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勾股定理复习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分析勾股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数据,从而找出勾股数的规律。
举例:针对勾股定理证明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使用直观的图形和动画演示面积法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看到面积转化的直观效果。
-分步骤讲解证明过程,强调每一步的逻辑关系和数学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证明过程,加深理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证明过程时仍存在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于勾股数的性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让学生尝试找出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勾股数,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勾股数的规律。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如何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示例来演示解题步骤。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一块三角形的草地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回顾勾股定理的奥秘。
-勾股定理的应用:学会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或判断一组数是否为勾股数。

八年级勾股定理知识点必考题型

八年级勾股定理知识点必考题型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结论:① 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 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题: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1) 在 Rt △ ABC 中,/ C=90°① 若 a=5, b=12,贝U c= ________ ;② 若 a : b=3 : 4, c=10 贝U Rt A ABC 的面积是= _______ 。

(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n 2-1 , 2n勾股定理知识点及主要题型 【知识点归纳】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勾股定理 2、求直角三角形周长、面积等问题3、验证勾股定理成立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 1、 勾股数的应用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 求最大、最小角的问题 I 1面积问题 2、 求长度问题 3、最短距离问题」4、航海问题 5、 网格问题 6、 图形问题 考点一:勾股定理(1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a 2b 2(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2 2 2C. c b = aD.以上都有可能(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 、25B 、14C 、7D 、7 或 25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以及另外两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周长、面积等问题。

(1)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__________ 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

(2) 已知 Rt △ ABC 中,/ C=90 °,若 a+b=14cm , c=10cm ,贝U Rt △ ABC 的面积是( )A 、24 cm 2B 、36 cm 2c 、48 cm 2D 、60 cm 2(3)已知x 、y 为正数,且|X 2-4I + (y 2-3) 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 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 、 5B 、 25C 、 7D 、 15考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a 2 • b 2二c 2,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1.勾股定理的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注: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常用勾股数:3、4、5; 5、12、13;7、24、25;8、15、17。

4.勾股定理常常用来算线段长度,对于初中阶段的线段的计算起到很大的作用例题精讲:练习:例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3,4,5,因此周长为12(变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6,8,10,则周长为24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解析:第一种情况:当直角边为3和4时,则斜边为5第二种情况:当斜边长度为4时,一条直角边为3,则另一边为根号7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斜边长为25B.三角形周长为25C.斜边长为5D.三角形面积为20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边长度为5,选择C数学学习方法诀窍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完整版)八年级勾股定理题型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勾股定理题型总结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解析一、知识重点: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也就是说: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 a、 b,斜边为 c ,那么 a 2 + b 2= c 2。

公式的变形: a2 = c 2- b 2, b 2= c 2-a 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假如三角形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且知足 a2 + b2= c2,那么三角形 ABC 是直角三角形。

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办理好以下几个重点:①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②知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 +中间边的平方 .③获得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④假如不知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知足 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注意:①勾股数一定是正整数,不可以是分数或小数。

②一组勾股数扩大同样的正整数倍后,还是勾股数。

常有勾股数有:(3,4,5 ) (5 ,12, 13 ) ( 6, 8, 10 )( 7,24, 25 ) ( 8,15, 17 )(9 , 12,15 )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照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解析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1、求暗影部分面积:(1)暗影部分是正方形;( 2)暗影部分是长方形;( 3)暗影部分是半圆.2.如图,以 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尝试究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3、以下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 S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 S1- S2= S3B. S1+ S2= S3C. S2+S3< S1D. S2- S3=S1S 3S 1S 24、四边形 ABCD中,∠ B=90°, AB=3,BC=4,CD=12, AD=13,求四边形 ABCD的面积。

(完整)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北师大版),推荐文档

(完整)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北师大版),推荐文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与小结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复习与小结课件

P
M
教学过程——典例精析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听一听
典例3 如图,长方形 ABCD 中,AB=3,AD=9,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 D与点B
重合,折痕为 EF,求△ABE 的面积。
A
B
E
D
F
C
教学过程——典例精析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听一听
A
解析:折叠问题中,要找到折叠前
后相等的线段或角,注意这些线段
与其他线段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
D. 若、、是的△ABC的三边,且 − = ,则∠A=90°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基础训练
第一章 勾股定理
2. 如图是商场的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级台阶的宽度都是20cm,每级台
阶的高度都是15cm,则连接AB的线段长为( B )
A. 100cm
B. 150cm
C. 200cm
D. 250cm
解:(1)供水站P的位置如图所示.
(2)过B作BM⊥,过A’作A’M⊥BM于M.
B
A
由已知可得A’M=8,BM=2+4=6.
在Rt△AMB中,
A’B2=AM2+BM2=82+62=100
解得A’B=10
5000×10+50000=100000.
故供水站修建完成后共计要花100000元.
∙∙
A’


