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科 学 给 力 人 间 天 国,得罪了谁?(上)
掀起滔天巨浪的小吏们

掀起滔天巨浪的小吏们《水浒传》中的高官,多是脸谱形象。
清一色的欺上瞒下、贪腐败坏,比如高俅、蔡京、童贯等,很难看出谁更坏。
反倒是书中的小吏们,虽然有“职位小能量大”的共性,但写得很是鲜活,千人千面,十足的生活气息。
官员、小吏,二者是封建王朝的管理层。
秦汉时期,官吏角色不同,但无贵贱之分,吏可为官,公卿多出于胥吏。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之士大受重用,官吏分化,尊卑有别。
及至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以文制武,文官更尊。
王安石变法,将原本由乡村上三等户承担的“职役”,改由政府临时雇佣,吏役合流,小吏地位一落千丈。
但活儿没少,甚至更多。
因为五代十国,君弱臣强、尾大不掉,赵哥是亲眼目睹的。
为此,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颁布法规,地方上报信息,公文往来频繁。
而抄写、校对、登记、收发、存档、快递的粗活儿,只能由小吏们承担,小吏成为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桥梁。
宋代官员有任期,调动频繁。
官员对任内之事,多是新手上路,人地生疏;而小吏土生土长,专业老司机,熟知规定条文,了解风俗民情。
政务实际处理中,小吏作用越来越大,甚至代官理政,越权行事。
升职基本无望,手上还有权力。
那么,还是现实点,将权力变现,追求财富,成为富家翁,也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手段,不外乎几种。
一是滥用职权,收受贿赂押送林冲的两位公差,董超薛霸,标准的小吏,正科级都算不上。
级别够低吧,你还别不服气。
林冲差点栽在二人手下,葬身野猪林。
高俅身居太尉,位高权重,他没办成的事,都委托陆谦来找他们。
当然,陆谦商量地很有诚意,尽管是太尉全权代表,有职务上的优势,还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先拿十两金子做定金,并承诺杀死林冲后,再付十两黄金。
没有钱使,谁会给你干私活?沧州牢房差拨,也是官场老手。
初见林冲变色怒骂,“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论校长的“得罪人”

科研视窗学校管理研究《辞海》里是这样解释“得罪”的:冒犯。
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得罪于母弟之宠带子。
”学校管理中的“得罪人”应该可以这样下定义: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引起被管理者心理上产生不悦、嫉恨等不良情绪。
不难看出,“得罪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与管理者的领导作风、工作态度、语言艺术有关,也应与被管理者品德素质、心理素质有关。
学校管理中,校长“得罪”了教师,教师心理情绪受到影响,势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
对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倍加关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校长依法治校,全面贯彻方针的重头戏是管好人,让学校教师员工都依法施教,严守规范,履行职责。
他们总会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教师的行为,并保证全员严格遵守,用教师规范到位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校长当然也有权力、有责任进行批评和惩罚。
“得罪人”于是在所难免。
校长若碍于情面,惧怕得罪教师宽容了少数人,却“得罪”了大多数,容易导致校规执行不严,队伍涣散,校风败坏,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了空话。
这样的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而校长如果对当事人依照规则予以处罚,不姑息养奸,得罪了少数,却维护了规则的“法”的效能,保护了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就可以树立正气,鞭策后进。
笔者的第一个观点由此而出:对恣意违反规则者,校长要敢于“得罪”,实施管理处罚。
教师都是具有丰富学识和较高道德水准的知识分子,都获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
当前,校长面对教师绝不能等同私营企业老板对员工,动辄可将其炒鱿鱼。
教师从事的是极其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
教师工作效益的可测性、可考性也不像工人生产零件,农民种粮食那样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这样简单的公式来衡量。
教师认真地上一节课,与教师漫不经心地“糊”几十分钟,由此产生的课堂效益、学生收获往往是天壤之别的。
由此可见教师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多么重要。
贾似道到底得罪了谁,他是怎么成为奸臣的?

