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秀教案:遵守规则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课第2课时遵守规则规则:闭眼睛跑,谁先到达终点谁获胜!注:两位选手比赛,其中一位破坏规则,睁眼睛跑。
意图:游戏规则是闭眼睛跑,而其最终以为选手睁眼睛跑,老师故意而为之,设置此环节,从而让《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老师总结: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规则保障了自由。
学生思考:一方面是法律明文规定“礼让行人”,而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斑马线上的乱象,出现了司机怨声载道,道路异常拥堵”问题的出现,让你对规则有什么认识?老师总结:规则存在不合理之处。
一、倡导行人在斑马线上靠右通行当前绿灯放行时,行人顺向通行、行人逆向通行、掉头非机动车推行均通过斑马线,造成斑马线上交通冲突严重,交通秩序较混乱。
二、倡导斑马线上“人快走”。
当行人遇到绿灯信号时应在斑马线上快速通过,禁止在斑马线上接打电话、低头玩手机、结伴聊天、嬉戏打闹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
《2018城市道路新增交通通行细则(行人篇)》《拓展视野》2015胎儿也有继承权虐待孩子的父母要被“替换”做好事救人有保障了个人信息泄露有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17修改亮点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摘要这些规定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让你对规则有什么新的认识?老师总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规则是不断完善的。
活动目的:在交通领域“机动车礼让行人”的规定,确实方便了行人,但实际又带来了交通异常拥(1)根据漫画谈谈社会规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第2课时遵守规则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按规则办事,往往需要我们的自觉。
如果不能自觉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大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2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规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理解不同规则及其遵守的重要性。
3.认识到每个人在遵守规则中的责任。
4.掌握遵守规则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规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每个人在遵守规则中的责任。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规则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各种规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因不遵守规则而引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有规则?如何遵守规则?【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学习1.规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教师讲解】介绍规则的概念,即规定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强调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将会怎样?为什么说遵守规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规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结合实际,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哪些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规则的基本认识,明确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不同规则及其遵守的重要性【教师讲解】结合案例和资料,详细讲解不同场合下应当遵守的规则,如交通规则、比赛规则、学校纪律等。
强调每个场合都有相应的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社会成员都要积极遵守相应规则。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案例和资料,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能否举出更多不同场合下应当遵守的规则及其重要性的例子?这些例子对你有哪些启示?在你所在的场合中,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规则?这些规则为什么重要?你曾经因为没有遵守这些规则而遇到过什么问题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和资料,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规则及其遵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部颁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3.1遵守规则课后练习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我们所享有的自由都必须受到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是相对的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④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是没有限制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
”这句话启示我们()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自制B.自律的作用是有限的C.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制力D.所有的人都会自律3.下列关于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规则自制定之日起就不会再发生改变B.我们不能调整规则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D.原有的规则,永远不会过时4.在学校,我们总是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下列做法中你认同的有()①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②不在楼道内追逐打闹③放学时按顺序走出教室不拥挤④课堂上吃零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星期日俊杰和爸爸准备乘公交车去图书馆。
公交站牌处等着乘车的人很多,大家正在依次上车时,突然跑来一个小伙子,直往车门里挤,还差一点儿将一位老大爷撞倒。
这时有人说到:“挤什么?按顺序上!”小伙子听后,脸一红,低下头到后面排队去了,上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社会规则。
参考答案1-4 A C C A5.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3.2《遵守规则》优质教案

知识拓展:墨守成规战国时期,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木匠出身的公输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公输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公输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您呢?
材料:列车即将发车,一扇车门被两位乘客堵住,不让发车,原因是他们的同伴没到,列车员劝解无效,导致列车晚点,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为什么这两名乘客不是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提出问题:你身边有不文明现象么?怎样才能解决
讲授新课
活动一:自学思考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如何改进规则?
插如小学生自觉排队图片:小时候,我们还是很和谐的
后来我们的群体出现了、、、不文明现象:插入不文明图片,还有一种更可恨的
插入材料:候车室里马女士正在休憩,邻座的一名男子不停的打电话,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侧目相望,马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通话结束,没想到他一直“高谈阔论”,马女士很生气、、、
材料:公交车一群年轻人坐在了孕婴专座上,一个孕妇上车,无座可坐,车上的人谴责年轻人后,年轻人才站起来让座。
让不让座是年轻人的自由么?年轻人应该让座,这是道德的要求。
插入视频:篮球场之争你怎么看?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2《遵守规则》精品教案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遵守规则1.知识目标:知道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明白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理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明白要坚定维护规则与积极改进规则。
2.能力目标:提升对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理解能力,具有改进规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规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重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难点: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相声《我忍不了》。
【教师提问】(1)相声列出了哪些“忍不了”的行为?(2)你发现还有哪些“忍不了”的行为?(3)这些“忍不了”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4)相声中反映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生发表各自看法。
【教师总结】这个相声列举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乘车无人让座、破坏环境、乱扔杂物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
生活中,有违反游园规则而破坏环境的行为,有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交通堵塞的行为,有违反乘车规则而伤及自身安全的行为,有违反体育比赛规则而恶意伤人的行为……这些说明优质的个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社会秩序则需要大家遵守社会规则。
二、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心灵感悟】《自由不是任性妄为》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你为什么总是要束缚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要想随心所欲,必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谁都想要自由,可是若车轮自由了,后果将会和火车离开了铁轨一样,虽然享受了短暂的“自由”,却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也如白白的斑马线一样,虽然束缚着你,却能保证你的安全,而当你“自由”地走到车行线上,得到了“自由”,你的生命安全也就没了保证。
【教师提问】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有规则才有自由。
【教师总结】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规则约束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自由。
我们只有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心甘情愿地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设计意图:以对话的方式引出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论述中获得启示。
遵守规则+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课题遵守规则课程类型新授课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社会规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各种社会规范。
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守时诚信。
遵守法律等。
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这些不同的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来看,学生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发展。
他们既能够明白社会规则对自我、他人的约束,同时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也就是心目中的我与实际表现出来的我会存在差异。
学情分析儿童向成人转变,实现社会化,就需要了解、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则。
遵守又分为两种形式。
即基于他律的遵守和基于自律的遵守。
学生主要还处于他律阶段,需要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在他律阶段,人们也可以很好的遵守社会规则。
但是,他们遵守规则的原因来自外在的压力,一旦外在的压力消失或减弱,他们就倾向于逃避规则。
