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商品房空置率研究报告1712128012

合集下载

房地产市场的房屋空置率问题与解决方案

房地产市场的房屋空置率问题与解决方案

房地产市场的房屋空置率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日益繁荣。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房屋空置率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重点探讨房地产市场的房屋空置率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一、房屋空置率问题的原因1.1需求与供应失衡在房地产市场中,需求与供应的失衡是导致房屋空置率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住房的需求持续上升,而供应方面则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一些房地产项目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吸引力降低,无法满足购房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投机性的投资者购买房产后未能及时出售或租赁,造成了大量的空置房屋。

1.2投资属性过强房地产投资的高回报性和较低风险性使得不少投资者将购房视为炒房的手段,这加剧了房屋空置率问题。

购房者在购置房产后,往往将其保持空置,期待房价上涨后再进行抛售。

这种投机行为使得大量房屋长期处于空置状态,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房屋空置率问题的影响2.1资源浪费房屋空置率高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浪费。

这些空置房屋未被充分利用,导致建筑物的磨损程度加剧,同时也浪费了土地资源和建筑材料等资源。

2.2缺乏住房供应房屋空置率的上升导致住房供应不足,使得一部分人无法找到适合的住房条件。

这加剧了城市中的住房紧张现象,限制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房屋空置率问题的解决方案3.1优化土地利用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房屋空置率问题,应优化土地利用。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鼓励开发商将地块资源用于建设更有市场需求的住房项目,避免开发过度和浪费。

3.2调控投资属性为了减少投机性购房,政府可以采取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限制投资者购房的目的。

例如,提高购房门槛、加大房地产税率、建立长效机制等,以降低房地产投资的吸引力。

3.3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力度租赁市场是解决房屋空置率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力度,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利益保障,吸引投资者和租房者参与其中。

我国商品房空置率分析

我国商品房空置率分析
维普资讯
建 筑 管 理 现 代 化

3 4・
Co sr ci n M a a e n M o e n z t n nt t u o n g me t d r ia o i
20 0 7年第 4期 总第 9 5期
我 国 商 D 房 空 置 率 D 口
陈苹苹 ,陈春华

(.中国建设银 行大连分行 ,辽 宁 大连 160 ;2 哈 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 学院。黑龙 江 哈 尔滨 100 ) 1 101 50 1
摘 要 :近 几年 房 地 产投 资 波 动存 在 很 大 的不 确 定性 ,对其 波 动 原 因进 行 分 析有 利 于更 好 地 掌握 房 地 产投

( . alnB a c , a k o hn , 肛 l1 6 0 , h n ; 1 D l r n h B n f ia Da al 1 0 1 C a a C i 2 S h o o a a e n , r i s t t f e h oo y H r i 5 0 1 Chn . c o l f n g me tHa b nI t u e c n lg , a bn 1 0 0 , i a) M ni oT
An l ssO eVa a c t fCo a y i fm c n y Rae o mm e c a u i g i i a r il Ho sn Ch n n
CHEN i g p n P n — i g 1 CHEN u — ua Ch n h
Ke yW o d : a s t ; a e tt n e t e t r a s t r k t c m r s r l t e r l s ei v s e ea e a m n ; e e t ema e ; o l a

我国城市空置房调查情况报告

我国城市空置房调查情况报告

我国城市空置房调查情况报告--对我国城市住房空置率的初探最近国内房地产业界关于我国住宅到底有多少处于空置的争论很多,尤其在一则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高达6540万套住宅空置,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之后。

在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社会环境中,这样一个消息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且事后已被断定为不实报道,但这场由空置房引发的“口水战”仍未停歇。

关于全国具体有多少套空置房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

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空置房的问题,这么一篇不实报道又是怎样引发巨大关注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城市空置房,空置率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空置房是房地产市场上的专用名词,严格概念上是指房屋竣工一年之后没有实现销售的房子,通俗地说就是指市场上卖不出去的房子。

这与一般人认为的没有人住的“空房子”完全不同。

所谓“空房子”其实指的是“空关房”,意即开发商把房子卖给业主后,业主既不自住也不出租,房子没人住形成“空关”。

对应于权威部门经常发布房地产市场“空置率”的数据,“空关率”的数据几乎没有机构能够发布,因为实在是难以统计。

住宅空置率是反映住宅市场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力帮助政府决策部门了解住宅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判断市场是否处于过热或过冷、是否健康运行,对分析判断居民住宅资产财富是否过度分化也有重要作用,统计部门应该把调查获取住宅空置率作为完善房地产市场统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空置率至少有以下作用:1.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资金的合理投入。

