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之再析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谈“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策略【摘要】在每一个班集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后进生。

后进生由于偶尔受到孤立或歧视,导致其心理和思想感情上受到伤害,一般都有自卑、逆反、缺乏意志等心理缺陷,加上开放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内心世界就更为复杂,做他们的转化工作,确实不易。

但是如果我们能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就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教育效果。

【Abstract】In each ly collectively, or many or little all existence some juniors living.The juniors living in order to occasionally being subjected to isolated or bias, cause it mental state and thought affection top be subjected to injury, general all have from vulgar, treachery, lack a will etc. mental state blemish, plus to open society multicultural of influence, its heart world more complications, do their conversions work, definite not easy.But if we can according to their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s, usage fitting of education method, poke aside a student at present of fan fog, spark student the fire of hope within heart, can receive some stone to become gold of education effect.【Key words】Performance;Become because of;Conversion strategy在每一个班集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后进生。

论后进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

论后进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

论后进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后进生作为班级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得不到老师的关注,父母的赞赏,甚至受到同学的孤立,他们在学习上不进取,学习能力和基础薄弱,思想道德意识浅薄,情绪多变,意志力不强,而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

市场经济的繁荣衍生了多元道德价值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也冲击着正在人生观形成初期的中学生,特别对于意志力更为薄弱的后进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到困惑、无所适从,若无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的引导,很可能走上歧路。

所以,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教师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某些失误的教育会误导学生,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下绝大部分学校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学习不好的学生自然被教师忽略,其次,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随意批评伤其自尊心,更有甚者导致其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

所以失败的教育也是导致后进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家庭的因素不容忽视。

一些孩子因父母的过分保护和溺爱,依赖心理严重,当遭遇困难挫折时,缺乏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弱,而且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别人着想。

另外一些孩子因父母工作在外由爷爷奶奶带大,家庭教育缺失,加上自我约束力差,常常因缺乏正确的引导走上歧路。

而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孩子较正常家庭的孩子更敏感,他们自尊又自卑,情感更脆弱,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但在自尊心受挫之后,更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在问题无法得到排遣时,无疑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以致做出叛逆的行为,使后进生成为真正的“问题学生”。

后进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只是相当小的一个群体。

但是对于一个班级,一个家庭,或者个体本身来说,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尤其对后进生本身来说,心理健康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许多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调适,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后进生是指某个时间段内,学习成绩相对于同龄人来说,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

后进生存在着心理压力、自卑感、自闭情绪等多种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咨询。

因此,实施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后进生往往在学业上遇到困难而情绪低落,而通过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等形式的心理教育,能够有助于后进生调整自身心态和行为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2、增强后进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常来说,后进生由于学习不良,长期以来可能饱受亲友质疑、老师批评等压力,从而易引发自我负面认知,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

而通过心理辅导、情感表达等方法,帮助后进生适当释放压力,重塑自我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3、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表现。

通过心理教育与心理干预,有助于后进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促进其善于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业表现。

二、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措施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情感交流、心理辅导、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等形式,其中还包含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本文将主要从家庭与学校这两个角度,探讨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措施。

1、家庭应给予支持作为一位后进生的亲属,家庭在后进生心理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具体措施可包括:(1)给予理解和信任。

由于处于长期的低成就困境之中,后进生在家庭中可能长期以受到亲友的不够理解和信任,进而造成心理负担。

因此,家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况,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支持,以使其逐渐改变负面心理,提高心理素质。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之再析共4页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之再析共4页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之再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用新的,新的方法来改变学生。

”强调教育首先要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

学生也只有在有了健康的心理之后,才能更好的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后进生”。

既然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帮助“后进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都在考虑的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后进生”常常会出现下列一些心理问题。

(1).学习习惯差,作业丢三落四。

在我教的两个班中,一些“后进生”常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不是忘记做,就是根本不做。

自习课时无法安静专心学习,常常被外界的一些声音所影响。

(2).常常扰乱课堂,哗众取宠,使其他同学无法安心学习,使课堂氛围受到影响。

(3). 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学什么都没有意思。

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的一些行为偏离了常规。

(4). 脾气暴躁,自暴自弃,对学习无耐性,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在课堂上怕当众回答问题,下课后不主动向老师请教,有的甚至老师主动请他来问问题,他都无动于衷孩子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心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后和一些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谈,发现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家庭环境不良是造成“后进生”上述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家长长期忙于做生意或长年在外打工,对学生的管理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学生在认知水平还不够高,无法及时认识自己问题,又缺乏管理约束的情况下,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当然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另外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学习无用”的思想,认为学生应及早离校进入社会打工赚钱,这样,家长不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也是无心学习。

