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实验室创新经验的启迪
贝尔实验室成功之道

贝尔实验室成功之道一、简介贝尔实验室原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 T&T)的研发机构,1925年成立,从成立至今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和成就最突出的企业研发机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按照A.G.Bell发明电话的研发模式: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三结合,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1996年A T&T公司一分为三,它成为朗讯科技公司的研发机构至今。
1. 运作模式: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信息反馈2. 组织机构:总裁—几位副总裁—基础研究部、技术发展部、质量监督部、运营部3. 通信技术研发历程:有线电话—无线电话—雷达与控制—微电子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与通信联网—多媒体通信—蜂窝移动电话—无线与有线通信联网—通信软件研发4. 规模:1925年3600人——二战时期5000-8000人——1995年29000人——2005年18000人。
研发人员:基础研究人数占研发人数的10-12%,总经费的11%。
新技术开发人员数占70-80%,占总研发经费的85%。
2001年左右有博士4000人,硕士9700,研发人员约19000人。
5. 历程:1879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1884年成立机械部负责研发。
1885年美国电话公司,成立工程部,负责研发。
1889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立工程部。
1925年在AT&T公司和西方电气公司工程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贝尔电话实验室,科技人员2000人。
6.A.G.Bell的理想和建室目的A.G.Bell的理想:“我相信在未来,电线将把各个城市的电话联系在一起,某个美国人可以通过万里之遥的他乡直接用嘴巴通话……然而正像我做的那样,可以相信这一途径将成将电话普及到公众的最终结果,我将使你们所有人把我对这结果说的话牢记在心,所有现在的电话设施安排最后会由这个大系统予以实现”。
下面是纽约百老汇和约翰街的过去与现在的通信网情况的对比:1890年纽约百脑汇和修地铁和无线通信约翰街架空电话线路图后的百脑汇和约翰街A.G.Bell 当年的预想,像他办《科学》杂志和倡建Smisonian Institution 一样发扬光大。
美国贝尔实验室兴衰及启示探讨

美国贝尔实验室兴衰及启示探讨贝尔实验室是一间美国的非营利性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25年,它是科技的重要研究所,也是美国最好的研究实验室之一。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贝尔实验室研究了各种基础科学、工程学以及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举世闻名的成果,如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尔实验室陷入了一种颓势,最终在2008年关闭了。
此次的倒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就是贝尔实验室兴衰及启示的研究性文章的主题。
贝尔实验室的崩溃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贝尔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和研发模式出现了问题。
商业上的活动越来越多,它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大家所认可和追捧了。
此外,贝尔实验室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从而错过了许多机遇。
正如其创建初期,贝尔实验室曾经是一个巨大的科学咖啡馆,在那里,各种专业的科学家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想法和发现。
由于研究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联合研究互相支持起来的,因此实验室非常注重合作和互动,不少人都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和工作风气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是,许多年后,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工作风气也成为了它失败的原因之一。
实验室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相互之间处于独立和分散状态,这使得实验室的发展与现实脱节,并且使得实验室的动力逐渐丧失。
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往往需要时间来体现价值,这就产生了一种趋于忽视这种研究成果的商业观点。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市场对贝尔实验室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的需求急剧下降,这基本上意味着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将受到严重限制。
总的来说,贝尔实验室的崩溃给我们一些教训,如同验钞仪一样,在实验室的运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通过不断调整来适应。
贝尔实验室开始是以技术探索为导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目标变得更加经济实现。
这种变化确定了其在这场技术演变的前沿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技术与市场之间的紧密关系。
正是由于这种紧密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动态监测市场,预测未来,提前完成重大发现。
美国贝尔实验室兴衰及启示

美国贝尔实验室兴衰及启示美国贝尔实验室可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室之一,这个名字也代表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的成功故事。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贝尔实验室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实验室之一,推动了电子、通信、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互联网、移动通讯等重要技术的诞生。
