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围术期羊水栓塞的救治与麻醉管理进展(全文)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对血栓性疾病管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纤溶药物。
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如继续服用可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用则可致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
鉴于出血和血栓栓塞对患者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不良影响,如何平衡两种风险至关重要,有时需多学科协作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患者管理方案。
一、临床常用抗血栓药物根据作用不同可分成3类:(1)抗凝药物:抑制凝血过程;(2)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3)纤溶药物:通过诱导纤维蛋白降解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一)抗凝药物1.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是VKA中最常用的一种,其治疗剂量区间较为狭窄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体重、饮食情况等均可影响患者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华法林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途径代谢,这也使其易发生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临床抗凝治疗中需进行抗凝强度监测,以国际标准比值(INR)为监控目标,控制INR在2.0~3.0之间。
服用华法林后12~18h起效,36~48h 达到抗凝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为2~5d,多次给药则可持续4~5d。
由于本品为间接作用的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d后疗效才可稳定,故维持量是否足够务必观察5~7d后才能判断。
2.非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抗凝药:这类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a因子抑制剂。
其中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直接口服抗凝药,又称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NOAC)。
3.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结合和激活抗凝血酶,间接抑制凝血因子,主要是因子a和因子a的活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胸外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科普

胸外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科普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后文简称VTE),这类疾病主要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后文简称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后文简称PE)两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这类疾病,属于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患者术后若是发生了VTE就会延长治疗时间,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也增加了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
国外对此类并发症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临床预防方案,但我国对这类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还不够完善,本文就为广大胸外科患者来详细阐述围术期VTE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1.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VTE主要分为DVT、PE两种症状,两种症状的主要表现和常用检测方法如下所示: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患者临床的主要表现通常为下肢发生肿胀和疼痛,且患肢的两侧皮肤会变成暗紫色,而属于腓静脉型的DVT的患者则可能不会产生上述这些临床表现,有一半左右出现了以上症状的患者血栓可向近端发生延展。
通常胸外科患者在入院后临床医师都会对患者进行一个DVT临床可能性评估,该评估主要是初步预测患者在术后产生DVT的风险,Wells是很多临床医师会选择用到的评估表,其评估方式和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Wells评分表患者具体表现、既往病史分值曾有过DVT临床病史1下肢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制动1四周内卧床超过三日,或者四周内曾接受过大型手术1下肢有明显肿胀情况1深静脉走行会产生局部压痛感1可作出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其他诊断-2两侧胫骨结节下游10cm外周径只差大于3cm1进展期癌症1患肢两侧小腿产生指陷性水肿1临床医师一般会根据我们的Wells得分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得分小于2分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几率非常小,而大于2分或者2分的患者在术后就有很大的风险会发生DVT。
针对一些临床没有很明显表现的患者,医师一般都会选择静脉加压超声或者是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90%以上的患者可直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出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而一些静脉血栓形成位置较为深入的患者,可能无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这时通常就会运用到加压超声对其进行探查,据相关医学调查报告显示,加压超声探查方法诊断准确率可达97%。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目录一、前言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三、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四、附件:GRADE分级标准一、前言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
