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2018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重点知识总结

2018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重点知识总结2018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判定定理简称判定定理的内容性质SSS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在△ABC中,若AB=AC,则∠B=∠C条件:边相等,即AB=AC结论:角相等,即∠B=∠C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线合一在△ABC,AB=AC,AD⊥BC,则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平分∠BAC条件:等腰三角形中一直顶点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之一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内容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解读【要点提示】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在△ABC中,若∠B=∠C则AC=BC条件:角相等,即∠B=∠C结论:边相等,即AB=AC解读【注意】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知识点5 反证法概念证明的一般步骤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正确解读【要点提示】(1)当一个命题涉及“一定”“至少”“至多”“无限”“唯一”等情况时,由于结论的反面简单明确,常常用反证法来证明(2)“推理”必须顺着假设的思路进行,即把假设当作已知条件,“得出矛盾”是指推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a=b === a-b=0ab === a-b0三. 不等式的解集:※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时,解为 ;②当a=0时,且b0,则x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 ;5.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六.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b为实数,且ab)xb 两大取较大xa 两小取小axb 大小交叉中间找无解在大小分离没有解(是空集)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平移变换: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复习提纲

------呵护孩子的成长,把爱的能量传递下去初二数学全册总复习提纲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HL”)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完整)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 ≥0,b ≥0);(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x x --+315; (2)22)-(xab a b b ba a=22211,2)5,3)2,4)4,5)(),6)1,7)2153x a a a --+---+(>0)(<0)0 (=0);例3、 在根式1)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的值。
求代数式22,211881-+-+++-+-=x yy x xy y x x x y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若=b -a ,则 ( )A. a>bB. a<bC. a≥bD. 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例1. 将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 A.; B. -; C. -; D.例2. 把(a -b )-1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3、计算:例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b=.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222()a b a b ---4、比较数值(1)、根式变形法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b <,则a b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想考个满意的数学成绩吗?那么拿高分必看的复习资料来了,请看下文,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一17.1分式及基本性质一、分式的概念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
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
即,使=0的条件是:A=0,B 0。
5、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分类:有理式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 ,其中M(M 0)为整式。
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
(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强烈推荐

八年级下册数学资料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
2. 分式是否有意义:分母____0,无意义分母___0。
(由此可以求出字母的取值范围)3.分式BA的值为零4.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a1a1-= (a≠0) 这就是说,nn-a1a= (a≠0)5. 分式方程:1)定义:分母中含有_________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法步骤:①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形如xky=,yx=k,1-kx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1)点(3,a)在反比例函数2yx=,则把点带入32a=;(2)点(b,2)在反比例函数2yx=,则把点带入得(3)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xy2=相交点A和点B,求交点坐标A与B?提示:①.先联立两个方程②.求出X的值③.把X带入①式或者②式,求出y值④.写出A,B的坐标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复习要求:必须要牢记正比例,一次函数,反比例的函数图像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1)(2) (3) (4) (5)复习建议:①.懂得仿照课本上例一的步骤求函数解析式。
②.三种函数的求解析式找点个数:反比例:一个点;正比例:一个点一次函数:两个点③.特殊类型的求解析式:5-m 22)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值。
2018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

2018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汇总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一般地,把形如a((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 2、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a a 23、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ab =a ×b (a ≥0,b ≥0)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ba =ba(a ≥0,b >0)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b a =ba (a ≥0,b >0) 6、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0、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1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a (a >a -(a <在⊿ABC 中,∠C=90 º,则c=22b a ,a=22b -c ,b=22a -c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 2与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 2+b 2=c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 2> 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a 2+b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初二)

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篇一】变量与函数一、变量与常量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级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注意事项:(1)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有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离开具体的过程抽象地说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不允许的;(3)在各种关于变量、常量的例子中,变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如三角形的面积,当底边一定时,高与面积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各自随意变化。
二、函数概念1、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三点:(1)有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因变量就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其对应。
三、函数的表示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解析法。
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按照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的要求来求。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解析式为整式的,x取全体实数;(2)解析式为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3)解析式的是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4)解析式是三次方根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3.函数值:指自变量取一个数值代入解析式求出的数值,称为函数值;实际上就是以前学的求代数式的值。
函数的图象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或x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纵轴(y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叫做原点。
在平面内,原点的右边为正,左边为负,原点的上边为正,下边为负。
2、坐标平面内被x轴、 y轴分割成四个部分,按照“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 x轴、 y轴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复习提纲