然而,随着行业趋势变化,贝尔实验室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贝尔实验室的兴起贝尔实验室于1925年成立,当时是一个研究电话技术的实验室。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贝尔实验室逐渐扩大了研究领域,先后涉足了射频技术、半导体、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多个领域。
在1947年,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晶体管,这颗小小的晶体管成为了半导体技术的开端,我们今天用的各种电子产品也要感谢这个发明。
在过去几十年里,贝尔实验室不断创新,推陈出新,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例如,在1965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集成电路,这也被认为是计算机革命的开始;在1984年,该实验室推出了第一个光纤通讯系统,为今天的数字化通信奠定了基础,而且相比于铜线,光纤具有更高的速度、更大的带宽和更稳定的信号传输等优点。
贝尔实验室的衰落然而,在21世纪初,贝尔实验室开始走向衰落,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环境和技术趋势变化所致。
在1990年代,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很多科技公司都开始在这个领域上寻找商机。
与此同时,政府也对贝尔实验室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许多实验室所获得的专利技术也被强制开放,这让一些商业机会流失。
贝尔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变化,从基础科学和创新技术的研究,转向了应用于商业产品的研发,这也让实验室与原来的研究方向有所区别。
此外,随着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动着技术集成,从而可以更快地将研发成果商业化。
例如,与过去不同的是,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已经成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
这也让贝尔实验室的核心优势逐渐被竞争对手和其他行业领先者所超越。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
示
贝尔实验室是美国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它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之处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研究方向非常明确,专注于通信技术的研究。
这种专注使得贝尔实验室能够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突破。
例如,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激光器、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等技术,这些技术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非常注重基础研究,他们不仅仅关注于技术的应用,更注重技术的本质。
这种注重基础研究的态度使得贝尔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更加深入,更加有价值。
贝尔实验室的成功对于我国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方向,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这样才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基础研究,只有深入研究技术的本质,才能够在该领域取得更加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还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发展。
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们共同合作,推动科技的发展。
我们也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发展。
贝尔实验室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们需要明确研究方向,注重基础研究,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究 进 度 .直 到 几 年 后 成 果 出 来 了 大 家 才 知道 。除了 自由以外 ,贝尔 实验室还给 予 研 究 人 员 充 分 的 时 间 .甚 至 几 年 的 时 间 让 他 们 去 研 究 所 认 为 必 要 的 项 目。
C C D) ,也是 诞 生 于 贝尔 实 验 室 。 贝 尔 实
新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等 方 面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 但 是 。至 今 离 世 界 一流 重 点 实
一 验 室 的 发 展 还 存 在 一 定 差 距 。 因 此 , 贝
尔 实验 室的一 些成功做 法值得我 国重 点
计 算 机 科 学 和 应 用 数 学 等 领 域 的 基 础 研 究 和 发 展 应 用
粒 般 大 小 的 激 光 器 件 .就 是 首 次 在 贝尔
实 验 室 发 明 的 。 贝 尔 实 验 室 创 立 了 第 一 颗 通 信 卫 星 .发 展 了 数 码 通 信 的 理 论 技 术 .创 建 了 第 一 个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数 码 摄 影 的核 心 基 础 电荷 耦 合 器 件 ( 简 称
常 所 说 的 上 海 贝 尔 实 验 室 和 北 京 贝 尔
实 验 室 1 9 9 8 年3 月 . 贝 尔 实 验 室 又 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伊甸园 ” .还 是全 球 拥 有最 多 诺 贝 尔 奖 获得 者 的 科 研 机 构 。 目 前 贝 尔 实 验 室 已
有l l 位 科 学 家 获得 诺 贝尔 奖 .累 计 获 得
验 室 颁 发 了 国家 技 术 勋 章 .它 是 美 国迄 今 为 止唯 一获 此殊 荣 的科 研 机 构 贝尔 实 验 室 发 明 了 许 多让 人 叹 为神 奇 的 产 品 。每 台 D V D播 放 机 都 有 一 块 谷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贝尔实验室是全球著名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其悠久而且卓越的历史因其一系列创新性的发明和研究,如电话、激光、计算机等,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1. 开放自由的工作环境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之一就在于其开放而自由的工作环境,给研究团队充分的自主权和灵活度。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科研工作者能够自由发挥创造力,发掘人才潜能。
