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21011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检查报告 .doc

年月日
六、学校审核意见:
学校负责人签名:学校公章
年月日
项目主持人(团队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二、哪些工作尚未按计划完成,原因及措施,能否按期完成:
项目主持人(团队负责人)签字:
成员签字:
年月日
三、经费使用明细情况:
项目主持人(团队负责人)签字:
成员签字:
年月日
四、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项目的组织实施、进度、预期效果、经费使用等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五、学院审核意见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检查报告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
一级专业门
项目所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级专业类
项目实施时间
起始时间:年月完成时间:年月
项目级别
申请人或申请团队
姓名
年级
学校
所在学院、专业
联系电话
主持人
成员
指导教师
姓名
年龄
单位
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
一、项目进展情况:(包括项目的组织实施、进度、预期效果及教师指导等情况)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平台项目从何时开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平台项目
从何时开始
篇一: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20XX年金融学院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果公示
篇二: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创新类项目)结题申请书
篇三: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09年立项项目名单(徐州师(: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平台项目从何时开始)范大学)。
江苏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

学校名称
推荐
排序
推荐项目名称项目主持Fra bibliotek*项目所属一级专业门
项目所属二级专业类
导师
姓名
是否推荐国家级项目
项目起始时间
项目完成时间
姓名
专业
注:1.项目主持人为两人时,请按顺序填写主持人姓名和专业。
2.推荐国家级项目和推荐省级项目请分别排序。
年月日
注:表格栏高不够可增加。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申报学校情况表
学校名称
学校主管部门
联系人
姓名
性别
行政职务
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学校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申报、遴选推荐、过程管理、组织保障、项目验收、经费管理等)
学校扶持政策和经费资助
学校负责人签字:学校公章
年月日
注:表格不够可另增加。
二、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的训练目标、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环节、教师指导、项目结题等)
三、学校提供条件(包括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验实训情况、配套经费、相关扶持政策等)
四、预期成果
五、经费预算
六、导师推荐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七、院系推荐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名:学院盖章:
年月日
八、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负责人签名:学校公章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
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
一级专业门
项目所属
二级专业类
项目实施时间
起始时间:年月完成时间:年月
是否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是()否
申请人或申请团队
姓名
年级
学校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
划立项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教办高[2012]11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2.10.31
【实施日期】2012.10.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
(苏教办高〔2012〕11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12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苏教办高〔2012〕3号)精神,经学校遴选推荐、省教育厅网上公示和审定,确定2012年江苏高校
1 / 1。
新版新版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课件.doc

学校组织管理情况汇报表
学校名称
(公章)
学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负责训练计划组织管理的职能部门
学校关于训练计划的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申报、遴选推荐、过程管理、组织保障、项目验收、经费管理等)
学校扶持政策和经费资助情况(指学校关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相关激励政策、经费保障等措施和实施情况)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开展情况与主要成效
近三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完成情况(指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情况、进展情况和结题情况)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管理办法

