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名词解释

国家标准名词解释国家标准,是指在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的,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负责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是国家标准化活动的基本依据。
国家标准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可以帮助企业确立产品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2. 统一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国家标准对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保障消费者权益。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
4. 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提供了便利。
5. 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国家标准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
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标准制定的需求。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确定需要制定的标准种类和范围。
2. 制定标准计划。
制定标准计划,确定标准的制定单位、制定时间、参与单位等。
3. 研究制定标准草案。
进行标准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制定标准草案。
4. 公开征求意见。
将标准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5. 审定发布标准。
经过论证、修改等程序,最终确定并发布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的实施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1. 强制性实施。
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对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2. 自愿性实施。
除了强制性标准外,还有一些推荐性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执行。
3. 监督检查。
国家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是两种不同的标准体系,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而国家标准则是由各个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或相关机构制定的。
虽然它们都是为了规范和统一产品、服务或流程的要求,但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首先,国际标准是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标准,它们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情况,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市场需求。
而国家标准则是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它们更多地考虑到本国的法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程序,通常需要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讨论和协商,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而国家标准的制定则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本国的特定需求和条件,但也容易受到本国利益的影响。
另外,国际标准通常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它们可以促进全球贸易和合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而国家标准在本国市场上发挥着更为直接和具体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障本国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国际标准是全球化的产物,它们可以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起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贸易关系,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而国家标准则更多地关注本国的特定需求和条件,可以更好地保障本国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统一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现行国家标准大全1、国标

现行国家标准大全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等的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2,042项,其中非采标1,488项可在线阅读和,采标554项只可在线阅读。
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这些标准反映了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成果。
现行有效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共有42,582项,其中非采标27,793项可在线阅读,采标14,789项只提供标准题录信息。
三、指导性技术文件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的文件。
现行有效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共有616项,其中非采标263项可在线阅读,采标353项只提供标准题录信息。
四、国家标准分类国家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分类号(ICS)进行分类,涵盖了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社会学、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数学、自然科学,医药卫生技术,环保、保健和安全等多个领域。
五、查询与获取途径六、特别声明1. 本系统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自2017年1月1日后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将在《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标准文本。
3. 本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七、标准制定与修订1. 立项: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提出标准立项建议,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立项。
2. 起草:由相关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机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3. 审查:标准草案经过专家审查,确保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4. 批准发布:审查通过后,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
5. 实施与监督:标准发布后,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关于国家标准的分类

关于国家标准的分类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的,为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为了保护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统一国家标准的一种标准。
国家标准的分类主要包括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三种类型。
首先,行业标准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制定的,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某一特定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行业标准通常由相关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其内容涵盖了产品质量、技术规范、安全要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其次,地方标准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地级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一种标准。
地方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品质量、技术规范、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地方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产品质量,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者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一种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效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产品、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等领域。
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的分类包括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的标准在不同的层面和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规范和促进各行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能够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和地方标准

国家和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意义。
国家标准通常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顺序号和发布年份组成,例如GB/T 2900.1-2008《电工术语通用术语》。
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机构(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标准。
地方标准通常只适用于该地区内的企业或组织,用于规范地方特色产品、保障地方公共安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的代号、顺序号和发布年份组成,例如DB33/T 707-2009《蔬菜生产基本信息描述规范》。
在制定标准时,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审批流程,以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总之,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标准,但二者在适用范围、内容和编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
的要求执行。
国家标准公开

