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
吸气式火灾探测器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吸气式火灾探测器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根据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点型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高度不宜大于8m;点型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高度不宜大于12m;房间高度大于12m的场所可选择火焰探测器和线型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但是,火焰探测器和红外光束烟雾探测器不适用于大型遮蔽空间,且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设置的高度不宜超过20m。
高灵敏度吸气式火灾探测器(AirSampling-typeSmokeDetector,简称ASD)作为解决大空间火灾报警的装置,它用于大空间场所(如故宫、国家游泳馆、国家体育场)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在本博物馆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区域使用了ASD系统,成功解决了传统大空间报警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包括烟雾分层问题、烟雾被稀释的影响问题、高大空间对烟雾探测系统进行维护的问题、误报问题、保持建筑外观完整问题、对火灾进行有序响应的问题。
实际运行证明,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报警方法在博物馆高空间和特殊部位的不足,使博物馆报警系统更加完整、更加可靠。
关键词:大空间吸气式感烟探测器解决方案问题总结一、高灵敏度吸气检测器(以下简称ASD)系统组成由空气采样探测器主机、采样管道、24VDC电源及相关远程显示设备(LED显示面板或CRT)组成。
空气采样检测主机通常需要通过继电器与传统报警控制系统的输入模块连接,从而实现报警联动功能。
”二、高灵敏度吸气检测器工作原理简介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探测器,也就是说,极早期火灾探测系统通过极敏感的空气污染探测器连续分析从受监测设备或区域提取的空气样本,以确定其中是否有烟雾成份。
该类型探测器是浊度计的一种,比传统的烟雾探测器的灵敏度高数百倍。
ASD系统管道通常安装在天花板下或上部,在每根管道的合适间隔上钻有取样孔。
气泵或吸气器通过管道及其采样孔不断将空气吸入检测器。
空气样品中的烟雾浓度与一组预先标定的烟雾临界值比较。
如果空气样品中的烟雾浓度超过预先标定的烟雾临界值,则探测器启动报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 引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安全设备,用于监测并报警火灾。
本文档描述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规范,包括系统组成、功能要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2. 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火灾探测器:用于检测火灾迹象,常见的火灾探测器有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
•控制器:用于接收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触发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报警装置:包括声光报警器、警报器等设备,用于发出警报信号吸引人们的注意。
•布线系统:用于连接火灾探测器、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的电气系统。
•供电系统: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电源。
3. 功能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要求:1.火灾检测:能够准确地检测火灾迹象,包括烟雾、温度等变化。
2.报警通知:当系统检测到火灾时,能够及时触发报警装置,发出声光信号警示人们。
3.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火灾的程度和位置,自动控制相应的应急设备,如喷水系统、紧急通道等。
4.可靠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5.监控和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状态,并具备远程管理功能。
4. 硬件设计4.1 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火灾探测器,如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
探测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4.2 控制器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并处理火灾探测器的信号。
控制器应具备快速响应、稳定可靠的特性,并能够根据需要触发报警装置和应急措施。
4.3 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用于向人们发出火灾警报信号,吸引人们的注意。
常见的报警装置包括声光报警器、警报器等。
报警装置应具备高音量、明亮度的特点,并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响应。
4.4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范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解读--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在经过了多年的深思熟虑和不断修改之后,正式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发布了。
根据近几年来市场对于火灾报警的需求和火灾报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上一版GB50116-98版做出了较大改动。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传统的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针对特定场合还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的选择和相关标准。
其中在某些章节单独列出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计标准,这肯定了目前此类产品在火灾报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特殊场所和具有特殊建筑特点的区域,原先普遍使用的点式烟感早已不能满足火灾探测的需要。
其实早在多年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已经开始陆续地运用在一些特殊场所,但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设计时也只能参考国外的一些标准或相近项目。
所以现在新《规范》出台后,不仅为消防/电气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方向,也对整个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领域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规范》中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相关内容:5.4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5.4.1 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摘自规范第5.4节,22页):1. 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解读:如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无尘室等任何通过空气调节作用而保持正压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烟雾通常被气流稀释,这给点型感烟探测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困难。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由于采用主动的吸气式采样方式,并且系统通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之布管灵活,所以成功地解决了气流对于烟雾探测的影响。