家长的“鼠目寸光”,终究会害了孩子。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还知道一些家长父母脾气暴躁,常常把生活工作中的怨气发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教育方法极其单一,常常喝斥孩子,对孩子拳脚相向,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

“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

“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第一篇:“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后进生”成因及心态分析2000年三月八日《光明日报》上,《请别叫我“后进生”》疑问,引起教育界一片争鸣,学生们说:“我们拒绝这个称号”。

学生们认为把他们叫做“后进生”或“差生”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

这使他们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何谓“后进生”?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被称为“后进生”同学的心理状态如何?读过那篇报道后,感慨万千。

自那时起,我便私下展开调查,找班主任、教师了解“后进生”在班级的表现,同“后进生”倾心交谈,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家长共同分析后进退步的原因。

在我校二十各班级100多名学生中,被称之为“后进生”的竟有10%之多,少数班级高达15%—20%,而且由低年级至高年级日益增多。

谈们坐在班级后排无人过问的角落里,受歧视;受冷落,有的班主任一天乃至一个星期同这些同学无话可说,甚至一学期内除了大扫除等集体劳动外,别无他话,有他们没有他们都一样。

如此境况,着实让人心痛,令人堪忧。

难道“后进生”真的生来就是“后进生”吗?难道他们生来就低人一等吗?难道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没有责任吗?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社会、家庭、学校教师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我们造就了“后进生”!是我们使它们背上这一沉重的包袱!在此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针对“后进生”进行的社会调查,尝试对“后进生”形成原因及他们的心理状态做全面分析,这或许对从教育的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客观环境A、社区环境环境铸就人,这话一点不假。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良的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副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越来越集中,小城镇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商贸城”、“棋牌室”、“娱乐城”、“KTV”等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各种特色经济小区日益明显、突出。

然而在人们的财富越积越多、事业日益红火、个人欲望越发膨胀的今天,他们也正经历人生最大的失误:子女学业的荒废,教育的失败。

后进生的心理4篇

后进生的心理4篇

后进生的心理4篇后进生的心理第1篇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像那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花蕾,尽管被一朵朵润泽的外衣所包裹,我们依旧可以嗅到它的芬芳。

但是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后进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培育出满园芬芳的花苞,对那些异蕊的奇葩——后进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从教多年,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过程中,很注重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积极探索转化后进生的良策,现就中遇到的一些个性问题与各位进行探讨。

后进生心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个类型:一、自卑与自省的融合体大部分后进生无论如何因长期徒劳无功的经历,如成绩不理想,交际问题,处事不得法,家庭原因等,内心总在自我暗示,认为“别人不喜欢我”,自惭形秽,自卑感很强。

但是由于自我法律意识,他们又讥讽常担忧别人讥讽和羞辱自己,因此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避免受到别人的侵犯。

久而久之,他们把自己封闭下来,对别人的亲近有一种抵触情绪,防范意识过强。

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4年级的一个男同学里边在一段时间里特别沉默,成绩优秀也越来越不好。

经过了解,他的家长对他要求很严格,对他的成绩更是轻视,每次宝宝考得不好了,父母都训斥不顾孩子的自尊而呵斥打骂;在学校里,班里的同学也经常拿这件事来取笑他。

家长的压力和同学的嘲笑使他沉默寡言,抗拒与老师同学的正常交流。

他越来越感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丝毫不到学习的快乐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到宝宝的家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正视孩子的优缺点,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另一方面,告诉班上的学生,家长的严厉是对孩子爱的一种表现。

经过这样的其他工作之后,孩子渐渐地开朗起来,学习成绩大自然也有了明显出现明显的提高。

二、重情与偏激的复杂点状后进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失败,经常会受到老师的县丞责备训导、同学的冷嘲热讽、家长的唠叨抱怨。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漠视、漠视的心灵很难感知温情。

一旦有人对他们献出稍稍一点点关爱,他们都会倍加珍惜和感念。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后进生指的是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相对于同龄人而言稍显滞后的学生。

针对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正确理解并处理后进生的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后进生在学习上相对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这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学习上出现挫折和失败后,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失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达到家长或老师的期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由于学习成绩的差异,后进生可能会在同学中感到自己的孤立和不被接纳,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

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可能存在问题,可能会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能力差等方面。

这些问题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

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师和家长们正确处理后进生问题至关重要。

后进生的原因分析后进生问题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后进生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以及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和关注,孩子可能会在学习上出现问题。

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态度也会对后进生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指导和引导后进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出现问题。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对后进生的产生起到一定作用。

如同龄人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大等因素都会对后进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后进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也会成为后进生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后进生本身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心理素质脆弱等现象,也可能会导致后进生问题的产生。

针对后进生的教育措施针对后进生的问题,教育界和家长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问题,稳定心态,提高学习成绩。

