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筋蹄镗铰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

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

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1 绪论................................................... 1 1.1 机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及其发展简史........................1 1.2 组合机床的国内、外现状.................................3 1.2.1 国内组合机床现状..................................3 1.2.2 国外组合机床现状..................................4 1.3 机床设计的目的、内容、要求.............................6 1.3.1 设计的目的.........................................6 1.3.2 设计内容..........................................6 1.3.3 设计要求..........................................6 1.4 机床的设计步骤.........................................7 1.4.1 调查研究...........................................7 1.4.2 拟定方案..........................................7 1.4.3 工作图设计........................................72 零件分析................................................ 8 2.1 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其技术要求.............................8 2.1.1 零件结构特点.......................................8 2.1.2 技术要求...........................................8 2.2. 零件的生产批量及其机床的使用...........................9 2.2.1 零件的生产批量.....................................9 2.2.2 机床的使用条件.....................................9 2.3 零件工艺方案............................................9 1.3.1 生产工艺方案.......................................93 组合机床的总体设计................................... 10 3.1 组合机床方案的制定....................................11 3.1.1 制定工艺方案......................................11 3.1.2 确定组合机床的配置形式和结构方案。

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

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

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组合机床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械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组合机床作为一种集多种加工功能于一体的机械设备,具有高效、灵活、节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组合机床在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结构复杂、加工精度不高、能耗较大等。

因此,对组合机床进行设计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组合机床,以提高其结构简化程度、加工精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现有组合机床的分析和对比,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关仿真和实验验证,以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1. 组合机床结构设计优化通过对现有组合机床结构的分析和对比,确定设计方案。

考虑到结构简化和加工精度的要求,将采用某种新型材料和加工工艺,以提高机床的整体刚性和加工精度。

2. 加工精度优化通过对组合机床的各个关键部件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优化加工精度。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机床的加工过程,以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3.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针对现有组合机床能耗较大的问题,通过对机床动力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型电机和变频控制技术,降低机床的能耗,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组合机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构设计与仿真采用CAD软件进行组合机床的结构设计,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评估机床的刚性和稳定性。

3. 加工精度验证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实际应用,验证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并与现有机床进行对比分析。

4. 能源利用效率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数据分析,评估组合机床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与现有机床进行对比。

五、预期成果1. 设计一种新型的组合机床,具有结构简化、加工精度高和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特点。

2.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证明所设计的组合机床在加工精度和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

深孔镗铰复合刀具设计开题报告

深孔镗铰复合刀具设计开题报告

深孔镗铰复合刀具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系: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题目: 深孔镗铰复合刀具设计指导教师:2012年3月13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深孔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及作用深孔加工技术一般是指加工长径比(即孔全长与孔径之比)很大,因而为通用工具、机床所不能胜任而必须采用的特殊工艺、工具及设备.在机械制造领域中,深孔加工、齿轮加工等都是制造业的重要分支领域,与一般制造工艺技术相辅相成,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代深孔加工技术是因枪、炮管制造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深孔加工工具与设备90%以上用于兵器制造.外排屑式的枪钻和单刃平头炮钻曾经是有效的深孔刀具.40年代出现了镶硬质合金枪钻和BTA(内排屑)钻头,使深孔加工的效率提高10倍以上,加工质量相应地大幅度提高,为深孔加工技术在煤炭、石油机具制造中的应用,重型机器、冶金机械、电力设备、液压件制造、航天工业等行业的大量应用开阔了道路.到了80年代,深孔加工技术已成为几乎所有制造行业不可缺少的关键工艺技术.在现代机械产品中,深孔零件常常成为决定产品质量水平和效益的关键件.在我国数百家以深孔零件为主要加工对象的大中型企业中,深孔加工技术已是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技术.即在一般制造业中,深孔加工也常常成为“卡脖子”技术. 二(我国深孔加工技术的现状我国深孔加工技术的总体水平比一般制造工艺水平还要落后,约与先进工业国60年代的水平相当.以枪炮制造业为例,60、70年代已在国际上普及的“高压”排屑型硬质合金深孔钻(包括单管内排屑(STS或BTA)镶硬质合金深孔钻及深孔镗头,焊接式及整体式硬质合金枪钻、枪铰刀,机夹式多刃及单刃钻头),虽然在80年代已为少数民用企业引进或仿制,但兵器工业依然沿用高速钢深孔刀具,更谈不上DF深孔钻的应用.深孔加工机床多为自制或仿制西方40年代的机型,已不适用于采用新技术.在民用制造业中,80年代仅有屈指可数的厂家引进国外深孔加工设备,象硬质合金枪钻、镶齿喷吸钻这样的普通刀具还需仰赖进口.少数工具厂有BTA钻和整体硬质合金枪钻、枪铰刀的生产,但品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例如Φ5mm以下的和加工500mm以上深度的硬质合金枪钻,无厂家供货;加工高强度、超硬超深材料的BT且钻头、撞头无供应渠道,兼具高效、精密加工双重功能的深孔刀具几乎完全不见.事实证明,即使引进现成的技术和设备,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不同行业中提出的特定工艺问题(如兵器工业中的深孔加工特殊工艺技术和设备、深孔工具和装备生产的专业化,各种难加工材料的特需刀具和工具研制等),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深孔加工技术发展道路必须从开展设计研制工作入手.我们的研究工作,首先从国内(调查研究军民用企业的技术观状和紧迫问题)国外(全面收集国外技术情报,对先进工业国深孔加工技术发展状况和工具设备制造业进行重点考察并了解其发展趋势)调研入手,将移植推广与创新相结合;使设计研制试验面向生产中具有普遍性和紧迫性的实际课题;注意立足于已有旧设备的改造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工具、设备、新设计方案;充分考虑成果的多用性(军民生产两用,深孔行业与非深孔行业兼用〕;将CAD,CAM,GT,NC等新技术移植于深孔加加工领域;逐步增加预研成果储备,使先进技术配套和系列化.因此,推出中国自己的原创性深孔加工技术,建立专业化,现代化的配套深孔加工装备产业,引进国外先进深孔加工装备设计生产体系并实现国产化,创建以先进技术武装的深[7]孔零件制造行业,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开发新装备的迫切需求。

