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九年级复习组合阅读训练(一)语文(原卷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组合阅读训练(1)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组合阅读训练(1)【诗词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被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
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
冯(pínɡ)同“凭”。
⑥若晋取虞:晋,晋国。
虞,虞国。
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苏州市2017届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卷语文九年级语文第一部分 (2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有一处地方,总令人心chí〔▲〕神往。
无论你已离开了它,但天际海角,它永远是你脑海中最温xīn〔▲〕的一抹记忆。
那正是每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在那里,传统的习俗风尚滋rùn〔▲〕你的性灵,高雅独特的审美yùn〔▲〕育你的品位,地域性的优异文化〔熏陶陶醉〕___A_____你的心智。
〔不相上下不计其数〕____B____的小河萦绕回转,潺潺流过杨柳岸,傍水人家,橹声欸乃,满载蔬菜瓜果的小舟驶过身旁。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心chí〔▲〕神往②温xīn〔▲〕③滋rùn〔▲〕④yùn〔▲〕育〔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④笛中闻折柳,▲。
(李白《塞下曲六首》)⑤▲,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⑥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春江晚景>》) 3.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
(5分)①在《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的教授们认为他们改善本国语言的计划有哪些好处?(3分)②下面哪一项表述有错误?〔2分〕A.“我〞在小人国最大的愿望是获得自由,皇帝则认为这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征求内阁会议的看法,还要“我〞宣誓与他和他的王国和平相处。
B.“我〞用木棍和手帕搭建了平台,让精骑兵在上面演练,这个游戏使“我〞在小人国皇帝和大臣心中留下极好的印象,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待遇。
C.“绳上跳舞〞这种宫廷游戏往往会发生致命的意外事故,可是朝中的大臣们为了候补重要的官职或者获得朝廷恩宠,常常会冒险表演这种游戏。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2)及答案

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2)九年级语文(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苹果花盛开,密密匝匝,(yùn) 味悠长。
微风过处,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置身其中,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微风轻拂,那一丛丛、一片片盛开着的鲜花,(chà) 紫嫣红,无比娇艳。
如果说街头巷陌、农家庭院里的花是小家(bì) 玉,那么山林、草原、田野上的花就称得上大家风(fàn) 了。
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山花,是大片大片的杏花、梨花,以及那黄灿灿、鲜艳欲滴的油菜花和向日葵,它们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辽远、博大的美。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yùn) 味悠长②(chà) 紫嫣红③小家(bì) 玉④大家风(fàn)(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2分)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山花,是大片大片的杏花、梨花,以及那黄灿灿、鲜艳欲滴的油菜花和向日葵,它们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辽远、博大的美。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0分)①愿将腰下剑,。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
(_ 《相见欢》)④,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⑤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 3.名著阅读。
(6分)(1)下列对名著的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格列佛游记》分为四部分,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国游记)和慧骃国游记。
B.利立浦特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九年级复习组合阅读训练(一)语文(解析版)

【诗词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被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答案】1.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
因而内心愁苦。
而对玉盘珍递也无法下咽。
2. 此句川典,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解析】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重点理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句中所表现的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探索的迷茫心情,即可解答本题。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抓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中判断字词来理解这一诗句的含义,“破浪”“济沧海”即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意思,以此来说明理由。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苏州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

