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M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的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的原则企业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实施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一系列决策和操作。
以一个有效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为基础,企业可以减少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的原则,并解释每个原则的重要性。
原则一:整体性思维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需要以整体性思维来考虑。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部分。
通过整体性思维,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并更好地协调不同环节之间的活动,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
原则二:透明度和可见性透明度和可见性是供应链管理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透明且可见的供应链网络,以便实时掌握供应链中的物流、库存和运输情况。
通过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需求、进行库存管理和优化运输计划。
透明度和可见性也有助于减少信息延迟和沟通问题,提高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和灵活性。
原则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的关键原则之一。
企业应该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的利益相关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
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付速度和质量,并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
原则四:灵活性和敏捷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是供应链管理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通过建立灵活和敏捷的供应链网络,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满足客户需求,并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和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原则五: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的基本原则。
企业应该不断评估和改进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和效率,寻找机会来提高供应链流程和运营。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和客户满意度的增加。
总结企业供应链管理设计的原则包括整体性思维、透明度和可见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持续改进。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解析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解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石。
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贯穿于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再到生产、分销和最终交付,每一步都应确保客户需求的准确实现。
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需求预测和分析机制,以及灵活的供应链调整能力,以应对需求的波动和变化。
协同合作的原则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与各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分销商,还应包括运输公司、仓储服务提供商等。
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企业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优化,提高整体效率。
协同合作还意味着在供应链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标准,以确保各环节的顺畅衔接。
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原则。
企业必须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供应中断、价格波动、运输延迟等。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计划,企业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持续改进的原则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不断寻求效率和成本的优化。
这涉及到对现有流程的审视和重构,以及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企业能够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性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
这不仅包括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还应关注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如劳动条件、人权保护等。
企业通过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减少负面影响,还能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信息化支撑原则强调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企业需要投资于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以实现信息的实时追踪和分析。
通过信息化支撑,企业能够提高决策速度和质量,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供应链管理的七条原则

供应链管理的七条原则供应链管理是以协调和管理涉及产品、服务和信息流动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提供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优化库存管理,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供应链管理需要遵循以下七条原则:1. 全球化视野在如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需要拥有全球化的视野。
这意味着要考虑到全球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政策。
同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还需要与跨国公司以及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流畅运作。
2. 高效运作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高效运作。
这要求通过合理地规划和安排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以确保产品和信息的流畅。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工具,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供应链的自动化和优化,提高运作效率。
3. 灵活敏捷现代商业环境中,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供应链管理需要具备灵活敏捷的特点。
这意味着供应链需要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例如调整供应商、加快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交付周期等,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灵活敏捷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
4. 合作共赢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
供应链中的每个参与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都应该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
通过分享信息、资源、风险和利益,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协同发展。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供应链管理也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意味着在供应链管理中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例如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提倡人权和劳工权益等。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管理不仅符合企业社会责任,也能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6. 数据驱动决策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数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供应链效率和各个环节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基本原理

