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及答案(2008)

合集下载

(2208)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2208)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2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B.社团C.政党D.市民社会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C.政党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B.有机组织性C.阶级性D.公共性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B.共和党C.民主党D.工党6、民主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C.二元君主制D.寡头制8、()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B.选举权C.罢免权D.质询权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经济基础B. 政治权力C. 社会结构D. 文化传统2. 以下哪一项不是政治权力的来源?A. 法律B. 传统C. 暴力D. 教育3. 政治制度的类型包括:A. 君主制B. 民主制C. 独裁制D. 所有以上4. 政治参与的途径不包括:A. 投票B. 抗议C. 网络舆论D. 个人修养5. 政治文化是指:A. 政治制度的总和B. 政治行为的规范C. 政治观念和价值观D. 政治权力的分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

7. 解释政治制度与政治过程的区别。

8. 描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政治意识形态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10. 分析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政治权力2. 答案:D. 教育3. 答案:D. 所有以上4. 答案:D. 个人修养5. 答案:C. 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二、简答题6.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主要包括法律、传统、民主选举和道德认可。

法律为政治权力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界限;传统是历史沿袭下来的政治行为模式;民主选举体现了民众对政治权力的授权;道德认可则是基于社会价值观对政治权力的认同。

7.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如君主制、民主制等。

而政治过程则是指政治权力如何被运用、政治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治行为如何展开的动态过程。

8.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它不仅能够反映民众的意愿和需求,还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政治参与的途径包括投票、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参与社会组织等,这些途径有助于形成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政治环境。

三、论述题9. 政治意识形态是一套关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的观念体系,它影响着个人和集体的政治行为。

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等,会引导人们支持不同的政策和政治行动,从而影响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有答案(电大本科补修)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有答案(电大本科补修)

政治学原理复习指导第一部分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2、议行合一原则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3、(D、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4、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大众传媒B、立法机关C、超国家机构D、政党和议会党团)。

5、两党制以(C、英国D、美国)最为典型。

7、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B、民主制)。

8、宪政的核心是(D、民主政治)。

9、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10、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国家)。

1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13、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14、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欧洲共同体B、独联体C、俄罗斯联邦)。

15、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政治合作)的理解。

1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17、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18、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秩序)。

19、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现代化)过程。

20、政治权力具有(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的特性。

21、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参政权)上。

22、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制度化D、独立性)为特点。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导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填空题:、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儒家,“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在西方,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是神权政治理论在近代的一个变种,仍是将“政治”的本质归结于一种超社会、超自然的力量。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时期。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

、政治行为研究属于微观政治研究。

、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微观的政治科学研究技术,是指在政治科学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具体的工具性的、手段性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东方传统的政治学,以中国传统政治为代表,是一种实践性的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补学分)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补学分)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题(补学分)一、填空题1、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___________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3、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5、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职能。

6、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7、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

8、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9、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____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0、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1、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____________,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2、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和单一制。

13、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4、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的效率。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15、____________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16、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7、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

18、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9、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0、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21、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22、政治认知过程包括、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测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测答案

四、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答:(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②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③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B 神权C 道德D 权力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C )。

A 法治 B德治 C礼治 D 无为而治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为思想核心。

A 王道B 法自然C 无为而治D 非攻4、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B 神权C 道德D 权力5、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 西塞罗7、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 C哈佛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8、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 C苏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西塞罗D 苏哥拉底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BCD )。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本位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B 阶级状况C 政治力量分布D 政治秩序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BC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B 势 C术 D 变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卷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卷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材料整理黄土)一、课程说明1、课程概述:《政治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学期课,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及其他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在系统介绍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2、课程目的:《政治学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1)政治操作原理;(2)政治分析原理。

政治操作原理有一部分涉及实际的经验,属于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涉及制度安排。

本课程重点是在政治分析原理方面,目的在于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3、课程受益估计: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学生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3)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说明1、考核概说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政治学原理》课程结业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有效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并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

考试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教育的要求。

2、考核依据《政治学原理》课程考核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

学生可参考使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小华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设出版发行的《政治学原理》录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制作的IP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
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多年。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
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
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
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
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
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
态。

、政治程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一般来说,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