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模板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浅析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浅析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创25年来最慢的增长率。
人民币全年贬值5%,创记录以来最大跌幅。
从当前舆论可以明确看出,国内诸多学者及投行齐“唱多”并预测中国经济即将获得稳定;而国际投行及投资基金则是“唱空”中国。
国内学者的结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八年里不绝于耳,国际投行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中国经济究竟如何?经济新常态下究竟面临怎样复杂局面?李克强政府的改革政策如何解决当前经济问题? 一、数据回顾 1、中国GDP增幅创25年新低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中国经济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高点14.2%,总体下行八年增长幅度下降超过50%,也是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持续时间最久的经济增长减速。
2、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过半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三大产业增速均下滑。
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速下滑幅度最大仅增长6%;第三产业增长8.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这是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过半。
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551590亿元,同比增长10%,创15年新低。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6%,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此前社科院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9.4万亿元,增长14.7%。
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无法起到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大幅减弱。
4、贸易进出口总值大幅下降 2015年全年,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
自2009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时隔6年后的第一次双降。
同时,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
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
二、数据透视 1、金融业增加值贡献率高 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为57500亿元,同比增速15.9%,2014年同比增速仅为10.2%。
2016形势与政策.docx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如何制定“十三五”规划、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进行了精心的筹划。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认“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概述: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含义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再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既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的是“强盛中国”;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的是“幸福中国”,目标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处的现状我们之所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是因为我们还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现状从全球来看,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正在调整、变革,变化的本身其实就是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
机遇不是等来的,机遇转眼即逝,挑战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主动寻找机遇,善于抓住机遇。
(二)国内现状1.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实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国内有广阔市场,扩大内需、城镇化的提升均将提供巨大潜在的经济需求,中国人口众多,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会有很强的需求拉动。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2016(上)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 比2014年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 实际增速比2014年回落2.9个百分点。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2016(上)
(5)市场销售增势良好
国内消费市场运行国内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较2014年同比增长10.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全年对国民经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2016(上)
2、中国经济在2015年取得的具体成就
(1)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优化 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增长 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分产业看,第 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 ,增长8.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 ,达50.5%,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 10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下降5.6%。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2016(上)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2016(上)
(2)农业经济持续向好
中国政府加大“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粮食总产量 62143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 实现历史性的“12连增”。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较2014年提升14.8个百分点。
2016国际形势及中国经济走势力

2.00%
4.00%
6.00%
8.00%
项目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Project
• 我国GDP走势
13.10% 12.80% 12.70% 12.50%
2008年第1-4季度
•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58 56 54 52 50 48 46 44 2010年02月份 2010年04月份 2010年06月份 2010年08月份 2010年10月份 2010年12月份 2011年02月份 2011年04月份 2011年06月份 2011年08月份 2011年10月份 2011年12月份 2012年02月份 2012年04月份 2012年06月份 2012年08月份 2012年10月份 2012年12月份 2013年02月份 2013年04月份 2013年06月份 2013年08月份 2013年10月份 2013年12月份 2014年02月份 2014年04月份 2014年06月份 2014年08月份 2014年10月份 2014年12月份 2015年02月份 2015年04月份 2015年06月份 2015年08月份 2015年10月份 2015年12月份 2016年02月份 2016年04月份 2016年06月份 2016年08月份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vestment Advice Of The Project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近2年均在经济萧条警戒线上徘徊,且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
— 7—
0.01
0.02
0.03
0.04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三、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 2、降杠杆
现状:
政府负债:2015年底,窄口径地方债务率约为86%,宽口径(包括或有 债务8.6万亿)则为133%。 企业负债:2014年底,企业部门债务总额为83.1万亿元,其中国企(非 金融)负债约为66.5万亿。企业部门债务约为130.6%。一般发达经济体 的企业负债比率约在50%至70%之间。 居民负债:2013年底,中国未偿还消费贷款约21万亿,负债率为36.7%。
动力煤价:2011年初的848元/吨,目前370元/吨,降幅56.3% 螺纹钢价:2011年初的5200元/吨,目前2000元/吨,降幅61.5%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5、新经济的现状-快速发展,民营主导
根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6)》:“十二五”时期,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将是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由此可见,我 国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可以看出,经济回落主要 是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的回落造成的,第三产业是增 长的。 2、第二产业占GDP的40.59%, 也就是说GDP中只有一小半增 速是下行的,大部分增速仍是 加快的,只是下行的部分速度 稍快一点导致了GDP的整体小 幅回落。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2、三大需求的角度