苏州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涵养几分静气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7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手握返程的车票,(mò)然回首,不禁感叹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
水是那么清澈见底,容不得一点儿污秽;树总是那么茂盛青脆,郁郁葱葱,即使未加修剪,依然是那么精(zhì);雨也是那么晶莹无暇,敲打着窗楞,演奏出一曲曲天(lài)之音;园林假山的堆叠亦是别出心栽,配合着周边的池沼修竹,自然又是可以入画的一景。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mò)然回首②精(zhì)③天(lài)之音(2)文段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③改为。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③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⑤,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⑥,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⑦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寤寐求之。
(《诗经•关雎》)⑧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3.名著阅读。
(1)阅读《宫廷游戏》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有一天,皇帝想招待我看他们国内的几种表演。
就演出的精妙和壮丽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一切国家,我最高兴看的是,……我想把这件事详细描写一下,希望读者不要着急。
我在小人国最喜欢看的表演是什么?哪些人常会表演这种游戏?(2)下面是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在《格列佛游记》一书中作者斯威夫特用虚构的情节和讽刺的手法,剖析了当时法国丑陋的社会现实。
B.格列佛在农夫手中受尽了屈辱,常被带着四处表演赚钱,有一次还把他扔到盛满乳脂的大银碗里。
C.格列佛发现勒皮他人学习方式很独特,把命题和答案写在饼干上,然后再让孩子们把饼干吃下去。
D.格列佛的船舶遭海盗劫持,他弃船来到慧骃国并和慧骃交上了朋友,最后因该国要彻底消灭耶胡而不得不离开。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 组合阅读训练复习(2)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组合阅读训练(2)【诗词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经常被错认为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请联系诗句,说说为什么要用“山重水复”?2.关于本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在写实中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3-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昂首观.之B. 故时.有物外之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C. 心之所向.D. 又留蚊于素.帐中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4. 文中的“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卫鞅变法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 习组合阅读训练复习(4)-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组合阅读训练〔4〕【诗词鉴赏】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如出其中;星汉灿烂,假如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总领全篇,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假如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文言文阅读】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4-5题。
余忆童稚时,能X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如此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 如下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昂首观.之B. 故时.有物外之趣予观.夫巴陵胜状(《某某楼记》) 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C. 心之所向.D. 又留蚊于素.帐中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5. 文中的“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一如此文言文,完成6-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被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
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
冯(pínɡ)同“凭”。
⑥若晋取虞:晋,晋国。
虞,虞国。
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3.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D. 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2)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5. 请说说【甲】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6. 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现代文阅读】eID,e时代的护身符①网上冲浪经常会遇到各种“注册”关口?需要填写或“带*必填”,诸如真实姓名、邮件地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性别等一系列个人信息?不填,肯定过不去;填了吧,又怕无孔不入的黑客。
何以解忧? 唯有eID。
