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底长廊道顶缝出水输水系统研究
闸底长廊道短支孔(管)分散输水系统布置

Absr c : T ru hmo e s frln uv r n e h mb r o rw t ieoi c ult o d i s s m f ta t h o g d l e t o gc let d rc a e o i sd r ieo t n ut yt o t o u l f h f ec e
用 分散 输水 系统 。
计 船 队和单 船 停 于 闸室 内 的 系缆 力 及 输 水 系 统 各 部 位 流 速 、流 态 等 作 了全 面 的研 究 ;并 且 还 对 该 种 输 水 布置 方 式 在 水 头 的适 应 能 力 、 出水 支 管 的 型式 、支管管 径 与排列层 数 、消能 明沟 的体 型等方 面作 了延伸性 研究 。这些 研究 对选 用 闸底 长廊 道输
1 研 究对 象
水 系统 的 中高水头 船 闸设计 有指导 意义 。
闸底 长 廊 道 短 支孔 (置 型式 ,此 种 输 水 型 式 的 布 置对 船 闸 闸墙 的结 构 尺 寸无 特 殊 要 求 ,适 用 于 山 区河 流 采 用衬砌 式 闸墙 的船 闸。其优 点 是 :流 量 系数 较 大 , 输 水 效 率 较 高 ;在 输 水 时水 流 由底 部 进 入 闸室 , 水 流 消 能 条 件较 好 ,对 两 侧 阀 门开 启 不 同步 或 单
Jai gRie n h n o k ti p p rsu is h f e c f ult r c atr , ieda tra dp r tt n il v r n Xiz e gL c ,hs a e tde eil n eo t i ep t n pp imee n emuai , t nu o eo f i e o
作者简介 :卢文蕾 (94 ,女 ,高级 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设 计和研 究工作。 16 一)
绿色技术在内河旅游航道中的应用——以锦江绿色航道项目为例

绿色技术在内河旅游航道中的应用——以锦江绿色航道项目为例◎ 丁德斌 龚国祥 胡峰军 白国文 张宇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办摘 要:随着国内旅游航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将绿色航道理念深入到旅游专用航道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养护全过程,是绿色交通建设重要议题。
本文结合全国首条以绿色航道命名的“锦江绿色航道项目”工程实践,提出新的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理念、建设目标,系统性地阐述了绿色旅游航道在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关键建设技术与生态环保措施。
关键词: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目标;绿色建设技术;生态环保措施据绿色航道的定义以及旅游航道的特色,本文认为绿色旅游航道是在航道全生命周期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在满足旅游客运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航道与人文自然景观融合、游客体验感的提升,注重品质建设与运行效率的提高,与资源,环境,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运专用航道[1]。
本文结合全国首条以绿色航道命名的“锦江绿色航道项目”工程实践,提出新的绿色旅游航道建设理念、建设目标,系统性的阐述了绿色旅游航道在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关键绿色建设技术与生态环保措施,为绿色旅游航道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1.锦江绿色航道项目概述浈江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又名浈水,锦江是浈江的西源,是浈江的一级支流。
锦江河流全长108k m,发源于万时山,纵贯仁化县境,流域面积1913km2,流向自北而南,呈嵌入曲流形式切入丹霞盆地,在丹霞山风景区内长约34.4km,至南缘汇入浈江。
锦江丹霞段沿途两岸风景秀美,奇峰罗列,尽显丹霞地貌特色,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丹霞山旅游产业发展对锦江水运需求强烈[2]。
根据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相关规划,在生态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打造“锦江风光带”和“锦江水上生态游览航线”,通过打造沿岸的亲水景观等,发展旅游休闲功能。
萨拉康水电站船闸输水系统形式研究

要: 老挝萨拉康水 电站船闸是 湄公河航运干线 中重要的通航工程 , 其船闸规模 为 10mx 2mx 有效长度x 2 l 4m( 宽
度 xq f槛水深 )设计水头为 2 , 0m。根据萨拉康船 闸的整体布置及《 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 船 的相关 规定 , 研究论证了 船 闸可采用 的 2种输水 系统形式—— 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 系统及 闸墙长廊道 闸底横支廊道输 水系统。通过体形
3 8
陈 东运. 萨拉 康 水 电 站 船 闸 输 水 系统 形 式研 究
底横 支廊道输 水系 统 。
为 2m ̄ . I上游 和 下 游检 修 阀门 尺寸 为 2 m ̄ 2 51, T 3
2 输水 系统 方 案 比选