住宅空置率可帮助估测住宅市场供求关系,也能反映泡沫程度如何。

2.直接体现宝贵的住宅及相关资源有没有被有效利用。

3.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

我国城市空置房的现状对于传言中的6540万空置房,如果是专指新建商品房,那肯定没有那么高。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1995年到去年底,全国城镇竣工住宅的总面积才只有86亿平方米,就按每套70平米来算,也就才1.2亿套。

楼宇空置情况汇报

楼宇空置情况汇报

楼宇空置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楼宇空置情况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空置的楼宇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城市资源,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楼宇空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汇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楼宇空置的原因。

楼宇空置的原因可能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经济方面,高昂的房地产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可能导致楼宇空置。

政策方面,土地使用政策、房地产政策等可能会对楼宇的使用和出租产生影响。

市场方面,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都可能是导致楼宇空置的原因。

其次,我们需要对楼宇空置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区域、不同类型楼宇的空置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楼宇空置的实际情况。

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楼宇空置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空置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我们需要对楼宇空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楼宇空置问题,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经济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房地产开发成本、优化房地产税收政策等措施来降低楼宇空置率;在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土地使用政策、鼓励楼宇改建等措施来激活楼宇资源;在市场方面,可以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市规划布局等措施来平衡楼宇供需关系。

最后,我们需要对解决楼宇空置问题的措施进行落实和监督。

只有将解决楼宇空置问题的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对解决楼宇空置问题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综上所述,楼宇空置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对楼宇空置情况的全面汇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推动楼宇空置问题的解决。

希望全社会能够高度重视楼宇空置问题,共同努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住房空置率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住房空置率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住房空置率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作用研究针对我国城市住区中住房空置率的现象,结合房地产价格和租金对住房空置率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提出一系列可实施性措施来控制住房空置率。

标签:住房、空置率、房地产经济近年来城市住区的发展日益加速,住宅的数量在不断攀升,但住房空置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如果城市无限蔓延扩张,面对郊区相对便宜的房屋价格、内城拥挤的居住密度和交通、环境的恶化,城市居就会逐渐迁往城市郊区,就会引起“内城衰退”现象,从而导致更严重的住房空房率的存在。

1.我国当前住房空置率现状由《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可知,我国住宅市场中的空置指没有交易过的新房,不包括旧房屋的空置,即中国住宅市场空置仅仅指增量市场的空置,其空置率也是指住宅增量市场的空置率。

在具体计算时,空置率指当前商品房空置面积与前三年商品房可供数量之比,其中,商品房可供数量是指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

国外专家认为,当一个国家的商品房空置率小于3%时,买房人几乎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房源,市场呈现为卖方市场;当商品房空置率为3%一10%时,市场较为平稳,整个市场供应不显得过剩,买方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当商品房空置率为10%时,房地产商品显得开始过剩;当商品房空置率大于15%时,则将产生严重的商品房过剩问题。

由于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不能直接和简单地套用上述标准。

2010年开始,我国加紧了房地产调控的步伐,实行限贷、限购这样的硬性行政干预措施,这显示了我国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决心。

并且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大多数城市房价止涨回稳,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下调。

2.我国商品住宅市场住房空置的特点2.1商品住宅空置数量逐年递增,但幅度呈波浪变动1992、1993年房地产发展“过热”,导致房地产供给和有效需求严重失衡,并与1994年开始出现大量空置商品房,并逐年增大。

但是,我国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空置量的增幅却呈逐年波动的迹象。

2.2 普通商品住宅的空置占空置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历年房屋空置中,住宅空置的比重占总空置量的70%左右。

市中心城区商品房空置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心城区商品房空置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心城区商品房空置情况调研报告综合课题组〔内容摘要〕与一二红城市大起大落的房地产市场相比,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总体相对平衡,但已有下滑趋势,空置率较高,存在一起隐忧。

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商品房空置调研〔作者介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市房管局市规划局综合课题组受国际国内大气候和市内小气候影响,目前市中心城区商品房市场疲软,空置率较高。

商品房空置率是指已竣工待售的商品房面积占最近三年内竣工面积的比重。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按照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市政府研究室、市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联合组成调研组,于10月6日至13日对市中心城区商品房空置情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和测算,市中心城区商品房空置率大约接近35%,据此判断,市中心城区商品房已严重积压。

