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 曹龙骐 第四版

合集下载

曹龙骐《金融学》金融市场

曹龙骐《金融学》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货币资金或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即资金融通的场所。

主要进行货币借贷以及各种票据、有价证券、黄金和外汇的买卖。

(第137页)●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包括短期信贷、银行资金拆借、短期贴现、短期资金回购等交易形式。

(第138页)●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指的是证券、票据、存款凭证的发行市场。

(第139页)。

●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金融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

(第139页)●金融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藉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责任的信用凭证,也称信用工具。

(第142页)●同业拆借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短期互相借用资金的融资行为。

(第150页)。

●票据票据是一种商业证券。

它是具有法定格式,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有价凭证,包括本票和汇票。

(第151页)●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卖出去再买进来借以获得资金融通的合约。

(第153页)●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即CDs(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它与普通定期存款不同,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不记名,可转让流通;二是金额固定,起点较高;三是必须到期方可提取本息;四是期限短,一般在一年之内;五是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

(第153页)●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主要是指长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它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

(第155页)●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也称权益市场,是指股票发行和交易转让所形成的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第156页)●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动都可称作场外交易,也称为柜台交易。

(第159页)●债券市场即债券发行和交易转让所形成的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第160页)●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成一定规模并进行定向投资的周转资金,由专业管理人员分别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完整版金融学重点-曹龙骐-第四版

完整版金融学重点-曹龙骐-第四版

第一章货币制度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两个基本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形式的类型: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1)实物货币。

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

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

(2)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

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3、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职的具体体现:⑴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货币在表现闪弓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⑵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⑶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⑷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⑸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5、货币制度构成的四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6、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又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双本位制规定了金银的比价,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

7、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金融学原理(第四版)彭兴韵著复习提纲

金融学原理(第四版)彭兴韵著复习提纲

银行货币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货币1.货币: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2.货币职能●交易媒介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价值尺度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用货币单位衡量并表示商品及劳务的价值简化交易次数和价格体系●支付手段用于支付手段,作为价值标准,为长期性契约和借贷合约的基础●价值贮藏将买与卖分离开来,起到价值储蓄的功能,要求货币的价值稳定3.货币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①促进了分工的发展与生产效率的提高;②便利了生产者的成本效益核算以及簿记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改善管理;③促进了储蓄形式的转变以及储蓄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使得资源有可能得以更有效地配置,当然也使得资产选择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④货币便利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也便利了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但国家对货币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危险的通货膨胀。

4.信用货币为一种由国家强制力来维护的符号或标志5.货币层次划分及内容依据:不同层次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划分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第二章金融系统1.金融工具特点及关系●定义一种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它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条件和期限等●典型的金融工具①股票(权益性金融工具)②存款、贷款、债券(债务性金融工具)●特性①期限性债务人在特定期限之内必须还清一项特定金融工具的债务余额②流动性将金融工具转变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暗含期限性)影响因素:发行人信誉&偿还期长短③安全性金融工具的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违约风险(与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偿还意愿有关)、市场风险与偿还期成反比④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够定期不定期地给持有人带来收益●联系:流动性及安全性都与期限性有关,都暗含了期限性的概念。

期限性越长,安全性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差,而这些金融工具最终都是要带来收益的,这也是最终的目的。

曹龙骐《金融学》各章精选试题

曹龙骐《金融学》各章精选试题

金融学试各章题目汇总第一章货币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A. 货币B. 资金C. 资本D. 市场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D 】A. 货币价值形式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A. 货币价值形式B. 一般价值形式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A. 实物货币B.代用货币C.信用货币D. 电子货币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C 】A. 天然贝B. 大理石C. 贵金属D. 硬质合金硬币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D 】A. 银圆B. 铜钱C. 金属刀币D. 贝币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C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D. 无法确定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C 】A. 投放的现金B. 回笼的现金C. 流通的现金D. 贮藏的现金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D 】A. M0B. M1C. M2D. M0和M1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C 】A. M0B. M1C. M2D. M0和M1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D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德国20.人民币是【 D 】A. 实物货币B. 代用货币C. 金属货币D. 信用货币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金融学(第四版)曹龙骐 课件 第一章-货币概述