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基本原理供应链管理的三大基本原理是:一体化原则、优化原则和创新原则。
一体化原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强调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和紧密连接,将整个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运作。
一体化原则要求各个环节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协商和制定供应链战略,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
通过一体化原则,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实施一体化原则时,供应链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及时、准确地交换信息。
其次,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分配机制,促使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再次,制定一体化的规划和决策机制,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协同规划。
最后,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激发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优化原则是指供应链管理中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供应链管理要通过优化各个环节的运作,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优化原则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供应链的运作,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实施优化原则时,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运作速度。
例如,通过优化物流配送,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实现库存的最优化控制。
其次,优化供应链中的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和整合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人力资源,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物资资源,合理配置物料和设备,降低成本。
最后,优化供应链中的决策和规划,实现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供应链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创新原则是指供应链管理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推动供应链管理的不断进步。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

供应链系统设计的原则是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有效和高效运作。
以下是供应链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原则:客户导向:供应链系统的设计需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期望。
供应链整体优化:在设计和实施供应链系统时,应该重点关注全局效益,而非局部效益。
任何供应链决策应该以最大化整体绩效为准则。
敏捷性:供应链系统需要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波动,以及不确定性因素。
设计应该考虑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协同与信息共享:设计供应链系统时,应着重考虑供应链各参与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以加快运作速度并降低整体成本。
系统集成:供应链系统的各个环节需要能协同工作并无缝连接。
考虑采用集成方法和技术,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以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的端到端流程优化。
可持续性:设计供应链系统时,需要关注环境问责、社会责任和长期可持续性。
从资源利用、运输至废物处理等方面,制定符合环保原则的计划和政策。
风险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应该考虑识别、评估和控制种类繁多的潜在风险。
建立弹性和备份策略来提高供应链对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
引入创新:在供应链系统设计中,引入新技术、方法和理念是不断提高供应链性能的关键。
大胆尝试创新、改进现有过程和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持续改进:供应链系统设计应当不断改进并优化,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提高。
鼓励跨部门的持续改进活动,关注效率、准确性和客户满意度。
数据驱动:供应链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和分析工具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预测和规划,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有效设计一个具备适应能力、灵活性和高效运营的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管理的五大原则

供应链管理的五大原则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五大原则,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1. **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企业在管理供应链时,不能只关注某个环节的成本或效率,而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如何优化整个供应链。
这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到最终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
只有整体优化,才能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降低整体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2. **信息共享原则**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信息共享,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库存情况、生产计划等信息,从而更好地协调行动,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信息共享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供应链策略,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3. **风险管理原则**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如原材料价格波动、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影响,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这包括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备货策略、建立应急预案等措施。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创新驱动原则**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管理中,创新驱动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流程、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创新驱动还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持续改进原则**持续改进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企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上,而应该不断寻求改进的空间,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包括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供应链优化:运用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供应链优化:运用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优化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根据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原则,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最终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运用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优化供应链的重要性,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品质。
1. 客户导向第一条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
供应链的最终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应始终关注客户需求,了解客户的期望,以客户的满意度为核心指导供应链决策。