(图1: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 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 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解读:如机场航站楼、火车候车大厅、酒店中庭、大型物流中心等场所,空间跨度较大,高度往往超过12m,气流易分层和横向扩散,安装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解读GB50116_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解读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笔者对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做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以方便大家对GB50116-2013与GB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
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3.1一般规定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20××备案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ofAspirating Smoke Detection Fire Alarm System(征求意见稿)2012-×-×发布 2013-×-×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备案号:主编单位: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2年月日2012 北京前言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京质监标发〔2012〕20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收集国内外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了修编。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分为7章,即总则、术语、系统设计、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及系统维护。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为增加了采样方式内容,重新界定适用场所、设置要求和安装要求,明确系统施工、调试等内容。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至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号,邮编100035)。
本标准主编单位: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澳大利亚艾克利斯公司北京华脉京威公司本标准参加单位: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龙虎、臧桂丛、赵克伟、雷蕾、回呈宇、闫亮、周涛、张青、柴克承、李宏文、孙国庆、张昊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录1 总则 (5)2 术语 (6)3 系统设计 (8)3.1 一般规定 (8)3.2 适用场所 (8)3.3 探测区域的划分 (9)3.4 设计要求 (9)4 系统施工 (12)4.1 一般规定 (12)4.2 施工要求 (12)5 系统调试 (14)5.1 一般规定 (14)5.2 调试要求 (14)6 系统验收 (16)6.1 一般规定 (16)6.2 验收要求 (16)7 系统维护 (18)7.1 一般规定 (18)7.2 维护要求 (18)附录A 施工记录 (20)附录B 调试报告 (21)附录C 保护对象及设置部位 (22)本规程用词说明 (23)条文说明 (24)Contents1 Administration (5)2 Terms (6)3 System Design (8)3.1 General (8)3.2 Application Sites (8)3.3 Detection Area (9)3.4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9)4 System Installation (12)4.1 General (12)4.2 Requirements for Installation (12)5 System Commissioning (14)5.1 General (14)5.2 Requirements for Commissioning (14)6 System Acceptance (16)6.1 General (16)6.2 Requirements for Acceptance (16)7 System Maintenance (18)7.1 General (18)7.2 Requirements for Maintenance (18)Appendix A Record for Installation (20)Appendix B Record for Commissioning (21)Appendix C Protection Objectives and Setting Location (22)Wording (23)Explanation of Clauses (24)1总则1.0.1为了规范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保证系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发现火情,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微可知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系统

SHEN ZHENCHA ZHI TECHNOLOGY CO.,LTD云型吸气式感烟火灾预警系统微可知 可知 可靠深圳市查知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安全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服务。
凭借人才优势,不断研发独创专利产品。
企业理念:将安全带到千家万户。
企业愿景:以创新技术服务社会。
公司使命:打造民族品牌,创新安全技术。
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
服务理念:“达到满意、创造惊喜、诚信久远”。
团队、人才、合作:拥有精干的研发力量和营销服务团队。
与国内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
技术目录veccds 微可知是由深圳市查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云型极早期感烟火灾探测预警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微可知产品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软件著作权,其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veccds 微可知能在火灾早期进行预警,为排查火灾隐患争取宝贵时间,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隐患衍变成火灾,防止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veccds 微可知工作原理:探测主机对经过两级采样的空气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首先,veccds 采集被保护区域里的空气作为第一次样本,经第一次过滤后,再进行二次采样、过滤、混合等处理后送至云室中形成云态。
然后,对空气里的受热离子与烟雾颗粒进行分析,反馈至中央处理器,由其综合显示分析结果。
被采集的空气通过云室,根据云形成模式,以云的凝结特性对这些不可见的受热离子态、烟雾颗粒形成可观测的云状进行分析,综合数等级与所设置的值参考比较,判断是否有超早期的火灾隐患,能够做到“可知、可靠”。
二、工作原理一、专利产品功能与特点领先专业独创产品介绍探测热释离子,极早发现火灾的隐患; 对粉尘不敏感,灵敏不误报的安全预警; 全面扩展的智能操作系统; 工作寿命长,可达10年以上;易维护,;分时和实时的人性化阈值自动设定。
维护成本极低1卓越引领一、保护生命和财产,将损失降至最低生产、生活中充满繁杂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材质受热后燃烧,极易产生烟雾。