数学复习提纲第16章.二次根式第17章.勾股定理第18章 .平行四边形第19章.一次函数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一个处处像别人表明自己优秀的,恰恰证明了他(她)并不优秀,或者说缺什么,便炫耀什么。
真正的优秀,并不是指一个人完美无缺,偶像般的光芒四射。
而是要真实地活着,真实地爱着。
对生活饱有热情,满足与一些小确幸,也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内心始终如孩童般的纯真。
要知道,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都是为了不辜负所有的好年华。
一个真实的人,一定也是个有担当的。
不论身处何地,居于何种逆境,他(她)们都不会畏惧坎坷和暴风雨的袭击。
因为知道活着的意义,就是真实的直面风浪。
生而为人,我们可以失败,却不能败的没有风骨,甚至连挑战的资格都不敢有。
人当如玉,无骨不去其身。
生于尘,立于世,便该有一颗宽厚仁德之心,便有一份容天下之事的气度。
一个真实的人,但是又不会过于执着。
因为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实,不知道审时度势,适可而止。
一扇窗,推开是艳阳天,关闭,也要安暖向阳。
不烦不忧,该来的就用心珍惜,坦然以对;要走的就随它去,无怨无悔。
人活着,就是在修行,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寻找快乐。
以积极的状态,过好每一天,生活不完美,我们也要向美而生。
一个真实的人,一定是懂爱的。
时光的旅途中,大多数都是匆匆擦肩的过客。
只有那么微乎其微的人,才可以相遇,结伴同行。
而这样的结伴一定又是基于志趣相投,心性相近的品性。
最好的爱,不是在于共富贵,而是可以共患难,就像一对翅膀,只有相互拥抱着才能飞翔。
爱似琉璃,正是因为纯粹干净,不沾染俗世的美。
懂爱的人,一定是真实的人。
正是因为懂得真爱的不易,所以更是以真面目面对彼此,十指紧扣,甘愿与爱的人把世间各种风景都看透,无论风雨,安暖相伴。
一个真实的人,定然是有着大智慧的。
人生在世,什么都追求好,追求完美,虽然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会很累,不仅自己累,身边人也会因为你而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1)(a )2=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a ≥0,b ≥0);(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典型例题】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1)x x --+315; (2)22)-(xab a b b ba a=22211,2)5,3)2,4)4,5)(),6)1,7)2153x a a a --+---+(>0)(<0)0 (=0);例3、 在根式1)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的值。
求代数式22,211881-+-+++-+-=x yy x xy y x x x y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若=b -a ,则 ( )A. a>bB. a<bC. a≥bD. a≤b 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 例1. 将根号外的a 移到根号内,得 ( ) A.; B. -; C. -; D.例2. 把(a -b )-1a -b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例3、计算:例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b=.例5、如图,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化简 :222()a b a b ---4、比较数值(1)、根式变形法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则a b >;②如果a b <,则a b <。
例1、比较35与53的大小。
(2)、平方法当0,0a b >>时,①如果22a b >,则a b >;②如果22a b <,则a b <。
例2、比较32与23的大小。
(3)、分母有理化法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222;2);3);4)275xa b x xy abc +-2()a b -11()ba b b a a b ++++512+512-例3、(4)、分子有理化法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5)、倒数法例5(6)、媒介传递法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例6、33的大小。
(7)、作差比较法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 ①0a b a b ->⇔>;②0a b a b -<⇔< 例7、的大小。
(8)、求商比较法它运用如下性质:当a>0,b>0时,则: ①1aa b b>⇔>; ②1aa b b<⇔<例8、比较5与2+ 5、规律性问题例1. 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验证:;验证:.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2,且n 是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出验证过程.4415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c b a 222=+。
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22c a b =+,22b c a =-,22a c b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c 满足c b a 2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3、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勾股数扩大相同的的倍数依然是一组新的勾股数。
如ka,kb,kc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BC=21AB∠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CD=21AB=BD=ADD 为AB 的中点5.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6、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 BD AD CD •=2⇒ AB AD AC •=2CD ⊥AB AB BD BC •=2 7、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8、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3、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5、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6、证明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10、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11、数学口诀.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BD OC角: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面积:①S=底⨯高=ah ;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矩形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矩形的性质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3、矩形的判定:⎪⎭⎪⎬⎫+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三个角都是直角(一个直角)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矩形. (二)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3、菱形的判定方法:⎪⎭⎪⎬⎫+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四个边都相等(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 (三)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条边都相等;②角:四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一组邻边等矩形)(一个直角)菱形(一个直角一组邻边等)平行四边形(32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A D BCAD BC O CD BAOCD ABE DCBA∴DE ∥BC ,DE=21BC(五)几种特殊四边形的面积问题① 设矩形ABCD 的两邻边长分别为a ,b ,则S 矩形=ab .② 设菱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高为h ,则S 菱形=ah ;若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 ,c ,则S 菱形=bc 21③ 设正方形ABCD 的一边长为a ,则a S 2=正方形;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 ,则bS 221=正方形四边形一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二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三 公式:1.S 菱形 =21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 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2.S 平行四边形 =ah. a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3.S 梯形 =21(a+b )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四 常识:※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3n (n .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