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导读

合集下载

唐宋词

唐宋词
满 庭 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 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第二讲 唐宋词
秦观像与《满庭芳》图示
秦观(清道光刊《古圣贤像传略》)
第二讲 唐宋词
张炎像与《壶中天》图示
张 炎 《 词 源 》
《 山 中 白 云 词 》
“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 定波犹直。”
第二讲 唐宋词
《壶中天》赏析内容


词作开篇直入主题,“扬舲万里”,词人从杭州沿 运河北上,至古黄河,路途漫漫,离乡万里,国恨 乡愁,万感交集,又通通隐去不说,正如野云孤飞, 来去无踪。紧接着用一个“笑”字转入抒情。 上片以抒情为主,因情而设景;下片则以写景为主, 重在凸现北方深秋景色的奇异之处,又暗寓自己的 亡国之恨。
第二讲 唐宋词
第二讲 唐宋词
4.张炎《壶中天》赏析
壶中天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 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 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 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 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实用大学语文
第二讲 唐宋词
本讲重点
1.怎样欣赏唐宋词 2.秦观《满庭芳》赏析 3.张孝祥《念奴娇》赏析 4.张炎《壶中天》赏析
第二讲 唐宋词
1.怎样欣赏唐宋词

词,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兴于唐,盛于宋。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 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自此以后,宋词与唐诗并称,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 的代表,获得了后代读者经久不衰的喜爱。

唐宋词导读PPT-精PPT文档87页

唐宋词导读PPT-精PPT文档87页
唐宋词导读PPT-精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唐诗和唐宋词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

唐诗和唐宋词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

唐诗和唐宋词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第一章测试1.格律诗的第一句可以选择入韵或不入韵。

答案:对2.平起不入韵谱式的五言诗,首两句的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答案:错3.排律可以在八句之后无限延长,延长时以六句为一个单元。

答案:错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壮别诗,体现了初唐士人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

答案:对5.人们对自古以来已经定型、有固定形体规矩的经典诗词文体有多种称呼,以下哪个不是其称呼之一?答案:自由诗词6.以下哪个不是王勃的作品?答案:《赠白马王彪》7.以下哪些属于近体诗的格律要素?答案:字讲平仄;句有定字;篇有定句;联须对仗8.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分别称作答案:首联;颈联;尾联;颔联9.以下哪些人物属于“初唐四杰”?答案:卢照邻;王勃10.以下哪些人物属于“吴中四士”?答案:包融;张若虚; 贺知章第二章测试1.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王之涣。

答案:错2.《逢入京使》一诗写于岑参首次前往西北边塞途中。

答案:对3.王昌龄的诗歌以()居多。

答案:绝句4.岑参诗集名为:()。

答案:《岑嘉州诗集》5.“烽火城西百尺楼”(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的“烽火”,是指()。

答案: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6.《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最有气象的一联是()。

答案:颔联7.王维被称为()。

答案:诗佛8.《辋川集》是王维与()的唱和的作品集。

答案:裴迪9.与孟浩然交好的诗人有()。

答案:王昌龄;王维;张九龄10.“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两句将相思之情寄托、附着自然景物上,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诗句有()。

答案:“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三章测试1.李白的遗稿是由他的儿子编纂成集的。

答案:错2.《长干行》一题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歌词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和感情。

答案:对3.“绕床弄青梅”描绘了少男少女在卧室睡床边玩耍的情景。

语文书选修教材唐诗宋词

语文书选修教材唐诗宋词

语文书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唐诗宋词知识点(一)王维诗四首一、作者介绍王维(701 —761) ,字摩诘,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 人,后迁居蒲州( 今山西永济) ,开元九年(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

天宝十一载(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

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

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

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

有《王右丞集》。

二、四诗简介(一)积雨辋川庄作1 .写作背景简介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湖等,今已湮没。

《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辋川山庄。

2 .基本解读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主旨)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

积雨,久雨不停。

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

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炼字)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

唐诗宋词选读(宋)文学常识

唐诗宋词选读(宋)文学常识

《唐诗宋词选读》(宋)1.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临川人(今属江西),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婉约派诗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3.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李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岳阳楼记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唐宋词导读》课件

