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 遵守规则 (2)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讲义课件 教材解读 八年级上册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2)

重
★
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他做
(4)学会欣赏他人。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人法 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②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原 点拨:尊重他人体现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体现在
因
身边的小事中。
▪ 3.只要没有监督,也不用承担后果,就不用遵守规则。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遵守社会 规则。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规则保证每 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这样才能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给人们享有自由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②对于规则, 要发自内心地敬畏,即“内化于心”,要“将规则作为自己 的行动准绳”,即“外化于行”,要自觉遵守规则。③即使 没有监督,不用承担后果,也应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 一,恪守本分,做到“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做到“慎 独”。所以,我们要从内心敬畏规则,无论何时何地, 即使没有监督,不用承担后果,也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问
核心观点归纳/答题角度
二、以礼待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何做一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以礼相待,要
个文明有 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谈吐文雅,不
礼的人(做 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法) 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设问
核心观点归纳/答题角度
一、维护秩序
社会 含义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秩序 内容 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设问
核心观点归纳/答题角度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遵守规则

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需要遵守规则。
思考:看了这个事例,你想说什么呢?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三十七分。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三十七分。
学习目标
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难点) 2.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社会规则?(重点)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三十七分。
方法与技能
A
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
态度和善。
B
有“理”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
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
C
有“节”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
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应情况。
(3)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 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三十七分。
总结5:怎样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善于 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 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三十七分。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把规则作为行 动的准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一点 三十七分。
道德
法律
纪律
道德自律:人在社会化
自律:人在社会化
后,逐渐形成道德观念, 自律:为了维护
过程中,逐渐形成
产生道德心理。为了求 个人利益和集体
对于无法让人通行的“不善”的红绿灯你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遵守规则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遵守规则课件(共28张PPT)优秀课件

就要忍心存于人世,以生的方式纪念死的痛苦,揭示了文章不同于诗歌原主题的创新主题。
发车,原因是他们的同伴没到,列车员劝解无效,导 (2)举例要紧扣论点。举例论证时,所举事例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紧密相扣,这才能起到论证的作用。要做到这样,首先在选择事例时
子”。 子。 胎。 他特别反对君主任用骨肉至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孩子。
想一想
当初为什么要求“一对夫妇只 能生一个?”现在又为什么放 开“全面二胎”政策?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 万起,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据此, 相关部门出台了酒驾处罚标准和醉驾处罚新规定: 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 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 于醉酒驾驶。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 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味深长。
1980年,党中 2002年9月起, 2013年11月起, 2016年1月起,夫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中将长城比喻成静脉、黄河比喻成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比喻成脉搏,使“中国”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活力
和思想,将祖国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展现给读者。长城、黄河象征着中国的沧桑历史和文化根源,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中国的博大胸怀 。
,就要看事例本身是否蕴含着所要论证的观点。同时,由于事例本身往往具有多义性,因此,在叙述事例时,还要有意识地突出事例
致列车晚点,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与论点相扣的一面,不能泛泛地说事,即围绕论点定向复述事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案及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案及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遵守规则1 教学分析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按规则办事,往往需要我们的自觉。
如果不能自觉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大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第2课时:遵守规则。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打手机的“自由” (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候车室打手机”引发争执这一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由的边界,感悟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系。
1.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讨论回答)2.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提示: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打手机是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在公共场所拥有安静的环境也是合理的权利和自由。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通过规则来划定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总是与别的人和事有关联,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活动二:我的自由谁做主(多媒体链接视频——挡车门阻碍高铁发车)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遵守社会规则PPT(第2课时遵守规则)

律、法律等_社___会__规___则_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
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__自__由___ 和__权__利____。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2)社会规则是人们_享_有__自_由___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
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_有__序__运__行_。违反规则、
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下列同学的做法与上述不一致的是( D )
A.王芳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总是等绿灯亮了再走 B.李林看见孙力随地吐痰,上前告诉他不能随地吐痰的相关规定 C.董天看见一行人在翻越护栏,他上前制止并劝说 D.吴雨看见同学折了一枝桃花,她也随手折了一枝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积极改进规则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根据这种 情况,2010 年,全国铁路儿童票的身高限制从 1.1 米至 1.4 米调整为 1.2 米 至 1.5 米,即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 1.2 米到 1.5 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
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__他__人____遵守规则。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
2.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
没 有 的 规 则 , 需 要 _制___定__ ; 一 些 原 有 的 规 则 失 去 了 存 在 的 合 理 性 , 需 要
_废___除__;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__调__整__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2.风筝在天空中的自由靠着线的束缚而获得,系着它的线一旦断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框遵守规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遵守规则一、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
2.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二、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2.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自觉遵守规则。
3.既能有技巧地维护规则,又能根据社会变化情况参与改进规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认识不同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正当需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之心,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
2.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3.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所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情境导入:大家都乘坐过公交车,那么请问在上公交车之前,等车的人们是文明有序排队上车还是插队推搡着上车呢?你支持哪种方式?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我们都支持文明有序排队上车。
因为这样合情合理,既不浪费大家的时间,还能保持心情愉快。
这也是我们遵守规则的表现。
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时内容——遵守规则。
目标导学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一)正确认识自由过渡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由和规则打架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只选择其一呢?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问题之谜吧!教学活动一:自由与自由的冲突学生阅读教材P27最上面“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点拨提示: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 第3课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4.下图是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有人对此辩解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反驳这 种观点的理由应该是( C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该牺牲自由去适应别人的需要 生命安全的自由是不可取的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③要遵守法律规章就无法得到自由
②人们应 ④危及
5.瑞昌市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需要每个市民模范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 护公共秩序,做城市的“管理者”。这意味着( A ) A.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B.维护公共秩序,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C.尊重自然的核心是遵守交通规则 D.公共秩序有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维护,不关市民的事
A.①②③ C.①③④
10.小勇和小强到电影院看电影,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有几个人在闯红 灯。小强说:“咱们闯过去吧。”小勇说:“不,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来到电影院,有些人在吵闹,小勇和小强主动帮工作人员维护秩序。 (1)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生活离不开秩序。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才能正常地与别人交 往。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 和谐和幸福。
2.繁忙的十字路口,红绿灯一次次变换着。然而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很多对眼 前的红绿灯视而不见。于是,路口拥堵不堪。这一现象说明( C ) A.秩序与规则没有关系 B.不遵守规则对个人不会有任何不利 C.秩序离不开规则,规则离不开人们自觉遵守 D.应该取消交通规则
3.某校的午休铃声响过后,八年级(1)班宿舍的其他同学都上床休息了,小亮 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提醒他,他却说: “学习是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 人都不能干涉。”小亮的言行主要错在( C ) A.没有和同学搞好关系 B.不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C.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D.不知道未成年人不能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