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ary embolism,PE)。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VE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之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其中PTE为PE的最常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
围手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剖宫产麻醉
⑸建议麻醉阻滞最高平面:T6-T4。 ⑹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大,应警惕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 反应。预防措施包括注药前回抽、给予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 3~5ml)以排除导管置入血管内;配伍1:400000~1:200000 肾上腺素(合并心脏病、子痫前期的产妇慎用)等。
剖宫产麻醉
剖宫产麻醉
3)肌肉松弛剂(肌松药): ①氯化琥珀胆碱: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是经典的产科全身麻醉诱导的肌 松药。推荐剂量1~1.5mg·kg-1静脉注射。 ②罗库溴铵:是至今起效最快非去极化肌松药,3倍ED95剂量时起效时间 与氯化琥珀胆碱相当,推荐剂量0.6~1.2mg·kg-1静脉注射。 ▪ 为减少全身麻醉诱导药物的剂量,同时又能有效抑制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剖宫产麻醉
6.多学科会诊 对高危产妇,建议在麻醉前组织多学科(包括但 不限于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内科等)讨论。
7.麻醉物品和设备 无论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必须准备并检查人 工气道相关的设施设备(如面罩、喉罩、声门上通气装置以及呼吸 机、吸引器等),保证设施设备处于可正常工作状态。麻醉科医师 应熟练掌握应对各种困难气道的策略。同时还须准备与术中异常情 况(如低血压、呼吸抑制、心搏骤停、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等) 处理相关的药品和新生儿抢救的设施设备。
的应激反应,建议在上述全身麻醉诱导药物组合的基础上,配伍应用硫 酸镁、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等药物。
剖宫产麻醉
⑵建立人工气道: ▪ 考虑到产科全身麻醉有较高的反流误吸风险,建议优先选择气管插管。
随着声门上人工气道装置的改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声门上人工气道 装置(如喉罩)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特别是禁食充分、低反流风险的 产妇以及气管插管失败者。 ▪ 建议优先选用双管型喉罩。当选用喉罩作为人工气道时,因其置入刺激 较小,诱导可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在人工气道建立前,不反对正压 人工面罩通气,但需要控制通气压力(<15cmH2O)。
围手术期急性羊水栓塞12例

葛妍圻
王
锐
摘要 :羊 水栓 塞 是指 在 分娩过 程 中羊 水进 入母 体血 液循 环 引起 的肿 栓 塞, 导致 出血 、休 克和 发 生血 管 内凝血 等一 系列 病 理改变 ,是产科 的
一
种 少见 而危 险 的并 发症 ,急 性羊 水 栓塞 的抢 救十 分棘 手 ,尤其 是术前 无心 肺等 病 史 ,围术 期突 发极 度烦 躁 、胸 闷 、气急 、 呼吸 困难等 难 以用
关键 词 :急性 羊 水栓 塞 ;抢救 ; 中医妇 产 科学 d i 1 . 6 /i n1 7 . 7 92 1 . . 1 o : 03 9 . s . 22 7 .0 0 1 1 9 js 6 14 文章 编号 : 1 7 —7 9 ( 0 0 1 — 1 50 6 22 7 2 1 )一 1 6 . 1 0
2 n内静脉注入 , mi 呼吸 困难 、 胸闷等临床症状 随之好转 , 并 以地塞米 松 1  ̄2 rg静注,半小时后恢复 正常;典 0 0 a 型急性严重羊水栓 塞 2例 ,立即静注安定 3 ,随后推 mg 注 2 %硫酸镁 lml 1 i 5 O , r n后再注入 2 %硫 酸镁 lml a 5 O , 并 高流量加 压面罩持续给氧 ,3 mi 后呼吸频率 由>  ̄5 n 6 b m 减至 3 b m ̄2 b m,极 度烦躁和呼吸 困难等 明 0p 5p 5p
除 了对 已痉 挛 的 平 滑 肌 能起 到 舒 张 、 痉 作用 外 , 有 提 解 还
何异常先兆情况 下,病 人突发尖 叫、胸闷和胸痛 、极度 烦 躁、双手捶 胸 ,血压 3 /0 01mmH ,心率>10 p g 6 b m,呼 吸>6 b m,5 n后两肺可 闻及广泛水 泡音。 0p mi 2 抢救措施 非典 型急性羊水栓塞 1 0例 ,予 2 %硫 酸镁 1ml 5 0 于
围术期羊水栓塞的救治与麻醉管理进展

围术期羊水栓塞的救治与麻醉管理进展摘要:羊水栓塞属于妊娠过程中最为危险的一种并发症,其是指在分娩中羊水突然进入到母体的血液中,引发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发病率在4-6/10万之间。
但由于此病症的预防、治疗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如发病低、但死亡率高,如此类患者的胎儿存活,也会有50%左右的新生儿为残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近年来,临床采用了早警戒、高怀疑、快速诊断、积极救治等方案来救治羊水栓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本文针对围术期羊水栓塞的救治、麻醉管理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羊水栓塞;救治;麻醉管理;进展羊水栓塞是产科特有的综合征,也是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其是指羊水进入到母体的循环中,导致其凝血功能、呼吸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种病理改变性疾病[1-3]。
据相关调查表明,即便是发达国家,羊水栓塞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羊水栓塞是引发孕产妇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4]。
而羊水栓塞的预防、治疗难度较大,如发现羊水栓塞,病情较为凶险,死亡率高[5]。
因此,为羊水栓塞患者实施有效地救治非常重要。
本文针对围术期羊水栓塞的救治、麻醉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现阐述如下。
1.羊水栓塞的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羊水栓塞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早有学者认为羊水栓塞的出现与羊水的有形成分进入血液有关,使其出现肺栓塞、痉挛等。
随着近年来临床对其的深入研究,即通过尸检报告表明,在羊水栓塞患者的血液循环中没有检测到羊水的有形成分[6-8]。