聘请科学家、技术人员不受学科、阶级、种族、宗教信仰等限制,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出生地和国籍,以最优秀和最具潜力的人才为将来建设科学研究最需要的人才。
2. 投入巨资的研究项目贝尔实验室以解决未来的问题而致力于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而这些方向往往耗时更久,风险更大。
然而,贝尔实验室乐于承担这些挑战,投入巨资研究这些课题。
同时,由于科学研究的风险较大,贝尔实验室的投资需要获得高额的回报,因而对成果产业化十分重视,这也是确保其研究能够落地和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
3. 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贝尔实验室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经验。
它不仅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为科学家们提供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还通过知识产权的许可和授权的方式,创新性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收益。
贝尔实验室的专利技术数量和收入,是其附属商业公司经常高居首位的原因。
4. 善于创新的企业文化贝尔实验室的创新文化一直是其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改善社会生活。
因此,贝尔实验室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鼓励和崇尚创新、团队协作和多元化思考。
这种创新的企业文化激发了团队中的每个人,使员工不断创作出新的、更好的成果。
5. 为人才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贝尔实验室注重向员工供应有益的培训课程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默认员工进行兴趣调研和并且为其提供所需的资源,使员工的研究工作保持新思路、新动力。
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成就以及带来的启示
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成就以及带来的启示作者:周天奇 171250555单位:南京大学软件学院摘要:实验室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创新的重要源泉。
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实验室一直掌控着国家科技的命脉。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室之一,贝尔实验室创造过太多的奇迹。
它有过辉煌的历史,取得过巨大的成就,却也有着衰落的现在,也许还有落寞的未来。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贝尔实验室的种种做法总能给我们许多启发与教训。
同时,它为何衰落得如此迅速,我们总能从中看出点道理,也值得中国的实验室警醒。
因此,了解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并适当地总结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贝尔实验室;发展历程;成就;启示前言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如果能穿越探险,我的第一站将是1947年12月的贝尔实验室。
”在美国最优秀的人才开始向西部的硅谷汇集之前,许多精英之士来到了东部的新泽西州,在玻璃和砖块修建的宽敞大楼中工作,傍晚时分,野鹿会在周围的茵茵草地上啃草。
这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新孵化器——贝尔实验室。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实验室,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橡树岭国家实验室(0RNL)、卡文迪什实验室、费米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等等。
其中,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传奇的发展史。
无论从其工作人员、兴衰历程、研究产品等方面来看,贝尔实验室都从众多实验室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实验室。
1 振兴与衰落历史在了解贝尔实验室发展史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AT&T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成立于1877年,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
AT&T的前身是由电话发明人贝尔于1877年创建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
1895年,贝尔公司将其正在开发的美国全国范围的长途业务项目分割,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称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1899年,AT&T整合了美国贝尔的业务和资产,成为贝尔系统的母公司。
贝尔实验室改变世界的神奇技术和发明
贝尔实验室改变世界的神奇技术和发明贝尔实验室被誉为现代科技的摇篮,1925年成立至今的近100年间,贝尔实验室不仅走出了科学界的大咖,还诞生了许多改变世界的神奇技术和发明。
现在正被你捧在手里的移动电话,寻根溯源,就跟贝尔实验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面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876年……电话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在50年后的1925年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宣布贝尔实验室成立。
传真自1925年传送了第一份传真开始,贝尔实验室不断地创造出利用网络提供语音业务之外其他业务的方法。
四十年代末期,通过将New Hampshire的一台电传机与纽约的一台计算机相连接,研究人员第一次针对计算机实现了长距离远程运行。
二进制计算机由George R.Stibitz设计的第一部采用继电器的二进制计算机,这是向现代计算机跨出的第一步。
晶体管晶体管于1947年在贝尔实验室开发完成。
这一成就带动了整个电子世界的一场革命。
晶体管激发了一个现代技术的新纪元,带来了从载人航天飞船和计算机,到便携式收音机和立体声等发明创造。
太阳能电池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探索开始于十九世纪。
1954年贝尔实验室第一个成功研制利用太阳能的设备。