组合镗床设计开题报告

组合镗床设计开题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标志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生活水准和国防实力。

而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主要取决于机械制造装备——金属切削机床的先进程度。

作为金属切削机床的主力军的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专用高效自动化设备,具有设计制造周期短、投资少、加工精度稳定、改装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在机械加工工业中,机械产品大批量生产中,组合机床已得到广泛运用。

一些复杂的壳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复杂、定位夹紧困难的工件,要提高其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单凭普通机床是很难办到的,而在用普通机床加工复杂工件的过程中,对操作者的技术也提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迫切的要求生产一定数量的组合机床。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而且成本低、生产周期断,适合我国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生产水平。

更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组合机床和自动线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是控制、驱动、测量、监控、刀具和机械组件等技术的综合反映。

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的技术性能和综合自动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生产部门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组织的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所以对组合机床的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这些技术有长足进步,同时作为组合机床主要用户的汽车和内燃机等行业也有很大的变化,其产品市场寿命不断缩短,品种日益增多且质量不断提高。

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和激励了组合机床和自动线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组合机床的研制正向高效、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柔性化方向发展。

我国的机床工业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起步于8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低到高的逐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进入90年代后,组合机床行业加快发展,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新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机床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机床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模板】

选题依据机床行业的发展历史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这样就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世界第一条数控生产线诞生(1968年)1968年,英国的毛林斯机械公司研制成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线,不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工厂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是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控和生产过程的程控”,于是,到70年代中期,出现了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也已开始建造。

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机床的家族已日渐成熟,真正成了机械领域的“工作母机”。

选题的意义此次设计综合了在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在公司这一年来所学的技术知识,为转正之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拟定设计方案,结合生产和使用条件,独立完成10m立车刀架水平进给箱的设计,并全面考虑涉及内容及过程,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公司标准,设计规范,培养我们全面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开题报告-专用镗孔机床的PLC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专用镗孔机床的PLC系统设计
(7)PLC供电方式的选择
(8)PLC拓展模块的选择
2. PLC的I/O地址分配表根据实际所需分配地址
3.绘制I/O设备与PLC的连线图
4.电气系统的设计
软件的设计:
(1)经验设计法
(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转换设计法
(3)逻辑设计方法
(4)状态转移图设计法
本次设计初步议定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转换设计法
作为离散控制的首选产品,PLC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PLC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应用增长十分迅速。PLC进入中国时最初是从成套设备引进应用,由于PLC价格昂贵,引进的PLC主要用于冶金、电力、自动化生产线等大的设备和系统。在引进国外PLC产品的过程中,我国也曾组织了相关单位消化、吸收PLC的关键技术,试图对PLC进行国产化。到80年代在上海、北京、西安、广州、长春等2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研制和生产PLC产品。但终因缺乏资金和后续研究力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都没有成功实现产业化,PLC产品运作是否成功不是由简单的一两种因素决定的。虽然我国在PLC生产方面非常弱,但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很活跃的,近年来每年约新投入10万台套PLC产品,年销售额30亿人民币,应用的行业也很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正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早日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目前国内已有两条硅基二氧化硅光波导工艺线,分别属于中科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和武汉光讯公司,后者的工艺线已经正常运转,对国内科研院所提供了一些研究用途的PLC芯片代工服务,而其自主设计的AWG芯片也正在商品化过程中。
2.拟定以PLC为控制器核心的控制方案,使得气流除尘机能完成自动连续循环作业和手动单机动作(第3~4周);

双筋蹄镗铰组合机床设计-实习报告

双筋蹄镗铰组合机床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实习报告一、概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毕业设计实习是我们做好毕业设计的重要实践环节,为我们做好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同时让我们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了实践性的操作。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直接接触企业,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难点;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开阔眼界;了解专业化生产的先进技术与管理,围绕毕业设计课题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应用专业知识和撰写工作报告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对机械制造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要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种机床的制造方法、加工方法以及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等;其次,要分析各类零件加工工艺,了解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及其组成;最后,要重点掌握组合机床的结构,尤其是主传动结构,以便毕业设计。