萨 拉康 船 闸输 水 系统 形式 论 证 , 首先 确定 输水 阀 门处廊 道断 面的 尺寸 , 而根 据 规 范… 要 求并 在 进 对 比、 照 已建 船 闸输水 系统 的基 础 上 确定 其 它各 参
v n a e n i d a tg so e2 wae y tms Oa os l c e r a o a l o uin a d e s r h ae a d e ce t p r t n o e a tg sa d d s v n a e f h trs se ,S st ee tt e n be s l t n n u e t esf n f in ea i ft a t h s o i o o h
比较 、 算 分 析 以及 水 工 模 型 试验 研 究 , 计 比较 2种输 水 系 统 的 优缺 点 , 取 合 理 方 案 , 证船 闸安 全 高效 运 行 。 选 保
关键词 :船闸 ; 输水 系统 ; 比较
中 图分 类号 : V 4;6 13 T 7 U 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橄榄坝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 | 工程设计 |·199·2020年第21期橄榄坝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设计毕 静,李玲云(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摘 要:文章以橄榄坝航电枢纽船闸工程的设计实践为例,对航电枢纽船闸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
具体从航电枢纽船闸的总平面布置、闸室和导航墙结构、输水系统等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业内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参考。
关键词:橄榄坝航电枢纽;船闸设计;总平面布置;输水系统中图分类号:U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21-0199-03作者简介:毕静,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1 工程概况橄榄坝航电枢纽采用河床式开发,枢纽建筑物按“一”字型布置,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电站建筑物及通航建筑物、鱼道组成。
最大坝高为58m ,电站装机容量为195MW ,正常蓄水位时相应库容约7236万m 3,水库总库容为5.17亿m 3,为Ⅱ等大(2)型工程。
该工程处于通航河段,按Ⅴ级航道设计,过坝船舶为2×300t 的顶推船队,300t 机驳、500t 机驳可单船过坝。
2 总平面布置2.1 船闸轴线布置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船闸轴线布置主要基于以下原则进行:满足船舶安全通畅地通过船闸所需要的布置尺寸和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要求,有利于减少引航道泥沙淤积,节省工程投资,便于运行管理和维护[1]。
根据橄榄坝航电枢纽坝址河段地形地质条件,布置主要考虑以下三点:(1)航道条件。
坝址上下游的主河道较坝轴线处狭窄,且偏于右岸,为保证上下游航道顺畅,船闸宜布置在右岸。
(2)地形条件。
坝址左岸为基岩滩地,如左岸布置船闸,上下游引航道需在滩地开挖形成,为使其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与主河道衔接,引航道线路长,弯道多,再加上左岸风化明显深于右岸,开挖边坡范围广,工程量大。
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船闸输水系统布置研究

电站发电调度以及预测的过闸货运量等 , 为使扩建后的船闸和航道全天候运行 , 建设方案考虑航运与电站发 电关 系 的原则 为 : 1 不影 响 富春江 电站 的正常 发 电运 行调 度 ; 2 船 闸运 行没 有航 运基 流要 求 , 闸运行 和 () () 船
发 电调 度互不 影 响. 前期 对 富春江通 航 “ 颈 ” 瓶 问题进 行 了多方 案技 术研 究论 证 , 括现 有船 闸改扩 建方 案 、 包 新 建第 二通道 方 案 以及 新建 升船 机方案 等 . 合考 虑项 目建设 的难 度 、 资 以及各 种外 部 协调 关 系 , 综 投 拟采
时 间 ) 泄水 1 i ; 大通 航船舶 为 10 0t 、 5mn最 0 级货 船 , 船型 尺度 为 8 . ×1. 0 0m 0 8m×2 0m( . 总长 X型宽 X吃
水 深 )新 建船 闸 的上 闸首与原 有船 闸下 闸首 紧 密相 连 , . 上游 引 航道 包 括 两部 分 : 部 分 为原 有 船 闸 的上 游 一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
No, 4
Aug 2 2 . 01
AND EN GD咂 R眦
富 春 江 船 闸 改 扩 建 工 程 船 刘本 芹 宣 国祥 , ,黄 岳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 院 ,浙江 杭州 1 3 0 0 ; .南京水利 科学研究 院 水文水 资源 与水利工 程科学 10 6 2
的支孔 流人 ( 闸室 . 出) 这种 型 式输水 系 统 的优 点 为 :1 对 船 闸 闸墙 结 构尺 寸 没 有要 求 , () 因此 对采 用 闸墙 断
E m i G. .i@ 13 tm —a : Q j l n 6 .o
