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2-7)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及国家性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3、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3、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二)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P43、注:"站起来"指的是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大陆统一)1、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时间: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P8-14)一、稳定物价(“米棉之战”)1、目的:巩固新生的政权2、特点:运用经济力量二、土地改革1、时间:从1950年6月开始2、开始的标志:《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3、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除少数民族地区外)4、意义:P10(注:土地归农民所有)三、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人民志愿军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5、意义P13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15-17)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2、内容:P15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等国3、内容:P164、影响:P16三、亚非万隆会议(注:只有2个洲)1、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周恩来2、“求同存异”方针思考:什么是“求同存异”?P17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20-25)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1、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P20注释①2、内容:P20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三大改造3、结果:主要工业指标超额完成(注:P21图)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土地归国■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P31-36)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及成果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1.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兴衰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4. 汉朝的兴起和外交政策5. 三国时期的乱世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6.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7. 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的政治重塑8. 元朝的建立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9. 明朝的兴衰和外族入侵10.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二、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1. 儒家思想和孔子的影响2. 道家思想和老子的主张3. 法家思想和商鞅的改革4. 墨家思想和墨子的教义5. 兵家和孙子兵法的理论与实践6.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7. 音乐、舞蹈和戏曲的发展历程8. 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9. 科技与发明的进步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三、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1. 封建制度及其等级体系2. 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丝绸之路的开辟3. 儒家思想对社会伦理和教育体系的影响4. 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礼仪文化5. 宗教信仰和庙会传统6. 饮食习俗和服饰文化7. 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演变8. 华夏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外交: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2. 秦朝的征服战争和统一中国3. 汉朝与匈奴的对峙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三国时期的各国争霸和曹操、刘备、孙权的权力斗争5. 隋唐时期的西域远征和对外交术的发展6. 宋辽金时期的北方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冲突7. 元朝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8. 明朝的北虏防御和海上政策9. 清朝的对外侵略和闭关锁国政策五、近现代的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4. 北洋政府和中国早期的政治冲突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6.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7.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抵抗运动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初期发展9.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1.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六、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1、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为开国大典做了准备。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称为国家的主人;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2、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巩固政权(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二)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1)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抗美援朝的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三)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必要性:没收封建地主土地,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
2、经过: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春基本完成。
3、意义: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称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第2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1、目的: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根本任务: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成就:超额完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三大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农业、手工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1——9课)详细复习提纲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 ;地点:北平*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③大会确定定都北京;以公元纪年;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革命先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它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1、向全国进军,并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除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及香港澳门外,全国实现了统一。
(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
2、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3)目的:保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帮助朝鲜抵御外敌。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外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标志着中国陆地全面解放)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追溯古代文明。
(一)与近代以来的思想斗争。
1.奴隶社会思想文化的产生及其特点。
2.解放思想的兴起。
3.革命思想的形成。
(二)古代的政治斗争。
1.商朝的建立。
2.夏朝的形成。
3.西周的崛起。
4.春秋时代的政治斗争。
(三)科技文化的传承发展。
1.古代科技文明的传承发展。
2.战国时代文化变迁。
3.秦汉代的文化发展。
第二单元民国英雄奋斗史。
(一)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
1.帝国主义的入侵。
2.割据统治。
3.革命的痕迹。
(二)民国英雄的抗争。
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3.反帝斗争。
4.解放战争。
(三)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
1.科学家们的贡献。
2.新文化运动。
3.建设工程的繁荣。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参战国家和阵营
- 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
-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列强衰落和新兴国家崛起
2. 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的建立
- 俄国沙皇制度的困境
-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过程
-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 苏联的建立及其初期政策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土地革命时期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和意义
- 党的二大和三大代表大会的重要决策 - 土地革命运动的发展及其政策
- 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红军的建立和长征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 参战国家和阵营
- 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
-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意义
- 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美苏两极对立
5.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
- 党的七大和八大代表大会的重要决策 -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途径
- 井冈山精神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6. 冷战时期和中国外交政策
- 冷战的背景和特点
- 中苏关系的发展与破裂
- 十年动乱期间的外交政策
-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与美国建交
7.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
- 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 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实践
- 九五计划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以上是一个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的基本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重点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
31 32 33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刘俊生 臧旭 冉宇鑫 朱斌 弓亚明
武术 篮球 篮球 游泳 网球
潘勇 李动中学 中专(2018级)一年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姓 名 张中华 王亚鑫龙 王赫 吕皓昱 徐浩然 秦浩威 李宗锋 鲍冠宇 弓梦岩 张涵帅 何雨辰 陈博宇 张玉坤 刘汉卿 马源 张宇豪 王瑞龙 罗烊 王康龙 李鸿振 吴鸣 孟灿 郭楠 张梦珂 唐晶磊 李璐琪 高伟清 于明明 齐勇岗 晁玉亭 项目 拳击 拳击 拳击 拳击 拳击 拳击 拳击 射击 射击 射击 射击 射击 射击 射击 跆拳道 跆拳道 跆拳道 跆拳道 跆拳道 跆拳道 田径 田径 田径 田径 田径 田径 武术 武术 武术 武术 教练 田涛 田涛 田涛 田涛 田涛 田涛 田涛 李恒志 李恒志 李恒志 李恒志 王凯 王凯 王凯 柴浩增 柴浩增 柴浩增 柴浩增 柴浩增 柴浩增 孟军超 孟军超 孟军超 孟军超 吕宾 吕宾 潘勇 潘勇 潘勇 潘勇 作业次数 书上笔记 旷课次数 卷面成绩 最后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