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5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腹 壁 切 口疝 是 腹 部 手 术 并 发 症 之


其 发生率 列各 种腹外 疝第 3 位 ,约
开 。 常规 抗 感 染 治疗 ,术 后 拆线 1 0~
l 6 天 ,平均 1 4 天。 结 果
少 引起 切 口感染 发生 的诱发 因素 :① 术 中严格 无菌操作 ,保证切 口创面完善 止 血 ,减 少 渗 出 。② 避免 电凝 过 深 、过 多 ;缝 合前 清 洁伤 口 ;做 到严 密缝 合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6 1 4 x . 2 0 1 3 . 1 9 . 2 8
行腹腔 内C o mp o s i x 复 合 补 片修 补 ,手
术 均 用 张 力 缝 线 。 术 后 均 以 腹 带 绑 扎 保 护 腹 部 , 以 防 止 因 张 力 过 高 而 裂
开 是疝 形成 的重要 原 因。疝 一旦 发生 ,
所有手 术患者均痊 愈 出院 ,术后 随 访2 ~8 年 ,随访期 内无 1 例复发。
讨 论
不 残留死腔 ,防止积液 。③ 对切 口易渗
血 或 皮 下 脂 肪 丰 富 的肥 胖 患 者 , 因 易 发
生切 口渗液存 留 ,可行皮 下置橡皮 片引 流 ,术 后 2 4~3 6 小时拔 除。④腹 腔引流
同步放化 疗组 总有 效率 8 6 . 5 7 %,明显 高 于单纯放 疗组 的 6 1 . 4 9 %。同步放化 疗组
因素 :切 口疝 多 发 生 于前 腹膜 、鞘膜组 织
的纤 维 方 向多 为 横 向 , 纵 向 切 口必 然 要
口 I期愈合 。⑤ 合理使用抗 生素 。( 4 ) 腹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作者:于医瑕马小乐刘静郭建昇来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第36期摘要: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腹壁切口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行单纯缝合修补20例,复发2例(10%);行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32例,复发1例(3.12%)。

结论:腹壁切口疝一旦形成,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腹壁切口疝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直接缝合法补片修补术围手术期处理【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7-02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2%[1]。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自愈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5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方式与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男28例,女24例。

年龄25~82岁,平均64.8岁。

均有腹部手术史。

切口疝距上次手术的时间,术后6月以内28例,术后6~12个月15例,术后12月以上9例。

切口疝分类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制订的分类标准[2]:小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1.2 手术方法。

麻醉选择应使腹壁保持良好松弛,以全身麻醉为好。

本组10例小切口疝及5例中切口疝行硬膜外麻醉,余37例均行全身麻醉。

(1)直接缝合法:切除切口瘢痕组织显露疝环,沿其边缘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回纳疝内容物在无张力的前提下缝合疝环边缘。

(2)补片修补法:切除切口瘢痕组织显露疝环,自疝环边缘向周围游离3~5cm,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后缝合腹膜,放置聚丙烯类补片,补片放置的位置有不同的方法:①肌鞘前的修补方法Onlay法:即用单纯聚丙烯材料在腹壁脂肪与肌鞘之间进行修补。

腹壁切口疝42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疝42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疝42例临床分析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腹内组织、器官经过原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突出于体表下所形成的腹壁包块。

其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腹部手术切口一期愈合者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病率可达1;伤口哆开甚至可高达。

切口疝不能自愈手术是其痊愈的惟一方法。

而对于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直接修补手术失败率高达~67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疝修补材料的发展和临床应用7年1月~1年1月应用疝修补材料治疗的腹壁切口疝患者例近期疗效满意。

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例男1例女8例。

年龄8~75岁平均58.岁。

肥胖患者7例非肥胖患者15例(体型判定标准为人体体积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男性BMI≥女性BMI≥6)。

