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作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标本采集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据统计,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在不同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且呈上升趋势。
标本采集不合格不仅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错误治疗和延误诊断,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1.2 问题阐述标本采集不合格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诊断错误、治疗延误等严重后果。
目前,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较高,这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一定风险。
问题主要集中在采样不规范、采样步骤不清晰、采样标识不明确等方面,造成标本质量不佳,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何有效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品管圈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引入品管圈的概念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治疗效果。
品管圈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标本采集流程和规范,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和操作失误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助于深化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品管圈的定义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从源头上预防质量问题,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品管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持续改进和团队合作来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品管圈通常由一组志同道合的员工组成,他们共同致力于解决质量问题,改善工作流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在品管圈中,员工通常会定期召开会议,分享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引言在医学领域,标本采集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由于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的差异,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率依然较高,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如何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率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和品质管理者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并探讨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意义。
品管圈的概念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源自日本的品质管理方法,也称为质量控制圈或者质量改善小组。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职工自发地成立小组,定期开展集体学习、讨论和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品管圈侧重于以小组为单位,鼓励成员主动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标本采集是一项技术要求严格、操作规范性高的工作。
但由于医护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降低这一问题的发生率,可以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即在医院内设立标本采集品管圈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自发参与和协作,定期开展标本采集技术培训、操作规范的学习和交流,以及标本采集流程的改进和优化。
品管圈小组成员可以由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等组成,他们共同关注标本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并定期评价改进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标本采集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减少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率。
品管圈小组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对标本采集过程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标本采集不合格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进行改进。
可以通过建立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标本采集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品管圈的意义和效果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的运用目的探讨品质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的应用。
方法成立品质圈,以降低住院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为活动主题,调查现住和归档病历,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结果单,得出平均每份留取大小便标本迟检率。
结果通过品质圈活动,大便迟检率由活动开展前的23.6%降低到7.1%;小便迟检率由活动开展前的31.1%降低到活动后的11%。
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明显缩短,大便标本平均送检时间由3.8d 降低至1.5d,小便标本平均送检时间由2.6d 降到1.0d,改进标本采集流程,同时也减少了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品质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解决患者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患沟通增加。
标签:品质圈;大便标本;小便标本;迟检率我科QCC小组于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间开展以”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为目的品质圈活动(命名为呵护圈),在降低大小便标本迟检率及缩短标本留取时间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成立QCC 小组确立”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为活动主题,按照PDCA循环方法开展活动,成立QCC小组,小组共7人,成员均为本科室护士,包括辅导员1 名(护士长),圈员5 名,圈长1 名。