但在没有出现羊水栓塞正常分娩的孕产妇血液中检测到了羊水成分、胎儿组织,由此而改变了传统的认知。
目前,多数学者推测羊水栓塞的出现普遍是由于羊水进入到孕产妇的血液循环中,而敏感的母体会快速出现补体激活现象,还会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引发严重的病理、生理性变化等临床表现[9]。
还有学者认为羊水栓塞的出现是由于孕产妇的免疫系统处在抑制状态下,当羊水进入了母体的循环之后,将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解除,从而引发以免疫风暴级联反应,进而引发羊水栓塞一系列临床表现[10]。
围手术期处理(第八版)

25
(三)各种不适的处理
疼痛
与切口部位、损伤程度、切口类型、患者对疼痛的耐受
度等因素有关。
24h内最剧烈,2~3d后明显减轻。 3d后持续疼痛,或减轻后再度加重,提示切口可能存在 问题(血肿、炎症乃至脓肿形成),应仔细检查,及时处理。 处理原则:
教患者学会咳嗽、翻身、活动肢体的正确方法(减少切口张力)。 必要时口服镇静、止痛类药物。 大手术后l~2天内,可用哌替啶肌肉或皮下注射(婴儿禁用)。必要 时4~6小时可重复使用。
服用长效降糖药,应在术前2-3天停服。
平时用胰岛素者,术前应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血糖轻度
升高状态(5.6-11.2mmol/L)。
伴有酮症酸中毒的病人,需要接受急症手术时,应尽量纠
正酸中毒、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失衡。
平诊手术应在当日尽早施行,以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
发生酮症酸中毒。
19
凝血障碍
心理准备
外科手术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恐惧等不良 心 理,尤其是年老和年幼患者,需进行心理疏导。
生理准备
适应性锻炼:床上大小便,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特殊手术体位等,术前2周停止吸烟 输血和补液:手术前配血、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纠正贫血(一般应达到Hb100g/ L)
7
预防感染:
第九章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陈 琛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围术期处理
讲授提纲
前 言
第1节 术前准备 第2节 术后处理 第3节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
前 言
围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
指从决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 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 手术后三个阶段。
2020年麻醉科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多选2)

2020年麻醉科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多选2)301.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特点A.鼻内镜手术可行控制性降压B.喉激光手术的麻醉,吸入氧浓度控制在40%C.气管内异物取出术,诱导麻醉不宜过深D.扁桃腺切除术可选局麻E.单独乳突根治术可选局麻答案:ADE302.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包括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低氧血症D.肺内分流增加E.单肺通气用于肺手术时,开胸侧肺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比健肺更明显答案:ABCD303.严重创伤病人麻醉诱导的关键之一是必须首先控制呼吸道。
其措施包括A.放置粗胃管吸引B.诱导前使用西咪替丁C.表面麻醉清醒气管插管D.采取快速静脉诱导,同时压迫环状软骨E.用硫喷妥钠诱导答案:ABCD304.诱发强心苷中毒的常见原因可能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低血钾症B.低血镁症C.高血钙症D.低血钠症E.高血钾症答案:ABC305.脑脊液的功能是A.保护脑和脊髓B.维持颅内压C.运送营养物质D.缓冲压力E.带走代谢产物答案:ABCD306.蒸发是液体表面发生气化的现象,下列哪些方法可以加速蒸发A.增加液体表面积B.增加气体湿度C.增加表面气流D.提高气压E.提高温度答案:ACE307.对利多卡因的描述,下列哪些是对的A.局麻强度比普鲁卡因强B.对黏膜穿透力比普鲁卡因弱C.作用快而持久D.毒性反应与普鲁卡因相似或略强E.扩散力强,用于腰麻时应慎重答案:ACDE308.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症状有A.烟碱样症状B.毒蕈碱样症状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消化道症状E.循环系统症状答案:ABC309.关于吗啡的副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呼吸抑制B.恶心呕吐C.便秘、尿潴留D.耐受现象E.成瘾现象答案:ABCDE310.严重创伤病人手术麻醉期间循环管理应注意下列哪几项A.维持良好血压B.控制心律失常C.改善微循环D.应用血管收缩药E.尿量答案:ABC311.对于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变化是直接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重要因素B.麻醉蒸发器的输出浓度与大气压的变化成反比关系C.麻醉蒸发器的输出浓度与大气压的变化成正比关系D.蒸发器输出口下游的间歇正压可以造成输出浓度的明显升高E.蒸发器输出口下游的间歇正压可以造成输出浓度的明显降低答案:ABD31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应A.术前改善全身情况B.麻醉的方法和深度应减少心肌抑制C.吸入麻醉为主D.阿片类镇痛为辅E.控制输液量,术中不输血答案:ABE313.关于口腔的描述正确的是A.顶为腭B.底为舌C.前壁是唇D.侧壁是颊E.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答案:ACDE314.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有A.右心房增大B.主动脉影缩小C.肺动脉段隆起D.左心室增大E.右心室增大答案:ABCE315.女,43岁,诊断为乳腺癌,选择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拟施行乳癌根治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围术期羊水栓塞的救治与麻醉管理进展(全文)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的产科特有的严重综合征,是产科最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即使在发达国家,AFE依然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我国,AFE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三大死因之一。