贾似道到底得罪了谁,他是怎么成为奸臣的?本文导读:贾似道家族是西汉贾谊的后裔。
他的高祖父贾文国,是一介平民,曾祖父贾嗣业,性情笃厚,是个读书人,但没能谋个一官半职。
到祖父贾伟这一代,贾家开始出官员了。
淳熙5-8年(1178-1181)期间,贾伟曾驻守四川开州(今四川开江县)。
在任期间,贾伟看到雄踞四川利州西路安抚使的吴挺为人骄横,曾向时任宰相的资中人赵雄揭发吴挺的劣迹。
谒见宋孝宗时,贾伟又奏请裁抑负责鄂州、江陵边防要务的大将郭杲、郭棣的兵权。
贾伟的意见,当时被宋孝宗接纳了,后来就不了了之。
此后,贾伟先后出任秘书郎、汉州(今四川广汉市)知州等。
吴挺、郭杲等人相继出任四川、荆襄安抚使等,对贾伟挟怨报复。
贾伟受到排挤,郁郁而终。
正直的贾伟去世时,儿子贾涉才20岁。
贾涉幼年好读古书,“慷慨有大志。
”贾伟含冤死后,为洗刷父亲的冤情,弄明真相,贾涉不辞辛劳,奔走申诉,甚至到宫廷上书,终于给父亲平反昭雪。
此时,离贾伟去世已经整整10年。
贾涉为父昭雪,朝廷任命他为(江苏)高邮县县尉,后改任(江西)万安县县丞。
嘉定13年(1220),金兵进入黄、濠、滁、扬、真、盱眙等州,宋军屡战屡败,朝野震惊。
山东人李全、杨友等招兵买马,组织了一支忠义军。
朝廷紧急任命贾涉为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京东路忠义兵马,贾涉对忠义军进行改编,化解了内部矛盾,加强了战斗力。
金兵10万人马前来进攻,贾涉派出多路兵马出击,自己坐镇指挥。
没多久,各路兵马捷报频传,擒获金将仆散万忠。
随后,贾涉又叫李全率军出击被金兵侵占的山东,很快收复了10多个州。
朝廷为此升任贾涉为太府少卿、制置副使,后又升任他为淮东制置使兼节制京东、河北兵马。
嘉定16年(1223),贾涉因患重病,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恰在此时,金兵又大举进犯,贾涉受命再次带病率兵出战,大败金兵。
因劳累过度,在回师途中,46岁的贾涉病逝,被追赠为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1984年,天台县发现了贾涉的墓志。
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

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五四”时期他在成都发出“吃人的礼教”的呐喊,他一生充满矛盾,他倡导反儒反孔却不是一个积极的革命派,他反对封建的节孝却又以节孝要求家人,他反对父亲纳妾自己又有三个小妾,他反对家长专制对女儿却又十分专制。
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吴虞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孔健将,却不是一个积极的革命派,不曾参加过任何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终身教书,只求明哲保身;他读书不专,一天要读许多种,诸子百家普遍涉猎,同时对西方的法学著作颇有兴趣,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又着重于佛经。
他称赞孟德斯鸠的民主思想,更称赞老庄的无为和佛教的出世,思想错综复杂。
只求与社会名流交游,而不管对方的思想如何。
生活中,吴虞又是一个言行不一的矛盾人物,他反对封建的节孝,却又以节孝来要求家人;喜作诗,参加过南社,也因作捧妓女的诗受到舆论谴责;他早年对父亲纳妾非常不满,最终导致父子关系势如水火,自己却有三个小妾,54岁时又纳了一个十六岁的小妾;他反抗父亲的专制家长制度,对女儿却又十分专制……他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一种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吴虞享年七十七岁,七十七年中,除了1905年到1910年求学日本、1921年到1925年教学北京外,大部分时间在成都教书,读书,办报,像每一个成都人一样,时常到茶馆闲坐。
吴虞是成都尊经书院培养出来的大学者,一生的学术都深受蜀学影响,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系列反封建的文章,也都是在成都写成的。
成都和吴虞,已经水乳交融了。
求学尊经书院1891年,20岁的吴虞进入成都尊经书院,受教于当时著名经学家吴之英。
尊经书院是成都近代文化史上的雕塑和丰碑,它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除了本文介绍的吴虞外,还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新学巨子宋育仁,离经叛道的经学大师廖平,保路运动领袖蒲殿俊、罗纶、张澜,辛亥革命的大将军彭家珍,同盟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吴玉章,清代四川惟一的状元骆成骧,著名学者和诗人吴之英、张森楷、谢无量、傅增湘、林思进等,文学、历史、经学、军事、政治无所不包,群星璀璨。
10第十课 《严肃事情怎么说,扭转局面靠幽默》