1.2实施方法1.2.1设定目标目标为在48h 之内留取大便标本;在24h 之内留取小便标本;大便标本迟检率达到8.5%,小便标本迟检率达到11.4%。
(排除标准:月经期女患者、由他科转入已完成大小便检查患者、冲击治疗当天办理出入院患者)。
1.2.2现状调查调查2013 年12 月~2014年2 月病历共340 份,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单,大便标本留取超时80份,占总数的23.6%,小便标本留取超时105份,占总数的31.1%。
1.3原因分析分析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化验时间过长的各种原因,从医护因素、患者因素及其它等因素分析原因。
品管圈活动在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中的应用

1 . 目标设定 .3 2
送 检 率 9 % 以上 。 5
由本 科 室全 体 护士 9 人 1 . 对 策 拟 定 .4 2
02 以取 得 患 者及 家 属 的合 作 。 组成, 中护士长( 其 副主任护师) 名 , 1 护 柏 拉 图 8 /0原 则 采 取 可 实 施 的 措 施 。 的意 义 , 师 7名 , 士 1 , 护 名 圈长 总 负责 , 士 长 ()01 2 护 12 1 年 月份起对全体护理人员分 1 统计方法 改进前后送检 率数据采 . 3 为辅导员, 立 Q C小组 。 成 C
称Q C小组 , 般 6人 左右 ) 然 后全 体 合 力 , 者 病 重 根 本 不 能 自行 咳 痰 。() 一 , 患 2 护 使用超声雾化 “ 诱导排痰” 。对痰 少、 痰
作 、 思广 益 , 照一 定 的活动 程序 , 用 理人员因素: 集 按 活 护理人员本身知识缺乏 , 未 粘稠或无痰患者, 可将 1%浓氯化钠稀 0 品管 七 大手 法 ( C 7 手 法 ) 来 解 决 工 能 详细讲 解正确 留取痰 培养 标本 的方 释成 2 Q 77 , %~ 3 超声雾化, %, 使痰液稀 薄, 作 现场 、 理 、 管 文化 等 方 面所 发生 的 问题 法 、 留取时 间、 注意事项 , 导致患者未 能 痰 量 增 多 而 易 于排 出 , 化 后 护 士 应 协 雾 及 课题 m 患者 痰 培 养 是 呼吸 内科 最 常 及 时 正确 留取 标 本 或 留取 的 标本 不符 合 助叩背促使排痰 , 。 留取痰标本, 并严密观 见, 也是 非 常重 要 的 检查 项 目之 一 , 对 要 求 ; 理 人 员 不 足 , 作 繁 忙 , 教 不 察病情变化。 () 针 护 工 宣 4 正确的采集方法 。护
浅谈在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1 4 卷第 6 期
・
医院管理 应 用效果
( 湖北 民族学院附属 民大医院 , 湖北 恩施 4 4 5 0 0 0 )
严 斐
摘要 :目的 探讨 呼吸 内 科 患者痰培 养标本 未及 时送检 的原因 , 利 用品 管圈活动 方式提 高痰培养标本及 时送检率 。方法 由1 0 名护士组成 自由呼吸 圈 , 收集痰培养标本未及 时送检 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 , 把握现状 , 设定 目标 , 制定并 实施对策 , 进行 效果评价 。结果 实施品 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 以后切 实降低 了痰培养标本的未及 时送检率 , 从 改善 前的 5 1 . 4 % 下 降至 1 5 . 9 %, 完成 了 目标设定值。结论 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呼吸 内科 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质量改进 , 有利 于提 高痰培 养标本 的及 时送检 率。 关键词 :痰培养标本 ;送检率 ;品管 圈
对 圈员 来说 ,感触 最深 的是 对 “ 品管 圈 ”手法 的运 用方 面 , 从 活 动前 的熟悉 到 活 动后 的掌握 ,增 加 了个 人 知 识 ,提 高 了工 作 乐趣 ,满 足 了个 人 成就 感 。 品管 圈作 为 一 种有 效 的
1 咳痰标本送检不及 时的原 因
标本 是住 院患 者 的常规项 目 , 也 是完 整住 院病历 的必 备 内容 。在 呼吸科 , 痰培 养标 本 的结 果尤 其可作 为病人 选用 药 物 的依据 。但 临床上 由于 种种原 因 , 标 本不 能及时 正确地 采 集送 检 , 从 而影 响某些 疾病 的诊 断和治 疗也影 响 了病 历 的完 整性 。我 们知道 咳痰标本 应用 最早且 广泛 ,但也是 最受争 议 的标 本 。如果 临床 痰标 本 送 检质 量 不 高 ,痰培 养 结果 就 可 能 仅 仅 是定 植 菌 ,甚 至是 污 染 菌 ,从 而 不 能准 确 做 出病 原 学 诊 断 ,导 致 临床 选 药 不 当 ,或者 用 药过 度 。 因此 ,临床 务 必严 格 遵守 《 痰标 本采 集 与运送 s o P》 ,确保 痰标 本 的采 集 和 运 送质 量 ;痰 标 本送 检 每 天 1次 ,连续 2~ 3天 。不 建议 2 4 h内多次采集 ,除非 痰液外 观性状 出现改 变 ; 怀 疑分 枝 杆 菌感 染 者 ,应连 续 收集 3天清 晨痰 液送 检 。 痰 培养 的 运送 与保 存尽快 ( < 2 h)送至 实验 室 ,如不 能及 时送达 ,应 将 标本 暂存 于 4 ℃ ,但 放置 时间不 可超过 2 4 h 。 被 口咽部菌 群污染 的标本 如 咳痰 等不可 用于厌 氧菌培 养 。
提高痰标本留取成功率 呼吸科QCC成果汇报品管圈护理课件

检讨改进
分析痰标本留取失败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实施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活动总结
01 成果介 绍
02 问题分析
03 改进措施
04 效果评估
应用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小组介绍
小组名称:呼吸天使圈 成员构成:呼吸科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检验科人员等
目标:提高痰标本留取成功率,优化留取流程,提高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CATALOGUE
现状分析
痰标本留取现状
01
02
痰标本留取率低
患者依从性差
03 护士操作不规范
问题分析
患者认知不足
护士培训不足
沟通不畅
目标设定
医疗流程中未明确规定 痰标本留取的详细步骤 和注意事项,导致执行
不力。
对策拟定
加强宣教
。
培训护士
优化工具 完善医疗流程
CATALOGUE
实施与效果确认
实施计划
确定目标 分析现状 制定对策
实施过程
01
02
03
04
培训
宣传教育
优化流程
监督与反馈
效果确 认
收集数据
效果评估
数据分析 持续改进
CATALOGUE
标准化与检讨改进
标准化
制定痰标本留取操作流程
明确规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保存 和送检等步骤,确保操作规范统一。
培训医护人员
对医护人员进行痰标本留取的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制定痰标本质量标准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疗行业中,标本采集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准确和规范的标本采集是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标本采集可能存在不合格的情况,例如采集不足、采集位置不正确、标本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标本不合格可能影响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
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成为医疗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品管圈,医疗机构可以监测和改进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分析其效果和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供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