原发病:胃癌术后例胃溃疡穿孔术后例结肠癌术后6例子宫切除术后8例肠梗阻术后7例阑尾切除术后例胆囊切除术后例剖腹产术后6例腹股沟疝术后9例。

原切口一期愈合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哆开例。

切口分型:小切口疝9例中切口疝7例大切口疝5例巨大切口疝1例。

单发性腹壁切口疝5例多发性例(其中1例阑尾切除和胃溃疡穿孔术后另1例胃癌和腹股沟疝术后)。

临床表现: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看到或者触及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

较大的腹壁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的情况做全面了解伴发疾病首先进行治疗和控制尽量术前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消除疝的诱发因素。

术前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缺损的大小、疝块的大小、缺损周围组织的健康情况以及疝内容物的性质及其状况和腹腔内脏器与缺损和缺损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另外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

对于巨大切口疝患者将疝内容物尽量回纳腹腔后用腹带加压包扎周左右再行手术治疗。

加压包扎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完成疝内容物全部或者绝大部分回纳腹腔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突发呼吸功能衰竭。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作者:尚金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探讨发生切口疝的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切口疝的发病原因。

结果切口感染、切口类型、急诊手术、切口方向和部位、老年、腹压增高、缝合技术、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

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术中达到血药浓度,尽量采用横切口,术后6个月内注意保护腹部切口,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等措施是预防切口疝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切口疝;病因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1-01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疝的15%,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结合1997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58例切口疝临床资料,现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42例,女16例。

年龄35-78岁,平均65.83岁。

1.2 既往手术名称 58例中10例行阑尾切除术,8例行胆囊切除术和(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2例为外伤术后,其他18例。

1.3 切口类型上腹正中切口9例,下腹正中切口13例,腹直肌切口15例,肋缘下斜切口3例,横切口6例,麦氏切口8例,肾切口4例。

1.4 切口类型和愈合情况Ⅰ类切口甲级愈合6例,Ⅱ类切口甲级愈合50例,Ⅱ类切口丙级愈合2例,均为换药引流愈合,无减张缝合。

2 讨论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11%。

切口疝一旦发生,只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很少有自愈的可能,且由于疝内容物常与疝囊内壁发生粘连,疝变得不可回纳或发生梗阻现象是较常见的。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因此,有必要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以找出其预防措施。

2.1 切口类型和感染本组既往手术多为污染手术,50例均为Ⅱ类切口,其中Ⅱ类切口中有18例发生切口感染,为丙级愈合。

本组急诊手术35例,急诊状态下手术大多为Ⅱ类切口。

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血肿 、 感染 等 ,严 重 时甚至 并发肠 瘘 、肠梗 阻 。腹 壁 切 口疝不仅给 患者身 心带 来重创 ,还 对患 者正 常的工 作和 生活 带来 不便 。对此 ,本 文
专 门研 究分析腹 壁 切 口疝外科 治疗 术 式,说 明补 片材料 发展现 状 , 以期 为腹 壁切 口疝 未来 治疗 带去新 的启 发 。 【 关键 词】 腹 壁切 口疝 ;外科 治疗 ;临床研 究
以美丽 的花草 、山水等风景画面 ,可以起到宁心安神 的功 效 ,消除患 者 的紧 张、焦虑情绪 [ 6 】 。此 外 ,放松训 练还包括超 觉静默 、瑜 伽 、气
功 、太极 拳等 方式。
3 . 1 . 3肌 肉放松 法 :患 者衣着宽松 ,在柔 和安静 的环 境 ,首先 收缩一 组肌 群 ,保 持5 - 1 0 s ,体 会肌 肉紧 张的感觉 ,然后 再放松 8 ~ 1 5 s ,体
2 0 1 7年 1月第 1 5卷 第 1期