“虎宝贝”谈身边事 叁
大家好!我是聪明酷炫,无人能比,帅气逼人的小帅虎。我要给 大家分享一下,我遇到的一件事情,华方是一名一年级的小朋友,喜 欢讲故事,喜欢表演,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口才课程,可是最 近妈妈让华方去学习画画。华方不喜欢画画,可是妈妈让华方必须去 ,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天放学后,华方坐在妈妈的车后座。 华方:“妈妈,你见过会飞的鱼吗?” 妈妈:“会飞的鱼?那是什么鱼?”
3、敢想、敢说、敢做,言之成理,年龄地位都不是限制。年龄、身 份、地位不是语言表达和社交的局限,要敢于思考,敢于打破交流 的壁垒。
华方:“妈妈,没有会飞的鱼,因为它是生活在水里的 ,如果它飞起来了,在空气里它没有办法呼吸,会很难 受的。” 妈妈:“那它可以安安心心的生活在水里呀。” 华方:“妈妈,我不想做一条会飞的鱼,我喜欢口才, 学口才的时候我就是生活在水里的鱼,我不喜欢画画, 如果一定要让我去学画画,我就会变成一条会飞的鱼, 我会被渴死的。”妈妈听了华方的话,最后没有勉强华 方,让华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
问题又来啦!!!
华方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
华方什么时候是会飞的鱼, 什么时候是生活在水里的鱼?
你有没有经历过和花房相同或 相似的事情呢?你是怎么做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虎宝贝提取关键字 肆
关键词
掷地有声
敢说敢做
泰然自若
言之成理
打破壁垒
各位音乐家,小手拍起来
《甘罗拜象》 国学经典
关键词语 谨记心间
(泰然自若
《严肃事件怎么说,扭转局面靠幽默》
第 十课
肆
肆
叁
贰
壹
课 后 作 业
“ 虎 宝 贝 ” 提 取
“ 虎 宝 贝 ” 谈 身
小学叙事哎,得罪了霸姐

哎,得罪了霸姐
哎,得罪了霸姐,算杨之熙倒霉。
这一天,超强女生四人组又开会了,蔡一心说:“我们是全校的霸王,不能再同学面前出丑!”林心怡点一点头,说:“我们得给她一点厉害瞧瞧!什么呢?”张雪飞说:“要不我们比文?”周来追歪着头说:“嗯,要全下都来!看看杨之熙得意多久!”
到了第二天,杨之熙的同桌林好在杨之熙一来到教室就迎上去:“刚刚霸王们塞了一封信给你,你去看看吧!”杨之熙听了,快速来到桌子上,只见上面有一封信:
杨之熙:
你好,请你在今天下午来到操场接受我们的挑战(比语文),有本事的就来!
比赛规则:霸王们各处一题,只要全部都答对,我们就承认你比我们厉害,如果你错了,那就你对我们狗叫,并叫我们师傅!
霸王们
****年*月**日
这是,全班的同学都看着她,眼神不一样,有的是别去了,有的是加油!有的是你行吗?杨之熙这是说了一声:“我去!”。
有关科学的名言

