;K显紫色;Ca显砖红色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分类

药品外观鉴别

药品外观鉴别

药品外观鉴别方法概述药品外观鉴别方法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运用比较法等基本原理,对药品的包装、包装相关物及药物性状进行鉴别以分析假劣药品为主要目地的药品鉴别技术。

其特征是快速、简便。

一、药品外观鉴别的基本方法(一)由表及里,掌握药品外观基本特征1.药品包装,如包装箱、包装盒、铝箔包装、包装袋、安瓿瓶、输液瓶等,可根据其材质、几何形状、颜色等进行观察鉴别。

2.药品包装相关物,如标签、说明书、合格证、封签、瓶盖等,可根据其材质、几何形状、颜色、印刷内容、印刷质量、防伪标识、特殊标记进行鉴别。

3.药品性状,包括形态、颜色、气味、味感、溶解度等进行鉴别。

二、充分运用感觉器官1.视觉:通过眼睛直观或借助简易工具(放大镜、尺等)对药品进行鉴别。

2.触觉:通过对药品的触摸、捻、压等的感觉对药品进行鉴别。

3.听觉:通过对药品及其包装等在简易外力作用下发出的声响进行鉴别。

4.嗅觉:通过对药品的气味特征进行鉴别。

5.味觉:通过药品的味道感觉进行鉴别。

三、积累经验、综合分析1.有鉴定结论的真伪样品及其相应的档案。

2.其他单位对药品鉴别定性的假劣药信息,包括各类公告及有关样品。

3.药品生产企业防伪技术及药品包装、包装相关物、药物特征信息。

4.有关药品外观鉴别以及药品性质与药品外观间联系的各类资料。

四、药品检查中不符合项内容1.无批准文号或伪造批准文号;2.商标假冒、药品性状等明显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以及其它违反国家规定的假药;3.伪造药品检验报告书的药品;4.假冒中药保护品种;5.超过标示有效期的药品,或为标明有效期的药品;6.药品说明书不符合有关标准的或未按审批范围而擅自增减有关规范内容的。

7.药品外观已受到污染或严重破损不宜使用的;8.药品监督部门声明已经淘汰,撤消批准文号,禁止使用的药品9药品名称及标示违反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10.药品包装未按规定审批或超期、超品种范围使用淘汰药品;11.进口药品未以中文为主或不附有中文说明书的;12.药品包装说明书未按规定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化汉字或错行、漏印的;13.药品包装擅自夹带未经批准的介绍或宣传产品、企业文号、赠品、音像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资料;14.药品性状已明显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定;15药品未按规定印刷有关标识的;五、片剂六胶囊剂七丸剂八、颗粒剂八、软膏剂九注射剂一、口服液。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中药材的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通过运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了鉴定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样本的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与正品标准相符合,属于高品质的中药材。

1.引言: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药物研究领域,但真伪和质量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的鉴定工作主要通过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本实验通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鉴定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2.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样本。

2.2实验仪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

2.3实验步骤:(1)外观、性状鉴定:观察和比较中药样本的外观、形状、气味和质地等特征。

(2)显微结构鉴定:利用显微镜对中药样本的细胞结构、气孔特征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3)化学成分鉴定: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外观、性状鉴定:茯苓样本呈白色或微黄色,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无臭味。

党参样本呈圆柱状,黄褐色,有香气,质地细腻。

黄芪样本呈长条状,棕黄色,稍有苦味,质地硬而脆。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样本的外观、性状与正品标准一致。

3.2显微结构鉴定:茯苓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气孔和纤维等,细胞壁厚度均匀。

党参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木质部、髓部和树皮等,木质部细胞排列有序。

黄芪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维管束、皮层细胞和树皮细胞等,维管束分布规律。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可发现样本的显微结构与正品标准一致。

3.3化学成分鉴定:茯苓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茯苓所含有的典型峰值,如3428cm^-1处的O-H伸缩振动,2890 cm^-1处的C-H伸缩振动等。