文献综述 ・ 1 7
分析腹壁切 口疝的外科治疗 临床研究
靳玺斌
(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 民医院普外科 ,辽宁 大连 1 1 6 0 0 0 )
【 摘 要】腹 壁 切 口疝 为・ 豳床较 为 常见 的一种 上腹部 外科 手术 并 发症 ,并 发率 为 2 % 1 2 % ,一般 并 发 于复杂 、反 复的腹 部 大手术之 后 。然而 , 目前 临床 尚 未推 出一种彻 底根 除腹 壁切 口疝 的治疗 方法 , 很 多患者接 受手术 治疗后 仍有 二次 八 院风 险, 复 发率 高、 并 发症 复杂 , 包括 浆液肿 、
最大。一旦出现切 1 2 1 疝,便可继续扩大,难以自愈,且疝内容物易粘 连于疝囊壁,增加了梗阻风险。治疗腹壁切口疝较为理想的方法就是 手术修补。切 E l 疝修补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切口疝比较巨大的情况下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分析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分析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腹膜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

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46例腹壁切口疝病例,采用腹膜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总结手术经验和方法。

结果46例腹壁切口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无复发,无肠瘘等并发症。

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不高,费用相对较低,是治疗腹壁手术切口疝的合理术式。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腹壁手术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11%[1],由于前腹壁因手术损毁,完整性被破坏,筋膜缺损或者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经腹壁薄弱处或孔隙疝出,形成腹壁手术切口疝。

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触及的原手术切口下腹膜缺损,可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

现在的治疗是以腹膜前无张力补片修补为第一选择。

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行腹壁手术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46例,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年龄23~94岁。

部位分类:中线切口疝32例,包括脐上中线切口疝30例,脐下中线切口疝2例;侧腹壁切口疝14例,包括肋缘下切口疝7例,经腹直肌切口疝3例,右下腹麦氏切口疝4例。

疝环缺损大小分类:中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5 cm)24例,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5~10 cm)15例,巨大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10 cm)7例。

发病时间分类:术后3月内复发13例,1年内复发25例,其余发生时间>3年。

1.2 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1例,手术切口下积液3例,无复发病例,无肠瘘及死亡病例。

1.3 手术方法游离疝环范围大于疝环5 cm,于腹膜前置入合适大小补片,用1—0 prolene线连续缝合,将补片固定于疝环,补片要超过疝环缺损边缘5 cm。

手术切口下及补片间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

2 讨论腹壁手术切口疝发生原因常与切口感染,手术缝合技术缺陷、高龄、肺感染、尿潴留、腹水等腹内压增高因素和营养不良、肥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等全身性因素有关。

腹壁切口疝40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Z压 学院 学 报 2 8 月 第 l卷 第 l 0 年2 0 8 期
J un lo h n iMe ia C l g o niun u ain Vo. No F b 2 0 o r a fS a x dc l ol efrCo tn igEd c t e o 11 8 .1 e . 0 8
左腹直肌切 口 1 , 0例 旁腹直肌切 口 3 , 例 肋缘下切 口 3例。
13 切 口愈合及 疝环情况 .
增 高。本组 4例行减 张缝合 , 0 占1%。
2 13 切 口感 染 ..
切口 I 期愈合 l 例 , 口感染 l , 口裂 开或缝合 3例。 8 切 9例 切
疝环小于3c m以下者 l 例 , c 5c 者 2 例 , 2 3 m一 m 0 大于5c 者 8例。 m
14 切 口疝发 生 的 时间 .
据统计 , 口 I 切 期愈合 , 口疝发生率小于1 , 切 % 但一旦切 口 感 染, 生 率 达 1% 左 右 …。本 组 有 l 例 切 口感 染 ,占 发 0 9
4 5% 。 7.
半年内发生 2 8例(0 , 7%)7个月 一l 个月发生 8例 (o , 2 2%)3
12 切 口类 型 .
肉的横 向牵弓 力而易发生断裂 , l 即使是腹直 肌也因切断肋间神
经 而有损它 的强度… 。若切 口为横切 口, 其走向与纤维方 向一 致, 在切开时不切断纤维组织。在缝合 时, 缝线环绕筋 膜纤维。 当腹壁 收缩时 , 缝线 受到侧 向张力作 用大 大降低 , 对切 口造 不 成损伤 。因此 , 在不影 响手术操 作及 安全 的前提 下 , 用横 向 采 切 口更为合理 。 2 12 术 中及术后 处理不 当 .. 如术 中缝合层次有错 、 对合不 当、 合不密 、 缝 缝合组织或缝