有关科学的名言有关科学的名言篇1一、我们需要真理,仅仅需要真理。
千万不可设法逢迎朋友,迁就师长,不得罪任何人。
纵然在这条路上,你可能找到宁静平安,但是绝不会得到任何根本的好处。
作者:奥勃鲁切夫二、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作者:布鲁诺三、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
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作者:布尔韦尔利顿四、一个社会,只有当他把真理公之于众时,才会强而有力。
作者:左拉五、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作者:恩格斯六、科学是使人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作者:布鲁诺七、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作者:伽利略八、科学给人以确实性,也给人以力量。
只依靠实践而不依靠科学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与罗盘一样。
作者:丹皮尔九、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作者:李约瑟十、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
作者:米丘林十一、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作者:沃尔波斯十二、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作者:郭小川十三、科学的伟大进步,________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作者:杜威十四、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作者:伽利略十五、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作者:法朗士有关科学的名言篇21、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亚里士多德2、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爱因斯坦3、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迪生4、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狄德罗5、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
——柏拉图6、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一天之内得罪三个宰相 没有比他更口误的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天之内得罪三个宰相没有比他更口误的了
导语:有一本书,名叫《唐国史补》,里面记载了很多正史里没有的趣事,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玄宗时的宰相郗昂跟韦陟关系很铁,郗昂有一天和尚书韦陟
有一本书,名叫《唐国史补》,里面记载了很多正史里没有的趣事,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玄宗时的宰相郗昂跟韦陟关系很铁,郗昂有一天和尚书韦陟在一起聊天,不知不觉就谈的了当朝诸多宰相,韦陟问郗昂,“哪个宰相最差啊?”
郗昂一听,顿时脱口而出,“当然是韦安石啊!”(韦陟的别称)。
郗昂说完之后,还十分自得,估计是反省慢半拍,过了很久他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而韦陟此时的脸色却已经铁青铁青的。
惊慌失措之间,郗昂便急匆匆的离开了韦陟家,乘上他的那匹快马,一路狂奔。
郗昂越想越害怕,自己虽然和韦陟都是宰相,但是人家无论是能力,还是家世,都完爆自己啊,如今这么随口一说,把韦陟得罪了,以后的日子估计就不好过了。
就这么骑着马,郗昂在路上又遇见了一个人,谁呢?宰相吉顼的侄子吉温,这个吉顼本就是郗昂的前辈,何况他的侄子吉温还是武则天手下的红人,身兼两部侍郎,作恶多端,无法无天那是和周兴、来俊臣平起平坐的。
想到这里,郗昂就停下了马,而此时的吉温也发现了郗昂。
在宰相面前,吉温还是毕恭毕敬的,他是上来作礼,并问候:在想大人,你骑马跑这么快干嘛,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啊?
郗昂头疼的回答说:我刚才和韦陟大人调侃朝廷宰相谁最无德,我心里想说吉顼,却口误说成了韦陟。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学 给 力 人 间 天 国,得 罪 了 谁?(上)
整个自然(包括地球宇宙)一直按照自己的意志(科学称之为自然规律或中国古人说的天道)由无走到有,并且还将继续这么走下去,最后再由有走向无的终结。
对此人类既无力干预,也无法将自己剔除出来独善其身。
自然世界发生的一切,天翻地覆也好,陨星来袭也好,生命活着也好,灭亡也好都是自然世界变化中的应有之义,并不存在人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其实用不着人类自作多情悲天悯人。
但是科学人总是认为自然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无意识物质世界,能够任由人类随意摆布,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科学人类二百多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在生存人”的生存质量,运用科学技术建造了与自然生命体系格格不入的“非自然王国”。
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科学加大了对“生命遗骸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扩大了“提纯和重置”范围,开始在更大范围里影响地球原有的发展轨道,给生命环境造成相当深刻的影响。
碳排放加大影响了地球的气候环境,空间的重置致使自然秩序混乱,“在生存人”开始感觉“自然规律(天道)”在惩罚自己。
但是,因为人类没有与自然世界交流心得体会的渠道,无由得悉自然的意志所向,所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好坏只能通过人类自己感觉来体会。
处的好了,风和日丽就觉得自己功德圆满得意忘形,处的不好,血雨腥风就觉得自然惩罚自己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客观评说科学人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呢,看来只能把人类所有作为放到一个活的自然体系中加以衡
量,才能真正釐lí
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博在这里再一次把“自然世界”人格化,并由此来探讨人类的“给力”到底是不是得罪了谁。
实际上本博总结出的十二字秘籍就是“科学”处处与“天理”叫劲的信条,简单梳理一下可以证明此言不谬。
首先,自然世界一直是在“混沌无明”的境界中游走,没有哪样东西是纯粹的,也没有哪样东西能够独往独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所有的事物都在不可预测前程的空间环境里互相碰撞,互相支撑,互相干预。
生命本原意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耐心地慢慢寻觅,居然将处于“混沌”中的非生命物质转变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序参与生命过程,实现了一条发展自我的道路。
生命个体死亡了,生命物质又重新变回非生命物质,回归无序的“混沌”。
总的来说生命本原意识所走的是与天道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之路。
科学人不相信这一套,非要把所有混沌相处的事物“提纯”出来再按人的意志进行“重置”制造为人所用的工具,建造出一个“非自然”的空间。
然而人们发现,所有人造的东西都不具备自生自长的本事。
第二,它们为什么不能具备长久的秉性呢?为什么自然天道时刻在使用人所不知的方法和途径腐蚀和抵消这些人造物有序的功效迫使其回归无序的混沌原始呢?
正是因为科学成果总是与大自然现状格格不入,所以自然天道并不喜欢科学的思路以及科学人脱离地球生命系统的种种作为和那个急功近利的非自然王国。
也正是因为自然天道不喜欢科学的作为,所以所有科学成果的命运注定是短暂的,人类的“非自然王国”也必将飘然过世成为一缕过眼烟云。
曾经有几个西方画家描绘过人类大城市几十年不经营就会出现的萧条景致,而这样局面的出现只需要断绝人类的能源供应就可以迅速实现了。
这种状况充分说明自然世界一直是在按照自己的逻辑走着自己的路,而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或迟或早都将受到非人力所为的惩罚,这是一条天理。
科学人可以不相信这个天理明示的道理,但是却无法躲避这条天理无所不至的惩处。
201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