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诗歌阅读题的八类题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 8大题型示例分析

诗歌鉴赏 8大题型示例分析

【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诗歌鉴赏八大类

诗歌鉴赏八大类

诗歌鉴赏八大类第一篇:诗歌鉴赏八大类诗歌鉴赏八大类一、山水田园诗二、边塞军旅诗三、写景咏物诗四、怀古咏史诗五、赠友送别诗六、忧国伤时诗七、羁旅行役诗八、思乡怀人诗一、山水田园诗主旨这类诗大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了对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愿望,对清闲安逸生活的羡慕,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

有的也反映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常见的艺术手法: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二、边塞军旅诗主旨这类诗或抒发戍卒思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

这类诗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的艺术手法: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想象、用典、修辞等常见意象:关山、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三、写景咏物诗主旨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

四、怀古咏史诗主旨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顾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

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

常见意象: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五、赠友送别诗主旨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的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常见意象: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杨柳、明月、夕阳、灞桥等六、忧国伤时诗主旨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诗歌赏析:8类题材

诗歌赏析:8类题材

诗歌赏析:8类题材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D.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浓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D [D项,豪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 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

突出表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者对贫富悬殊、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吴激①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五-高考例解古诗歌常考8大题材剖析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五-高考例解古诗歌常考8大题材剖析

高考例解古诗歌常考8大题材 结 束
七、写景诗 写景诗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 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高考例解古诗歌常考8大题材 结 束
对接高考
(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 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 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 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 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
感慨,侧重怀古。
高考例解古诗歌常考8大题材 结 束
内容情感 内容 借怀古(人物、史实、古迹)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①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或抨击。 情感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伤时。 ④借怀古人,抒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注]。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杪: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词人在友人 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 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 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词情景交融,含 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古代诗歌8类题材归纳例析

古代诗歌8类题材归纳例析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虽没有人看见,但年复一年地依 旧是那么清澈。
1.常见标题
[由个性到共性]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
为题目。
2.常见意象
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
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
蕴、精神进行吟咏。 3.常见情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教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 周 朴①
情境诗(山水田园诗和即事 景 抒怀诗)。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大致的分类,有些诗歌可以同时 化为两类。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既是送别怀人诗的佳作, 又是爱情闺怨诗的精品;边塞征战诗中有很多羁旅思乡的杰 作,比如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王之涣的《凉 州词》;很多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也可以并入即事(景)抒怀诗的范畴。
河让他生出历史沧桑感,想到了古代帝王刘裕、英雄人物孙权。《春 日秦国怀古》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 泾水、春草、 _古__碑__、__苍__山__、__残__阳__、__绿__树__、__黄__沙____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
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3.下列对《春日秦国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 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B.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 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 C.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 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色旷 远苍凉,令人神往。 D.看到这荒凉的景色,诗人劝谏统治者如果不能爱民施行 仁政,大唐的结果会和大秦帝国一样。

古代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古代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模板一》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2分)《模板二》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高考古诗词鉴赏指要:熟知诗歌八大题材(一)


四、边塞诗
1、代表诗人和标题特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题日特点: 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 也有用乐府旧题 的, 如 《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 羌笛、胡茄、琵琶、胡琴、大漠、冰雪、楼兰、阴山、瀚海、凉州、 边关、玉门关、黄河、长城、阴山、黑山、胡人、胡马、明月、吴钩、柳 营等。
高考古诗词鉴赏指要
高考古诗词鉴赏指要 《熟知诗歌的八大题材(一)》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
诗歌按照题材, 可分为写景诗( 包括山水田园诗) 、咏史诗( 怀古诗) 、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行旅诗、闺怨诗( 包括宫 怨诗) 、送别诗等。
一、写景诗( 包括山水田园诗)
1.内容:写景诗主要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为吟 咏对象, 在抒情上常常是或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和谐。只闻莺啼不见流莺,一方面见得树荫茂密深邃,一方面又以动衬静, 反衬出小院的幽深静谧。
二、咏史诗( 怀古诗)
1、标题特征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鉴赏角度 ①弄清诗歌所涉及的史实、人物和典故; ②揣摩诗人写这段历史和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③推敲诗人对待这段历史或这个古人的情感态度, 归结诗人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诗人咏史抒情时的手法。
塞下曲·许浑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问: (1)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李诗表达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 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而许诗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深切同情。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八大题材

树、寻常巷陌”等意象是作者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之景, 祖国山河让他生出历史沧桑感,想到了古代帝王刘裕、英 雄人物孙权。《春日秦国怀古》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 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 3.下列对《春日秦国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
• 4.常用技法 •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 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 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 5.语言特色 • 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 B.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 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
• C.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 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色旷 远苍凉,令人神往。
• D.看到这荒凉的景色,诗人劝谏统治者如果不能爱民施行 仁政,大唐的结果会和大秦帝国一样。 解析:选C “令人神往”错误,看到这荒凉的景色,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故C项不正确。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春日秦国怀古(2011·全国卷) • 周 朴①
•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高考诗歌鉴赏八大题型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 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 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 归隐的情怀。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王昌龄《闺怨》
陆游《书愤》
二:看作者
抗金杀敌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收复失地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交代晚年 处境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
觉,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 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 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 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 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 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读书的积累与贯通 的关系。长期的读 书积累,对问题一 朝领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塘要不断注入活 水,才能清澈。 学习要不断吸取新 知,才能进步
《近试上张水部》 《观书有感》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内容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6/292021/6/292021/6/292021/6/296/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29日星 期二2021/6/292021/6/292021/6/29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6/292021/6/292021/6/296/29/2021 4:57:56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6/292021/6/292021/6/29Jun-2129- 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6/292021/6/292021/6/29Tues day, June 29, 2021
山水田园诗 赠酬送别诗 边塞征戍诗 谈禅说理诗
羁旅行役诗 咏物言志诗 咏史怀古诗 爱情怨女诗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内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 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意象——松竹、清风、明月、清泉、菊花、青山、 炊烟、桑麻、狗吠、鸡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指导:诗歌阅读题的八类题材
河北辛集中学马彦肖
根据题材划分,诗歌阅读题大致分为8类:
1.思乡怀人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列。

常用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常见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例1.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其中“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写景咏物
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

例3.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4.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托物寓意,借蝉的形状和生活习性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3.忧国伤时
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等。

例5.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4.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顾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

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

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例6.
江城子(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
西子镜照江城。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逝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

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杨柳、明月、夕阳、灞桥等。

例7.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送别诗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看到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情与景巧妙地结合,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6.羁旅行役诗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
修辞等。

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例8.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异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

“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结合,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7.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大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了对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愿望,对清闲安逸生活的羡慕,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

有的也反映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

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例9.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

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

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

8.边塞征战诗
这类诗或抒发戍卒思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

这类诗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想象、用典、修辞等。

常见意象有关山、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

例10.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其中“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对照着写,更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例11.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句借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