2. 领导承诺领导层的承诺是推动供应链优化的关键。
领导层应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政策,注重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并将质量文化融入组织的DNA之中。
3. 员工参与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他们对供应链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和参与决策过程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供应链的质量水平。
4. 流程方法流程方法指的是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各个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将流程重点放在关键环节,去除浪费和瓶颈,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持续改进。
5. 体系方法建立和维护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供应链优化至关重要。
通过ISO认证等方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6. 不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不断地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识别问题和采取行动来实现供应链的不断完善。
只有不断改进,供应链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7. 决策依据事实决策应该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凭主观主观判断。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供应链的运作情况,从而做出有根据的决策。
8. 相互合作关系供应链是一个由各种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生态系统,需要各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才能实现优化。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资源,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协同。
综上所述,运用质量管理八大原则来优化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并最终获得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战略活动,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管理。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帮助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更好地应用这些原则。
1. 协同合作协同合作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和合作,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企业应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供应链的战略目标,通过信息共享和互相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益的最大化。
2. 客户导向客户导向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企业应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调整供应链的运营模式,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还应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信息,并将其反馈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3. 库存优化库存优化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原则之一。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库存水平。
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与运输系统,降低库存的数量和周转时间,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和风险的发生。
4. 信息流畅信息流畅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企业应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动畅通无阻。
通过信息共享和及时的沟通,可以帮助各个环节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决策。
5. 连锁责任连锁责任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企业应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确保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履行。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要求完成工作。
6.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企业应对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供应商的稳定性、市场需求的波动、自然灾害等。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潜在的风险并减少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業務 •技術
•流程資訊系统 •數據通訊和網路
關鍵的功能元件
•數據收集 •及時性能數據收集 •全面的錯誤檢測過程
•本機控制 每一個流程控制系统 •區域網 内部每個流程的資訊與數據管理 •廣域網 聯合資訊從局域網和資料傳輸到工廠
•數據通訊和網路
•資料的調整 •先進的流程控制
資料的調整
SCM相關部門的收益
•製 造 •採購
•需求預測
•6 •4 •2
•市 場 •銷 售
•庫存管理 •運輸
•產品開發 •倉庫儲存
供應鏈管理包括的功能I
•相關業務和生產流程
•整合
•資訊系統和訊息整合
•自動化資訊傳輸
供應鏈管理包括的功能II
•銷售和策劃 •接受訂單
•工廠排程
•工程 •製造
•倉庫管理
•生產完成
• 一家公司宣佈供應鏈出現故障後的六個月內, 公司股票會下跌 9% 。
• 如果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每五年避免一次大故障 ,企業的平均年回報率增加 27%。
• 861個供應鏈的大故障使股東財産損失達一千 二百億美圓。
供應鏈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 缺乏可見性
– 76% 的發貨人不能跟蹤運輸途中的貨物
• 缺乏控制能力
• PeopleSoft •IFS •Navisio
n
•Intentia
•產品適應能力
•繼 承
供應鏈管理的實現
•階段1:基礎建設 •採購 •物料控制 •生産 •銷售 •分銷
•階段2:職能集成 •物料管理
•製造管理
•分銷
•階段3:內部供應鏈集成
•物料管理
•製造管理
•分銷
•階段4:外部供應鏈集成 •供應商 •內部供應鏈•分銷
供應鏈管理的應用原則I
原則1:抓住SCM管理本質 • 問題的根源: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是引發供應鏈
管理問題的根源,“變化”可能來自供應商、客戶、 自身,找出瓶頸 • 系統工程:從源頭上消滅變化是幾乎不可能的,通過 聯盟來加強系統整體的抗震能力,“軟”“硬”兼施 ,來實現“以不變應萬變” • 協同是根本:SCM系統的構建也離不開供應鏈夥伴的參 與,這對企業的資源運籌調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允許基於網路的即時的what-if 分析
. • What
–預測處理.
•物料/能力計劃/重排計劃. •日程安排.
–即時發佈資訊 .
• How
–全局的流程/全局的資料模型. –技術 .
SCM的戰略目標
•利潤 •市場進入的時間
•成 本
•市佔率 •銷售量
•產品品质
•客户满意度
•成長率
• 重要的驅動是利潤和客戶滿意
•内部的流程整合
•擴展的企業
•功能平台
•繼承
•MRP II / ERP
•MRP •1960/70
•1980/90’s
•2000 ->
•時間
軟體供應商的産品地位
•市場競爭能力
•功 能
•潛在危機
•Source: IDC, 2001
•領導地位
•i2 SAP
• •QAD
Manugistics
•Oracl
•J D Edwareds
– 54% 的發貨人無法精確地計算總運輸費用 – 53%的發貨人無法看到海關和法規資訊經常更新
• 缺乏自動操作
–多數發貨人必須通過手工方式才能獲得運輸路線、 日程安排和價格資訊。
– 74% 的發貨人把電話作爲通訊的首選方式
供應鏈優化的關鍵
可見性 -能夠看到所有影響事件 周轉率 - 提高生産能力的速度 可變性 - 控制流程的能力
•ASEAN
•ANZ
•5%
•10
•15
%
%
•20
•25
%
%
•SCM as % of 2004 所有的軟體應用
亞太地區SC應用産品市場和預測 2000-2004(USD M)
•Source: IDC, 2001
中國SC應用産品市場和預測20002004(USD M)
系統的發展
•協作的供應網 •協作供應鏈
•“ Tit for Tat ”原則
•我是善良的,或者說誠意的; •我是強硬的,如果對方對抗,自己也開始保護自己利益; •我是寬容的,一旦對方改邪歸正,我也繼續進行合作 •我是明瞭的,我的策略讓對方很明白
•猜忌 •出賣 •競爭 •對立
•從“一次博弈”到 “多次博弈”
•信用 •合作 •協議 •聯盟
ASCM基本概念
•?有没有其他情况
•參賽者:將博弈策略編成程式,進行兩兩對抗, 重復多次選擇是採取“合作態度”還是採取“對抗”態 度(和“坦白”、“抵賴”同理),累積計算總的收益 分數,分數最高者獲勝。 。
• Winner: 首先“合作”,如果對方選擇了“合作”,繼續合作 ,如果對方選擇“對抗”,自己下次就選擇“對抗”,如果對方 重新開始合作,自己也重新開始合作。
• 供應
– 計劃的周期性阻止了對需求的快速反應. – 庫存分割了需求和供應資訊; – 獲取資源決策造成的影響不能被快速地
評定. 優化並不迅速; – 業務流程/工具不支援全局性的視圖。
速度的重要性
• 週轉率 = 速度 + 智能
最佳化計劃速度
• Why
–減少計劃提前期 •以最快的速度使供/需平衡. •減少庫存.
