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宜昌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水的反应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与水蒸气,钠与水的反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预测生成物。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促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学会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逐步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在合作中彼此分享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习过程【活动一】从生活走近化学----烤蓝的制作,引入新课1、用砂纸将铁片打磨至光亮。

2、在酒精灯内焰灼烧至红热。

3、迅速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

现象:铁丝表面有色物质生成。

结论:铁与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活动二】实验研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一、铁与水蒸气的反应1、产物的分析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产物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产物2、结合课本50页【科学探究】,思考以下问题:(1)该装置包含哪几部分?(2)怎样提供水蒸气?(3)如何让水蒸气通入铁粉中?(4)怎样对铁粉加热?(5)如果产生了氢气,如何收集检验?3、请根据提供的3支试管、水槽、胶塞、导管、酒精灯、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部分仪器未画出)提示:本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①实验中需要的水蒸气能否顺利提供②装置是否简单③检验氢气的操作是否方便④现象是否明显。

4、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5、铁与水的反应属于,还原剂是,氧化剂是。

【活动三】从化学走向社会---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应用在钢铁厂《炼钢安全操作规程》中有这样的一条严格的规定: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并应保持地面干燥。

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活动四】类比迁移---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二、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3-3】操作步骤:①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

秋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3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秋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3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3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3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3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1.物质在相互反应时(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B.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量之和C.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D.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3.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溶解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原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与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4 B.2:7 C.1:2 D.3:84.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

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5.由Zn、Fe、Mg、Al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10 g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1.0 g H2,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Zn B.Fe C.Al D.Mg6.将某铁铝合金样品等分成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3∶2,则样品中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2 B.2∶1 C.3:4 D.4:37.Al溶于NaOH溶液中,4 mol Al失去的电子全被水获得。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614123.doc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614123.doc

3.1.3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H2放出 B.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H2放出C.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H2放出 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2.10mL0.1mol/L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2∶2 B.1∶2∶3 C.1∶3∶3 D.3∶1∶1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B.0.5mol锌粒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H2为11.2LC.电解58.5g熔融的氯化钠,能产生23.0g金属钠、22.4L氯气(标准状况)D.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 A4.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在乙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丙不变,然后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至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丙>乙>甲B.甲=丙>乙C.甲=丙=乙 D.乙>丙>甲5.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 2 2O3,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的体积为A.2.5L B.2L C.3 L D.1.5L6.将一块铁片放入500mL1mol/L CuSO4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小心洗净后干燥称量,铁片增重0.8g,则反应后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A.0.9mol/L B.0.85mol/L C.0.8mol/L D.0.75mol/L7.等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是A.1∶1 B.3∶4 C.2∶3 D.4∶38.镁、铁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 L,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镁、铁共0.2 molB.参加反应的盐酸为0.2 molC.镁、铁在反应中共失去电子0.4 mol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0.2 mol9.用铝箔包裹0.1mol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A.O2和H2的混合气体B.0.05 molH2C.大于0.05 molH2D.小于0.05 molH210.将1.12 g铁粉加到25 mL 2 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其结果是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Cl-)基本不变B.往溶液中滴加无色KSCN溶液,未显红色C.溶液中n(Fe2+)与n(Fe3+)之比为6∶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30分)11.取50.0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盐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1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1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1.以下金属中,表面自然构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2.以下关于铝的叙说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容易得到电子,表现还原性C.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不着D.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3.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普通性质外,还具有本人的特性。

关于钠的叙说中,正确的是( )A.钠是雪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C.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4.1.8g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后,质量添加了7.1g,该金属是( )A.Ag B.Fe C.Al D.Na5.铝箔在空气中加热,金属熔化而不滴落的缘由是( )A.熔化的金属铝非常黏稠B.铝的密度小,所受重力也小C.大部分铝曾经被氧化D.氧化膜的熔点比铝高,兜住了熔化的铝6.以下描述的必然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得到电子的物资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C.原子的最外层只需1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的元素7.若m g Na在充足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g,则m gNa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为( )①(m+0.8)g ②(m+1.0)g ③(m+1.2)g ④(m+1.6)g ⑤(m+1.4)gA.①④ B.①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8.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 )A.只需Na2O B.只需Na2O2 C.Na2O和Na2O2 D.没法确定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钠保存在煤油里的缘由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B.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C.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D.铁锈的次要成分是Fe3O410.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充足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充足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得到电子多B.两块钠得到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资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资量一样大11.(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现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使用说明】课前用15分钟认真阅读教材P46-P50并完成【预习自测】的内容,有能力的同学尝试对【合作探究】进行研究,用红笔标注疑问。

课后用15分钟完成【课后作业】【预习自测】【预备知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

【思考与交流】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不透明,有_____________性,易___________________,易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化学性质⑴、画出Na Mg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结构特点,判断它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⑵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因而常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表现为:易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大多数能与水反应;大对数能与酸反应,部分能与盐溶液反应。

【阅读分析】分别写出课本P46图3-2的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1,2中氧化剂、还原剂,并用单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把反应3、4的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

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2.镁条燃烧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4. 镁条与盐酸反应。