腹壁切口疝51例病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腹壁切口疝51例病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就其病因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腹壁切口疝的发生。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壁切口疝病例51例,就其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1例切口疝患者中55~70岁者40例(78.4%),发生于腹壁纵行切口者42例(82.4%),其他因素如手术基本功差、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超重、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也易诱发切口疝。

结论术中严格操作,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防止腹内压升高,营养充足,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可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梗阻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疝的 1.5%,其发生原因有诸多方面,而切口疝一旦发生,很少自愈,且由于疝内容物常与疝囊壁粘连,容易发生梗阻[1],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减少其发生是外科医生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1例切口疝,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7例,女34例;年龄28~69岁,平均58.6岁。

体质量54~95 kg,平均67.5 kg。

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5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17例,冠心病8例, 贫血5例。

阑尾切除术26例,胆囊切除术和(或)胆总管切开取石8例,脐疝修补术9例,子宫瘤行子宫切除术4例,胰腺炎术后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

1.2 切口类型行腹部正中切口者12例,右上腹直肌切口者4例,右上肋缘下切口8例,脐旁腹直肌切口7例,麦氏切口20例。

切口一期愈合38例,感染二期愈合13例,裂开而行减张缝合9例。

疝环<3 cm以下者18例;3~5 cm者17例;>5 cm 者16例。

1.3 营养状况正常范围体质量[(身高cm-105)×(100±20)%]者27例(52.9%),肥胖者(大于正常体质量×1.2)者16例(31.4%),消瘦者(小于正常体质量×0.8)者8例(15.7%)。

对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附47例病例报告)

对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附47例病例报告)李明塔;杨舟;黄庆国【期刊名称】《求医问药:下半月刊》【年(卷),期】2011(009)010【摘要】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55岁27例(57%),纵形切口患者36例(76.6%),污染、感染切口患者35例(81.9%),感染二期缝合者31例(66%),19人次合并慢性咳嗽、糖尿病、高血压、营养不良。

直接分层缝合者13例,1例复发;采用聚丙烯补片或聚丙烯与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对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均治愈。

结论:切口疝容易在老年病人、肥胖患者身上发生。

手术的纵形切口、多次手术、切口感染、缝合不当、腹内压增高、糖尿病、营养不良等,都是患者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危险因素。