国家标准公开
国家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标准,是国家实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
依据。
国家标准的公开,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的公开不仅有利于提高标准的透明度和权威性,还可以促进标准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标准的公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政府网站、标准化组织网站、图
书馆、标准阅览室等。
通过这些途径,公众可以免费获取国家标准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了解标准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企业生产经营、科研设计、产品检验、技术开发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国家标准的公开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
完整。
同时,还应当积极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标准的公开还可以促进标准的国际化和国际标准的本土化。
通过公开国家
标准,可以吸收国际先进标准的内容和理念,提升我国标准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将我国的技术和经验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促进我国在全球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国家标准的公开对于促进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具有重
要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向着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组织能够进一步加大国家标准的公开力度,提高公众对标准的认知和参与度,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国家 标准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和统一各个领域的技术、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规则。
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标准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进行规范,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消费者购买。
同时,国家标准规定了工艺装备和生产流程的要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
比如,在建筑行业中,国家标准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购买建筑材料的信心,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其次,国家标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了产品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国家标准规定了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消费者可以通过参考国家标准来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
例如,在食品行业,国家标准对食品的质量、卫生、添加剂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根据国家标准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此外,国家标准还可以提升环境安全水平。
国家标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进行规范,有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各界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比如,在能源行业,国家标准对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规范,推动了能源生产和使用的节能减排,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全面贯彻国家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协同性,通过国家标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有哪些
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有哪些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
国家标准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为保障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统一国家技术经济建设,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在生产、生活、科研、技术开发等活动中,人们需要遵守国家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国家标准包括了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是生产企业生产产品的基本依据。
同时,国家标准也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消费者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安全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生产、生活、科研、技术开发等活动中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安全标准通常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方方面面,以及相关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安全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
在制定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的过程中,通常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企业代表等参与讨论和制定,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的修订和更新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新的情况。
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实施情况,了解相关的标准要求,自觉遵守标准规定,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国家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是指在中国境内实施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者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行业标准化组织编制并公布的强制性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是国家对产品、工艺、方法、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严格,内容科学,制定依据充分。
在制定中国国家标准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技术研究、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立项、编制、审批、公布等环节,整个过程都需要经过多方专家的讨论和论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中国国家标准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各个领域。
例如,GB国家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一种,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产品、工艺、方法等。
GB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保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还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范围。
中国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中国国家标准,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中国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企业要严格遵守标准要求,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消费者要增强标准意识,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总之,中国国家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是保障产品质量、促进科技创新、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只有不断完善中国国家标准,不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产品质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国家标准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标准的标准是什么国家标准,顾名思义,是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标准。
那么,国家标准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国家标准的标准是指国家对于制定标准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
国家标准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标准的标准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就要求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确保标准的实施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其次,国家标准的标准要求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权威性是指标准的制定应当由具有一定权威和专业水平的机构或专家进行,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公正性是指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公开透明地进行标准制定工作,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再次,国家标准的标准要求具有时效性和适用性。