《唐宋词导读》课件

音韵和谐:唐宋 词注重音韵和谐, 讲究平仄、押韵、 对仗等
节奏感强:唐宋 词具有强烈的节 奏感,通过长短 句、对仗等形式 表现
旋律优美:唐宋 词旋律优美,易 于传唱,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情感表达:唐宋 词通过音乐美表 达作者的情感, 如喜怒哀乐、爱 恨情仇等
作者:温庭筠
创作背景:晚唐时期,社 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
山水田园:描绘自然风光,抒发 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送别诗:表达对离别的感慨和思 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闺怨诗:表达女性对爱情的渴望 和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咏史怀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 写,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 的思考
抒情手法:直接抒 情、间接抒情、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 等
汇 报 人 :
PPT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陆游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对后世文学、艺术、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了文学形式:唐宋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推动了文学发展:唐宋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影响了社会文化:唐宋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语 言优美,意境深远
作者:李清照 创作背景:南渡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子散的痛苦,创作了这首词 词风:婉约派,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艺术特色:运用叠词、对仗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凄婉、哀怨的氛围
艺术价值: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价值:唐宋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审美价值:唐宋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宋词
——《雪浪斋日记》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 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 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 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 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 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 须看尽洛城花,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北宋· 严有翼《艺苑雌黄》
落榜后,浪迹天涯,奔走投谒。
•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 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 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 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 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 退。
——宋· 张舜民《画墁录》
2、柳永词的新变 (1)形式上有新的创造。
年少时“狂浪不羁”,混迹于歌楼妓馆。 •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 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
落榜后,浪迹天涯,奔走投谒。
• 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 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 曰:“然。”上曰:“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倡馆酒楼 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 词柳三变。”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 的痛苦,饶有韵味。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名家词导读第一编词学论略4种称谓出现的时间:曲子(盛、中唐,是最早的名称)、倚声(中唐)、长短句(北宋苏轼)、诗余(南宋庆元年间,最晚)。

【例题】填空:词是介于诗与()之间的文体。

答案:曲【例题】单选:把唐诗、宋词都誉为“一代之文学”出自(D )A《人间词话》, B《惠风词话》, C《词源》,D《宋元戏曲考》1、曲子:体现出词与音乐(燕乐)的关系。

出现最早(五代何凝被称为“曲子相公”;1899年在敦煌发现主要创作于盛、中唐的词集《云谣集杂曲子》);北宋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08填空】曲子相公是()答案:和凝【09填空】以曲子称词,体现了( )答案: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词通行后,仍然有以曲子代称的,但渐渐有雅俗之分(词高雅,曲低俗)。

2、长短句是语言句式特点,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

最早提出者是苏轼《与蔡景繁书》:“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

当然诗有杂言,词有齐言。

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长短句在中唐-五代是指诗,到宋指词体,在随意长短句基础上(加上词牌、燕乐)等形式因素,变成规范的长短句。

【例题】填空:长短句的称谓是就词的语言句式特点而言的,它使词摆脱音乐的附属地位,词的()特点取代了音乐特点。

答案:语言句式【例题】单选:长短句的称谓是就词的语言句式特点而言的,它使词摆脱(D )地位。

A格律B填词C律诗D音乐的附属【例题】填空: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到宋代,在随意长短句基础上加()等形式因素,即变成规范的长短句——词。

答案:词牌、燕乐3、诗余涉及诗与词的关系、地位——是文人阶层的意识反映(晚于曲子、长短句)。

最早的《草堂诗余》出现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或更早;“不避俗”是其特点(谭献《复堂词话》)。

南宋如陈与义《简斋集》等均附“诗余”栏;而明张綖《诗余图谱》——诗余是词的代称(已经巩固)。

诗余之余有四解:①余力、业余:(罗泌《题六一词序》“吟咏之余,溢为歌词”;王灼《碧鸡漫志》苏轼“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轻视。

②支流余脉,非独立;诗亡后。

俞彦《爰园词话》“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

③丰富而有韵味:(况周颐《惠风词话》:诗余之“余”作“赢余”,唐人作诗,“加入和声,遂成为词”,其“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以词为诗之剩义,则误解此‘余’字”);缪钺《论词》“细美幽约(丰富细腻,饶有韵味)”。

④“声音之余,非体制之余”(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包括:和/泛/虚/散声。

有没有“衬字”,有即词,无即诗。

【08单选】将“诗馀”的“馀”解释为“赢馀”的是()答案:况周颐【例题】单选:俞彦《爰园词话》:“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