常纺院教字〔2010〕10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办学实际,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每年四月),采用团队参与项目机制,积极倡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技合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条学校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由教育厅立项拨款、学校拨款及企业赞助等构成。
第四条学校鼓励学生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第五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行学校和系(分院)两级管理。
第七条教务处是代表学校进行项目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经费管理等工作。
具体包括:1.聘请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等工作。
2.负责专家委员会的各项具体工作及项目经费管理;3.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平台,并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网上交流平台”提供相关资料。
第八条各系(分院)按照上级文件的各项要求实施管理,保证各方面措施均落实到位,确保项目正常有序运转,取得成效:1.成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指导小组,负责本院(系)训练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分管科研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等;2.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和遴选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负责项目检查、监督和总结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对立项项目的经费进行统一管理;3.确保本系(分院)实训基地、实验室向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开放。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09SSJCX11
KDN-08A定氮仪的技术革新研究
团队
杨广超
蒋茂霞
应用化学
07
科文学院
王锦化
3500
2009.2
2009.12
09SSJCX12
大学校园LED路灯节能装置的设计与开发--以徐师大“广场路灯”为例
团队
刘郭佳
李志辉
电子信息工程
06
科文学院
戴新宇
3500
2009.5
2010.4
2009.5
2010.10
09SSJCX24
“彭学跳蚤”二手品交易公司商业策划
团队
毛一寒
郭淳
金融工程
07
经济学院
黄景章
李刚
2500
2009.5
2010.4
团队
岳芳
张孟莹
市场营销
07
管理学院
顾海华
3500
2009.5
2010.4
09SSJCX20
经济危机时期乳制品制造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维维集团为例
团队
叶艳秋
市场营销
07
管理学院
侯立松
2500
2009.5
2010.4
09SSJCX21
网络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团队
曹双
音乐表演
07
音乐学院
09SSJCX13
传统启蒙读物在江苏省幼儿教育中推广和普及的可行性研究
团队
许媛
汉语言文学
06
文学院
魏本亚
2500
2009.5
2010.4
09SSJCX14
语用学关照下的网络新闻语言研究
江苏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已有的实践创新成一、申请理由果等)二、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的训练目标、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环节、教师指导、项目结题等)三、学校提供条件(包括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验实训情况、配套经费、相关扶持政策等)四、预期成果五、经费预算六、导师推荐意见签名:年月日七、院系推荐意见院系负责人签名: 学院盖章:年月日八、学校推荐意见:学校负责人签名: 学校公章注:表格栏高不够可增加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申报学校: 项目名称: 项目主持扬州大学人: 主持人所属专业:指导老师: 申报时间:2010年5月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材料袋申报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参考分类目录(本科)门类二级类0810环境与安全类01 哲学0101 哲学类0811化工与制药类02 经济学0201 经济学类0812交通运输类03 法学0301 法学类0813海洋工程类0302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814轻工纺织食品类0303 社会学类0815航空航天类0304 政治学类0816武器类0305 公安学类0817工程力学类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类0818生物工程类0402 体育学类0819农业工程类—_ 、《. 、、/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0820林业工程类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0821 公安技术类0503 新闻传播学类09 农学0901 植物生产类0504 艺术类0902草业科学类06 历史学0601 历史学类0903森林资源类07 理学0701 数学类0904环境生态类0702 物理学类0905动物生产类0703 化学类0906动物医学类0704 生物科学类0907水产类0705 天文学类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类0706 地质学类1002预防医学类0707 地理科学类1003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0708 地球物理学类1004 口腔医学类0709 大气科学类1005中医学类0710 海洋科学类1006法医学类0711 力学类1007护理学类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1008药学类0713 材料科学类11 管理学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0714 环境科学类1102工商管理类0715 心理学类1103公共管理类0716 统计学类1104农业经济管理类08 工学0801 地矿类1105图书档案类0802 材料类0803 机械类0804 仪器仪表类0805 能源动力类0806 电气信息类0807 土建类0808 水利类0809 测绘类扬州大学201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
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苏教高〔2011〕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训练计划”)向纵深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障“创新训练计划”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创新训练计划”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问题发现为牵引、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第三条“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十一五”立项基础上增加项目数量,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管理运行机制,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第四条构建三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建立省级项目从校级项目中遴选产生,国家级项目从省级项目中择优推荐的制度,
形成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龙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主干、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基础,衔接紧密、结构完善的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
第二章立项
第五条“创新训练计划”遵循“注重切实可行、注重过程参与、注重实践创新”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和训练。
第六条“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分为三类: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
省重点项目将推荐参加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遴选。
第七条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研究方案可行,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
选题范围为: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等。
第八条“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项目。
创新团队人数应控制在5人以内,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负责一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严禁学生弄虚作假和抄录指导教师的研究成果,一旦发现将取消该课题,该课题参与学生今后不得再次申请参加省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第九条每个项目至多2名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不得超过2项。
第一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省级重点项目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本科院校35周岁(含35周岁)以内的指导教师和高职院校的指导教师职称要求可放宽到中级职称(比例应控制在25%以内)。
指导教师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阅学生的研究结果等。
鼓励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有学术不端行为记录的教师不得担任指导教师,严禁指导教师代学生申报和完成课题研究,一旦发现将取消该教师今后的指导教师资格。
第三章管理
第十条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省级“创新训练计划”的宏观管理,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及实施方案,审定项目立项、落实项目资助经费、组织项目总结交流等工作,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各高校应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领导负责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组成由教务部门牵头,科研、财务、设备、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具体负责组织项目立项评审、阶段检查、结题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项目申报以学校为单位,由学校先行立项建设,再从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创新训练计划”和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类项目。
第十二条省教育厅在学校申报、公示监督的基础上,正式确立省级立项项目。
省属本科院校上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类项目的项目必须是省级重点项目。
第十三条训练项目建设周期为1~2年,个别综合性团队项目建设
周期可适当延长1年。
对不符合结题条件或有特殊原因在规定年度不能结题的训练项目,项目主持人应实事求是地写出书面报告,经学校教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备案,经同意后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3年(原则上要求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项目)。
超过以上规定时间未鉴定结题的课题,省教育厅一律予以撤项处理。
第十四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涉及减少、变更研究内容、研究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交书面报告,经学校教务处审核,报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批准。
第十五条训练项目建设期满后,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由省教育厅委托学校自行组织验收,重点项目结题需提前报省教育厅审核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鉴定结题或委托学校组织验收。
各学校每年6月底前将本校创新训练计划实施进展、验收结果和“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四章保障
第十六条“创新训练计划”设有专项经费,省教育厅将根据情况给予“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按照不少于1:1的比例及时配套到位。
指导项目由所在学校落实资助经费。
各高校可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单个项目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应专款专用,各管理环节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管理费用。
经费主要用于项目调研差旅费、实验费、材料费、资料费、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等。
第十七条学校应在完善创新训练计划校外三级实施体系基础上,着力构建学校和院系两级创新训练体系,包括面向校内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面向其中部分学生的院系创新训练项目、面向兴趣生、特长生的
各类竞赛、面向优秀生的国家级、省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训练所需的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等方面支持,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等向学生免费开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践基地。
第十九条对通过验收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参与学生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折算成公共选修课学分或素质教育学分;对优秀成果和作品,优先推荐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对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本科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第二十条学校应根据“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任务量和完成质量,对指导教师予以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并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时向优秀的指导教师倾斜。
第二十一条所有“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均从“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平台”提交,并按照要求提交季度报告、中期检查和验收报告,省教育厅和学校共同监督项目实施情况。
为促进各高校间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开放与交流,各高校应在“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平台”基础上积极搭建校级及院级创新项目平台,定期开展相关学术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创新训练计划”取得成果、发表论著时应标注“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资助,可注明项目编号。
编号规则为:年度+学校编码(5位数字)+3位流水号+项目类型标识码(重点项目用Z 表示,一般项目用Y表示,校筹项目用X表示),按照重点项目(财政立项资助的重点项目、校筹的重点项项目)、一般项目和校筹项目的顺序进
行编号。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