是直角三角形.
知识梳理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
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探索勾
股定理
表达式:用
和分别表示直角三
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
边,那么


验证方法:面积法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1勾股定理3常考题型专练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1勾股定理3常考题型专练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AB 的中点, M , N 分别为 AC , BC 上的点,且 DM ⊥
DN . 求证: AB2=2( CM + CN )2.
1
2
3
4
5
证明:如图,连接 CD ,过点 D 作 DE ⊥ BC 于点 E ,则
∠ DEC =∠ DEB =90°.
因为 DM ⊥ DN ,
所以∠ MDC +∠ CDN =90°.
3. 如图,在△ ABC 中, D 为 BC 的中点, AB =5, AD =
6, AC =13.求证: AB ⊥ AD .
1
2
3
4
5
证明:如图,延长 AD 至点 E ,使 DE = AD ,连接 BE .
因为 D 为 BC 的中点, 所以 CD = BD .
又因为 AD = ED ,∠ ADC =∠ EDB ,
所以△ ADC ≌△ EDB (SAS).所以 BE = CA =13.
在△ ABE 中, AE =2 AD =12, AB =5,
所以 AE2+ AB2=122+52=169.
又因为 BE2=132=169,所以 AE2+ AB2= BE2.
所以△ ABE 是直角三角形,且∠ BAE =90°,即 AB ⊥ AD .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a ,则 AD = DC = BC = AB = a ,



BF = a , AF = a , BE = EC = a .



2
2
2
2
在Rt△ DAF 中, DF = AD + AF = a .


在Rt△ CDE 中, DE2= CD2+ CE2= a2.


在Rt△ EFB 中, EF2= FB2+ BE2= a2.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1勾股定理2易错专项训练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1勾股定理2易错专项训练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最短距离为
10
m.
1
2
3
4
5
易错点4 没有明确直角顶点,考虑不全面出错
4. 同一平面内有 A , B , C 三点,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5 cm,点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2 cm,且△ ABC 为直角三
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 C 有
1
2
3
4
5
8
个.
易错点5 不证明直角直接应用其性质缺少步骤出错
5. 如图,在△ ABC 中, D 是△ ABC 内一点,连接 AD ,
BD ,且 AD ⊥ BD . 已知 AD =4, BD =3, AC =13,
BC =1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
2
3
4
5
解:因为 AD ⊥ BD ,
所以 AB2= AD2+ BD2,
因为 AD =4, BD =3,
所以 AB =5.
BD - DC =4. 综上所述, BC 的长为14或4.
1
2
3
4
5
易错点3 求立体图形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无法找到正确
的展开方式出错
3. 【新考法·展开法】如图是一个长8 m,宽7 m,高5 m的
仓库,在其内的点 A 处有一只壁虎, B 处有一只蚊子,已
知 CA =2 m, PB =4 m,则壁虎沿仓库内爬到蚊子处的
1
2
3
4
5
在Rt△ ABD 中, AB =15, AD =12,由勾股定理得 BD2
= AB2- AD2=81,所以 BD =9.
在Rt△ ADC 中, AC =13, AD =12,由勾股定理得 DC2
= AC2- AD2=25,所以 DC =5.所以 BC = BD + D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基础复习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勾股定理一、中考要求: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能运用句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休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二、中考卷研究(一)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2004、2005年部分省市课标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如下表:(二)中考热点:图形的折叠,图形的拼接问题,一般都用勾股定理或其逆定理来解决,这是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三、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运用勾股定理或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以简答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抓住问题的实质,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I)考点突破★★★考点1:勾股定理及其证明一、考点讲解:1.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用a 、b 为表示两条直角边,c-1-1,其中222222,,b c a a c b b a c -=-=+= 表示斜边,则222a b c +=,如图1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通过面积拼图法来证明,其方法较多.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1】(2004、内江,2分)如图l -l -2,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 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点时,离队点的距离是_______米.解:15 点拨:解此题时要注意算对A 1A 2,A 2A 3,A 3A 4,A 5A 6,等各线段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考题1-2】(2004、北碚,4分)如图1-l -3,有一个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 的正三角形ABC ,粮堆的母线AC 的中点P 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 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 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m . (结果不取近似值)三、针对性训练:( 分钟) (答案: ) (如图――)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30°,b=10。