归纳: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等发生反应。

【合作探究】(一)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后用滤纸将表面煤油吸尽,观察钠的外皮。

用小刀在玻璃片上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切面。

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金属光泽,在空气中表面很快变,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与交流】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小结】钠是一种色、有、质地(能用刀切开)、熔点、常温下为态的金属。

【实验3—2】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加热时能燃烧,产生火焰,生成色的(化学式为)。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_1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_1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二()1、下列化合物可以有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A.氯化铜B. 氯化铁C.硫酸铁D.硫酸镁()2、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有a.试管夹b.镊子c.小刀d.冷凝管e.滤纸f.研钵g.烧杯h.坩埚i.石棉网j.玻璃片k.药题l.燃烧匙A. abdiB. ecfkC. fghlD. bcegj()3、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金属钠的密度是A.大于1.0g·cm-3B.小于0.8g·cm-3C.介于(0.8-1.0)g·cm-3之间 D.无法推测()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A.NaOH B.Na2O2 C. Na2O D.Na2CO3·10H2O()5、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钠与苯不反应)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浮动()6、铁在一定条件下与O2、水蒸气反应的共同产物是A. FeOB. Fe2O3C. Fe3O4D. Fe(OH)2()7、下列关于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有氢气产生B.此反应需在高温下才能发生C.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全部呈+3价D.该反应中水作氧化剂()8、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放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盐酸 B.氯化钠 C.氯化铜 D.氯化镁9、在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请根据钠的性质解释说明(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_______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2)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钠很快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20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20

2017-2018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6·枣庄高一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错误!( B )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C.总溶液的质量增大,有H2放出D.总溶液的质量不变,有H2放出解析:钠投入溶液后,立即与水作用生成NaOH和H2,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NaOH结晶析出后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且消耗部分原溶剂水及对应析出部分NaOH晶体,故溶液总质量减小。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错误!( D )A.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2H2O===Na++2OH-+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钠与盐酸反应:Na+2H+===Na++H2↑D.钠与氯化钾溶液反应:2Na+2H2O===2Na++2OH-+H2↑解析:A中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2Na+2H2O===H2↑+2Na++2OH-。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614124.doc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170614124.doc

3.1.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C.铝不易被氧气氧化D.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B.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作氧化剂C.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钠的还原性小于铝D.金属元素被还原时一定生成金属单质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4.在500mL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A.1.0mol/L B.2.0mol/L C.1.5mol/L D.3.0mol/L5.某无色溶液放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在该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A.Na+B.Mg2+C.H+D.CO32-6.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产生H2最多的是A.将钠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B.将钠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将钠投入足量的硫酸铝溶液中D.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穿一些小孔,放入足量水中7.在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是A.水B.铝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和水8.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同温同压下),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A.1∶1 B.1∶2 C.1∶3 D.2∶19.某不纯铁片可能含有Mg 、Al 、Cu 等金属杂质,取这种铁片5.6 g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g 氢气,则该铁片中A .一定含金属镁B .一定含金属铝C .一定含金属铜D .一定同时含有四种金属10.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投入的Na 、K 一定等质量B .投入的Na 的质量大于K 的质量C .曲线a 为K ,b 为NaD .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酒精灯火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二
()1、下列化合物可以有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A.氯化铜
B. 氯化铁
C.硫酸铁
D.硫酸镁
()2、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有a.试管夹b.镊子c.小刀d.冷凝管
e.滤纸
f.研钵
g.烧杯
h.坩埚
i.石棉网
j.玻璃片
k.药题
l.燃烧匙
A. abdi
B. ecfk
C. fghl
D. bcegj
()3、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金属钠的密度是
A.大于1.0g·cm-3B.小于0.8g·cm-3
C.介于(0.8-1.0)g·cm-3之间 D.无法推测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A.NaOH B.Na2O2 C. Na2O D.Na2CO3·10H2O
()5、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钠与苯不反应)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浮动
()6、铁在一定条件下与O2、水蒸气反应的共同产物是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OH)2
()7、下列关于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有氢气产生
B.此反应需在高温下才能发生
C.生成的铁的化合物中铁全部呈+3价
D.该反应中水作氧化剂
()8、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放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盐酸 B.氯化钠 C.氯化铜 D.氯化镁
9、在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请根据钠的性质解释说明(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_______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
(2)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钠很快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

(3)钠在水面熔化成小球,是因为。

(4)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是因为。

(5)钠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滴有酚酞的水会由无色变为,这是由于。

10、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后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燃。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2)加热圆底烧瓶的作用是,烧瓶底部放了几片碎
瓷片,其作用是。

(3)干燥管里可装入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4)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附加题:
()1、一块表面已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钠块5.4 g投入足量的水中,最多能产生0.1 g H2则原来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A.2.3 g
B.3.1 g
C.4.6 g
D.5.3 g
()2、将2.3g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双选)
A.2.3/100×100%
B.4/(100+2.3-0.1)×100%
C.4/(100+2.3)×100%
D.4/(4+100-1.8)×100%
3、(1)如下图(左)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

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上图(右)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

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
a .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