由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旦发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发生AFE的围产儿即使存活,接近50%也会残留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近年来,通过早期警戒、高度怀疑、迅速诊断、积极多科室合作救治,AFE所致不良结局已有明显改善。
本文对围术期AFE的救治与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1.AFE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AFE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最早认为AFE的发生主要是羊水及其有形成分进入母血中,引起肺血管栓塞和痉挛所致。
近年研究显示约1/4的AFE患者尸检时血液循环中未能检测到羊水有形成分,在未发生AFE的正常分娩产妇血液中也能检测到胎儿组织和羊水成分如胎儿鳞状上状上皮,改变传统认识。
目前对AFE发病机制较普遍认可的推测是羊水(包括胎儿组织)进入母体循环,敏感母体发生补体激活、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与过敏性休克相似的临床表现。
还有“免疫风暴(immunologic storm)”学说,认为孕妇的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当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解除了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引起免疫风暴级联反应,从而产生AFE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2.AFE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典型AFE多发生在产时或产后30min内,突然出现“低氧血症、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三联征,部分AFE起病时机和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Clark 等的研究显示,AFE临床表现发生概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血压、呼吸抑制、发绀(100%),急性胎儿窘迫(50%~100%),心脏骤停(30%~87%)和呼吸困难(48%~72%),约50%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22%~83%)。
少数患者以凝血功能障碍为唯一表现。
AFE前驱症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憋气、胸痛、发冷、头晕、心慌、指端针刺感、恶心和呕吐,从发病到衰竭进展迅猛(多在4小时内),故对既往无心脏病史,突发上诉临床症状的孕产妇均应警惕AFE的可能。
由于AFE患者死亡多发生于起病5小时以内,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
识别其前驱症状,尽早明确诊断,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标准主要有以下2个。
英国产科监督部门(UK Obstetric Surveillance System,UKOSS)提出,其他病因无法解释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AFE:①孕产妇急性衰竭伴以下至少1项,包括前驱症状(乏力、麻木、烦躁、针刺感),呼吸短促,急性胎儿窘迫,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凝血障碍,抽搐,低血压,产妇出血(不包括没有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或没有心肺功能障碍的情况);②尸检肺内找到胎儿鳞状上皮或毛发。
美国采用的国际AFE登记诊断标准提出,在扩张宫颈或清宫术、分娩过程中、剖宫产或产后30分钟内出现以下情况:①突发低血压或心脏骤停;②急性缺氧,如呼吸困难、发绀、呼吸抑制;③凝血障碍,如实验室证据有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或溶纤或严重的出血,且无法找到其他可能的原因来解释。
该标准特别提到需与AFE鉴别的疾病包括肺血栓,空气栓塞,药物引发的过敏性反应,麻醉并发症(全身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阻滞),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病,主动脉夹层,胃内容物误吸,局部麻醉药物反应,输血反应,败血症,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子痫)。
围术期AFE主要针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现的羊水栓塞,诊断标准同上。
AFE发生在产房约占80%,剖宫产术中约占19%。
年龄30~39岁行剖宫产的产妇AFE的发生率(17/10万)高于15~29岁(8/10万)。
围术期AFE也是麻醉医师今后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鉴于AFE病程进展迅速,一旦观察到产妇呼吸、循环改变(如突发性呼吸困难、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抽搐等症状),应立即与产科医师沟通,观察产妇的体征和病情变化,这是判断AFE不同病理生理阶段的重要依据,对指导后续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
3.围术期AFE的治疗围术期一旦发现AFE的前驱症状或高度怀疑时,应该积极采取边诊断、边治疗的措施,如果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启动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流程。
与产科医师更多地关注专科处理不同,麻醉医师更擅长于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纠正内环境紊乱,提供液体复苏和逆转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等,所以专业技能娴熟的麻醉医师可以在AFE的救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1呼吸支持孕产妇由于氧储备能力下降,代谢需求增加,与其他患者相比更易出现低氧血症,张跃明等回顾性研究AFE的临床表现,64%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由于气体交换异常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尤其是脑死亡的重要原因,故早期通气支持十分重要。
剖宫产术多为椎管内麻醉,应第一时间迅速面罩吸入高浓度氧(100%纯氧),呼叫助手,迅速准备气管插管工具,同时保证母儿重要器官氧供。
由于孕妇气道易出现黏膜水肿、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导致气管内插管难度增加,故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迅速实施气管插管,尽早气管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有心跳骤停的AFE产妇在气管插管完成后,供氧时应考虑到AFE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为防止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注意尽量避免血氧饱和度过高。