•階段5:供應鏈動態聯盟
•供應鏈聯盟
供應鏈技術-計劃&執行
• 一些 IT 使能器是非常重要的
– 資料倉庫 – 電子資料交換(EDI) – 電子商務 – 電子郵件 – 全球資訊網 – 企業內部網 – POS – 倉庫管理系統(WMS) – 接單系統
高效供應鏈
• 使關鍵流程和關鍵事件的執行及控制自動化 • 預測、識別並解決供應鏈故障 • 爲供應鏈上的所有參加者提供有效的協作和通
訊方式 • 用即時資料,在正確的時間支援最佳的決策 • 從發出定單到收到貨物的整個貨品移動過程中
,確保完全的管理控制
達到高效供應鏈面臨的挑戰
•複雜性
–更多的市場、供應商和合作夥伴 –更廣泛的文化和法規環境 –更大的客戶需求 –更快的産品和投資周期 –缺乏足夠的自動操作
•可見性和控制能力
–陳舊的技術系統 –不相干的業務流程 –企業內部的相互依賴性
•誤導的預測 •錯誤的結論
•提高流程穩定性 •減少變動 •提供流程優化
亞太地區SC應用産品市場和預測
•99-04 CAGR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5%
•0%
•0%
•Source: IDC, 2001
•India
•Greater China
•Korea
•客戶訂單流程
•生產
•分銷
供應鏈管理的定位I
靜態、拓撲結構型定義:ASCM強調的是一個網路(企業、供應商、客戶、 合作夥伴等)
重要推論: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間的競爭
包含關係:狹義SRM vs.廣義SCM
•供應商的供應商
•原物料供應商
•直接客户
•企業
•供 應
•需 求 源
பைடு நூலகம்
源
•SRM
ERP
CRM
提高供應鏈周轉率的方法
•需求
–改變分銷網路 (直銷店等) –改變銷售組織 –減少客戶庫存
•供應
–有能力快速回應客戶的需求 改變
–減少計劃周期 –可替代的/動態的資源 –評定實際問題産生影響的能
力
更高周轉率的障礙
• 需求
– 不能快速地評估銷售/分銷網路變化的影 響;
– 供應鏈中多個企業不同的目標導致不一 致的策略;
•品質 •策略計畫 •測試 •裝運
供應鏈管理包括的功能III
•客戶訂單處理
•預測需求管理 •可承諾量
•數據回饋
•流程信息系统
•計畫 •排程 •流程控制 •工廠
•分銷
•接單流程 •承諾訂單交貨時間
可承諾量
•客戶服務代表 •區域銷售員 :
•生産和維運計劃或 •重訂生産和維運計劃
•職能組織結構 •的調整
供應鏈管理的定位II
動態、運行機制型定義:SCM強調的是一個過程(對物流、資訊、資金流進 行協同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
重要推論:用技術可以換取效率,資訊共用後決策更科學 包含關係:物流 vs. SCM
•供應商
•分銷體系
•客 户
•生產工廠
•零售商
價值增值分佈
供應鏈性能的經濟重要性
• 根據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最近研究 表明:
ASCM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 原则
供應鏈管理議程
ASCM基本概念 ASCM的功能 ASCM在亞太區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ASCM應用軟體供應商 ASCM的應用原則
•從“囚徒困境”說起
•囚徒甲
•抵賴 •坦白
•抵賴 坦白
•囚徒乙
•(-1,-1) (- 8,0)
•(0,-8) )
(- 5,- 5
•猜忌 •出賣 •競爭 •對立
• •供應鏈管理是計劃、組織和控制從最初原材料到最終産品及其消費的整個業務 流程,這些流程鏈結了從供應商到顧客的所有企業。供應鏈包含了由企業內部和 外部爲顧客製造産品和提供服務的各職能部門所形成的價值鏈。
• •ASCM主要集中在客戶訂單管理,採購,批發分銷,先進計劃,排程和關係管理 。在今天的電子商務價值鏈和轉移向“電子合作商務“中它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
•資訊系統 •軟體工具
•重要信息共享 •資訊技術
需求管理
•精確的訂單預測 •更快速和可靠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