一、基本情况2000年以来,我市房地产业发展较快。

至2007年,全市房开企业由20余家发展到134家,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由0.49亿元增加到16.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2%。

下面着重介绍市中心城区的房地产市场情况(由于有些资料无据可查,主要调查2005年以来的情况,部分资料是2006年以来的情况):(一)土地供应情况。

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土地主要来自两块:一是过去协议出让、拆迁安置、划拔(合作开发)的土地,这部分面积还不清楚,但不在少数,如整个双水新区仅有两宗地约14.2万平方米是挂牌出让的。

二是招拍挂土地。

自2003年实行国有经营性土地招拍挂以来,市中心城区共拍挂土地41宗981亩,其中拍卖14宗778亩,挂牌出让27宗203亩(见表一)。

表一:2003年以来市区国有经营土地招拍挂供应情况(二)规划与建设情况。

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市中心城区办了规划手续的房开建设面积约745万平方米(住宅659万平方米,商业及其他86万平方米):1、已竣工面积约277万平方米;2、在建面积约232万平方米(含2005年前结转在建面积49万平方米);3、待开工面积285万平方米。

城市空置房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空置房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空置房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随着我国商品房改革的深入推行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房地产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商品房空置的大量存在,已成为市场健康运行的潜在威胁。

空置的商品房占据大量土地和空间资源,影响全社会对资源的共享公平性。

而且因其所处行业的特殊性,空置商品房的存在积压了大量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

不仅对行业本身有不利影响,也加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商品房空置问题不仅需要房地产行业的关注,更需要国家经济法律政策的调整。

一、城市空置房科学含义空置一词来源于西方,是指建筑物的整体部分或部分未得到使用,处于等待出租或出售的状态。

不管是第一次进入市场的房屋,还是再次空闲房屋,只要没有确定新的使用者,都属于空置的范畴。

由此可见,空置的概念并不区分房屋的新旧,而是表示房屋未处于使用的状态,包括未被使用的房屋,或是等待出售或是等待出租的空房。

城市空置房数量是反映住宅市场运行健康程度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

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资金的合理投入,直接体现宝贵的住宅及相关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

二、当前我国城市空置房现状、原因和危害(一)我国城市空置房现状数据一:据市场机构《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苏州、太原7个城市近一年的二手房成交房源中,从原业主对房源的使用情况看,空置房屋占比高达46.1%。

这几个城市均是严厉的限购城市。

同时近一年时间里,这些城市的住宅均价和租金也呈现持续上涨状态。

数据二:2012年全国范围内“拉网式”的保障房审计风暴后,山东、海南等省份承认,确有大量保障房遭遇空置难题。

其中海南省近万套空置,广东1.15万套空置,山东省1.29万套空置,云南省则多达2.3万套空置。

据《财经》记者调查,保障房空置情况在湖北、重庆、河南等地亦不同程度存在,普遍空置率在20%左右,个别地方空置率一度超过50%。

我国商品住宅的空置以及其对策研究-精品

我国商品住宅的空置以及其对策研究-精品

合同范本/房地产商我国商品住宅的空置以及其对策研究目前,虽然表面上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房地产业炒的很热,总量增加很快,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商品住宅大量空置已成为房地产市场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商品住宅的积压沉积着大量的银行资金,不仅仅影响了房地产业本身,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了恶性循环。

它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予以解决。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的在于为政府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商品住宅空置问题的平台,同时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对空置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运用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了解释;在探讨商品住宅空置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空置率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进而阐述了自然空置率的内涵和存在的理论依据,并给出了我国商品住宅自然空置率的回归分析,在考虑到我国住宅市场特殊性的因素后,对我国目前商品住宅市场的空置做出了判断;在对统计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商品住宅本身、消费者、房地产金融和其他方面定性地分析了导致我国商品住宅空置的原因;最后论文分别从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等方面给出了消化空置商品住宅、避免空置总量增加的方法或思路:即政府要调控宏观总量,在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房地产金融等给方面给与支持;房地产开发商要通过自身的优化经营,增加有效供给,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房屋的质量来保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均衡。

本文既注重宏观总量的研究,又注重微观区域的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既有对空置情况的整体判断,又有商品住宅价格过高的分析;利用存储理论,建立了住宅开发规模优化决策模型;给出了消化已有空置商品住宅的帕累托改进模型,并将其付诸实施。