党参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党参所含的典型峰值,如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165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观感官性状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检测技术对药物的 色泽、晶型和外表感官等质量进行评价。
原料药:外观指形态、晶型、色泽等;臭、味指 药物本身固有的气、味;一般稳定性指药物是否 具有引湿、风化、遇光变质等性质。
制剂: 剂型、内容物的状态、颜色、稳定性等。
外观感官性状
阿司匹林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 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 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 缓水解。
方法:
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
品供 试+
稀盐酸 亚硝酸钠
碱性-萘酚试液
橙黄色到猩红色
原理:
NH2
+NaNO2 +2HCl
N 2 + C l-
+ 2NaCl+2H2O
N 2 + C l-
+
OH
+NaOH
HO N=N
橙黄色至猩红色
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
鉴别对象: 芳香第一胺类药物或水解后能生成芳香第一胺 类的药物,即有芳伯氨基或潜在的芳伯氨基的 药物。
一般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实验
一般鉴别实验:验证药物是否呈现某一离子 或基团共有的化学反应。
只能证实供试品是否是某一类药物
专属鉴别实验:根据药物化学结构上某些基 团所具有的特有化学性质和专属反应而进行 的鉴别实验。
证实是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一般鉴别试验
第三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药物的鉴别试验: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采用 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判断药物的真伪
药品质量检验的首项任务
药典收载的鉴别试验---均为用来证实储藏的 药物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
药典中,除鉴别项下的方法外,性状项下的内 容也是药物真伪鉴别的重要依据。
鉴别试验的项目 Test items
依 据: 某一类药物组成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
殊反应或典型的有机官能团反应进行鉴别。
中国药典附录收载一般鉴别试验:
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 类、 有机氟化物类、无机金属盐类(钠盐、钾 盐)、有机酸盐(水杨酸盐、枸橼酸盐)等35个 一般鉴别试验
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
芳香第一胺类
NH2
苯胺
普鲁卡因
实例解析
实例3-2:维生素E粉性状描述与分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颗粒或粉末
;易吸潮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指收载在质量标准正文鉴别项下的 药物真伪识别试验技术 要求:专属,再现,灵敏,操作简便、快速 一般来说,某一项鉴别试验只能鉴别药物的 某一特征,不能作为判断药物真伪的唯一依 据 鉴别往往通过一组试验(2~3条)才能完成
O
N ONa
N
O Ag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
方法: (2)与铜吡啶反应
品供 试 + 铜吡啶试液
紫色溶液或紫色沉淀
钠盐的鉴别
方法 (1)焰色反应
铂丝用盐酸润湿后,蘸取 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 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钠盐的鉴别
方法 (1)焦锑酸钾反应
品供
加热至沸
试 + 碳酸钾溶液
焦锑酸钾溶液
致密 沉淀
冰水中冷却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
苯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
方法: (1)与硝酸银反应
品供 试
+ 碳酸钠试液
过滤 滤液
逐滴加入AgNO3试液 白色 沉淀
沉淀
滴加过量AgNO3试液
振 摇
沉淀溶解
原理
O
R1
N
ONa
R2
NH
O
O Ag
R1
N
ONa
R2
N
O Ag
白色沉淀
+AgNO3+Na2CO3
R1 AgNO3+ R 2
溶解度
阿司匹林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 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 溶解,但同时分解
物理常数 表示药物物理性质的特征常数 包括:相对密度、熔点、比旋度、折光率、馏程、 凝点、粘度、酸值等
实例解析
实例3-1:维生素E性状描述与分析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或黄绿色澄清的粘稠 液体;几乎无臭;遇光色渐变深。天然型放 置固化,25℃左右熔化。 比旋度 不得低于+24° 折光率 本品折光率为1.494~1.499 吸收系数 E11c%m 41.0~45.0
性状项确认









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
第一节 药物性状检测技术
药物的性状反应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是 药物质量的重要表征之一。
性状项:外观、臭、味、一般稳定性、溶解 度以及物理常数。
外观感官 一般稳定性
溶解度
盐酸奥昔布宁
外观感官 溶解度 物理常数
三 物
二 溶
检 测
一 外
主 要
理 解观 常 度感
加 热 至 沸
沉淀
原理
低温条件下,钠离子与焦锑酸钾试液生产致 密的沉淀物
2Na++K2H2Sb2O7
2K++Na2H2Sb2O7
致密 沉淀
氯化物的鉴别
方法 (1)氯化银沉淀
品 供 稀硝酸 试+ 硝酸银
白色凝乳 状沉淀 + 氨试液
沉淀 溶解
沉淀
稀硝酸
氯化物的鉴别
方法 (2)二氧化锰反应
普鲁卡因
对乙酰氨基酚
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采用芳香第一胺类鉴别反应 ?
苯佐卡因
阿司匹林
水杨酸盐的鉴别
COOH OH水杨酸源自水杨酸钠水杨酸盐的鉴别
阿司匹林
贝诺酯
水杨酸盐的鉴别
方法: (1)三氯化铁反应
品供 试 + 三氯化铁试液
紫色溶液
原理1 利用酚羟基的特性
COOH
6
O H +4FeCl3
COOO - Fe Fe
三氯化铁反应
23
配合物
中性时呈红色 弱酸性时呈紫色
方法: (2)
水杨酸盐的鉴别
品供 试 + 稀盐酸
白色水杨酸 + 醋酸铵试液 沉淀溶解
原理2
利用水杨酸的溶解度: 水中微溶,醋酸铵溶液中溶解
水杨酸盐的鉴别
鉴别对象: 水杨酸结构以及水杨酸衍生物
水杨酸
阿司匹林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
丙二酰脲
丙二酰脲的衍生物 即巴比妥类药物
阿司匹林片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溶解度
指药物在一定温度下在规定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反映药物的纯度
术语: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 微溶解、几乎不溶
溶解度
试验方法: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 试品,置于25± 2℃一定量的溶剂中,每隔5min 强力振摇30s;观察30min内溶解情况,如无目视 可见的溶质颗粒或液滴时,视为完全溶解。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生物学法
一般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试验
紫外光谱鉴别法 红外光谱鉴别法 薄层色谱鉴别法
HPLC鉴别法 GC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指根据药物与化学试剂在一定条 件下发生离子反应或官能团反应,产生不同 颜色、生成沉淀、呈现荧光、放出气体等现 象,从而做出定性检测结论。 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