Callawy等提出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是较为理想的状态,既能确保母体与胎儿氧气供应,又能提高复苏后神经功能恢复。
3.2循环支持AFE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时,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和实施CPR,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妊娠晚期孕妇由于子宫压迫、膈肌上升,对心肺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性压迫,但在对未分娩的AFE孕妇进行胸外按压时,频率和深度均应与普通患者一样标准到位,不能因为顾忌子宫、胎儿而降低按压要求。
2015年AHA推荐,对于妊娠晚期患者,其胸外按压位置与未妊娠患者一致,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为避免妊娠明显的子宫压迫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可用手将子宫推向左侧实施按压;按压可多人次交替进行,以保证按压质量。
其次,需要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包括红细胞、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等血制品。
应尽快行桡动脉及中心静脉置管,除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及有效快速补液外,还可通过中心静脉抽取上腔静脉血以便检测羊水有形成分,作为诊断依据。
AFE初始阶段由于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甚至右心衰竭。
在循环支持治疗时需注意液体入量,适当予利尿剂,否则易引发左心衰竭、肺水肿。
AFE患者常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兼具强心、扩张肺动脉的作用,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如多巴酚丁胺200mg配微量泵至50ml 后以10~20mg/h静点。
针对肺动脉高压,2016年美国母胎医学会(Society for Maternal -Fetal Medicine,SMFM)针对AFE诊断和处理指南建议使用西地那非、前列环素以及一氧化氮等特异性舒张肺血管平滑肌的药物。
Moore等报道成功救治一例38岁心跳骤停AFE患者,针对低血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增强外周血管张力,泵注速度为0.05~3.3μg/(kg·min),根据血压调整,目标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以上。
3.3抗过敏与全身支持治疗AFE发病机制虽然尚不明确,但过敏样反应是其中重要环节目前已得到普遍认可,故而抗过敏治疗是AFE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一旦发现AFE,应尽早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2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黄琼等将住院分娩孕妇分为两组,试验组10728例在阴道分娩破膜前10min或剖宫产手术前1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高危分娩和高危手术者另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20mg,对照组10812例不用地塞米松,结果显示试验组AFE、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分娩或手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起到预防AFE的作用,同时还可降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可作为阴道分娩和手术前的预防性用药推广应用。
但是反复使用时需要注意,激素可能会使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及时清除而加重DIC。
此外,AFE患者多合并严重酸中毒,应关注血气分析,可根据血气结果静点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尿量及肝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与功能,选择无肾功能损害的抗生素积极预防肺部和宫腔感染,进行全身支持治疗。
3.4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产科出血的特点是出血部位主要在子宫,AFE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子宫创面大量失血和渗血,极易发展成有效血容量不足的失血性休克,子宫肌肉需要在足够的氧合代谢前提下才能完成很好的收缩止血功能,因此,除开放足够的静脉通道提供循环支持和容量复苏外,还应尽早补充血液制品,在纠正血红蛋白浓度的前提下快速补充凝血物质,如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
2016年SMFM针对AFE诊断和处理指南建议按照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比例1∶1∶1输注血制品,其中1∶1∶1指血制品1单位(U)剂量。
Holcomb等的随机对照研究选取680例严重创伤患者,比较不同比例输血结局,结果显示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比例为1∶1∶1较2∶1∶1止血成功率高,因失血导致死亡明显减少。
Tanaka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54例AFE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输注血浆/红细胞比例≥1的患者比例死亡组为40.9%(9/22),明显低于存活组(90.6%,29/32),指出对AFE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输注血浆/红细胞比例≥1与高存活率有关。
目前不同AFE专家共识均指出尽早使用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比例为1∶1∶1的积极复苏可以改善病情结局,推荐使用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替代肝素改善凝血功能。
此外,AFE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且血液不凝者,应果断切除子宫,以阻断羊水继续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同时切断出血途径,防止凝血功能进一步恶化,以增加抢救成功率。
3.5终止妊娠如果AFE导致的循环衰竭发生在胎儿娩出前,胎儿循环在母体循环停滞后即已丧失,为挽救子宫内濒临死亡的胎儿,应尽可能采取紧急剖宫产等手段将其快速娩出。
Katz等回顾性分析188例行CPR后剖宫产术存活的婴儿,其中61例可以准确判断孕产妇心跳骤停到胎儿娩出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