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达6.68亿,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人群,各类信息是不可胜数的天文数字。
从2011年到2014年年底,被证实已泄露的中国公民信息就多达11.27亿条。
从近年曝出的诸如“斯诺登”类事件看,真实情况或许更难以想像。
个人隐私泄露能够直接导致网络的精准犯案,卡不离身但被盗刷几百万,利用他人身份向信用卡机构、P2P小额贷款机构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多有发生。
还有,QQ号被盗、网币被盗,冒充社交平台好友诈骗等更是防不胜防。
针对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eID应需而生。
③何为eID?它的英文是“Electronic Identity”的简称,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
我国的eID由公安部主导开发,是对现有第二代身份证体系在网络应用上的补充,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卡芯片为载体,不合任何个人身份信息,由公安部门统一签发,并提交全国人口库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
并且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互联网上远程识别真实身份。
即使持卡人主动把eID卡和密码交由他人使用,这个行为也能够被追溯。
④当初为防止恶性事件而实行的实名化注册,已变成一把双刃剑,并呈现出巨大的社会杀伤力。
与传统居民身份证不同,电子身份证使用于网络。
从设计原则上,电子身份证只是一段网络标识符,其本身不含任何用户身份信息;从管理思路上,电子身份证相关身份的建立和管理由统一的机构进行。
这样既确保了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曝光和泄露。
⑤现如今,“互联网+”来势汹汹,大量传统行业纷纷开疆拓土。
长此以往,身份认证问题必然绕不过去。
许多在线行业、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医保、社保等,都将成为eID无可争议的应用领域。
将来,如果携程网、12306、旅店业等都采用eID模式,那就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复印件、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隐私,其他人也不可能因为知道身份证号码而去查询其航班行程、所住旅店等,做到真正的隐私保护。
⑥终有一天,你每走一步,或许都会被告知:“亲,想进门?请报上eID!”(选自《知识窗》,有删改)7. 文章开头从网上冲浪“注册”谈起,有什么作用?8. 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9. 结合具体语段,说说eID具有哪些优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0. 下列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eID”就是“电子身份证”。
B. 遇到网上的“注册”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C. eID仅仅使用于网络。
D. 目前,许多在线行业、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医保、社保等,都成为eID无可争议的应用领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三件久候的大衣徐立新3岁半时,他被父母以300元的价格卖到了偏僻的异乡,养父跟一个邻居无意间聊起这件事时,恰好被他偷听到了。
从那刻起,他就开始怨恨亲生父母,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还有两个哥哥,被卖的为什么不是他们,而是最小的自己?养父对他一点都不好,只让他读了半年的一年级。
“你买回来的娃好聪明,都能记得他生父的名字,不能再让他读书了,否则识字后肯定会跑回去的。
”村里人的建议,让养父觉得十分在理,于是便勒令他辍学。
辍学后的他开始帮养父干各种各样的活。
不管春夏秋冬,每天早上他都得早起,然后带上干粮去田地里干活。
翻地、除草、耕种、施肥……每天他最大的希望,便是天能早点黑下来,那样自己便能回家休息了,如果天还没黑他就回家,养父便会毫不留情地揍他。
如果他做了不能令养父满意的事情,同样也会受到严惩,养父会将他的衣服全扒掉,然后令其跪在院外,任由毒辣的太阳暴晒或是冰冷的风雨吹打……每次罚跪时,他都在默默哭泣,心想: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现在有多可怜吗?你们为何只为300元钱,就无情地将我卖掉呀?他被整整虐待了7年,直到养父暴病身亡。
按理说,他应该高兴才对,因为此后再也没有人打骂他了,可他却哭了,因为他从此成了一个孤儿。
他离开了养父的家,开始独自闯荡社会,做过很多工作,掏粪坑、捡垃圾、送牛奶、当搬运员……尝尽了辛酸。
他不愿去找亲人,既然他们都不要自己了,自己又何苦去讨人嫌呢?可大约在33岁时,他决定寻找亲人,他要找到父母,当面问问他们为何要那么狠心地将他卖掉。
他到公安部门进行了血样采集。
没想到,血样很快便比对成功,他的二哥匆匆地从老家赶来见他。
一见面,二哥便告诉他,父亲和母亲10年前就相继去世了。
他愣了一会儿,然后问:“那你知道,他们当初为什么要将我卖掉吗?”“哪有这回事呀,”二哥流着泪跟他解释道,“当年我们镇上十里八乡都在流行一种传染病,我跟大哥相继被传染上,并高烧不退,生命垂危。
为了怕你也被传染上,爸妈决定将你送到外地的一户人家暂住,并给了他们一些暂住费,想等传染病结束后再接你回来。
谁知那户人家是一个骗子,把你转手卖给了人贩子。
”“这么多年来,一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你。
”二哥边说边打开一个随身携带的包袱,从中取出3件样式很旧、但衣料却很新的衣服。
“这是你10岁时,爸妈给你买的,觉得当年你能被找回来。
”“这两件分别是你12岁和24岁时,他们给你买的,因为是你的本命年。
”二哥边说边哽咽:“二老去世前,还在四处打听你的消息,临死前还交代我跟大哥一定要继续找下去。
在你36岁时,一定要记得为你买上一件衣服。
”他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那300元钱曾像一张滚烫的烙饼, 30多年来始终贴在他的身上,让他昼夜疼痛,现在终于可以被拿掉了,他不再是一个父母不要的孩子了。
他的心结被打开了,原来父母一直都是爱他的,那3件久候他的“新衣”便是最好的证明。
(选自《山东青年》)11. 本文以“他”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阅读课文,将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怨恨亲生父母→不愿与亲生父母有任何联系→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的“他”经历了哪些遭遇?13. “他”之前不想寻亲,后来为什么又决定去寻找父母?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5. 作者为什么要将“他”的身世安排在寻亲之后,由“他”的二哥来揭开,而不是放在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