二、实习过程根据学校对毕业班的要求,在毕业设计正式启动之前,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两周的工厂实习,具体过程如下:3月07-08日江淮动力集团3月09-10日悦达拖拉机厂3月13-14日盐城精密机床制造有限公司3月15-17日盐城市高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1)是查阅资料,(2)是工厂实习。

(1),查阅资料:在图书馆,我查阅«机械设计简明手册»,«组合机床设计»(第一部分,机械传动),《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械制造装备》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增强了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查阅《机械制造装备》时,我对机床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如机床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质量好、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机床,设计时应考虑如下要求;1,工艺范围;2,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3,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4,可靠性;5,机床的效率和寿命;6,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程度;7,环保等等。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组合机床:开题报告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组合机床:开题报告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组合机床: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减速器轴孔端面铣削组合机床液压、电气控制方案设计姓名:学院: 工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2013年3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设置的背景与意义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成功超过美国,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制造业已经给中国带来的可观的好处:首先它给大量的国内劳动力安置了工作。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也被称为“世界工厂”,促进了净出口额的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是消耗我们自己的,造成的环境污染却是严重的。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这导致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低下,也是之所以不能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国各中小型企业除少数能购置较为先进的机床设备外,大多数使用的都是从大企业置换淘汰下来的旧机床甚至是报废机床;而各大型企业也存在大量的技术性能落后的老旧机床。

目前我国的机床保有量世界第一,但是机床总体水平落后,很多老旧机床已经超龄工作,而且这样的机床数量还会随着时间不断动态增加。

为此企业必须转型升级,而技术改造无疑是一个必须且基本的途径。

技术改造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目的,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的改造。

技术改造的主要途径是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高装备水平,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在企业技术改造中,专机设计改造尤其是组合机床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它与企业传统的专用机床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1)设计与制造周期短。

这是因为组合机床的通用化程度高,通用部件占有率高,需要设计、制造的只是少量专用零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保证被加工零件上的两个孔的表面粗糙度,提高生产率,涉及一台可以同时粗镗和精铰的镗铰机床,本课题主要进行该组合机床的夹具设计。
3.国内外现状综述
如今,组合机床技术发展迅猛。重要的是组合机床的向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在组合机床这类专用机床中,回转式多工位组合机床和自动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两类机床可以把工件的许多加工工序分配到多个加工工位上,并同时能从多个方向对工件的几个面进行加工,此外,还可以通过转位夹具(在回转工作台机床上)或通过转位、翻转装置(在自动线上)实现工件的五面加工或全部加工,因而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被汽车、摩托车和压缩机等工业部门所采用。
毕业设计
开题论证报告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课题名称:双筋蹄镗铰组合机床夹具设计
一、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国内外现状综述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高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加工带有直径分别为20和34两孔的零件并保证其加工精度要求。需要设计一台一面粗镗一面精铰的组合机床。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段。
毕业实习,查阅资料,到多个公司实践,撰写实习报告。
3月18日~3月30日.论文开题阶段。
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及草图,填写开题报告。
4月1日~5月10日.设计(论文)初稿阶段。
完成总体设计图、部件图、零件图。
5月11日~5月25日.中期检查阶段
中期检查,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十多年来,为适应多品种生产,传统以加工单一品种的刚性组合机床和自动线必须提高其柔性。在1988年至1992年间,日本组合机床和自动线(包括部分其它形式的专用机床)产量的数控化率已达32%~39%,产值数控比率达35%~51%;德国组合机床和自动线产量的数控化率为18%~62%,产值数控化率达45%~66%(表2)。这些数字表明,近十年来,组合机床的数控化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应指出,进入90年代以来,汽车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产品市场寿命进一步缩短,新车型的开发周期日益缩短(目前一般为35个月),汽车品种不断增多,因而汽车工业对柔性自动化技术装备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在保持其高生产效率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其柔性就愈来愈具有重要意义。
5月26日~5月28日.毕业设计预答辩
5月29日~6月2日.毕业设计
图纸修改、设计说明书修改、定稿,材料复查。论文修改、定稿,材料复查。
6月3日~6月5日.毕业答辩
6月6日~6月8日.材料整理装袋。
五、指导教师意见
年月 日
六、专业系意见
年月 日
七、学院意见
年月 日
二、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本人的课题是GJ359双筋蹄镗铰机床夹具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组合机床夹具的自由度,合理设计组合机床夹具的装夹精度,确定装夹步骤,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确定构件的结构、排布、配合关系,刚度校核等。
三、解决方案及预期效果
根据双筋蹄零件两孔的技术要求和零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夹具各部件的结构,保证装夹精度和限制零件的自由度,保证零件的定位精度、确保夹具的夹紧可靠和装卸方便,适应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