问题的根源在于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操作疏忽、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样本受污染、误差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后续的检验结果。
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行业的风险,也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1.3 研究意义在医疗行业,标本采集不合格是一种严重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错误。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如何有效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品管圈体系,可以有效监控和控制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
研究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品管圈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标本采集质量,减少患者误诊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不断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病理标本采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病理标本是医生确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基础,因此准确、完整、可靠的标本是医学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石。
然而,病理标本采集中常常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合格发生率较高、标本量不足、标本萎缩、标本标识错误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
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不合格发生率。
品管圈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品管圈是一种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德鲁克提出的工具,其基本原理是“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效果、根据结果改进计划,循环往复,持续改进。
品管圈的核心是持续改进,这也是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的关键。
首先,在品管圈中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制定计划需要明确的目标、详细的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
在标本采集方面,制定计划需要明确目标是降低不合格发生率,方案是加强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和质量管理,实施计划是在标本采集人员中建立质量意识,加强技能培训和管理,以及建立标本采集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
其次,执行计划是品管圈中的重要环节。
在标本采集方面,执行计划需要加强对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指导。
标本采集人员需要掌握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熟悉各种标本采集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标本采集位置、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量、标本采集前后的准备工作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标本采集流程的监管和管理,定期检查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改进。
再次,在品管圈中,检查执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检查执行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如标本采集率、标本合格率、标本损失率等。
标本采集率是指完成采样任务的标本数占应采样标本数的比例,标本合格率是指采集到的标本在质量合格范围之内的比例,标本损失率是指在采集、运输、处理等过程中发生的标本损失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作用作者:张文新任怡刘媛媛徐彩玲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海河医院各科室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方式降低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
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第一圈”,设计统计表收集我院患者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过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对策实施等,与未执行品管圈活动前的痰标本留取情况进行效果比较。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后,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由13.48%降低到6.8%。
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品管圈;痰标本;不合格率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ihe r hospital each department sputum specimens to return the unqualified reason, method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reduc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putum specimens to return not qualified. Methods Consists of ten nurses "first circle," design statistic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sputum specimens unqualified reason, through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goal setting, par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and did not execute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the sputum specimens to return before the effect comparison.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sputum specimens to return not qualified rate reduced to 6.8% from 13.48%.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ethod is adopted to Haihe hospital patients with sputum specimens to return to work on quality management, reduce the fraction defective of sputum specimens to retur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s; Sputum specimens; Fraction defective品管圈是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发组织的小团队,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管理改进[1]。