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论文给出了空置率的改进计算方法;在降低已有空置过程中,将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引入了论文当中,并给出了帕累托改进的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商品房空置率研究报告一、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的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地方统计局数据,本文中,空置率 =空置面积/近三年累计竣工面积此外,为了更确切的描述某时点空置面积对市场影响,本研究拟建立空置面积消化周期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二、全国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演变1、1994年至2008年年度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变化2008年是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猛增的一年,由2007年底的1.35亿平方米跃升至1.64亿平方米,增幅达21.8%。

但就此断定我国商品房空置处于高危阶段,不免有些武断。

进行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时序数据分析,或许更能看准问题。

下图1-4全面描绘了1994年至2008年我国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情况的演变历程。

并总结出五点。

结论一:从空置面积的量变来看,截至2008年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分别增长1.4倍、0.8倍,与销售量增长的8.3倍、8.1倍相比,显然形态良好。

整体上看,1994年至2008年商品房与商品住宅都呈现了一个波浪式的上升,商品房空置面积由1994年的6719万平米升至1.64亿平米,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则由5131.7万平米升至9069万平米。

在这轮波浪式的上升中,二者低点相互重叠,分别出现在1995年、2004年和2007年。

与此同时,商品住宅空置面积的变化要比商品房平稳得多。

结论二:从图2空置率走势来看,我国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率变化基本一致处于合理回归状态,不存在某些媒体或专家所说日趋升高的紧张状况。

1994年至2008年我国商品房空置率由21.436%降至9.503%,下降11.9个百分点,商品住宅空置率由16.897%降至6.339%,下降10.6个百分点,15年平均空置率分别为13.68%和11.28%,目前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结论三:由图2可知,近些年来,商品住宅的空置率一直低于商品房,这就意味着商品住宅的空置情况明显好于非住宅类房屋(商办等)。

结论四: 2008年我国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面积消化周期分别为3.17个月、1.95个月,相当于2005年水平,明显低于15年6.14和4.97平均的水平,尚处于合理区间,空置面积消化压力并不大。

结论五: 07年至08年我国商品房与商品住宅不论是空置面积增量、空置率还是空置面积消化周期都止降为升,增幅为自1994年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15年之最,值得引起注意。

三、典型城市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分析1、上海市1997年至2008年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分析上海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楼市历来都是媒体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截至2008年底上海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09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高出全国26.6个百分点。

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大致为499.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3%,高出全国50个百分点。

下面笔者就上海市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 2008年上海市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出现大幅增长,分别为48.4%与82.3%。

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增幅,处于仅次于05年96.3%的历史高位。

商品房空置面积则达1091.4万平米,在量和增幅上都与1997年颇像,略高一些。

整体上看,近9年空置面积变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97年至99年的逐步上升,99年至04年的逐步下降,04年以后总体趋升。

其二,从图7上海市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率走势来看,在经历了99年开始的6年较大幅度下降后,上海市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率从05年开始止降趋升,其中08年增幅较大。

其三,从空置面积消化周期看,近4年来,不论是商品房还是商品住宅变化幅度都较以前小,其中08年涨幅最大,分别为138.9%、204.1%。

2008年又分别涨至5.7个月、3.05个月,不过仍低于近12年来6.58个月和4.63个月的平均水平。

最后,从上海市与全国空置情况对比看,上海市不论是空置率还是空置面积消化周期变化幅度均大于全国。

并普遍相交于2001-2002年以及2007-2008年两个时段。

显而易见,本轮上海楼市的增长期与全国并非完全同步,上海市空置率最低点出现于2004年,而全国则为2007年,滞后三年。

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2004年才是上海楼市的繁荣顶点,而全国楼市的繁荣顶点出现在2007年。

2、北京市1997年至2008年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分析截至2008年底,北京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4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59%,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达5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3%,低于全国5.4个百分点。

首先,截至2008年北京市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438.3万平米,创历史新高。

此外以2006年为节点,北京市其它类型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经开始高于商品住宅。

97年至08年北京市商品房空置面积呈现波浪式的上升,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变化则与上海市相类似,呈现一个正态分布图式的上升下降,波峰分别在2003年、1999年。