2013年 2014年 这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015年
市净率
资产负债率
2.07
68.04%(50.72%)
2.84
3.52
68.61%(42.86%) 69.42%(37.7%)
2016年中国经济金融新形势分析

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开局良好、喜中有忧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二)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风险
1.运行平稳
1.运行平稳
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系统
一季度经济数 据表明,目前我 国宏观基本面良 好,新常态下经 济周期的“微波 化”特征将更为 鲜明,经济运行 有望继续保持大 体平稳的运行态 势。
新业态、新的服务 方式层出不穷。
• 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增长27.8%, 在高增长基础上继续维持发展
• 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绿色发 节能降耗继续推进。 展正在推进。
4.好于预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 一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同比 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 59510亿元,增长5.8%;第三 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 7.6%。以2015年价格计算,今 年一季度GDP增量为9851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三)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风险
1.企业盈利下降致使银行信用风险上升 2.债券和股票市场风险增加 3.资本流出压力加大 4.各类金融风险积聚并交叉传播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曾一度出现较明显的贬 值预期,市场汇率波动较大, 不仅体现在在岸人民币CNY 与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的即 期汇率上,同时还体现在二 者价差随着汇率波动幅度的 增大而增大,且价差多以 CNH高于CNY情况呈现。
2016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一览
整顿风暴:14部委重拳打击非法集资 二季度清理广告
在民间理财接连“暴雷”、非法集资案件频发背景下,监管层重拳 出手整治。4月27日,国务院处非部际联席的14个部宣布,重拳出击 非法集资。 一行三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工信部、公安部等14部委定 于下半年开展全国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整治活动,对民间投资理财、 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和民办 教育、地方交易所、相互保险等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
2016《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姓名:赖思倩学号: 201510102550系别:管理系班级:会计12班指导老师:宋娜完成时间: 2016年5月18日感想: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快速发展。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分产业看,结构调整加快,向服务业和中高端制造业提升趋势明显。
二、农业经济发展稳定。
国家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保护及调动种粮积极性。
据调查,2016年全国稻谷意向种植面积增长0.3%,小麦增长0.4%,玉米下降0.9%,棉花下降18.8%。
目前,主产区苗情正常。
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44万吨,同比下降3.1%,其中猪肉产量1466万吨,下降5.9%。
三、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去产能继续推进等因素影响,工业总体增速仍处低位,但受益于企业补库存和投资增速回升,3月份以来生产活动有所加快,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15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四、国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政策措施,加大关键领域投资的力度,带动投资增速回升。
五、城乡居民消费平稳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比2015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920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105亿元,增长11.0%。
六、外贸增速先降后升,双向投资持续增长。
受外需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04.3%,在高技术服务业中,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41.7%和208.2%。
2016年中国宏观形势分析研判总结

2016年中国宏观形势分析研判总结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黑天鹅事件频出的国际环境,以及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民生保障改善,更加注重预期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一、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经济平稳运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增速稳。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7%,前三个季度单季度GDP增速也均为6.7%;另外,从环比增速来看,前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2%、1.9%、1.8%,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二是就业稳。
1~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达到1067万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预期目标为一千万人以上,已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
另外,登记失业率也较为稳定,9月国家统计局对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7%,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三是物价稳。
1~9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2%,9月当月增长1.9%。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
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由2015年的-5.9%升至今年9月份的0.5%。
可以看出,生产资料领域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减轻,这也是稳的表现。
四是农业稳。
我国已经连续十三年实现农业丰收甚至增产,今年夏粮略有减产,早稻也略有减产,秋粮已经在收割过程中,预计全年的粮食仍将实现丰收,或者可能略有减产。
但在目前粮食市场上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即使产量略减,也不是坏事。
五是收入稳。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3%。
若将今年人口增长率按照千分之五计算,人均GDP则达到6.2%的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论文学号:1503140214班级:机电1521任课教师:张彬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内容提要: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
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
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
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
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
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
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
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
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
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
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
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
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
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
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
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
跨境资本活跃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欧元区、日本等量化宽松给全球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二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力度与速度不确定,使跨国资本更倾向于短期化配置;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提高,跨国资本币种配置空间加大,发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的宏观形势、政策变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引起跨国资本重新配置的规模和频率会加大。
2016年将是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一年。
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大。