国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灭火设备
➢人员疏散:声光报警、消防广播、应急
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防止火灾蔓延:防火门、防火卷帘、防
排烟设施、电控防火阀;
➢启动灭火设备:各类扑灭火灾的自动灭
火设施
规范的主要变化
➢ 2 明确系统的适用范围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构筑物中
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原规范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 火灾预警探测系统,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 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灾声光警报器和 控制组件组成。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的独立子系统,属于 火灾预警探测系统, 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分类)
1)区域报警系统; 2)集中报警系统;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的组成
1)应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 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区域火灾报警控 制器等组成,这是火灾报警系统的最小 组成要求; 2)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消防控制室图形 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火灾显示盘; 3)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 应设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
分消防控制室
起 集 中 控 制 功 能 的
火 灾 报 警 控 制 器
火灾报警 控制器
● ● ●
火灾报警 控制器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传至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中 心或消防物联网管理中心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构成组成图示 2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1)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 定一个主消防控制室; 2)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 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应能控制重 要的消防设备; 3)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可 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 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GB50116_

笔者对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做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以方便大家对GB50116-2013与GB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
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3.1一般规定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解读--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在经过了多年的深思熟虑和不断修改之后,正式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发布了。
根据近几年来市场对于火灾报警的需求和火灾报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上一版GB50116-98版做出了较大改动。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传统的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针对特定场合还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的选择和相关标准。
其中在某些章节单独列出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计标准,这肯定了目前此类产品在火灾报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特殊场所和具有特殊建筑特点的区域,原先普遍使用的点式烟感早已不能满足火灾探测的需要。
其实早在多年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已经开始陆续地运用在一些特殊场所,但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设计时也只能参考国外的一些标准或相近项目。
所以现在新《规范》出台后,不仅为消防/电气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方向,也对整个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领域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规范》中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相关内容: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摘自规范第节,22页):1.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解读:如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无尘室等任何通过空气调节作用而保持正压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烟雾通常被气流稀释,这给点型感烟探测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困难。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由于采用主动的吸气式采样方式,并且系统通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之布管灵活,所以成功地解决了气流对于烟雾探测的影响。
(图1: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解读:如机场航站楼、火车候车大厅、酒店中庭、大型物流中心等场所,空间跨度较大,高度往往超过12m,气流易分层和横向扩散,安装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管路安装十分灵活,采样孔可开在需要的位置,有效地采集空气样本。
(图2:高大空间烟雾扩散效果图)3.低温场所;解读:例如冷冻冷藏库,点型烟感和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应用温度限制较大,最低只能应用于-10℃的场所。
而冷冻库根据其所储藏物品的类别,温度可能在-10℃~-28℃之间,此时,上述的烟感即无法使用。
同样需要指出和注意的是,某些以激光为光源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主机也无法直接安装在冷库内,只能安装在库外,通过在墙面上打孔后安装管路,容易破坏保温层,造成能耗的浪费;同时引起采样管温差,造成冷凝结冰等,影响设备的使用。
所以在此类低温场所,推荐使用HPLS为光源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它的应用温度为-40℃~+60℃,能直接安装在冷库内,不仅安装方便,不影响冷库的整体性,而且维护也非常简单。
4.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解读:有些建筑为了建筑的美观(例如仿古建筑),或是为了防止人为破坏,需要将探测器进行隐蔽安装。
如果安装普通的点型烟感,势必破坏建筑整体风格。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可以将管路敷设在夹层等不宜察觉之处,从而避免了对视觉美观的破坏。
