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习题课件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⑦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它们在草丛、灌木间 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 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 捕。
⑧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 缓坡奔跑。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 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跑起来,它 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
1.注音或写汉字。(30 分)
针鼹.( yǎn)
雌.雄( cí)
褐.色( hè)
蜷.缩( quá)n 刹.那间( chà) 喙.(huì)
分泌.( mì) 蜥.蜴.(xī yì) 洞穴.(xué) nián( 黏 )液 zhé(蛰 )伏 fū(孵 )化
稠.密(chóu) 吮.吸( shǔn) 灌.木(ɡuàn)
4.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请分条概括。(8分) 善于隐蔽;活动路线固定,有“兔道”通行;选择适宜的路线 逃跑。
5.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8分)
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兔道”的狭窄。
6.第⑧段中加点词“很少”能否删去,为什么?(8分) 不能。“很少”是“极少”的意思,也有例外的情况,若删去则不 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⑤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 法”。
⑥草兔善于隐蔽。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 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秋末 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 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 临时巢穴。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 身。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 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 躲藏不动。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通过资料卡、图片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稀有动物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2. 学会通过资料卡、图片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针鼹的奇特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关爱稀有动物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针鼹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针鼹的分布地区及其保护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珍奇的稀有动物”。
b.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针鼹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针鼹的哪些知识?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针鼹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b. 学生通过资料卡、图片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加深对针鼹的了解。
3. 课堂讨论a.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针鼹的奇特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案例分析a. 教师展示针鼹保护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针鼹保护的意义。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关爱稀有动物。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针鼹的特点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保护稀有动物的决心。
6. 课后作业b. 学生绘制一幅针鼹的图画,展示针鼹的外形特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珍奇的动物——针鼹》

珍奇的动物——针鼹2023-11-10目录•针鼹简介•针鼹的外形特征•针鼹的生活环境•针鼹的生态角色•针鼹的保护状况•针鼹的研究价值针鼹简介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伊里安岛白天活动喜欢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食性杂食善于挖掘针鼹的繁殖卵生动物产卵在地下洞穴中每胎产1-2个卵繁殖期在9月至次年2月之间针鼹的外形特征针鼹的体型较小,通常只有几十厘米长,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
它们的身体非常适应地下生活,四肢短小,尾巴也短小,整体呈现出一种矮胖的形态。
针鼹的皮肤非常特殊,具有非常密集的毛发,这些毛发可以保护它们不受地下荆棘和昆虫叮咬的伤害。
它们的皮肤颜色通常是棕色或黑色,与地下的土壤颜色相似,这种保护色可以帮助它们在地下环境中隐身。
针鼹的外观针鼹的头部非常小,眼睛也非常小,但它们的耳朵却非常大,形状也很特别。
它们的嘴巴也很特别,嘴角长有锋利的牙齿,可以轻松咬碎昆虫的外壳。
针鼹的四肢非常短小,每个脚趾上都有锐利的爪子,可以帮助它们在地下挖掘和攀爬。
针鼹的生活环境•针鼹是一种珍奇的动物,属于卵生哺乳动物,具有尖锐的喙和爪子,以蚂蚁为食。
下面详细介绍针鼹的生活环境。
针鼹的生活环境针鼹的生态角色针鼹能够翻耕土壤,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土壤翻耕种子传播营养循环针鼹的肠道可以传播种子,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针鼹的排泄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来源,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03针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0201针鼹的天敌包括猛禽、走兽和爬行动物等。
天敌针鼹与某些昆虫存在共生关系,如与蚁类共同生活。
共生关系针鼹与其他掘穴动物存在竞争关系,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
竞争关系针鼹与其他动物的关系针鼹是独特的哺乳动物,具有独特的生态角色和适应性。
针鼹在生物多样性中的地位独特性针鼹物种数量较少,属于珍稀动物。
稀有性针鼹具有重要的生态和保护价值,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价值针鼹的保护状况针鼹的保护级别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针鼹被列为附录Ⅰ物种,禁止任何形式的国际贸易。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5.《珍奇的动物

《珍奇的动物——针鼹》同步练习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针鼹(yǎn) 褐色(hè) 黄澄澄(chéng) 卷宗(juan)B.喙尖(huì) 刹那(shà) 黏液(nión) 蛰伏(zhé)C.敦巢(cháo) 二枚(méI) 吮吸(shǔn) 粘住(zhān)D.粗糙(cháo) 蜷成(quán) 鸡爪(zhuǎ) 挖掘(jué)答案:B 导解:“刹那”中“刹”读chà。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吮吸:用嘴唇在乳头或小孔处吸取。