金融学(第四版)曹龙骐 课件 第一章-货币概述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1. “窄”的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 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 “宽”的定义: 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资本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
的形式——不论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除。”马克思有时还把 各种货币形式称为“货币的不同的文明形式”。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 于商品本身。
原始社会不存在商品和货币
商品生产和整个 社会分工体系
社会劳动分工和私有制出 现
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产 品
劳动者产品品种的单一 性与消费需求多样性的 矛盾以及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会劳动的 转化
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正是为了
解决这一矛盾,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地产生的 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 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 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 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
2. 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作为购买力的活跃程度) 三种不同的意见:
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但不能包括非商品性款项。 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但变现率高的存款并不是最活跃的购买力。 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

《金融学》复习总结_曹龙骐版

《金融学》复习总结_曹龙骐版

名词解释1.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

②无限法偿。

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3.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越低时,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4.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

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5.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6.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主要是指长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它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7.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8.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9.(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溶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金融学》第三版-曹龙琪-编章节概念及课后答案

《金融学》第三版-曹龙琪-编章节概念及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概述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

当时只是有了剩余产品而交换,还没有专门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

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金融学曹龙骐参考答案

金融学曹龙骐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

4 .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用自身来体现价值的具体形式。

5 .相对价值形式:交换中处于被体现价值位置的商品。

6 .等价形式:交换中用来体现其它商品价值的商品。

7 .一般等价物:被固定地且广泛地作为等价形式的商品,能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8 .实物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普通商品,既具有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也具有货币的一般性使用价值。

9 .金属货币:币材为金属的货币,仍然属于实物货币范畴。

10 .金属秤量制:金属货币的流通方式是自然条块,货币单位与金属的重量单位一致。

11 .金属铸币制:金属货币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样式和含量的铸币形式流通。

12 .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指当同时有两种或以上的货币形式流通时,当一种或几种货币含金量不足或币值不稳定,人们会倾向于保留币值稳定的良币而使用劣币,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造成物价波动流通混乱。

13 .黄金桎梏:在贵金属流通时期,某些国家可能会因为黄金匮乏而形成对其它国家的币制依赖,这种依赖被货币名目主义者称为黄金桎梏。

14 .信用货币:通过信用渠道投放到经济中的货币符号,具有债务性、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和强制性的特点。

15 .债务货币:也叫负债货币,突出了信用货币都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债务这一特征。

16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可以流通的贵金属存储凭证。

17 .可兑换银行券:可根据票面额到发行银行兑换贵金属或贵金属铸币的银行券。

18 .不可兑换银行券:银行券流通后期所发行的规定不能兑换贵金属的银行券。

19 .银行券双重保证: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

前者是指发行银行券时应保存相应的黄金储备,后者是指银行券只能通过票据贴现渠道发行出去。

20 .纸币:国家通过强制力量发行的无任何保证也不可能兑换贵金属的货币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马克思有时还把各种货币形式称为“货币的不同
的文明形式”。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我国传统将货币量的定义局限为现金或“钱”的范畴 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
①出于“理论考证”,片面引用马克思的论述。
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的理论观点。 ③依据“实际情况”,现金与存款不能自由转化。 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实践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 ①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不符;
导 论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1.中国古籍书中的金融概念

至第一章
2.20世纪30年代南京中央政治大学赵阑玶教 授编写的《货币学》首先提及“金融”一词 3.以后的教科书中对“金融”概念的不同解 释
4.其实,“金融”一词西方先于东方
5.革命导师对“金融”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6.如何正确把握“金融”的含义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1.现代金融的战略地位得以极大提升 2.金融与经济相互渗透,互为因果
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依据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拓展, 它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地脱离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逐步 地抽象化和虚拟化。
至下节

第二节
货币“量”规定性
回本章
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 一、 西方学者的观点 二、 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三、 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四、 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
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 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 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