时效性是指标准应当与时俱进,及时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适用性是指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适用范围,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
最后,国家标准的标准还要求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
统一性是指标准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避免地区性、行业性标准的重复和冲突。
协调性是指标准应当与其他相关标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以便于实际应用和管理。
总之,国家标准的标准是对标准制定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是保障标准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标准要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标准。
因此,我们在制定和执行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标准,确保标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GB 10010-1988 GB/T 11016.2-2009 GB/T 11327.1-1999 GB/T 11327.2-1999 GB/T 11327.3-1999 GB 11658-1989 GB/T 11982.1-2005 GB/T 11982.2-1996 GB/T 12001.1-2008 GB/T 12001.2-2008 GB/T 12004.4-2003 GB/T 12588-2003 GB 12952-2003 GB/T 13453.3-1992 GB/T 13526-2007 GB/T 13664-2006 GB 14944-1994 GB/T 15267-1994 GB 15581-1995 GB 15593-1995 GB/T 17688-1999 GB/T 18477.1-2007 GB/T 18477.3-2009 GB 18563-2001 GB 18586-2001 GB/T 18847-2002 GB/T 18993.1-2003 GB/T 18993.2-2003 GB/T 18993.3-2003 GB/T 18998.1-2003 GB/T 18998.2-2003 GB/T 18998.3-2003 GB/T 19471.1-2004 GB/T 19471.2-2004 GB/T 20221-2006 GB/T 20463.1-2006 GB/T 20499-2006 GB/T 20500-2006 GB/T 22789.1-2008 GB/T 24132.2-20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共聚物(ASA)管件 热烘箱试验方法 PVC-HI)管材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 塑料绝缘和橡皮绝缘电话软线 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电话软线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2部分:局用电缆(对线组或三线组或四线组或五线组的)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 第3部分:终端电缆(对线组的) 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第1部分:带基材的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第2部分:有基材有背涂层聚氯乙烯卷材地板 塑料 未增塑聚氯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 塑料 未增塑聚氯乙烯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聚氯乙烯增塑糊表观粘度的测定 Brookfield试验法 塑料涂覆织物 聚氯乙烯涂覆层 融合程度快速检验法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聚氯乙烯灰分和硫酸化灰分的测定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瓶盖垫片及粒料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硬片、膜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土工合成材料 聚氯乙烯土工膜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1部分:双壁波纹管材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第3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 车间空气中聚氯乙烯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聚氯乙烯卷材料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聚氯乙烯覆膜金属板 冷热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冷热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冷热水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1部分:总则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道系统 第3部分:管件 塑料管道系统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 偏角密封试验方法 塑料管道系统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 负压密封试验方法 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防水用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第1部分:聚氯乙烯涂覆织物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迁移量的测定 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 硬质聚氯乙烯板材 分类、尺寸和性能 第1部分:厚度1mm以上板材 室内装饰用塑料涂覆织物 第2部分:聚氯乙烯涂覆编织织物规范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的测定方法 聚氯乙烯树脂 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乙烯人造革 塑料 聚氯乙烯树脂 杂质与外来粒子数的测定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试验方法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 外形尺寸的测定 间距1.27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 聚氯乙烯糊用树脂 聚氯乙烯树脂 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白度法 塑料 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 分散器法 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电雷管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聚氯乙烯人造革有害物质限量 塑料 聚氯乙烯糊 用Severs流变仪测定表观黏度 聚氯乙烯(PVC)糊 刮板细度的测定 塑料 试验用聚氯乙烯(PVC)糊的制备 行星混合器法 糊用聚氯乙烯树脂 杂质与外来粒子数的测定 聚氯乙烯树脂 甲醇或乙醇萃取物含量的测定 玩具及儿童用品 聚氯乙烯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 塑料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热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 聚氯乙烯保鲜膜中己二酸二异壬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建筑物内排污、废水(高、低温)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和管件 一次性使用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 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失重试验 热稳定性试验 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的黏度 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 半硬质聚氯乙烯块状地板 工业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系统 第1部分:管材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氯乙烷的测定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悬浮法通用聚氯乙烯树脂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坠落试验方法 硬质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盐三元共聚物(ASA)管件 热烘箱 热塑性塑料管材 拉伸性能测定 第2部分: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VC-HI)管材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聚氯乙烯、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3830-2008 GB/T 4611-2008 GB/T 4615-2008 GB/T 8815-2008 GB/T 8948-2008 GB/T 9348-2008 GB 10010-2009 GB/T 11793-2008 GB/T 12003-2008 GB/T 14316-2008 GB 15592-2008 GB/T 15595-2008 GB/T 16613-2008 GB/T 16800-2008 GB/T 18014-2008 GB 21550-2008 GB/T 21989-2008 GB/T 21990-2008 GB/T 21991-2008 GB/T 21992-2008 GB/T 21993-2008 GB/T 22048-2008 GB/T 23653-2009 GB/T 24417-2009 GB/T 24452-2009 GB 24786-2009 GB/T 2915-1999 GB/T 2951.31-2008 GB/T 2951.32-2008 GB/T 3401-2007 GB/T 3807-1994 GB/T 4085-2005 GB/T 4219.1-2008 GB 4803-1994 GB/T 5009.67-2003 GB/T 5009.122-2003 GB/T 5023.1-2008 GB/T 5023.2-2008 GB/T 5023.3-2008 GB/T 5023.4-2008 GB/T 5023.5-2008 GB/T 5023.6-2006 GB/T 5023.7-2008 GB/T 5761-2006 GB/T 5836.1-2006 GB/T 5836.2-2006 GB/T 8801-2007 GB/T 8803-2001 GB/T 8804.2-2003 GB/T 8814-2004 GB/T 9330.2-2008 GB/T 9349-2002 GB 9681-1988 GB/T 10002.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