”“余”在这里是指(D )A:余力、业余B: “声音之余”C: “赢余”D: 支流余脉【例题】单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将“诗余”的“余”阐释为(D )A:余力、业余B:支流余脉C: 作“赢余”,丰富而有韵味D:“声音之余,非体制之余”【例题】单选:缪钺《论词》将“诗余”阐释为(D ),有“细美幽约”特点。

A:余力、业余B:支流余脉C: “声音之余,非体制之余”D: 作“赢余”,丰富而有韵味注意:罗泌《题六一词序》“吟咏之余,溢为歌词”、王灼《碧鸡漫志》、苏轼“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皆属于余力、业余。

4、倚声古诗体可依据是否付诸于演唱或乐器分声诗与非声诗。

词倚声。

“倚声”术语在中唐已有;强调音乐的本体地位。

陆游《长短句序》:“倚声制词起于唐之末世。

”张耒《东山词序》:贺方回携一编乐府之词,“大抵倚声而为之”。

北宋渐广。

“倚声”即根据词牌音乐和格律填词。

倚声的称呼与歌妓(“声家”)有关,是歌者之事;倚声潜在意思是填词,胡仔《苕溪渔隐词话》:“奉旨填词柳三变”;明杨慎《填词选格》是最早以填词命书名。

北宋,有词人题词于孤馆亭台,已经是纯文学了。

张炎《词源》提到填写慢词亦是;先著、程洪《词洁发凡》:“今人之词”可以言词章,非“尚耳,惟寓目”(其实也讲格律)。

【07单选】1、开日本填词之风的是()。

答案:张志和【例题】单选:“倚声制词起于唐之末世。

”的观点出自《长短句序》,作者为(D )。

A胡仔B张耒C张炎D陆游【例题】单选:“倚声”即根据词牌和格律填词,强调(D )本体地位.A格律B词牌C填词D音乐【例题】多选:与“倚声”称呼有关的有(ABCD )。

A歌妓(声家)B填词C音乐D“尚耳”E“惟寓目”【例题】填空题:《填词选格》最早以填词命书名,作者是()。

答案:明代杨慎(二)起源(5种)1、诗词同源说:苏轼《祭张子野文》:“诗之苗裔”。

尊重词体。

2、词源《诗经》说:南宋张镃《题梅溪词》:“三百篇,当时之歌词也。

”。

3、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为标志。

宋王灼《碧鸡漫志》:隋以来渐兴,至唐稍盛;今则不可数。

龙榆生:隋炀帝《纪辽东》是倚声制词之祖。

07单选:词起源于隋唐的原因;09填空:词起源于隋唐标志.4、六朝乐府说:明杨慎《词品》“六朝已滥觞矣”5、六朝浮艳说:朱弁《曲洧旧闻》“六朝风华靡丽之语,后来词家之所本”;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六朝君臣,颂酒赓色,务载艳语,默启词端。

”——作者支持三【例题】单选:苏轼《祭张子野文》:词为“诗之苗裔。

”代表了(D )起源说。

A六朝乐府说B词源《诗经》C隋代初唐D诗词同源(三)体性:1、胡夷里巷之曲2、词为艳科(1926年胡云翼《宋词研究》的观点)3、要眇宜修(王国维)4、词心与词境(况周颐核心)1、胡夷里巷之曲燕乐系统:包括胡乐、俗乐、清乐(隋炀帝时所定9部乐、唐太宗时的10部均是)。

“胡夷里巷之曲”:胡夷是边疆和国外西域一带;里巷指中国民间。

汉代张骞曾传回胡角摩诃兜勒曲;南北朝胡商使西域宫廷、民间乐舞、佛曲纷纷传入(以箜篌、胡鼓等乐器)。

唐宋更盛。

唐代燕乐琵琶为主,宋代觱栗(筚篥)【07填空】宋朝的燕乐系统是用()弹奏的答案:筚篥【08单选】.宋代燕乐的主要乐器是()答案:觱栗【08填空】燕乐系统分胡乐、俗乐、()三种。

答案:清乐词的音乐性标志是词牌,如菩萨蛮/突厥盐/苏幕遮【08填空】词的音乐性标志是()。

答案:词牌2、词为艳科(1926年胡云翼《宋词研究》观点)词主要写爱情/私情,歌妓为中心,风格轻靡。

(诗庄词媚);(杨慎《词品》:六州歌头悲壮,不与艳词同科)其实艳词很宽泛:凡在宴席/聚会演唱的。

艳:华丽婉转的抒情短音乐(杨荫浏)。

不过,宋代艳词从艳的本义(美色/文辞可美)发展向“艳情”,甚至香艳。

宋独重女音(唐还有男歌星),也与词风格有关。

(词贵香而弱,以艳丽为本色)【07单选】胡云翼称词是()答案:艳科【08单选】提出“词为艳科”的批评家是()答案:胡云翼【例题】(填空题)杨慎在()中认为,《六州歌头》悲壮,不与艳词同科。