自律的人则不是把规则当作“异己”的力量,而是对规则有高度的认同感。
并且能够按照规则来行动而感到一种崇高的体验。
因而能够自我约束,自我主宰,也就是从被动的“我必须如此行为”,转变为自觉的“我应该如此行为”。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成为规则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维护者、积极改进者。
自觉,是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自主行动。
学生的规则意识是朴素、肤浅的。
再从他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认识逐渐深刻起来。
正是因为对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有深刻了解和高度认同,人们才不会把规则当作外在强制,一有机会就要摆脱的东西。
教材中关于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等。
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
遵守规则就是尊重彼此的自由和利益,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遵守规则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社会、心中有国家的具体体现。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案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案教学目标:1.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在实际行动中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
2.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3.了解自与规则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和改进规则。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自与规则不可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享一组绘本《大卫不可以》,看了绘本内容,你有什么感想呢?每个人,从小就需要遵守各种规则······【设计意图】:选用绘本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
大卫系列之《大卫上学去》大卫疑问:讲话是我的自,为什么要先举手,上课不能随便讲?学生根据个人感受自回答回答。
教师归纳: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的边界。
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的社会规则的约束。
自与规则不可分。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展示,让学生感同身受。
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视频中,为什么共享单车使用者会受到处罚?相关部门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小结。
教师归纳: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跨越自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处罚。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的保障。
【设计意图】:通过共享单车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违反规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回想视频共享单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乱停现象也影响了社会有序运行,上述视频中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应对?你还有其他的建议能让大家正确停放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治理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方法。
【设计意图】:继续采用共享单车的例子,让学生有话可说。
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观看视频:使用着说观点一:乱停放不对,但大家都乱停,我也只能乱停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第2课时遵守规则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懂得怎样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按规则办事,往往需要我们的自觉。
如果不能自觉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第2课时:遵守规则。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活动一:打手机的“自由”(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候车室打手机”引发争执这一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由的边界,感悟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系。
1.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讨论回答)2.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提示: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打手机是我们的权利和自由,但在公共场所,他人拥有安静的环境也是合理的权利和自由。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通过规则来划定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总是与他人有关联,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活动二:我的自由谁做主?(多媒体链接视频——挡车门阻碍高铁发车)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据了解,目前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处理。
1.观看视频,谈谈感受。
2.为什么阻止高铁发车,看似是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调查?提示:挡车门阻止列车启动,损害了乘客的利益,该妇女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守规则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维护社会规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先观看视频,再谈谈感受。
按规则办事,往往需要我们的自觉。
如果不能自觉遵守规则,对规则没有认同感和敬畏感,那么,规则的效果必然大大折扣,规则就会形同虚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第2课时:遵守规则。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活动一:打手机的“自由”(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候车室打手机”引发争执这一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由的边界,感悟自由和规则的辩证关系。
1.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2.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提示: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打手机是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在公共场所拥有安静的环境也是合理的权利和自由。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通过规则来划定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自由,总是与别的人和事有关联,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活动二:我的自由谁做主(多媒体链接视频——挡车门阻碍高铁发车)
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据了解,目前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处理。
1.观看视频,谈谈感受。
2.为什么阻止高铁发车,看似是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调查?
提示:挡车门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权利基础上的,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强行拦公交车或者出租车的经历?结果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目标导学二:自觉遵守规则
1.学生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2.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提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
人生有许多机会,面临许多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
3.你认为如何形成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提示: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补充: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活动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种闯红灯情形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让我们破坏规则的“借口”,做到自觉遵守规则,真正做到把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式过马路:靠规则不如靠自己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观点二:只要没人看到,没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观点三: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讨论:这三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交通规则?
提示:这几位学生都是因为外在因素而决定是否遵守规则,还停留在他律阶段。
教师总结:自律的人,一方面,对规则有高度的认同感、敬仰感、敬畏感;另一方面,能够约束自己的意志,也就是做到了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目标导学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1.图片展示
2.角色扮演:请学生分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切身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4.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你有什么好的方案?
提示: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委婉劝说提醒等。
教师总结: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
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
5.学生阅读教材P31的“探究与分享”
6.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教师讲述:例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又如《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对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名的刑罚规定作出调整,取消死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就需要被改进或者废除。
教师小结: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室总结:“独善其身”抑或“兼济天下”,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
形成遵规守纪的良好环境,需要每个社会成员不懈地努力。
一方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这是维护规则的最基本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自己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从而做到大家遵守规则、大家维护规则。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3 板书设计
遵守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与他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敬畏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维护规则⎩⎪⎨⎪⎧自己自觉遵守规则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改进规则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六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
活动五的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别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