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几种途径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关键之一、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途径。
1.教师引导和教授: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教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挑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总结、记忆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学习方法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方法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如何进行学习时间的规划等。
培训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让学生了解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方法。
3.学习材料的设计:学习材料的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
设计学习材料时可以设置一些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如何运用元认知学习策略。
比如,在阅读材料中插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提取信息;在练习题中设置一些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4.同伴互助学习:同伴互助学习是培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策略,相互提供帮助和反馈。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学习策略,发现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5.自我反思和评价:学生应该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时常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
学生还可以通过测试和评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学校的培训、学习材料的设计、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等多种途径的综合运用。
论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b y s u fl wt a mt o e o o h e h l
po eso r c s fme a—c n n t e d v lp n t t o g ii e e o me ;Tid,t ee a es v r l mpo tn y r i m ea—c g i o v r h r r e ea i ra twa st tan t o o nt n i
po esT i sa rc s. hsesy
p e e t o d a b u hs is e:Fr t r s n s mei e s a o tt i s u s is 。wa n t d t' t  ̄ g su e s mea—c n nt e a it ho l mp a i n a 一 n o g i v l s u d e h ss o Ⅱ i b i y
吉执 来
( 阳师范学 院 教育科学系 ,陕西 咸阳 7 2 0 ) 咸 100
摘 要:元认 知就是个体对于 自己 知活动的认知 。文就在 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元认 知能力问题提 出了几点看 法:其一 ,教 学中学生元认 知能力的培 养 应注意元认 知诸成分的全面培养 ; 二 , 其 元认知能 力的培养应遵循元认 知发展 的规律 ;其三 ,元认知训 练
b tio .t rcia ys g cn an su e t' t yi ut r Ispa t l n i a tt W i td ns mea—c n ut ea it et别 n i ' cl i f i o o g i bl yi t e 她 l v i nh r u dd v lp n f vr a tro mea— o g t n e o d o n eeo me t eyfco f t c n ui ;S c n ,缸a I g t oe l o ij mea—a l r In )gI l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几种途径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相关理论概述 • 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培养途径 •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 实践案例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自主学习能力成为 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素养。
2
元认知学习策略是一种高级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01
信息共享
学校和家长应该保持密切联系,共享学生的学习信息和进步,及时了
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02
协同支持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包括学习指导、心理疏
导、课外辅导等,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03
互补作用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应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挥
研究方法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定量和定性研究的 结合
研究样本不够广泛,可能存在地域和学校类型上 的局限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培养 途径,如利用技术手段、开展合作学习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述
• 培养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 教师培训和指导 • 课程整合与优化 • 学习环境创设与应用 •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 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 • 研究表明,以上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水平,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尚存在不足之依存
元认知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相互依存,元认知理论为学习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学习策略则是元认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摘要】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负责,那么首先就得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元认知能力是学习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的,我们有时候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本文就如何培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提高政治的效率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能力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10-074-01一、什么是元认知约翰弗拉维尔是这样描述元认知的:“元认知涉及某人有关自己的认知过程或某些与其相关的知识,例如,与自己的学习相关的信息或特性。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三方面的知识。
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1. 要提高学生对元认知重要意义的认识学习过程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方法与策略,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是否与学习任务的要求相适应,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迅速地进行自我调控,只有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地推进,学习效果才会显著的提高,古人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2. 强化培养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元认知能力是在元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训练是元认知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关键,而且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
3. 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教给学生掌握几种元认知策略。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包括对自己学习方式的理解、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与调整、以及对学习成果的反思。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营造一个鼓励探索、讨论和反思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当学生能够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他们会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乐于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进行反思,思考哪些策略有效,哪些无效。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风格,还能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有效的策略。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和学习。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自我监控,例如在阅读时进行预览、提问和总结等。