激光1958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激光器——凭借光受激辐射放大的原理,这项伟大的发明不仅革新了通信行业,而且革新了材料加工、光学扫描、医学、能源研究和测量。
通信卫星Telstar I 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的通信卫星,由贝尔实验室于1962年推出。
它实现了首次通过太空转播了电视、电话和电传图像,完成了首次跨大西洋电视实播。
按键电话作为转盘式电话的改进版,按键式电话通过使用按钮消除了旋转拨盘的动作,加快了通话速度。
贝尔实验室这一设计被现代电话普遍沿袭采用。
电荷耦合器CCDCCD由贝尔实验室于1969年发明,它预示了数码相机、医学内窥镜和天文学中使用的图像系统成像方面的突破。
该发明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改变世界的贝尔实验室
★ 晶体管
作为体积大、效率低的真空管和机械中继的替代物,晶体管于1947年在贝尔实验室开发完成,并带来了整个电子世界的一场革命。晶体管开创了一个现代技术的新纪元,带来了从载人航天飞机和计算机,到便携式收音机和立体声技术等发明创造。
#1 改变世界的贝尔
贝尔实验室在全球30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有超过3万名技术人员在为其服务。
有人说,贝尔实验室的太阳永远都不会落下山。从印度的邦加罗尔(Bangalore,India),到日本的东京(Tokyo,Japan),到英国的斯文顿(Swindon,England),再到美国的硅谷(Silicon Valley,USA),世界各地都有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在致力于通讯领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 贝尔实验室在中国
1997年5月,贝尔实验室在北京及上海设有分支机构,拥有600余名科研人员,其亚太及中国区总部设在北京,主要从事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研发工作。
1997年至今,仅仅4年来,贝尔实验室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其中有一些成就可以被称为中国分机构的里程碑。它们包括:1997年9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1998年3月与北京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1998年4月在北京建立亚太地区通信软件技术中心;1999年11月在北京建立贝尔实验室亚太及中国区总部;2000年3月在北京,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 成立,突破了贝尔实验室从未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基础科学研究院的历史;2000年5月与清华大学建立三个联合实验室;2000年9月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订联合资助项目协议;2001年1月与复旦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2001年2月获贝尔实验室最高荣誉——2000年度贝尔实验室总裁金奖。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贝尔实验室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首先,贝尔实验室一直把科学研究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并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
他们重视专业准备,重视与国家实验室的合作,重视技术者之间的沟通,重视行业间的竞争,重视国际合作。
这些活动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果,而且让贝尔实验室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其次,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也显示了企业的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贝尔实验室对员工管理妥善,追求卓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的能力培训以及与其他同行的技术交流沟通,并勇于接受技术创新。
在贝尔实验室,经营者将科技研究视为企业的基础,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将科技人才培养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再次,贝尔实验室的成功也反映了企业的运作机制的重要性。
他们重视由企业内部组织的视角确定的科技研发目标,并组织跨部门合作以达到长远目标,重视从科研到产品开发再到销售的整合、管理与控制,并创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平台来促进技术交流与研究。
最后,贝尔实验室也重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他们注重对政策的研究,把握行业的发展脉搏,重视公共投入的规划,并与政府和其他同行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来发挥企业的影响力。
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取得的成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最重要的是:要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重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重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成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 业 实 验 研 究 从 基 础 研 究 起 步 , 一 个 重 大 是
创 新
爱 迪 生 在 17 6年 建 立 了第 一 个 “ 业 研 究 实验 8 工 室 ” 从 那 以后 的工 业 实验研 究 , , 往往 限于“ 利用 已有科 学 知识 , 展 技 术 和 产 品 的 创新 ” l 2 开 。 9 5年 贝 尔 实验
p odu t i ov ton r c nn a i
高等学 校 的实验 室 基 本 上是 事 业 单 位 建 制 , 事 按 业单位 的机 制运 作 。 国内外 许 多 企 业 办 的 实验 室 , 是
企 业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企 业 的 机 制 运 作 。 后 一 类 实 按
收 稿 日期 : 0 9 4 2 0 1 2 2
作 者 简 介 : 景华 (9 3 ) 男 , 苏 省 溧 阳 市 人 , 授 , 国家 教 委 条 蒋 13 , 江 教 原 件装 备 司 司 长 , 任 高 等 学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会 理 事 长 曾
等职.
室 成立 之初 , 实验 室 的第 一 任 董事 长 J J 卡 尔 蒂 也是 ..
