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度快速计算(灌砂法)

合集下载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压实度检测方法,通过对土壤进行灌砂、振实和取样等步骤,可以得到土壤的压实度参数。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的检测步骤、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检测步骤。

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灌砂装置和砂子,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

2. 样品制备,将土样放入模具中,按照一定的层次和厚度进行填充和压实,确保土样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3. 灌砂,在土样表面均匀地灌入砂子,直至砂子表面与模具顶部平齐。

4. 振实,利用振实装置对土样进行振实,使砂子在土样中均匀分布并填充土孔。

5. 取样,在振实完成后,从土样中取出一定数量的样品,用于后续的压实度计算。

二、计算方法。

1. 计算灌入砂子的质量,记录灌入砂子前后的砂子质量差值,即为灌入砂子的质量。

2. 计算土样的体积,根据取样的土样体积和砂子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土样的体积。

3. 计算土样的干容重,通过对土样进行干燥处理,然后计算土样的干容重。

4. 计算土样的压实度,根据土样的体积和干容重,可以计算出土样的压实度参数。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灌砂法检测时,要注意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在取样时,要随机取样,并且取样量要足够,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在计算压实度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公式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4. 在实验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长期稳定性。

总结,灌砂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土壤压实度检测方法,通过合理的操作和准确的计算,可以得到土壤的压实度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灌砂法检测时,要注意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灌砂法的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有所帮助。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计算公式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计算公式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计算公式填土压实度是指填土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实程度,是评价填土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填土压实度的计算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而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填土压实度的方法,通过对填土进行灌砂实验,可以得到填土的压实度。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填土的体积和重量进行测量,然后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填土的压实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填土压实度的定义。

填土压实度是指填土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实程度,通常用压实度指数或压实度百分数来表示。

压实度指数是指填土的实际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符号I_d表示,计算公式为:I_d = (ρ_d / ρ_m) × 100%。

其中,ρ_d为填土的实际密度,ρ_m为填土的最大干密度。

压实度百分数是指填土的实际密度与其自重下的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符号ρ_dmax表示,计算公式为:ρ_dmax = (ρ_d / ρ_m) × 100%。

二、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原理。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是通过对填土进行灌砂实验,测定填土的体积和重量,然后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填土的压实度。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填土的干重和湿重,计算填土的含水量。

2. 通过灌砂实验,测定填土的体积和重量。

3. 根据测定的数据,计算填土的实际密度和最大干密度。

4. 根据实际密度和最大干密度,计算填土的压实度指数和压实度百分数。

三、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步骤。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填土的干重和湿重,计算填土的含水量。

填土的干重可以通过称重方法测定,将一定量的填土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称重得到填土的干重。

填土的湿重可以通过称重法测定,将一定量的填土放入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称重得到填土的湿重。

填土的含水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w = (W_w W_d) / W_d × 100%。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压实度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种土壤类型。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

一、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方法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细砂,并通过筛网将颗粒大小控制在0.08~0.15mm之间。

同时,准备一个装有标定液的容器,以及一个能够测定土壤湿度的湿度计。

2.实验设置在实验室中选择合适的试验器具,如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容器,并将其底部加装一层直径为10cm、高度为4cm的穿孔塑料容器。

然后将该容器与水平放置的玻璃板对准,确保试验装置底部平整。

3.样品准备将待测的土壤样品通过筛分和称重等操作得到所需质量的样品。

然后,将样品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待测土壤的湿度。

4.试验操作(1)将湿度为标准含水量的土壤均匀地放置在试验容器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土层。

(2)打开穿孔容器的塑料盖,从中心位置固定一个滴漏棉绳。

然后,将装有细砂的容器放在穿孔容器上方,缓慢地将细砂倒入穿孔容器中。

(3)当滴漏棉绳的自重不能使水通过时,停止倒砂并记录所倒入细砂的质量。

(4)将细砂从穿孔容器中倒出,用量筒测量所倒出细砂的体积。

(5)重复上述操作,每次倒出细砂后,将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调整到所需的下一级标准含水量,并记录倒砂次数和细砂体积。

5.数据处理(1)计算细砂的干重:通过细砂的质量和含水量计算其干重。

(2)计算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通过细砂的体积和质量计算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

(3)计算每次倒砂的压实度:通过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和土壤样品的厚度计算每次倒砂的压实度。

(4)绘制压实度曲线:根据压实度和标准含水量绘制压实度曲线。

二、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仪器设备1. 圆柱形容器: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容器,安装有穿孔的塑料容器。

2. 筛网:用于筛分细砂颗粒大小,筛孔大小为0.08~0.15mm。

3.玻璃板:用来与试验容器底部对准,确保试验装置底部平整。

4.量筒:用于测量细砂的体积。

压实度计算方法

压实度计算方法

压实度计算方法(灌砂法)1、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砂重m千克2、称取土的重量m1千克3、称取剩余砂的重量m2千克4、试坑内实际消耗砂重M=m- m2- m3 (m3圆锥体砂重)5、试坑体积V=M/P砂(P砂为标准砂的密度),则V即为土的体积6、试样土的密度为P土湿= m1/V ( g/cm3)7、求出试样土含水量W水(称取30~40克湿试样土,烧干后再称取重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干后土的重量比用百分数表示)8、求试样干密度P干=P土湿/1+W水(1+W水通常用湿试样土重与干后土重之比求得)9、压实度是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试验求得)之比用百分数表示K=P干*100%/P大10、例:灌砂筒与原有砂重为4000克,圆锥体内砂重为270克,灌沙筒与剩余砂重m2=2720克,量砂密度为1.42g/cm3,试坑内湿试样重1460克,求压实度。