这种示范性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还能激励学生主动尝试并形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有效的提问也是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询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在解题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与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其学习成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元认知能力、数学教学、学习目标、评估标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学习支持、教学策略、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介绍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元认知能力是指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即对自己何时应该使用某种认知策略、何时应该调整认知策略的认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认知能力是学习的基础。
通过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元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通过调整认知策略来适应不同的情境,而元认知能力正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点的重要工具。
元认知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动机和自信心。
通过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1.2 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必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元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整的能力,包括对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70年代提出的。
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并得到自我体验。
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数学材料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我意识,对该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视、控制和调节的元认知过程。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在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基础上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也表现为自觉地对认知过程的监视能力、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
后者,即元认知能力,决定和影响着认知能力的发挥与施展。
所以,元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制高点,提高元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⒉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所以,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主要是对思维活动的监控与调节。
这种监控与调节的内容主要有三点:⑴思维方向的监控与调节。
着眼点是保证思维沿着正确的目标轨迹向前推进;⑵思维方法的监控与调节。
着眼点是使思维方法适应思维加工内容的要求;⑶思维策略的监控与调节。
着眼点是使思维活动能采取有效策略更好地为学习目标服务。
很明显,这三个方面的监控与调节,可以促使思维在活动中表现出优良的品质,可以大大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与效益。
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学生的智力也会因此得到发展与提高。
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
从上述两点分析中能够看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学习效益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运行的水平。
元认知对策略的选择好,对策略效果的评价正确,反馈调控及时,就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学习效益。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40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40题及答案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从哪部经典中流传出来的?(A)A.《道德经》B.《论语》C.《荀子》D.《庄子》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四书五经”?(C)A.《大学》B.《中庸》C.《楚辞》D.《诗经》3、“曲水流觞”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请问以下哪个节日与它有关?(B)A.春节B.重阳节C.清明节D.中秋节4、《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请问它的作者是谁?(B)A.班固B.司马迁C.左丘明D.司马相如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四大发明?(C)A.造纸术B.指南针C.十二平均律D.火药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C)A.琴B.棋C.火枪D.书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A)A.李白B.陶渊明C.杜甫D.白居易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D)A.春节B.中秋节C.重阳节D.圣诞节9、“桃李满天下”是用来形容老师教的学生遍布天下,请问这个成语出自哪部经典?(B)A.《道德经》B.《论语》C.《左传》D.《孟子》10、“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物品?(D)A.笔、墨、纸、砚B.笔、墨、扇、琴C.笔、墨、书、画D.笔、墨、纸、砚11、请说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两位?(AB)(A)A.西施B.王昭君C.杨玉环D.貂蝉E.赵飞燕12、下列哪个学派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C)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E.名家13、《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的作者是谁?(B)A.罗贯中B.吴承恩C.李汝珍D.施耐庵 E冯梦龙14、下列哪个节日与龙有关?(D)A.重阳节B.中秋节C.元宵节D.A.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B.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不断进取C.礼貌待人,文雅大方,诚实守信,言行一致D.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答案:C.礼貌待人,文雅大方,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调节与控制自身情绪的手段属于哪一种教师素养?A.业务素养B.心理素养C.思想素养D.政治素养A.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C.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D.善于利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答案:B.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力”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时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因此,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迫切课题。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扶着小孩子走路,目的是要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
”知识经济是二十一世纪的经济主流,会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我校“优化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镇江市立项课题已在二00二年六月顺利结题。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进行自主学习,本课题的提出就是上一课题的延伸,在此基础上,解决选择学习方法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学会学习”。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的界定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
综合性学力是指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复合。
所谓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指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具体地讲,就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活动中,学生自觉地调动,选择元认知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体指:教给学生的元认知知识,积累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从广义上讲,元认知能力属于学力范畴,通过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学、会学,而且使学生具备在未来能够自我生存和发展,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能力。
本课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为教改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以“三个方向”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认知心理学。
人的元认知能力,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元认知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监控、调节功能。
有关实验证明,元认知与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存在着困果联系。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几大部分,其中监控系统处于支配地位,对其他四个系统起着协调控制作用。
而学习的监控系统的最重要核心成分就是自我监控。
2、系统理论。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既包含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学习环境方面的因素。