喙尖:鸟兽嘴的尖端处。
B.土屑:小的土块。
蛰伏:暗处隐藏起来,不吃也不动。
C.果腹:吃饱肚子。
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D.孵化:昆虫或动物的卵在一定温度和其他条件下变成幼虫或小动物。
恨之入骨: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答案:B 导解:“蛰伏”意为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也不动。
3.本文在说明中使用了许多打比方的方法,请判断下列句子哪个使用了这种方法,用了就在后面括号中打“√”;没使用就在后面括号中打“×”。
(1)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
( )(2)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
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
( )(3)一旦遇到敌害,如老鹰啦,蛇啦,蜥蜴啦,它就可以蜷成一团。
( )(4)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
( )(5)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
( )(6)针鼹走动速度缓慢,如滚动状。
( )答案:(1)√(2)√(3)×(4)√(5)√(6)×4.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针鼹的身上都披挂着粗硬、尖锐的刺。
刺黄褐色,刺顶端是深褐色,这种颜色是针鼹的保护色。
B.针鼹的掘土功夫只是用于有效地逃避敌害的袭击。
C.针鼹的食物主要是蚁类、蚯蚓等。
七年级语文《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语文出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语文出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学习要点:继续了解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洲际导弹自述》了解有关洲际导弹的知识,了解我国核武器的发展现状,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学习《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了解稀有动物的有关知识,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识记理解并积累《洲际导弹自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字词的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说明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理解科普说明文《洲际导弹自述》严谨的科学性和幽默的趣味性。
学习知识点:(一)常识部分1. 作者及作品:①朱毅麟:《洲际导弹自述》的作者,1934年生人,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系,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58年起从事火箭与人造卫星的研究设计工作,早年主持完成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的方案设计,我国“实践2号”一箭三星卫星系统的主要设计者之一,87年以来,主要是从事我国空间技术和人造卫星的发展战略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发表了学术论文100多篇,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7本航天科普书,发表250多篇科普小品。
现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
②王晓雨:澳大利亚华人作家。
代表作是《珍奇动物写真——澳大利亚特有动物》。
2. 科学小常识:①我国核武器与航天技术发展概况: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爆炸当量2万吨级的原子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67年6月又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爆炸当量为百万吨级;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20多年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发射了42颗国产卫星,其中通讯卫星7颗、气象卫星4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科学实验卫星14颗。
七年级语文下册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同步练习语文版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在括号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在横线上释词:针鼹()蛰伏()吮吸()黏液()招摇过市:。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其特点是。
3.文中说针鼹是珍奇的稀有动物,其“珍奇”体现在哪些方面?⑴⑵⑶⑷4.针鼹被作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为什么?5.本文介绍了关于针鼹的哪些方面的知识?6.说说下列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⑴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
⑵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
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
⑶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
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曾做过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用一句话概括你喜欢它的理由。
第二部分:(一)蚂蚁的本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期·托马期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事远不止于此。
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
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皮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量,居然能够()、()、(),成为一部活计算机。
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
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有时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
语文版七下语文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2)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第一部分:
1.在括号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在横线上释词:
针鼹()蛰伏()吮吸()黏液()
招摇过市:。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其特点是。
3.文中说针鼹是珍奇的稀有动物,其“珍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⑴⑵
⑶⑷
4.针鼹被作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为什么?