(称取30克试样,用酒精烧两遍后称重量为25.9克,P大为1.89g/ cm3)解:M=4000-2720-270=1010克 V=M/ P砂=1010/1.42=711.3 cm3 P土湿= m1/V=1460/711.3=2.05 g/ cm3W水=(30-25.9)*100%/25.9=15.8% 1+ W水=30/25.9=1.158P干=P土湿/1+W水=2.05/1.158=1.77 g/ cm3压实度K= P干*100%/P大=1.77*100%/1.89=93.7%压实度计算方法(环刀法)一、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所需仪器、设备为:1、环刀:内径6~8cm 高2~3cm2、天平:称量500g 感量0.1g ;称量200g 感量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小铁锤二、操作步骤: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出环刀质量。

2、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求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整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3、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面,然后用手或小铁锤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之土样上端伸满环刀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修平,两端盖上平滑的园玻璃片,以免水分蒸发。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是土工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
土体进行灌砂压实,来评定土体的压实度。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压实
度检测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灌砂法压实度检测之前,需要准备好
以下工具和材料,灌砂装置、标准圆筒模具、天平、干燥砂、水桶、搅拌棒等。

其次,进行试验。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土样放入标准圆筒模具中,并用手轻轻压实,使土样紧实
填充模具。

2. 在模具上方放置一个刚性平板,然后用水平力将其均匀压实。

3. 在压实后的土样表面平整铺设一层干燥砂,并用灌砂装置进
行灌砂,直到砂层高度达到一定数值。

4. 测量灌砂前后的模具重量差,即可得到土样的压实度。

最后,计算压实度。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土
样的压实度:
压实度(%)=((灌砂前模具重量+砂重)灌砂后模具重量)/ (模具容积×砂的密度)×100%。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通过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可以得到土体的压
实度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
介绍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土方路基2113(灌砂法)压实度5261计算公式:压实度就等于土4102的干密度/土的最大1653干密度*100% 试坑质量=灌入前-灌入后-两次粗糙面含水量=水除以干土质量干密度=上述求出来的H除以1+含水量(注,含水量用%表示,含水量8.这里就是1.08)为了保证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要求,《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规定:路基“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压。

“检测频率为每1000平方米至少检验2点,不足1000平方米时检验2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

”检验标准,土质路基压实层应符合表17-7的规定。

试洞内砂的质量=砂至满筒时的质量-灌砂完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锥体的质量。

挖出土的总质量除以试洞内砂的质量再乘以标准砂的密度可计算路基土的湿密度。

干密度就等于湿密度/(1+0.01*含水量)压实度就等于土的干密度/土的最大干密度*100%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为控制好路基压实质量,提高现场压实机械的工作效率,需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通过试验准确确定不同种类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二是现场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实际施工中,填土的含水量是一个影响压实效果的关键指标,路基施工中当含水量过大时应翻松晾晒或掺灰处理,降低含水量;当含水量过低时,应翻松并洒水闷料,以达到较佳的含水量。

三是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施工前,要先确定填土分层的压实厚度。

最大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

四是加强现场检测控制。

填筑路基时,每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对压实度、平整度、中线高程、路基宽度等指标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能允许填筑上一层填土。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例子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例子

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例子在土壤力学领域中,压实度是评估土壤密实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土壤孔隙比例和质量密度来确定压实度。

下面将介绍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的例子。

压实度是指土壤在固结过程中由于外界力的作用而实际密实的程度。

灌砂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定压实度的方法。

它利用添加标准砂子到空隙中来测量土壤的孔隙比例和质量密度,从而计算得出压实度。

例子:假设我们有一块土壤样本,我们希望通过灌砂法来计算其压实度。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标准砂子,并确保其颗粒大小与土壤样本相近。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一:准备工作材料和设备:灌砂法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标准砂子、陶土土壤样本、干燥器、天平和试验容器。

步骤二:测量试验容器的质量:使用天平准确地测量试验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步骤三:将陶土土壤样本倒入试验容器中:将预先取得的陶土土壤样本倒入试验容器中,确保填充均匀并占满容器。

步骤四:测量装料质量:再次使用天平准确地测量装料后的试验容器质量,并记录下来。

步骤五:计算砂子的质量:将标准砂子加入试验容器,直到容器中的土壤和砂子的总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值,再次用天平测量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通过计算装料的质量差值,即可得到砂子的质量。

步骤六:计算压实度:根据灌入砂子后试验容器的质量变化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孔隙比例和质量密度。

压实度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计算得出:压实度 = (m / (m + M)) * 100%其中,m为砂子的质量,M为装料质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到土壤样本的压实度,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总结: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土壤压实度的方法。