其二,从空置率上看,北京市商品房与商品住宅走势基本一致,在99年达历史最高点后,下降趋势分别持续了7年、8年,近年涨幅以08年为最。

但下降时段商品住宅空置率跌幅明显大于商品房空置率。

以03年为分水岭,04年后商品住宅空置率开始低于商品房,差距呈扩大趋势。

08年北京市商品房空置率为16.64%,高于近12年15.77%的平均水平,形势较为严峻。

而商品住宅情况较好,空置率为9.60%,低于近12年15.10%的平均水平。

其三,从空置面积消化周期来看,2008年北京市商品房空置面积消化周期达12.9个月,同比翻了一番,为97年至今历史次高点,仅次于99年的13.8个月,高于近12年来8.33的平均水平,空置面积消化压力较大。

最后,从北京市与全国的对比来看,除少数年份外,北京市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率均高于全国。

其中,商品住宅空置率波动幅度北京明显高于全国。

08年间北京市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率增幅分别为44.32%与60.54%,分别高出全国29.4与32.0个百分点。

4、六大典型城市2007-2008年商品房及商品住宅空置情况第一,同比07年,08年六大城市商品房空置率均有所上涨,其中北京空置率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0.75倍,涨幅较大的有上海、武汉、北京、深圳,同比增长分别为60%、60%、44%、54%。

08年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空置率明显高于二线城市。

第二,从商品房空置面积消化周期看,08年六大城市五个涨幅超过100%,其中武汉涨幅最大,为153%。

厦门、上海、深圳、北京涨幅分别为104%、139%、102%、106%。

08年北京商品房空置面积消化周期达12.92个月,高居榜首。

与商品房空置率相似,从量上看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梯度关系清晰。

四、商品房空置率与房地产企业利润率的关系商品房空置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利情况,我们尝试从我国1996-2008年间商品房空置率与房地产企业利润率数据中,探寻商品房空置对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从图23可以看出,商品房空置率与房地产企业经营利润率呈负相关关系。

1997至1999年商品房空置率上升时,房地产企业经营利润率一路下降,并在99年达历史低点为-1.16%。

此后,空置率下降,房地产企业经营利润率逐步上升。

这与数据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可得,1996至2007年商品房空置率与房企经营利润率相关系数为-0.971。

由此可见,商品房空置率对房地产企业经营利润率影响不小。

对其进行曲线拟合(如图24),可以发现,直线拟合调整R方最大为0.937,其直线方程为:房企利润率×100=21.863-1.366×商品房空置率×100,预计当商品房空置率超过16%时,房企经营利润率将再次为负,虽然这种情况在2009年不可能出现,但房企应当对空置率的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性。

报告重要结论:从全国来看,2008年我国商品商和商品住宅空置量皆出现明显上升,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空置率出现由降至升的拐点,分别增至9.50%和6.34%,而且增幅创下1994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但两项空置率却明显低于15年来13.68%和11.28%的平均空置率,依然处于合理区间。

2008年我国商品房与商品住宅空置面积消化周期分别为3.17个月和1.95个月,相当于2005年水平,明显低15年来6.14个月和4.97个月平均的水平,尚处于合理区间,空置面积消化压力并不大。

我们认为,根据历史水平,商品住宅空置面积消化周期只要不超过5个月,基本上可算作合理。

从区域来看,根据我们选样的六个典型城市,同比2007年,2008年六大城市空置率均有所上涨,涨幅较大的有上海、武汉、北京、深圳,同比增长分别为60%、60%、44%、54%,其中北京空置率高达16.64%,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水平75%,形势比较严峻。

2008年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空置率明显高于二线城市。

从商品房空置面积消化周期看,2008年六大城市五个涨幅超过100%,其中武汉涨幅最大,为153%。

厦门、上海、深圳、北京涨幅分别为104%、139%、102%、106%。

2008年北京商品房空置面积消化周期达12.92个月,高居榜首,情况远比其它一线城市严峻。

我们重点研究了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发现目前上海的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空置率依然处于合理区间,而北京的情况不容乐观,消化空置面积的压力很大,形势相当严峻。

单单从空置情况分析,目前上海楼市的健康程度明显好于北京,北京楼市下调的空间大于上海楼市。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由于今年一季度,包括当前4月份全国楼市成交量出现显著反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空置率上升的压力。

当然,如果今年下半年全国房屋成交量重新出现回落,则这一压力会重新加强。

但就目前而言,全国商品房空置情况仍在合理区间,根本没达到部分机构和专家认为的“相当恐怖”的程度。

不过,北京的情况依然比较严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