(图3:使用天花穿件和毛细管进行隐蔽安装)5.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解读:有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损失,例如通信设施、设备机房、数据中心以及珍贵文档文物馆等,需要选择高灵敏度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对这些场所进行极早期探测和保护。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在烟雾初始阶段,甚至是阴燃阶段,就能探知烟雾的存在,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图4: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和其他技术的对比)6.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解读:无尘室、电子元器件生产厂房需要保持较高洁净度,所以对人员的进入有较高的限制;而有些场所由于空间狭窄,例如地铁通道格栅等位置,也不方便人员进入,如果安装点型烟感,对于维护保养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无需频繁的检查及维护,降低了所需的工作量。
灰尘比较大的场所,不应选择没有过滤网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
解读:灰尘较大的场所,应安装大容量的空气过滤装置过滤掉颗粒较大的灰尘,防止过多灰尘污染探测器。
最好选择外置式的过滤装置,这样可以方便清洗和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同时应加装管路反吹/清洗装置,如三通等,便于定期对管路进行清洁维护,保证设备运行畅顺。
(图5:可清洗和更换的空气过滤器)(图6:反吹系统的安装)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6m;高灵敏型探测器的采样管网安装高度可超过16m;采样管网安装高度超过16m时,灵敏度可调的探测器必须设置为高灵敏度,且应减小采样管长度和采样孔数量;解读:管路的安装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否则产品性能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
瓦格纳独有PipeXpress管路设计系统,能够在符合欧标EN54-20的前提下,快速并合理地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2.探测器的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解读:由于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一个采样孔相当于一个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所以每个采样孔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的要求。
3.一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不宜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
采样孔总数不宜超过100个,单管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25个;解读:在中国进行销售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均应根据《GB15631-2008特种火灾探测器》的标准进行测试并获得相应的CCCF认证。
在检测报告中,详细列出了每个产品的技术参数。
例如,瓦格纳TITANUS系列的产品在检测报告中明确:“每个产品具有2个探测单元“,……每个探测单元采用单管设计条件下,吸气管路单管最大使用长度为110m,在采用双U型管路情况下最大使用长度为220m……探测器总管路最大使用长度为440m,采样孔数量最多为80个。
”瓦格纳的产品参数完全满足规范所提及的要求;对比与只有一个探测单元的产品,瓦格纳采用2个探测单元应用在具体的项目上,能够起到优化的成本和性价比;不管怎样,规范明确设计极限参数,是为了保证产品适用在具体项目上能够发挥良好的探测效果,而瓦格纳的检测实验数据略高于规范中的数据,实际应用中,若结合规范要求,瓦格纳的产品将会发挥出更好的探测性能。
4.当采样管道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4m;解读:有时为了美观或其他原因,需要隐蔽安装空气采样管。
比如将采样管安装在天花吊顶之上,此时宜选用毛细管,并将其连接到管路系统中。
当采样管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由于毛细管的直径较小,一般内径在9mm左右,所以毛细管长度不能过长,以免影响进气量和探测性能。
(图7:吊顶毛细管安装指示1)(图8:吊顶毛细管安装指示2)5.吸气管路和采样孔应有明显的火灾探测器标识;解读:为了便于观察,维护和管理,应显着标出采样孔的位置。
比如瓦格纳使用其专利的采样膜片和标识带来规范每个采样孔的大小,并且颜色显着,便于识别。
(图9:采样孔标识)6.有过梁、空间支架的建筑中,采样管路应固定在过梁、空间支架上;解读:本条主要强调了管路的固定。
此外,在管路设计时,也应考虑过梁对于采样效果的影响: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或者大于顶棚总高度10%时,必须设置采样孔并采用T型的立管采样。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主梁距离大于4米时可采取在主梁中间吊杆将PVC管托起。
T型上升采样管由主管三通过渡至取样管,最长可达4m,且应计入总管长内。
上升管上采样孔距顶部小于20cm,而末端堵头不需开孔。
采样孔开口应向同一方向,且孔口距离墙壁、梁壁不小于50cm。
(图10:梁间安装示意图)7.当采样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采样孔不应背对气流方向;解读:在高大空间内,当阳光的照射使封闭空间中的空气在天花板下方形成热气层时,就会导致烟雾分层现象的发生。
而当热气层的温度高于烟雾时,它就会阻碍烟雾到达安装在天花板处。
此外,由于空调作用,还可能在某个高度形成对流层,阻碍烟雾上升,所以应在墙面垂直布置采样管。
同时采样孔应正对或45°角对应气流方向,能够更大限度地采集空气样本。
8.采样管网应按经过确认的设计软件或方法进行设计;解读:通常情况下,采样孔孔径在2~5mm之间,可参照产品检验报告上的数值。
或者根据厂商提供的模拟计算软件计算出采样孔的孔径。
例如,瓦格纳就为用户免费提供管路设计软件PipeXpress,只需输入相关项目信息,就能方便地计算出布管方式、采样孔数量、直径等信息,并生成一份经VdS认证的一致性证明。
极大地简化了设计流程,避免了不合理的设计。
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摘自规范节,47页)高度大于12m的空间场所宜同时选择两种及以上火灾参数的火灾探测器。
火灾初期产生大的场所,应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管路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或图像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解读:建筑高度大于12m的场所,例如机场航站楼、大型仓库、古建筑、酒店及办公大楼中庭、大型购物中心、体育场馆等区域,采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其他规范允许的探测器进行双重探测。
管路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器的采样管宜采用水平和垂直结合的布管方式,并保证至少有两个采样孔在16m以下,并宜有2个采样孔设置在开窗或通风空调对流层下面1m处;2.可在回风口处设置起辅助报警作用的采样孔。
解读:当高度大于16m时,阴燃火灾烟雾受热分层效应或空调气流的影响,使其不能上升到屋顶位置,此时在垂直位置敷设采用管并在空调对流层下1m处开采样孔,有利于采集空气样本。
另一个对抗空调作用的方式是在回风口出布置采样管,这是空气流动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开采样孔能更有效的进行探测。
(图11:回风口管路安装指示)(图12:回风口管路安装示例)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不同场所对于火灾探测系统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需要对抗高气流(如洁净室,数据中心),有的对应用温度有要求(如冷库),所以应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合理灵活地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