通过添加标准砂子来测量土壤的孔隙比例和质量密度,从而计算得出压实度。

这个方法对于工程建设和土壤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和选取合适的土壤类型。

以上就是灌砂法压实度计算公式的例子。

通过灌砂法实验,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土壤的压实度,并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压实度之灌砂法

压实度之灌砂法

灌砂法灌砂法本试验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试样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15mm。

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

(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灌砂法适用于现场检定粗粒土的密度:1 密度测定器:由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组成灌砂漏斗高135mm、直径165 mm、尾部有孔径为13 mm的圆柱形阀门;容砂瓶容积为4L,容砂瓶和灌沙漏斗之间用螺纹接头联接。

底盘承托灌砂漏斗和容砂瓶。

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2 标准砂密度的测定:A、标准砂应清洗洁净,粒径宜选用(0.25-0.50)mm,密度宜(1.47-1.61)g/㎝2 。

B、组装容砂瓶与灌砂漏斗,螺纹联接处应旋紧,称其重量。

C、将密度测定器竖立,灌砂漏斗口向上,关阀门,向灌砂漏斗中注满标准砂,打开阀门使灌砂漏斗内额标准砂漏入容砂瓶内,继续向漏斗内注砂漏入瓶内,当砂停止流动时迅速关闭阀门,倒掉漏斗内多余的砂,称容砂瓶、灌砂漏斗和标准砂的总质量,准确至5 g。

试验中应避免震动。

D、倒出容砂瓶内的标准砂,通过漏斗向容砂瓶内注水至水面高出阀门,关阀门,倒掉漏斗中多余的水,称容砂瓶、漏斗和水的种质量,准确到5 g,并测定水温,准确到0.5℃,重复测定3次,3次测值之间的差值不得大于3ml,取3次测值的平均值。

容砂瓶的容积(VR)=(容砂瓶、漏斗和水的总质量(MR2)-容砂瓶和漏斗的质量(MR1))÷不同水温时的密度(PWR)。

标准砂的密度(PS)=(容砂瓶、漏斗和标准砂的总质量(MRS)-容砂瓶和漏斗的质量(MR1)) ÷ 容砂瓶的容积(V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587.10 544.17 42.93 97.00 447.17 9.6 124 514.73 477.73 37.00 96.32 381.41 9.7
69 506.71 470.78 35.93 96.56 374.22 9.6
599.25 557.85 41.40 97.86 459.99 9.0
19120 19500 4009 19500 16816 2684 12807 9019 2.12
120 82 562.50 523.38 39.12 98.19 425.19 9.2 91 526.05 490.22 35.83 96.47 393.75 9.1
19587 19500 4115 19500 16815 2685 12700 8944 2.19
9.7 2.00 97.1
9.3 1.95 94.7
9.2 1.94 94.2
9.4 2.00 97.1
9.1 1.99 96.6
9.0 1.99 96.6
压实标准
95
P
当压实标准我90时,上面压实标准填写为91,即上面填写的压实标准是要求的压实标准加1;同理93区填写为94,94区填写为95,96区填写
18799 19500 4507 19500 16808 2692 12301 8663 2.17
91 537.95 501.50 36.45 96.47 405.03 9.0
灌前(筒+砂)重(g) 19500 灌后(筒+砂)重(g) 4399 圆锥体 灌后(筒+砂)重(g) 16804 内用砂 标定
实铺厚度为
30
cm
根据实际施工层厚更改此值!!!当实际层厚超过30cm时,此值填写为30cm。
压实度检测报告上的检测深度按照实际填筑深度左右0.5cm幅动填写!

18799 19500 4507 19500 16808 2692 12301 8663 2.17
68 579.48 539.15 40.33 91.06 448.09 9.0
注意:做资料时不得抄写有重复盒号的!!!!
9.0 1.99 96.6
理93区填写为94,94区填写为95,96区填写为97!
超过30cm时,此值填写为30cm。
幅动填写!
பைடு நூலகம்
圆锥体内用砂质量 2696
灌前(筒+砂)重( g) 19500
坑体砂重(g) 坑体体积(cm3) 湿容重(g/cm3) 盒 号 盒+湿料重(g) 盒+干料重(g) 水重(g) 盒重(g) 干料重(g)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干容重(g/cm3) 压实度(%)
结 论 注备
12405 8736 2.19
压实度检测记录表(灌砂法)
施工单位 天 气 距路基顶面设计标高 检测范围 砂单位重(g/cm3) 检查日期 桩号层次 位 置 项 目
试样总重(g)
合同段 土场位置
最大干密度(g/cm3) 最佳含水量(%) 1.42 试验规程 编号:C-4 -
2.06 10.3
19132
19251 19500 4010 19500 16844 2656 12834 9038 2.13
95 584.24 540.77 43.47 92.57 448.20 9.7 64 529.27 493.21 36.06 97.00 396.21 9.1
19452 19500 4108 19500 16837 2663 12729 8964 2.17
109 578.69 538.66 40.03 98.75 439.91 9.1 112 525.24 489.25 35.99 93.75 395.50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