家庭和学校应该关注后进生的心理健康。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帮助。

后进生的存在不仅仅是学习问题,还涉及到心理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试图从心理和教育角度对后进生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1. 自卑感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表现不佳,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是“差的”,因此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学习发展。

2. 沮丧情绪长期的学习不顺利会导致后进生产生沮丧情绪。

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痛苦和负担。

这种沮丧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情绪和人际关系,甚至出现逃学的行为。

3. 自我放弃有些后进生在长期的学习挫折后,会逐渐产生自我放弃的态度。

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不适合学习”,因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后进生可能会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进而失去了改变的机会。

二、后进生的教育对策1. 心理疏导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和家长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增强自信心,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帮助后进生调适情绪,增强心理承受力。

2. 个性化教育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教育。

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后进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后进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家校合作家长是后进生的重要支持者,他们需要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共同关心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学校可以举办家长会或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家长也应该在家庭中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4. 引导学习兴趣有些后进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之再析摘要:“后进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么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找到原因,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215—01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用新的,新的方法来改变学生。

”强调教育首先要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

学生也只有在有了健康的心理之后,才能更好的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后进生”。

既然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帮助“后进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都在考虑的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后进生”常常会出现下列一些心理问题。

(1).学习习惯差,作业丢三落四。

在我教的两个班中,一些“后进生”常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不是忘记做,就是根本不做。

自习课时无法安静专心学习,常常被外界的一些声音所影响。

(2).常常扰乱课堂,哗众取宠,使其他同学无法安心学习,使课堂氛围受到影响。

(3). 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学什么都没有意思。

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的一些行为
偏离了常规。

(4). 脾气暴躁,自暴自弃,对学习无耐性,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在课堂上怕当众回答问题,下课后不主动向老师请教,有的甚至老师主动请他来问问题,他都无动于衷孩子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心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后和一些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谈,发现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家庭环境不良是造成“后进生”上述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家长长期忙于做生意或长年在外打工,对学生的管理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学生在认知水平还不够高,无法及时认识自己问题,又缺乏管理约束的情况下,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当然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另外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学习无用”的思想,认为学生应及早离校进入社会打工赚钱,这样,家长不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也是无心学习。

家长的“鼠目寸光”,终究会害了孩子。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还知道一些家长父母脾气暴躁,常常把生活工作中的怨气发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教育方法极其单一,常常喝斥孩子,对孩子拳脚相向,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孩子则常常以不学习作为反抗父母的一种手段,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这些孩子对外界极为敏感,自卑心极强,在一些小事方面无法释怀,以至学习情绪低落,无心学习。

2.老师是孩子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可见老师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些老师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方式过于单一、偏激,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厌烦,一见到老师就产生腻烦、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一些老师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由于现在一些学生太强调自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根本听不进老师的教育与规劝。

所以老师在处理问题方面应该灵活多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减少产生抵触情绪。

3.家庭、老师及学校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外在因素,而学生才是自我成才的本质因素。

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很少遇到挫折,当首次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一时无法适应过来。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孩子,随着科目的逐渐增多,学习密度逐渐加大,学习难度也不断增加,随着年级的跨越,学习对抽象思维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如七年级就开始学立体图形,虽然内容不是很深,但是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在这一方面无法适应,在考试的时候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许多学生无法很好的调整心态,很容易就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是抵触学习。

通过一次次的测验,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得到的和付出的努力没有成正比,而自己努力不努力得到的效果都一样,加上家长心急的责怪,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上课不认真听棵,老师提问也不愿意多想,处于“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所以学习今天落下一点,明天落下一点,这样积少成多,以至学习不能跟上。

4.现在电脑游戏多中小学生的危害极大。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电脑的使用是地球村不再是一个梦想。

“e—mail”的使用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使交流更加密切,信息更加畅通。

但是随着电脑逐渐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特别是电脑游戏的日新月异,不断翻版改版,加上有些游戏内容充满了血腥与暴力,使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被这些新奇东西所吸引。

由于迷恋上电脑游戏,孩子们上课时脑子中想的是游戏,下课交谈的是游戏,放学后又迫不及待的坐在电脑前小试牛刀,沉醉在网络、游戏带来的快乐中。

而女孩子打游戏上网的会少些,但她们却是“追星族”的重要成员,像现在的“超级女生”节目推出以后,一些孩子就做着自己的明星梦,也存在着有的孩子对一些明星的盲目崇拜。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根本不可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而当老师,家长出面阻止时,学生一时也很难领悟到自己的错误,以至越陷越深,最后无法自拔。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教育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抽死剥茧的方法,层层深入,个个击破,帮助后进生的转化。

只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加上我们的不断努力,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