医生应根据腹壁缺损大小、缝合张力、腹腔粘连等个体化选择术式。

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合并症、避免腹内压增加是防止复发的必要治疗。

【总页数】2页(P6-7)【作者】李明塔;杨舟;黄庆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相关文献】1.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体会(附160例临床分析) [J], 许峰峰;肖隆斌;谭进富;谭敏2.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附102例病例报告) [J], 罗毅;周旭坤;李平;李忠3.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附34例病例报告) [J], 刘强;包海燕;杨斌4.对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附47例病例报告) [J], 李明塔;杨舟;黄庆国5.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附78例临床分析) [J], 于游;王灿;吴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胆镜治疗 【 J 】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 0 0 0 , 6
( 3 ) : 1 6 8 . 1 6 9 . 【 2 】 Ko n g J , Wu S D, Xi a nGZ . Co mp l i c a t i o n
a n a l ys i s wi t h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h o l e d o c h o s c -
泛性弥漫性充满结石, 肝 外 胆 管 充 满 结 性相 对 小 , 而 且碎 石 效率 高 , 采用 电极 能 石伴胆管扩张 ( 封 四彩 图 8 ~9 ) , 术 前 量 O . 2 J , 一般激发数次即可成小碎块, 上腹部 C T : 左、 右 肝 内胆 管 1 ~ 4级 胆 对 于 4~ 5 级 肝 管分 支 残 余 结 石 不
管广泛性弥漫性充满结石, 肝外胆管充满 必苛求取出 , 因为该情况很少引起临床 】 。局 限于肝 叶或肝段 I I ~I I I 级以 结石伴胆管扩张 ( 封四彩图 1 0 ) , 行开腹胆 症状
o p y f o r r e s i d u a l b i l e d u c t s t o n e s [ J ] . Wo r l d
现代 实用医学
2 0 1 5年 5月 第 2 7卷 第 5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4 3 ・
3方面的治疗要求, 效果较满意Ⅲ 。
镜取石 , 一般< 1 c m 的结石均能经 T管 管结石有癌变 ,尤其是高龄、合并症较
有 肝硬 化 、 肝 功 能损 害重 , 估 计 不 能 术 中、 术 后应 用胆 道 镜 治疗 I I ~I I I 窦道取 出, 较大结石难于取 出者, 采用钬 多 , 段切 除的 , 术 中术 后 应 级 以上 肝 内胆 管 结 石 , 可 明显 降低 结 石 激 光碎 石 或 活 检 钳 咬碎 后 取 出。熟 练 应 耐 受规 则 性 肝 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林启 云. 广西血 竭 的药理作 用和 毒性 试验 . 广西 中医药.96 1 18 ,0
()4 . 2 :1
5湖 南中医学院. 中药学 . 湖南: 湖南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93 38 18 .0 .
6丁 敏 . 愈 洗 荆 促 进 伤 口愈 合 作 用 机 理 探 讨 。 宁 中 医 杂 志 , 痔 辽
随着 现 代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研 究 进 展 , 们 认 识 到 生 长 因 子 在 人
创伤修复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 调控着创 伤的修复过程 。
32 中医学认为 .
传统 医学认 为肛 门病 术后经络损 伤 , 气
创 面愈合是一个复 杂过程 , 在着 污染 继发 局部感 染 和组 存
浙江临床 医学 20 0 8年 l O月第 1 O卷第 l O期
比较 , >00 P .5