则c=_______.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比为_______.4.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CD ⊥AB ,举足为D ,若∠A =60○,AB=4cm ,则CD =_____5.如图1-1-5(1)是用硬板纸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和b ,斜边长为c ,如图l -l -5⑵是以c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2)用这个图形证明勾股定理;(3)假设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若干个,你能运用图(1)中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后的示意图(无需证明)6.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则它的面积是( )A .2B .4C .43 D .4 7.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cm 和scm ,则连接这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 )A .10cmB .3cmC .4cmD .5cm8.如图l -l -6.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 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A .2cmB .3cmC .4cmD .5cm9.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年-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的数争知识回答这个问题,如图1-1-7. 10如图1-1-8,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 上,这时梯足B 到墙底端C 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11如图1-1-9,在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对角线AC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求重叠部分△A FC 的面积.12.如图1-1-10,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正西方向320km 的B 处,以每小时40km 的速度向北偏东60o 的BF 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 200km 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1)A 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13为筹备迎新生晚会,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灯罩,底色漆成白色,然后缠绕红色油纸,如图1-1-11,已知圆筒高108cm ,其圆筒底面周长为36cm ,如果在表面缠绕油纸4圈,应裁剪多长油纸?考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考点讲解:1.在三角形中,若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即AABC 中,若d 十b ’一/,则面ABC 为直角三角形,士C —90\这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2.应用勾股定理(或逆定理)研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图中存在的直角三角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在图中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有时还要借助方程、方程组和代数运算;有些代数问题,其数量关系具有“勾股关系”,根据这种关系设计、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然后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去解决代数问题,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2-1】(2004、南山,3分)如图1-1-12,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在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10米B.15米C.25米D.30米解:B 点拨: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分)在△ABC中,【考题2-2】(2004、江西,3BC=,AB=3,则cosA=_______.解点拨:先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AC2+BC2 =2+7=9,AB2 = 9,所以AC2+BC2=AB2,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再由三角函数定义求cosA.三、针对性训练:( 20分钟) (答案:227 )l.△ABC的三边为a,b,c且满足条件:a2c2-b2c2=a4-b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因为a2c2-b2c2=a4-b4①,c2 (a2-b2 )=(a2+b2)(a2-b2)②,所以c2 =a2+b2③,所以△A B C为直角三角形④.上述解答过程中,代码_____出现错误;正确答案应为△ABC是__________三角形.2.如图1-1-13,四边形ABCD中,AB=3,BC=6,AD=2,∠D=90○,求CD的长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 cm、12cm和13 cm,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请指出哪条边是直角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4.在△ABC中,AC=2a,BC=a2+1,BC= a2-1,其中a>1,△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哪一个角是直角?5.已知a、b、c是Rt△ABC的三边,∠C=90o,a、b、c都为整数,若a=9时,b、c为多少?★★★(II)2005年新课标中考题一网打尽★★★(59分,45分钟)【回顾1】(2005、北京,4分)如图1-1-14,电线杆AB的中点C处有一标志物,在地面D点处测得标志物的仰角为45○,若点D到电线杆底部点B的距离为山则电线杆AB的长可表示为()A、a B.2a C. 32a D.52a【回顾2】(2005、北京,6分)如图l-1-15 所示,一根长2a的木棍(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1)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是否变化讲简述理由;(2)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回顾3】(2005、荆门,3分)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y的长满足240x-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回顾4】(2005、江西,3分)如图1-1-16,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A.0 B.1 C.2 D.3【回顾5】(2005、绍兴,10分)如图1-1-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2,0〕(1)画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画出一个即可)(2)写出(1)中画出的△ABC顶点C的坐标.【回顾6】(2005、丽水,4分)图1-1-18,在Rt△ABC中,∠ACB=90○,CD⊥AB于D,若AD=1,BD=4,则CD等于()A.2 B.4C D.3【回顾7】(2005、临沂,10分)△ABC中,BC=a,CA=b,AB=c,若∠C=90○.如图l-1-19,根据勾股定理,则a2+ b2=c2.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1-1-20和图l-1-21,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a2 + b2与c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回顾8】(2005、衡州,4分)如图l-l-22,在Rt ABC中,∠ACB=90○,CD⊥AB,D为垂足,且AD=3,则斜边AB的长为()A、 B.15D、3-【回顾9】(2005、武汉,3分)如图l-l-23,一电线杆AB的高为10米,当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60度时,其影长AC约为(在取1.732,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A.5.00米B.8.66米C.17.3米D.5.77米【回顾10】(2005、嘉峪关,8分)如图l-l-24,某船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处望见某岛C在北偏东60○方向,前进6海里到B点,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已知该岛周围6海里内有暗礁,若该船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危险?清说明理由.≈1.732)【回顾11】(杭州,4分)下列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边长为5的正方形B.半径为C.边长分别是6,8,10的直角三角形D.边长为7的正三角形。