5.本文介绍了关于针鼹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6.说说下列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⑴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
⑵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
1.5米左右。
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
上它。
⑶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
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曾做过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用一句话概
括你喜欢它的理由。
第二部分:
(一)
蚂蚁的本领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期·托马期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
真菌,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
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
马明风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提高学生对珍奇稀有动物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针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针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针鼹这种珍奇稀有动物。
1.2 学生分享对针鼹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2.1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
2.2 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探究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鼹的珍稀原因及其保护意义。
3.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针鼹的建议,汇报交流讨论成果。
4. 情感升华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针鼹及其他珍奇稀有动物的重要性。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奇稀有动物的保护意义。
5.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针鼹的认识。
6.2 开展家庭作业,调查周围珍奇稀有动物的保护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是否真正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针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和保护状况的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同步练习语
文版
自主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针鼹.()蛰.伏()喙.尖()吮.吸()黏.液()
二、判断下面结合语境释词是否正确。
正确打∨,错误打×
⑴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某些大型运动会上用来象征吉祥的标记,多选用动物图案或模型),在全世界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破坏公共秩序)。
()
⑵它冬季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也不动),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
()
⑶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用果实填饱肚子)。
()
⑷在这段时间里,它的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笨拙迟缓,不灵敏)。
()
⑸毛孔中渗出浮汁供幼儿吮吸(用嘴唇在乳头或小孔处吸取)。
()
三、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⑶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迎合所向无敌 B.坚定符合所向无敌
C.顽强符合不可一世 D.坚定迎合不可一世
四、填空。
作者紧紧抓住针鼹的特点,从地进行了介绍,并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这位远方的来客。
能力训练
五、说说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⑴针鼹和刺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
它后腿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己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答:
⑵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答:
六、说说下列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⑴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
答:
②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
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
答:
⑶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
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
答: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
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
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1.第一段中加点词“这”,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
2.为什么说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
答:
3.第十二段中的加点的词“据估计”,是否用词不准确,为什么?
答:
开放拓展
八、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一次名人访问中,被问及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时,有人说是电脑,有人说是汽车,等等。
但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却说是冷气机。
他解释,如果没有冷气,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就不可能有高的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准。
他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看了有关报道,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记者问:“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2002年10月中旬,英国《卫报》就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获此“殊荣”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发明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纸、塑料餐用杯盘、电
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
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注],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
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发泡胶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填埋废弃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会造成土地板结,不能栽种庄稼和树木;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一种称为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
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里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溶出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名至实归”。
[注]降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分子。
可降解物质的垃圾便于处理,不致造成无法清除的污染。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受访名人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有电脑、汽车或冷气机等。
B文中认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塑料袋,但不止是塑料袋,还有“其家族”。
C废弃塑料袋焚烧时会释放出一种称为二恶英的毒性极大的化合物。
D塑料袋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2.根据文意填空:本文认为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它所形成的垃圾既不能埋又不能烧。
不宜填埋的原因是,不宜焚烧的原因是。
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下还会。
3.文中“殊荣”和“名至实归”都用了引号,两个引号分别表示: ( )
A.引用强调 B.否定强调 C.否定引用 D.引用否定
4.发明的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但许多发明应用的结果都有利有弊,请再举一例并作简要说明。
(4分) 九、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
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
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
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
效。
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
、三个方面。
2.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
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和。
3.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3分)
答:
参考答案:
自主积累:一、yǎn zhéhuìshǔn nián 二、⑴×⑵∨⑶×⑷∨⑸∨三、B 四、“珍奇和稀有”不同角度、全方位生动、准确、简洁能力训练:五、⑴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针鼹爪子的锐利。
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针鼹掘洞迅速的“绝活”。
六、⑴从繁殖上说明针鼹生存能力强,母乳有利幼儿的生长。
⑵从行为上说明针鼹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爪子挖土惊人的迅速。
⑶从外形上说明针鼹顽强的生存力,依靠身上的刺来自我保护。
七、1.答:是指针鼹要吃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这事。
2.答:因为它的主要职责是寻求食物,供自己生存、生长。
挖洞只是逃生的一种方法。
3.答:是用词准确,因为针鼹一天到底能吃多少蚂蚁、白蚁,没有经过具体的考证。
开放拓展:八、1.D 2.不降解会释放有毒气体溶出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第三空答“溶出有毒物质”或“危害人体健康”均可。
) 3. B 4.举例符合客观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九、1. 容易训练(训练)吃苦耐劳(工作)准确性高(准确性)2. 嗅觉敏锐3. 示例①利用猪的灵敏嗅觉来缉毒示例②运用蝙蝠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应用于军事、气象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