16 ・ 33
明 , 黄制 品对金 黄色葡萄球 菌 、 脓杆 菌 、 大 绿 痢疾 杆菌 、 伤寒
3 讨 论
杆菌、 大肠杆 菌等均 有一定 抑制 作用 。秦艽 中所 含 的秦艽 碱 甲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 能抑 制反射性肠 液分 泌 , 速肿胀 加
机不利 , 气血运行不畅 , 气滞血瘀 , 或创 面湿热 未净 , 热毒 内 聚, 气血瘀阻 , 不通则痛 , 再则气机运行 不利 , 气血 不能传输
于肌肤 、 理 , 腠 创面失于荣养 , 则愈 合迟 缓。 33 活血生肌合剂 的方 药分析及 作用 机制 ( ) 方 中大 . 1组 黄泻热通肠 、 凉血解毒 、 瘀通 经 , 苦寒之 品, 以清 热 , 逐 系 寒 苦 以燥湿 ; 血竭具有活血疗伤 , 化瘀定 痛 , 止血生 肌的作 用 ; 冰片具有芳香走窜 , 热止痛 的作 用 ; 清 白芷 祛风 燥湿 , 消肿 排脓止痛 ; 桃仁 活血化瘀 ; 没药 散血 化瘀 , 肿生 肌 ; 乌、 消 川 草乌均有祛风除湿 , 经止痛 的作 用 ; 温 赤芍 清热 凉 血祛瘀 ; 诸药合用 , 共奏活血祛腐 , 解毒镇痛 , 清热燥 湿 , 润肤生 肌之
织修复 问题 。故 作者 采用 中医传 统 的熏洗 疗法 , 药物 直 使
接作用 于患 处 , 并借 助热 力 的作用 , 以达 到清热燥 湿 , 肿 消 止痛 , 活血通络 , 生肌 修复 切 口的 目的 。现 代研 究表 明 , 中 药熏洗有调 节人 体生 长 因子的作 用 , 中药促 愈合 提供 了 为 依据[ 。作者认为对 耻 直肌 肥厚 患者 施行 外切 内挂术 , 并
() 门部 手 术 切 口为 开 放 性 切 口 , 于 其 位 置 特 殊 , 之 3肛 由 加
3 1 现代 医学认为 局部消炎 和纤维组织 的增 生。然后是 . 上皮组织 的覆盖 。肛 门部术后创 面愈合 问题 是临 床重要课
题, 一直受到国 内外临床 医学研 究 的高 度重 视。 因肛 门不 能停止排便 功 能 、 易污 染后 感 染 等原 因使 愈 合 带来 困难 。
消退 , 并能使 毛 细血 管通 透 性 降低 , 消炎 作 用较 水扬 酸 略 强 。作用机制 主要是 通过 神经 系统激 动垂 体 , 使 肾上 腺 促 皮 质激 素分 泌增 加而呈现抗炎作用 。秦 艽醇 浸出液对痢 疾 杆菌 、 伤寒杆菌 、 霍乱 弧菌 及金 黄色 葡萄球 菌 有抑 制作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术后应用活血生肌合剂 , 浴 2次/ , 坐 d 能有效 的提高手术
疗 效 , 轻 患 者 术 后 疼 痛 , 少 复 发 。是 一 种 安 全 有 效 的新 减 减 疗法 。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 医肛肠科诊 断 疗效标 准 . 南京 : 南京大 学
出版 社 。9 5 1 0 19 .4 .
性分析。结 果 腹 壁纵 行切 口、 E感染 、 口过大 、 切l 切 缝合技术欠佳 、 高龄 、 尿病 、 胖 、 糖 肥 低蛋 白血症 、 内压增 高等 因素 的存 在易诱发 切 腹
口 。5 例切 口 患者中 ,1 疝 6 疝 4 例大 、 中型及巨大切 口疝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修 补后 治愈 ; 例 中、 1 5 小型切 日疝 按传统方 法直接缝合修补 , 例 1
20 ,8 1) 60 0 12 (O :1 .
腹壁 切 口疝 5 例 临床分析 6
陈加 新 刘黎 明 陈怡发 朱 武晖 左 志 刚
【 要】 目 } 的 探 腹 切口 原因 预防 施。 对2 0 月 0 年1 6 腹 切口 患 的 床 料 行回 商 讨 壁 疝的 及 措 方法 0 年1 至2 5 月5例 壁 疝 者 临 资 进 顾 0 0
9 6. 2
液重新 流通 , 能使处 于低凝 状态血 液 的血管 破 口处凝 固 又
而使出血停止 , 血瘀一旦解除 , 微循环 改善 , 血流通 畅 , 局部 抗感 染功能必 然增 加 , 活组 织会 自行 分 离脱 落 , 肉一 失 腐 去 , 肉便会更生补 充 , 新 这是 血竭 祛腐 生肌 的原 理 , 血 竭 且 中含 有血竭皂 甙是合成 肾上 腺皮质 激素 的原 料 , 具有 强 大 的抗 炎镇 痛作 用 I ; 3 冰片含 有龙 脑 、 4 异脑 、 脑 等成分 , 樟 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 有抑制 作用 , 局部应 用对感觉神经 刺激很 轻 , 消炎 作用 _ 。体 外抑 菌实 验 表 有 5 J
功效 。() 2 活血生 肌合剂 中大部 分药 物具 有抗 菌 消炎 的作
用 。现代 药理 学研究 表明 : 血竭 既能 使处 于高 凝状 态 的血
2 徐道 昆, 陈莉莉 . 外切 内挂 术治疗 耻骨 直肠肌 肥厚 症 3 例 . 1 中国
中西医结合 外科 杂志 ,07 1( ) 13 2 0 ,34 :3 . 3江 苏新 医学 院. 中医 大辞典 . 海 :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96 上 上 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