★★★(III)2006年中考题预测★★★一、基础经典题(57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备考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厘米,它的面积为()A.4 8 B.36 C.24cm2 D.36cm2【备考2】如图l-l-25所示,三个正方形中两个的面积S;S1 =169,S2 =144,则另一个的面积S3为()A.50 B.30 C.25 D.100【备考3】如图l-l-26,在Rt△ABC中,∠ACB=90○,CD⊥AB于D,AC=3,AB=5,则AD的长为()A、95B、5 C、165D、59【备考4】如图1-l-27,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A.4 B.8 C.10 D.5【备考5】Rt△ABC中,斜边AB=1,则AB2+BC2+A C2的值是()A.2 B.4 C.6 D.8【备考6】如图l-l-28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A.8 B.64 C.16 D.32【备考7】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3cm,则第三边长()A.一定是5cm B.小一定是5cm C.一定是10cm5 D.不会小于3cm【备考8】下列选项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 B.6,8,10 C.6,7,8 D.0.9,1.2,1.5【备考9】下列选项中是勾股数的是()A.30,40,70 B.30,40,50 C.0.3,0.4,0.5 D.3,4,7【备考10】△ABC在下列条件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2=a2-c2B.a2:b2:C2=l:3:2 C.∠A=∠B-∠C D.∠A:∠B:∠C=3:4:5(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备考11】在ΔABC中,∠C=90○,c=25cm,a:b= 2:3,则S△ABC =_______【备考12】已知在△ABC中,三边a、b、c,若有c2=4a2 ,b2 =3a2,则△ABC是______三角形.【备考13】如图l-l-29所示,在△ABC中,AD是高,且AD=DC,若AC2=18,BC=7,则BD=_____.【备考14】已知|a-6|+2|b-8|+(c-10)2 =0,则以a 、b、c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备考15】如图l-l-30所示(单位: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12分)【备考16】三边长为a=m2-n2,b=2mn、c=m2+n2(其中m>n>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备考17】如图l-l-31,△ABC中,D是BC上一点,若AB=10,BD=6,AD=8,AC=17,求S△ABC大小.二、学科内综合题(每题7分,共14分)【备考18】已知如图l-l-32,在△ABC中,AC=8,BC=6,在△ABE中,DE是AB边上的高,DE=7,△ABE的面积是35,求∠C的度数.【备考19】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50=6a+8b+10c,试判断△ABC的形状.三、跨学科渗透题(6分)【备考20】如图l-l-33,某人在B处通过平面镜看见在B正上方3米处的A物体,已知物体A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米,问B点到物体A的像A′的距离是多少?四、实际应用题(7分)【备考21】如图l-l-34所示,将断落的电话线拉直,使其一端在电杆顶端A处,另一端落在地面C处,这时测得BC=6米;再把电话线沿电杆拉直,使AD=AH,并量出电话线剩余部分(即CD)的长度为2米,你能由此算出电杆用AB)的高度吗?三、渗透新课标理念题(每题8分,共16分)【备考22】(科学探究题)是否存在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两直角边长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它的直角边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N]【备考23】(实际操作题)已知:如图l-l-35所示:四边形ABCD的三边(AB、BC、CD)和BD都为5厘米,动点P 从A出发(A→B→D)到D,速度为2厘米/秒,动点Q从点D出发(D→C→B→A)到A,速度为2.8厘米/秒,5秒后P、Q相距3厘米,试确定5秒时△APQ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