同时,全球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新的脆弱点。
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违约可能通过降低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和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
另外,跨国资本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可能成为引发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6年世界经济将有较大概率爆发金融危机。
如果金融危机真的爆发,且具有较强传染性,世界GDP增长率可能降至2.0%。
(姚枝仲)新兴市场改革调整重塑动力近年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势头有所弱化。
据IMF数据,2015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为4.0%,创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较发达经济体高2.0个百分点,而2009年这一差距为6.6个百分点。
这表明支撑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些中长期因素已发生周期性改变,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展望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将面临多重考验。
其中,以下几个因素尤其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
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
尽管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加息预期下已释放部分风险,但随着美联储在加息通道上不断前行,新兴市场国家因此面临的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股市动荡等诸多挑战将会日益加大。
二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5年11月原油价格为43.13美元/桶,较2008年7月的最高点下降67.4%;铁矿石、铜、铅以及粮食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都处于近年低位。
这已使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等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遭受重创。
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能否触底反弹,将对这些国家经济走势产生直接影响。
三是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由于金融危机以及疲弱的经济复苏,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债务水平不断上升。
据2015年4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2007年以来全球新增的债务近一半出现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
这将侵蚀新兴市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并减小财政政策空间,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发达国家低位徘徊两难抉择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幅相对平稳,经济增长中枢水平更低。
二战以来,发达国家潜在经济增速呈台阶式下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中,平均经济增速接近5%;70至90年代下了一个台阶,平均经济增速接近3%;新世纪以来又下了一个台阶,平均经济增速不足2%。
制度和技术进步瓶颈、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恶化、债务高企等一系列因素,把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拉到较低水平。
近年来,发达国家是否陷入长期经济增长停滞引发各界热议。
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充分就业和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两难选择。
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代价是超乎寻常的低利率会带来超乎寻常的金融资产价格,孕育新的金融市场泡沫。
从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退出,有利于纠正金融资产价格高估,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代价是需求不足和失业加剧。
这些是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美国经济处于宽松政策退出阶段,政策环境对短期经济增长形成压力。
日本和欧元区则仍在宽松政策轨迹上,政策环境支持短期经济增长。
美国政策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了最坚决、彻底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依托。
美联储去年12月宣布加息,结束了7年的零利率,这标志着美国经济所处的政策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这一变化对未来几年的美国经济至关重要。
尽管美联储一再强调加息过程是渐进的,将依据经济形势而定,但加息预期改变了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和长端利率预期,势必影响消费和投资。
美国经济能否在加息预期环境下继续保持经济增速有很大疑问。
很多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表示怀疑。
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接近其2%左右的经济潜在增速。
欧元区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弱势复苏。
几经波折后,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步伐更坚定,各国在处理主权债务纠纷方面达成了中期内的妥协方案。
欧元区政策环境对经济增长更友好,金融市场环境和投资者信心逐步改善,欧元区经济景气程度持续小幅爬升。
经理人采购指数、就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持续小幅改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仍处于低位,主要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尽管欧元区经济处于上升通道,但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并不乐观,欧元区经济上升空间有限。
欧元区经济潜在增速为1%左右,预计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速稍高于潜在增速。
日本经济状况与欧元区情况接近。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在加码,对日本经济形成支持。
2015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有望由负转正,这主要得益于出口、消费和住宅投资改善,但企业投资仍保持在低位。
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日元贬值,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非金融企业利润持续增长,2015年第二季度非金融企业利润曾一度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企业利润改善有望改善企业投资增长。
日本经济潜在增速0.5%左右,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潜在增速。
整体而言,发达经济体2016年的经济增速将在低位徘徊。
由于货币政策取向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速面临向下调整压力,欧元区和日本有望保持弱势向上复苏。
鉴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低于2%,目前发达经济体的低速增长是常态。
随着更多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发达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张斌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目前来看,中国经济至少有四大亮点。
首先一个亮点是,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诸多进展。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测算,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开始逐年上升,目前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已达到46%左右。
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收官时,这个比例能够达到甚至超过50%,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
消费仍然托着中国的经济,跟这个相关的是,目前就业形势是非常好的,登记失业率及统计失业率基本处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最低位。
第二个亮点是,金融领域内的改革有很多进展,比如存款保险机制,比如利率基本上实现市场化,比如人民币已经进入SDR成了一揽子货币的成员,这些都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
比如,人民币加入SDR 一揽子货币,金砖国家投资银行已在上海选址,很快就会正式开张、搞建设。
中国领导力也彰显出来了,在各种各样的多边经济外交场合,中国领导人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领导人发言以及中国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发言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
第三个亮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非常巨大的。
这体现在中国的大国优势正在凸显。
讲一个例子,紧邻浙江、江苏的安徽省人均GDP全国排名靠后,而江苏人均GDP则居前列,两省人均GDP差这么远,当然是不好的事情,但这恰恰是安徽省下一步上升的理由。
一旦跨省之间的资源流动、人口流动、资金流动形成,大国优势能够形成。
根据我们的测算,“十三五”末期,中国省与省之间的最大经济差距将由目前的4倍缩小到2倍,从而进一步拉动人均GDP增长。
从经济增长潜力的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现有劳动力总数基本上处于峰顶,但是受教育水平和寿命在提高,每一个人有效的可以健康工作、健康生活的年限比前辈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