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情况
山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2015年续表10

2762575 912668 794275
1569212
2601717 607048
5198974 2436924 1850073 1213695 1360587 1835212 2253285 1091820 1572480 1400827 1068136 1067830
5647783 6645452 13924334 11432864 17179611 13313156
15442497 16955990 29218016
7709114
8888224 6338554 5522863 4649160
12626427 4312477
19336813 10680688 16099240
15897254 16911015 28266284
7456385
8960167 5913459 5386111 4506833
13692009 4634838
18196563 10734189 16317548
4965462 6222528 10950960 5643122 6900189 4923931 7752076 2682281 5861919
地区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 曲阜市 邹城市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宁阳县 东平县 新泰市 肥城市 威海市 环翠区 文登区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东港区 岚山区 五莲县 莒县 莱芜市 莱城区 钢城区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兰陵县 费县 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
1453172 1989300 2016619 1314000 1982864 2379433 4171171
山东统计年鉴2018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畜牧业生产情况(2017年)

220423.34 5386.04
15220.98 4834.72 4519.91 6294.23
18257.71 37218.52 11042.12
9080.68 5857.67 8910.00 2260.49 19740.51 13935.88 26722.16 13984.10 17157.62
3402.03 44.27
394.42 140.88 188.10
8.01 15.05 194.88 947.27 138.28 11.95 167.75 90.22 684.25 59.52 59.12 89.71 168.36
肉类 总产量 Output of Meat
#牛 肉 Beef
#猪 肉 Pork
13-13 各市畜牧业生产情况(2017年) Prod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by Region(2017)
地区
Region
大牲畜 年末存栏
(万头) Stocked Large Livestock at
Year-end (10000 heads)
#牛 Cattle
猪 年末存栏
#羊 肉 Mutton
#禽 肉 Poultry Meat
奶类 产量 Output of Milk
8660061 325036 506903 156487 207408 202925 665012
1219013 602065 405177 199043 277604 77148 996855 848513 676451 476178 818244
186.57 93.29 13.26 38.66 22.38
185.52 153.71
83.52 70.97 450.36
峄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峄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4月1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人民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千方百计抗下行、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为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速有所回升。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审定,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7.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6.3%。
税收占GDP比重为5.8%。
人均生产总值43498元,增长4.3%。
图1 2012-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0.36亿元、82.72亿元和64.6亿元,分别增长4.3%、3.6%和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1.2:36.7调整为12.1:49.3:38.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
图2:2010年与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59.7亿元,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
二、农业农业经济总体平稳。
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4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之比为77.3∶0.7∶18.7∶2.1∶1.2,种植业基础地位稳固。
粮食产量稳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1.8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2万亩,粮经比例为73.8︰26.2,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
全年粮食总产量33.4万吨,比上年增长3.1%。
平均单产444.4公斤/亩,增长0.7%。
其中小麦单产452.4公斤/亩,增长0.4%;玉米单产452公斤/亩,增长1%。
林业发展良好。
全区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6万亩,新育苗0.11万亩,中幼龄林抚育作业面积3.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0万株。
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稳定。
肉猪、肉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9.8万头、1.7万头、10.3万只和339.7万只。
中国商务年鉴2016:中国2015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分企业统计(五十六)

725
2543
0
0
0
0
0
3
22583
5765
0
310
3
4627
6390
903
102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摘编自:中国统计数据库{www.sh
015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分企业统计(五十六)
对外劳务合作 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数量
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 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 派出人数 期末在外人数
期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数量
21 1603
73 46 240 5131 26 93 2822 348 625 1056 464 1348 44 18 3890 465 310 1023 89 212 1563 474 697
0
0
0
21
0
0
95
521
1603
521
0
0
0
0
26
0
0
0
46
0
46
208
138
240
138
8700
10623 1751
5131
1751
0
0
0
0
0
47
120
31
93
31
3528
3472
831
2822
831
0
0
336
348
336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三、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 2、降杠杆
现状:
政府负债:2015年底,窄口径地方债务率约为86%,宽口径(包括或有 债务8.6万亿)则为133%。 企业负债:2014年底,企业部门债务总额为83.1万亿元,其中国企(非 金融)负债约为66.5万亿。企业部门债务约为130.6%。一般发达经济体 的企业负债比率约在50%至70%之间。 居民负债:2013年底,中国未偿还消费贷款约21万亿,负债率为36.7%。
动力煤价:2011年初的848元/吨,目前370元/吨,降幅56.3% 螺纹钢价:2011年初的5200元/吨,目前2000元/吨,降幅61.5%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5、新经济的现状-快速发展,民营主导
根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6)》:“十二五”时期,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将是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由此可见,我 国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可以看出,经济回落主要 是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的回落造成的,第三产业是增 长的。 2、第二产业占GDP的40.59%, 也就是说GDP中只有一小半增 速是下行的,大部分增速仍是 加快的,只是下行的部分速度 稍快一点导致了GDP的整体小 幅回落。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2、三大需求的角度
2013年 2014年 这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015年
市净率
资产负债率
2.07
68.04%(50.72%)
2.84
3.52
68.61%(42.86%) 69.42%(37.7%)
山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12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2015年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21824.6
7.7
1589.7
4.3
10210.2
7.4
10024.7
8.6
8.5
53506.7
2.2
1750.6
10.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亿元)
2445.4
15.9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
28993.3
2843.4
#住户存款
(亿元)
13009.1
1259.1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亿元)
21982.5
2184.1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556
9.0
注: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市。 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栏为比年初增加额。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
(亿元)
5333.8
4.6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3080.9
3.7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796.3
1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5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81.1
-7.1
#出口总额
(亿美元)
228.9
0.9
实际到账外资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1-1 各地区人口数1-2 按性别分人口数1-3 按城乡分人口数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 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 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 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 年中人口数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7-5 全部就业人数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10 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2 消费价格指数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40 消费价格指数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中国统计年鉴2019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互联网主要指标发展情况(年底数)

180765.9
410.1
1526.7
28.1
4.3
205114.9
410.1
2113.2
上海 江苏
147.4 188.3
37.8
2069686.3
28.7
1378142.3
1528.5 1613.3
1871.8 7131.5
移动互联网 用户 (万户)
移动互联网 接入流量 (万GB)
互联网宽带 接入用户 (万户)
259.2 410.9 1193.1 1682.6 1681.8 865.6 774.8 1341.2 1843.6 2059.6 3101.4 4227.6 3848.0 3792.8
26.5 69.4 84.3 150.4 287.8 323.2 190.8 229.6 268.1 320.2 334.9 422.9 482.4 533.3 523.4
922.5 493.9 569.5
772.9 2107.5
2475.7 3308.8 4075.9 4737.3 4873.7 6398.4 7454.0 9377.3 11741.7
67.8 26.2 857.5 196.7 96.4
213.5 94.3
241.1
1244.4
16333.6 21716.4 24926.8 29552.2 35351.6
638.8 437.9 2159.8 991.0 628.3
1136.0 588.2 810.7
772.9 3351.9
9963.5 11691.4 13442.4 14153.6 15174.6 19547.2 22266.6 25476.7 28996.5
571.0 411.8 1302.2 794.3 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