任何学习活动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这些因素是否合理、有效、协调地发挥出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对学习系统中的各有关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调节、控制,从而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对学习活动起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3、当代教学论。
当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的主体,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学活动,便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以认识活动为主的身心全面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
(三)研究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定能学会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策略,综合学力将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探索到学生的综合学力的优化途径,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具体研究目标是:(1)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问题解决中元认知的一般思维程序。
综合性学力得到全面提高。
(2)教师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类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的优化策略和常用的训练方式。
教师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构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思维训练的方式,深层次地推进素质教育。
(四)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定位是实践应用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两个方面:(1)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方法。
A.解答应用题的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B.分析短文的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以上述两个子课题为突破口,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再向其它教学内容和其它学科辐射推广。
(2)元认知策略训练与综合性学力培养的研究。
含下列子课题:A.不同年级段元认知训练的序列研究B.语言活动的元认知性质研究C.学业不良学生的元认知特点研究D.元认知训练促综合学力的研究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6—2001.12)确定课题,编制方案,申报立项,组织开题,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2.1—2005.1)完成各子课题研究,完成语、数《精品教例荟萃》各一册,《元认知训练序列及方法例谈》三本书的编写、出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2—2005.6)写好研究报告,收集整理材料,组织结题活动。
(二)具体的做法(1)制度建设a.教研组保障。
教研组围绕“元认知课题”研究展开活动,每周一听,听取同行元认知实践,每周一评,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得,并写成书面材料。
b.教科研之夜保障每周四晚,学校领导挂帅,教师人人参与学术沙龙,交流从其他报刊杂志上学到的元认知知识。
c.月考核保障。
每月月考核,专门就“元认知课题”研究评分,包括:论文、上课、教研等d.理论学习保障。
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笔记,每周至少一篇。
e.评优评先保障。
在“元认知课题”研究上作出特殊贡献者予先评优评先。
(2)各阶段具体措施①改革备课,吹响课题研究的序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是将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的关键。
改革备课,强化三要,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一、要胸有成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打无准备之仗。
针对学校元认知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时,每堂课至少有一处课题研究点,做到上课时胸有成竹。
要求分栏备课,写出自己元认知课题研究的策略。
二、要循序渐进。
对认知课题的研究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段来螺旋式上升,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否则就成了一盘散沙。
从学习领会自己任教学科的大纲精神;把握年级段的学科教学特点;充分地梳理本学期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单元备课;知识点备课;编写每节课的具体操作的教案,是一个系统过程。
三、要集思广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集体的智慧,走从集体备课到个体创新的路子。
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把教材分析和元认知课题怎样实施为主要讨论对象,进行活动,要求有发言,有记录,有成效。
学期初由各备课组组长上报有关集体备课的内容,安排计划,平时不定时地抽查、巡查,学期末上交有关材料,完成对各备课组的定性分析。
②改革上课,奏好课题研究主旋律。
首先,课题研究引领学校教学潮流。
开设元认知课题研究课。
一是教给学生知识和经验。
如对兴趣、爱好、能力等个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记忆、理解、注意、想象等认知过程的认知。
经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所获得的体验、经历的知识的总和,如学习活动的策略、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等。
二是指导学生把握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个体对影响和决定自己行为和活动的原因的看法,有内控和外控之分。
如果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及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控制学习的进程和结果,这样的学生属于内控型。
事实证明,内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调节。
因此,要让学生多从自身找原因,适应环境,改变自身。
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相信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管理、调节过程。
引导他们总结“我比原来进步了多少”,鼓励他们增强勇气,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要求学校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课题研究探索课,分语数条线活动,每周一听,听课时人人发言,上课教师就本课堂课题研究设计意图,评课教师就本课堂课题研究个人见解作为发言内容。
其次,课题研究吸引专家前来指导。
教师上课后将教案形成案例,除了自我剖析,还请丹阳进修学校、教研室等诸多领导专家修改、撰写专家点评,听取专家意见。
再次,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辉煌。
我中心校每年五月的课题研究公开课,由六位教师执教,其中经过两次试教,注重实践研究,向全乡教师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年更比一年优。
特别是二00四年十月的“课题研究进课堂赛课”活动真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形散而神聚,使大家对元认知课题研究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有了质的飞跃。
③改革方法,打造课题研究的品牌。
一、打造教科研之夜。
我们把每周四晚上命名为“教科研之夜”,让教师有了一块完全属于课题研究的时空,利用教科研之夜的时间,由曹志林主任统一安排,语、数教研组长协作或去图书室阅读有关书籍,或召开学术沙龙,或说课评课,或师徒交流,或论文宣讲等等,早安排,早准备,有记录,有考勤,有实效。
二、打造专家效应。
请进来,走出去,学校让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回来谈收获,把课题研究随课改主流前进;又请进专家来校作讲座,特别是专门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谭顶良教授专程来校作元认知讲座,使广大教师对元认知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三、打造课题研究书刊。
每月末每位教师上交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随想,对所交文章进行评比,择优印发《延陵教研》的月刊,提高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元认知研究成果汇编成《学会学习》一书。
④改革渠道,发展课题研究的阵地。
争取家庭、社会配合,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影响学习元认知能力的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家庭养育态度和方式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等。
因而,培养学生短文分析中的元认知能力,也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配合。
我们专门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实验课题的内容、目的,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在家中注意培养学生短文分析中的元认知能力。
同时我们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社区单位的大力支持。
四、实验的效果及分析(一)学生方面1、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四(1)班学生实验前后的数据显示:实验人数:45人明确学什么知道怎样学合理评价自己实验前23 8 7实验后43 38 35数据证明: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元认知能力培养,其产生的效果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的能力培养。
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很有意义,学生逐步从“学会”转为“会学”;自学能力明显增强,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
2、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是有计划地学习,再加自己有了一定的监控能力,并从学习中获得了一定的乐趣和欢乐,因而自我学习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验使学生养成了“自控”能力,使心灵不断充实、完美,达到了自律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