我院是天津市唯一治疗结核病的三级医院,天津市呼吸道甲类传染性疾病治疗定点医院、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在地;是以呼吸疾病诊治为主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我院的痰标本的检验项目在实验室检验项目中占有最大比例。
送检痰标本不合格需重新反复留取,延误患者治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检验科及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痰标本留取送检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依椐,避免治疗的盲目性,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负担。
1 方法1.1品管圈成立我们在护理部的号召下,自愿组成品质管理小组,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品管圈由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担任辅导员。
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
其余均为各科责任组长。
此小组共十人组成。
确定圈名为第一圈,绘制圈徽。
意义为海河医院第一个品管圈,并有永争第一的意义。
1.2主题选定 2014年5月23日召开圈会,全体圈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多项主题[2],经提议人论述选题依据、立题思路等,由全体圈员根据主题的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等四方面进行多重投票,经两轮投票,最终“降低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不合格率”以17.11分(最高分)被确定为我品管圈本期活动主题。
1.3现状调查每日涉及样本收集科室(呼吸科、胸外科、结核1科、结核2科、结合3科、结核4科、内科等7各临床科。
由主班护士负责记录送检痰标本数量以及化验室反馈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记录不合格数量,每周由第一圈负责资料收集的圈员将科室登记记录收集,并进行数量统计。
4 w为现状调查周期进行汇总。
从2014年5月31日~2014年6月27日。
痰标本留取不合格例数及构成比。
根据80/20原则,痰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为唾液、收取标本不符、容器内无标本。
调查结果,见表1。
1.4解析经头脑风暴方式分析各种原因,再通过管理工具:鱼骨图、要因选定表等最终确定要因。
1.4.1护士宣教不到位对7个科室患者进行关于如何正确留取痰标本的宣教结果评价,能基本掌握留痰方法的患者仅为57%,此项确定为要因。
1.4.2无留取痰标本工作流程对7科室护士进行访谈(每科随机4人),流程存在不统一,此项确定为要因。
1.4.3宣教材料简单、形式单一现场查看科室关于痰标本留取宣教材料,只有护理人员进行讲解一种方法。
确定为要因。
1.4.4低年资护士对痰标本留取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提问科室≤3年资护士,基本掌握率78%,但对于各种痰标本检验对应临床意义回答正确率为71%,此项确定为要因。
1.4.5痰标本容器口径小,材质不透明,不易于标本留取及质量检查。
访谈临床护士及患者,92%人员认为存在此项问题,此项确定为要因。
1.4.6一次发放痰标本收集容器种类多,患者识别困难易混淆,一次性留取多个标本造成痰量不足。
现场调查结核科室及呼吸科一般是将所有痰盒一并发放,多达十余个,此项确定为要因。
1.4.7痰标本留取种类划分过细,造成患者痰量不足,现场调查我院临床一般开具6~12种痰标本化验,每种均需取一个标本,此项确定为要因。
1.4.8痰标本留取工作的交接未执行,现场查看多科室未明确纳入交班内容,此项确定为要因。
1.4.9医生开具留取痰标本医嘱成模式化,个别患者确实无痰,此项问题目前因医院管理机制及临床人力不足等原因尚未解决。
1.5目标设定改善前送检痰标本的不合格率为:(不合格标本÷送检标本总数)100%=13.48%。
改善目标设定为: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13.48-(13.48×0.55×0.8)=7.55%。
预期改善幅度:(现状值-目标值)÷现状值×100%=(13.48-7.55)/13.48=43.99%。
1.6对策拟定与实施循证最新有关痰标本采集的知识点,由健康教育组组织培训实施负责人以护患问答形式制作彩图详解采集痰标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在病室中张贴。
制作动态VCR进行宣教,节省护士人力,以病室为单位组织多名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
教会患者咳深部痰的方法。
多方循证并经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通过制作新的留取痰标本的工作流程,全院试用。
登记发放痰盒的种类,如患者有痰,查看患者留痰是否正确,正确送检,不正确咨询大夫予以雾化或者气管镜吸痰进行标本的留取。
对患者痰标本留取情况作为交接班重点之一进行交接班.对全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对痰标本留取相关知识进行统一培训.参考兄弟医院痰标本容器的样式,与我院物资科协调更换痰标本采集容器。
原来我们采用白色无菌瓶,瓶口较小,瓶身不透明,无法很好地观察患者留取的痰液是否合格。
更换透明的广口瓶后,护士能很清晰地看到患者留取的是不是痰标本。
如不是请患者重新留取。
而且针对痰标本留取种类划分过细,我们与化验室联系。
原来真菌培养、普通菌培养、革兰氏染色,分别留在一个痰盒中。
经过改进,这三种痰标本只需吐在更改后的一个广口瓶后,就能检出这三个化验的结果。
减少了护士及护工的劳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了痰标本正确留取的时间。
1.7活动后从2014年10月11日~11月7日,痰标本留取不合格分布与构成比,见表2。
2 结果统计2014年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情况,并与活动前5月31日~6月6日的数据进行比较。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改善后送检痰标本的不合格率为:(不合格标本÷送检标本总数)100%=6.8%。
目标达成率:(6.8-13.48)/(7.55-13.48)×100%=112.65%。
改善幅度:(改善前值-改善值)÷改善前值×100%=(13.48-7.55)/13.48=49.55%。
3 讨论3.1本次品管圈活动制定了新的痰标本留取工作流程,使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对痰标本的留取工作有据可依。
提高了痰标本留取的正确率。
制定了痰标本留取容器发放交接表。
痰标本留取知识循证,促进我院将康教育组的工作的积极发展。
制作了痰标本留取宣教视频、图册使宣教形式更加生动。
痰标本留取容器的改变方便了患者和临床护士。
3.2本次品管圈工作因是我院第一次做品管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大多数圈员对管理工具的运用不熟练,应加强培训与练习。
团队人数相对较多,本意希望鼓励大家参与,但在活动中很难保证100%出勤。
资料收集时间可相对延长1~2 w更具说服力。
另外本次活动中未纳入对策的送检标本人员(护工)的培训规范应进行,进一步降低痰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
下阶段应注重增加圈员内部培训同时争取参加质量管理院外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1]李丽,刘丽,邵丽.品管圈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2A):25-27.[2]葛引观,徐黛玉.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60-63.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