高水头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岔管水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水头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岔管水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高水头船闸作为江河交通枢纽的重要设施,在各个领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水运和水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是高水头船闸中重要的部分,具有输送大量水体的功能,对船闸水闸的正常运行和保障船舶通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岔管水力学进行研究,对提高高水头船闸运行效率、预防水闸事故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将重点研究高水头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岔管水力学问题。
首先,将对高水头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以及岔管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主要组成和特点。
其次,将应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主廊道和岔管中水流场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其中的水动力学问题,如流速、流压等参数。
最后,将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次研究将分析和研究高水头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岔管水力学问题,并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对高水头船闸单侧闸墙主廊道输水系统和岔管水力学问题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2.采用CFD方法对水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水动力学问题;3.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4.提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为高水头船闸的安全运营提供重要依据。
四、研究难点和展望本次研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准确计算水流场,分析岔管水动力学问题。
另外,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未来,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探索改进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提高实验准确性。
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技术,提高高水头船闸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船闸第五章 船闸的输水系统(5学时)-2012-3-31

5.3.4阀门后廊道条件的复核
1)输水廊道的阀门通常在压力作用下工作。当阀门开启时,水流 通过阀门断面后首先产生收缩(当然,收缩在阀门前已经开始 了),然后扩散到整个廊道。 2)这时,阀门后水力条件主要决定于阀门的淹没水深和通气条件。 3)根据阀门通气情况,可分为开敞式、密封式两种。
4)开敞式—— 有足够的空气补充,收缩断面处不至于出现很大的负压,但可 能出现远驱式水跃,使廊道在相当长范围内流速过大,而且不稳定 的水跃,容易回头碰击阀门引起震动。 通过收缩断面、全扩散断面、下游水面,分别建立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验算远驱式水跃的可能性。 5)密封式——可能产生负压,过低时产生空蚀。 通过上游水面-收缩断面,或收缩断面-下游水面,建立能量方程 验算收缩断面处的压力。
5.1.3 船舶停泊条件
船舶允许系缆力的基本概念。船舶承受水流作用力小于允许系缆力。 1)为啥这样定? 2)注意顶推船队的水流作用力、允许系缆力确定!
5.1.4 输水系统运行安全技术指标
若干规定,如: 闸室水面升降速度,引航道流速、波动限值,廊道负压,进水 口漩涡,廊道流速,惯性超高值,等等
5.2 船闸输水系统类型及选择
4、集中输水系统布置原则
2)波浪力减小措施:减小灌水初期的流量增率 (1)延长开启时间,均匀慢速开启;但延长了时间。 (2)先慢后快开启;不过大影响输水时间。 (3)下小上大的楔(xie)形断面。
5、集中输水系统布置要求
进口、出口、弯曲段、直线段、阀门段的具体要求。具体设计时, 按条款一一对照执行。 1)进口,限制流速,足够淹没水深,防止漩涡; 2)出口,要扩大,分流导墙(墩),增加对冲消能效果; 3)弯曲段,控制转弯半径,特别是内侧最小半径,防止负压出现; 4)直线段,满足阀门布置,特别是阀门后水流均匀和充分扩散; 5)阀门位置,宜设置在最低的直线段,以改善阀门工作条件。
某水闸工程底板廊道局部渗漏的成因分析及其处理

外部 条件 的影 响 ,表 面 水 分损 失快 、变形 较 大 , 内部
湿度变 化较 小变 形较 小 ,较 大 的 表 面 干缩 变 形 受 到混
凝土 内部 约束 ,产 生 较 大 拉应 力而 产 生 裂 缝 。大 体 积 混凝 土浇 筑在 浇筑 过程 中 ,虽 采 用 混 凝 土 表面 覆 盖 湿 透土 工布及 连续 喷洒 冷 水 降 温 等措 施 ,但 在 高 温 天 气 下 浇筑混 凝土 不能 完全避 免干 缩 的产 生 。
引起 的裂缝 。 3 防渗 漏 处理
度 较 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早 晚温 差也较 大 。 此原 凶在 大体 积 混 凝 上 浇 筑 中属 十常 见 现象 ,需
采 取 措施 尽 量减 小其影 响 ,但 不能 完 全避免 。 3 )沉 陷 裂缝 :产 生 的原 主 要是 由于 结 构地 基 : 质/ f : 匀 、松 软 ,或 心填 土 实或 浸水 而 造 成 不 均匀 沉