2. 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三种不同的意见:
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但不能包括非商品性 款项。
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但变现率高的存款并 不是最活跃的购买力。 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
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总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衡 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 性;货币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具有的特性。 在奴隶社会,货币作为购买奴隶的工具,反映了奴 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关系。 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以货币地租的形式来剥削农 民,货币体现着封建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牲畜、盐、茶叶、皮革、酒、贝壳、 铜、铁、银、金等都充当过货币。
早期的实物货币存在实物笨重、携带不便、难以分割、 质地不一、易遭损失等缺点。
后来实物货币逐渐稳定地由金、银、铜等金属货币担 当。其主要特点是: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 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

2.代用货币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 的生产关系
“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 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马克思。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的产生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着手,研究 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进而又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 揭示了货币特征:
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

3.信用货币
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但发行 量须控制在经济发展需要的限度内。
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 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 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人们对该货币抱有信心。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特征是不随社会制度的 变化而变化的,这是货币在各种社会中的共性。
货币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特定社会形态密切联 系的,是货币在不同社会制度下所表现出的特性。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货币形态的发展: 名实相符──名实不符──名实脱离 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1. 实物货币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
回本章
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电子货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 段功能的货币形式。如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 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 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 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可测性。各层次的内容有准确可靠的资料。

中国金融学会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讨论意见
M0= 现金 M1= 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部队活期存款 M2= 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3= M2+全部银行存款


回本章
3. 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
从西方国家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实践经验和总的趋
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转化为资本,被资本家用来 购买特种商品——劳动力,成了资本家占有剩余价 值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可以自觉地、有计划地 利用货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货币反映着 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新型关系。
如何全面、科学地认识货币的本质,既是一个 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②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
③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即现金发行过多; ④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

实践证明,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是包括现金 和存款在内的“大货币流通”范围: (1)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
(2)正确全面地衡量货币供给状况所必需;
(3)真正解决整个货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条件。
回本章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了货币之“谜”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 的生产关系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至下节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 “谜”
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1. 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 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3.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难度加大
4.金融体系日趋庞大、复杂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1.现代金融业是一个先导性产业 2.现代金融业是风险性产业
3.现代金融业是一个服务型产业
4.现代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5.现代金融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产业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金融学科名称的沿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金融学》的基本内容; 3.本教材内容的安排注重时序性、逻辑性和现 实性; 4.如何学好《金融学》这门金融学科的基础性 课程
克劳尔的观点遭其他学者的反 对。他们认为,将这些信用工具也
包括在M1中不仅理论上讲不通,而
且在计算上有重复,因而是不可取 的。

另一些学者认为,从货币的储藏职能来看,商业银 行体系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如果以Ds代表
商业银行体系的储蓄存款,以Dt代表商业银行体系的定
期存款,以M2代表较广义的货币量,则有:
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地用代 用货币向发行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 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 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易伪造和损坏。 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 生产和流通的需要。

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
M1= 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 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 银行活期存款 M2= 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 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 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 M3= 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 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 欧洲美元存款 L =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 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

按流动性划分的理由是:
能准确地把握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具体形态在运动 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有利于掌握不同货币构成和大体相对应的商品构 成之间的对应关系;
包含有中央银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基础上对某 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以流动性为划分层次的主要依据要把握两个原则:
现实性。层次划分宜粗不宜细。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
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原始社会不存在 商品和货币 商品生产和整个 社会分工体系 货币从一般商品 中分离出来
社会劳动分工 和私有制出现 劳动者相互交 换劳动产品 私人劳动向社 会劳动的转化
劳动者产品品 种的单一性与
消费需求多样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1. “窄”的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我们这里所 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 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 “宽”的定义:
马克思指出: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资本必须以货
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不论 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 (2)明确金融学科的定位; (3)金融学科要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为对象;
(4)正确处理好中西结合的问题。

至下章

回目录
第一章 货币概述主要讲述内容
第一节 货币“质”的规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