答案:《词品》3、要眇宜修王国维定义词体性:“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湘君》“美要眇(精巧细致)兮宜修(修饰)”:即女性化、修饰性特点。

题材上,诗广泛但不能包容词;艺术上,诗境界开阔,词意味深长;风格上诗壮美,词柔美。

从南北文化,词人800,南方82%。

其中依次是浙江(最多)、江西、福建、江苏。

【例题】单选1分:定义词体性为“要眇宜修”的是(D )A施蛰存B胡云翼C吴调公D王国维。

【例题】代表词的体性(文体特质、属性)的主要观点有()。

A胡夷里巷之曲B词为艳科C要眇宜修D词心与词境(况周颐)答案:ABCD【例题】(填空题)王国维定义词体性为“要眇宜修”化用了( )中的诗句。

答案:《湘君》4、词心与词境(况周颐核心)况周颐《蕙风词话》:①“无词境即无词心……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

雅俗,人也,可择而处者也。

”词心与词境相当于主客体关系。

②“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雅是词心所属。

③体验“前人雅词……性情为词所陶冶”尤其隐逸词。

④词心即真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否定女词人“骨干”。

⑤但将词心、词境泾渭分明,欠妥,因不可分。

张炎《词源》说“词要清空”宋张炎《词源》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即有雅趣,能传神。

“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清戈载《宋七家词选》:“白石之词,清气(审美情趣高)空盘(想象韵味之势),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耿介潇洒) ,其高远峭拔(境深笔劲顿挫有韵味)之致,前无古人”。

(括弧内为吴调公《说清空》)——从意境角度。

词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解释全面透彻,集词境理论大成。

王国维的境界说(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全面透彻解释词境,而且集词境理论大成,提出境界说。

(2)境界:原境之界,疆域边境;佛教指主观势力范围(3)境界不再是现象层面,是本质层面:王国维将“沧浪所谓兴趣,阮亭(王士祯)所谓神韵,忧不过道其面目”改为“探本”的境界。

(4)境界主要从从物我关系而言,我之色彩强烈即有我之境;反之则无我之境。

从文体上,词有我之境多,诗无我之境多。

一切以求真和忠实于外物之心为基,他批评姜夔“无内美”,因为“不于意境上用力”。

(5)他自觉地建构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比况周颐《蕙风词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没达到自觉)更现代。

词的形式特点,不同形式的字数要求。

任中敏《词曲通义》分寻常散曲、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5类(后4种或入曲、或亡佚)。

此外注意,令、引、近、慢划分的角度;词调与结构特点。

【07多选题】任中敏的《词曲通义》列词体包括( )答案:常散曲、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5类1、小令、中调、长调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分法(最早见明中叶,顾从敬《类编草堂诗余》)【07单选题】令、中调、长调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案:字数清毛先舒《填词名解》才说明:58内、59至90、91外。

沈雄《古今词话》:59、60至89、90外。

有必要,可斟酌。

(《七娘子》有58,有60字;《雪狮子》有89,有92字)2、令、引、近、慢且慢词唐中叶就渐有(王灼《碧鸡漫志》),非柳永等开始。

因为,此分法是音乐(结构)上的分类:如单曲或套曲。

08单选:体制上,被张炎并称为小唱的是(引、近、慢)【例题】宋翔风《乐府余论》对应词的三分法提出四分法,按产生先后是(D )。

A:引、令、近、慢B:令、近、引、慢C:近、令、引、慢D:令、引、近、慢【例题】词的体制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答案:三分法是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最早见明中叶,顾从敬《类编草堂诗余》);清毛先舒《填词名解》才具体说明字数:58内、59至90、91外;但难确定。

四分法是宋翔风《乐府余论》对应三分法分为:令、引/近、慢;也按产生先后。

其实,令、引、近、慢是音乐(结构)上的分类,如单曲或套曲。

3、词调与结构词调即词牌,数量可观,《词律》收660调;康熙54年,王奕清《钦定词谱》826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