要 及时 处理 。
部通至管理房 ( 见罔 1 ) 。工程等别 为Ⅲ等 ,其 主要建
图 1 水 闸廊道剖面示意 ( 单位 :高程 n l ;长度 n l n 1 )
2 成 因分 析
1 )干缩 裂缝 :产 生 的原 因主要是 由于 混凝 土 内外 水 分蒸 发程 度不 同而 导 致 变形 不 同 的结果 。混 凝 土受
3 . 1 灌浆 法 “ 灌” 即是 灌浆 ,以专业 的压 力设 备 将一 些 具 有 特 殊 性 能 的浆 体 材 料 入 混 凝 土 结 构 的裂 隙 和 孑 L 洞 中, 从 而对结 构进 行堵 漏 、防渗 、补 强 。常 用 的 灌 浆材 料 有 水 泥基浆 材 和化学 浆材 。 水 泥基 浆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Fii g& Em p y n y t m f n l e t p Ou lt n S i l c to ln l t i gS se o Lo gCu v r To t h p o k Bo t m ei
W ANG h o b n JANG a, a i ln, HOU Ja y Z a - ig, I Hu MioJ- u Z i- u
u d r c a e o r i i o cu e h tt e t p o t ts s m a e s n t e r ss n e c e f in ,s o e h n e h mb r f o , t s c n l d d t a h o u l y t l e e c n l s e h e it c o f ce t h r n t e a i t f ln i i g& e ti g t , mp o e t ec a e e h n o d t n r d c i ai n o s e s n a d s l yt e l mpy n me i r v h mb r r i gc n i o , e u esl t f u p n i , n i i i h bt i t o s o mp f h c n tu t n I p l ai n p o p c lof r c s, h c y s r e a f r n ef r e i n a d r s a c o s c i . t a p i t r s e t sas e a t w ih ma e v sar e e c sg n e r h r o s c o i o e od e d p r ns e a me t. t
闸底 长廊 道顶缝 出水输水 系统研 究
王 召兵 1 ,姜 华 2 吉伦 1 家渝 1 ,缪 ,周
( 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 学研 究所 ,重庆 4 0 1 ; 1 00 6 2中国水 电顾 问集团 中南勘 测设计研 究院,重庆 4 12 ) 0 11
摘
要 :通过 闸底长廊 道顸缝输 水 系统和 闸底 长廊道侧 向短 支孔输水 系统的对比试验 ,研 究闸底 长廊道顶缝 出水输水 系
减 小闸室横 向 比降 、改善 闸室水流条 件的作用 。
本 文 根 据 船 闸模 型 试 验 成果 ,研 究 了 闸底 渐 扩 式 廊 道输 水 系统 的输水 特 性 。
等截面 ( 不包 括 进 出 口及 阀 门前 后 段 廊 道 ) 的输 水 型 式 ,廊 道进 入 闸室 后 多采 用 侧 向单 或 双 支 管 消 能 沟 的 出水 型式 ,该 种 输水 型式 由于 消 能 沟 和 输 水 廊 道 均 布置 在 闸室 底 部 ,因此 消能 沟 的宽 度 受 到 限制 ,当船 闸充水 时必 然 造成 水 流 较为 集 中 , 闸 室 横 比降较 大 ,且 易 形 成漩 涡等 不 良流 态 ,对 船 舶 特别 是小 型船 舶 的安 全停 靠 不 利 。另 外 ,由 于 闸室 采用 侧 向单 或双 排支 管 出流至 闸 室 消能 沟 , 必 然 增加 廊 道 的沿 程 阻 力 ,造成 廊 道 的流 量 系数
维普资讯
2 0 年 5月 07 第 5期 总 第 Nhomakorabea 2期 0
水运工程
Pr o t& W ae w y E gn e n tr a n i e r g i
Ma 0 7 y2 0 No 5 S r lNo 4 2 . ei . 0 a
统 的特点 ,说 明闸底长廊道顶缝 输水 系统具有减 小输水 系统的 阻力 系数、缩短输水时间、改善闸室停 泊条件 、减 少闸室悬移
质 的淤积 、简化输水 系统的施工难度 等优 势,并预测 了其应 用前景 ,供设计和科研单位参考。
关键词 :船 闸;闸底长廊道 ;顶缝 出水;侧 向短 支管出水 ;输水 系统 ;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 :U 4 .+ 61 2 3 文献标码 :B 文章编号 :10 — 9 2 2 0 )5 0 7 — 4 0 2 4 7 (0 7 0 — 0 6 0
2Md s t Ds n e a h nt t C E C C ogi 12, h a . i o h ei s c st e H C ,hnq g 01 C i ) — u gR e I i r u n4 1 n
Abs r c :Bae n te mo e o tatts ew e o ulta d sd h r b a c oe o n u v r ta t s d o h d lc nr s etb t e n tp o t n ie s ot rn h h l fl g c le e o t
K e r : o k ln uv r i hpo kb t m; l n n mpyn y tm; d l et y wo ds lc ;o gc le s ilc ot t n o fl ga de tigs se mo e s ii t
闸底长廊道输水 系统 的主廊道 国内外多采用
(. o tw s Ree rhIsi t fr tr rn p r t nE gn eigC o g ig o 1S uh e t sac n tueo Wae T a s ot i n ie r , h n qn C mmu iain Unv ri , h n qn 0 01, hn ; t ao n nc t s iest C o g ig4 0 6 C ia o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