信号 衰减 问题 、 噪音 干涉 问题 、 息失 密 问题 、 信 中继 放 大维护 费用 高 的问题 … …等 等 , 多 问题 的 出现 源 自 很 当时使 用 的主 要 器件—— 电子 管 , 固有缺 陷 。再 继 有
Ja gJn h a in ig u
( p rme to ea d e De at n fVa rn Ca r ,M iityo d cto nsr fE u a in,Be ig 1 0 1 Chn ) in 0 8 6, ia j
~ k 一 一一_一 m 一 ~ ~ 删 0 ∞ 一 l ~ 。 p 薹 一
位诺 贝尔 物理 奖获 得 者 出 自该 实 验 室 ; 全球 进 入 信 息
时代 过程 中 , 多划 时代 的发 明来 自该实 验室 , 晶体 许 如 管和 集成 电路 、 激光 和 光 通讯 、 算 机 及 网络 、 动 通 计 移
验室一 方面 吸取 了高 校 实验 室 的好 经 验 , 一 方 面又 另 发挥企 业机 制 的优势 , 获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反过来 , 高
校 的 实 验 室 是 否 也 可 以 吸 取 按 企 业 机 制 运 作 的 实 验 室
讯等 等 。这 些 发明 , 但使 企 业 获 得 了 巨 大 的经 济效 不 益和 声誉 , 而且 使美 国 的经济发 展上 了一 个新 台 阶 ] 。 贝尔 实验室 的创 新 经验 , 值得 我 们 研 究 。本 文 着重 很
科 学 巨星 成 功 过程 的启 迪
贝尔 实验 室 创 新 经 验 的启 迪
蒋 景 华
一一~一= M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_一 n呈 ~~ J主 .㈣ _~s至云 茎 一_ 一~m一 0一‘兰 吣 ㈣ } e
( 家教 育部 老 干部 局 ,北 京 1 0 1 ) 国 0 8 6
关键词 : 贝尔 实 验 室 ;运 作 机 制 ; 术 创 新 ;技 术 创 新 ; 品 创 新 学 产
中图 分 类 号 :NI 9;G4 2 8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9 6 2 1 ) 3 0 5 4 0 24 5 ( 0 0 0 0 0 0
Th s i t nb n v t ne p r n eo h el b rtr s ei pr i yi o ai x ei c ft eB l La oao i n ao n o e e
奉行 这一 传统 , 以追 求 专 利 发 明为 实 验 室 的 目标 。但 是 实验 室 的第一任 总 裁 F B 尤 厄 特却 认 为这 种 传统 ..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应 当改变 。他在许 多 远 距 离通 信 工 程 的实 践 中发 现 :
到应用 前景 的选题 ; 忍 失 败 , 励 创 新 的 勇气 等 等 。 容 鼓 这 是一 种激励 个人 主观 能 动 性 的机 制 , 贝 尔实 验 室 使 涌 现 了许 多世 界一 流 的科 学 和 技 术成 果 。例 如 : 人 华
K e wor s: Be l [a r t i s; op r to l m e h nim ; a a e i i ov ton; t c ol y i no ton y d l .ho aore e a ina ca s c d m c nn a i e hn og n va i
就 几个 方面 做一 些初 探 。
的经验 , 开创工 作 的新局 面 ?从 这 种考 虑 出发 , 应该 深
入 了解企 业实验 室 的种种 独特 的做 法 。
贝尔实验 室成 立于 12 9 5年 , 本是美 国电报 电话 原
公 司( T) AT 的研 究 机 构 , 0多年 来 已在 学 术 创 新 、 8 技 术创新 和 产 品 创新 上 作 出非 常 杰 出的 贡 献 。有 1 l
墅
二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 2 7卷
第 3期
21 0 0年 3月
CNl — 2 3 T 1 0 4/
Ex e i e t l F c o o y a d M a a e e p rm n a e hn l g n n g m nt
V 0l 7 NO 3 M a . 2 1 2 . r 0 0
摘 要 : 绍 美 著 的贝 尔 实 验 室 发 展 的成 功 经 验 。该 室 从 基 础 研 究 起 步 , 创 新 放 在 首 要 的 地 位 , 养 介 把 培 出了 1 位 诺 贝 尔 物 理 学 奖 的 获 得 者 , 明 了许 多划 时代 的产 品 , 但 使 贝 尔 实 验 室 获 得 了 巨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1 发 不 声 誉 , 且 使 美 国经 济 的 发 展 上 了 一 个 新 台 阶 。 贝尔 实 验 室 的 成 功 经 验 值 得 我 们 研 究 和 学 习 。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