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设备专业提供条件常用数据

合集下载

工程人必须知道的数据

工程人必须知道的数据

工程人必须知道的数据标题:工程人必须知道的数据引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人必须知道的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一、基本数据类型1.1 整型数据:整型数据是工程中常见的数据类型之一,用于表示整数值。

1.2 浮点型数据:浮点型数据用于表示带有小数点的数值,常用于工程计算中。

1.3 字符型数据:字符型数据用于表示字符和字符串,在工程中常用于存储文本信息。

二、数据结构2.1 数组:数组是一种存储相同类型数据的数据结构,工程中常用于存储一组数据。

2.2 链表:链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数据,常用于工程中的数据管理。

2.3 树:树是一种层次结构的数据结构,常用于表示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三、数据库3.1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常用于工程中存储结构化数据。

3.2 No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适用于存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工程人员需要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模式的技术,工程人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工程人员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4.3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清理和处理数据中的错误或不一致的部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数据安全5.1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工程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5.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将数据转换成不可读的形式,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

5.3 数据权限控制:数据权限控制是管理数据访问权限的方法,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数据。

结论:工程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和数据安全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结构设计常用数据1. 引言结构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对各种建筑和工程结构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常用数据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数据。

2. 材料力学性能数据2.1 强度指标-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抵抗外力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 剪切强度(Shear strength): 材料在受到切割力时可以抵抗剪断发生的最大应力。

-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材料在受压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2.2 强度设计值强度设计值是指在建筑和工程结构设计中所能使用的材料强度的一种安全系数处理表达式。

常见的强度设计值有塑性抗力设计值、单调分力设计值等。

3. 结构荷载数据3.1 自重自重是指建筑物本身的重量。

在结构设计中,自重常用于计算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2 活载活载是指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变的加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产生的荷载。

在结构设计中,活载常用于计算结构的变形和挠度。

3.3 风荷载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

在结构设计中,风荷载常用于计算结构的稳定性和振动。

3.4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在结构设计中,地震荷载常用于计算结构的抗震性能。

4. 结构几何数据4.1 长度长度是指建筑物在各个方向上的线性尺寸。

在结构设计中,长度常用于计算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4.2 面积面积是指建筑物平面尺寸的大小。

在结构设计中,面积常用于计算结构的荷载分布和应力分布。

4.3 体积体积是指建筑物在三维空间中所占的空间大小。

在结构设计中,体积常用于计算结构的质量和惯性矩。

5. 结构断面数据5.1 面积断面的面积是指断面平面内的面积大小。

在结构设计中,面积常用于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1. 强度设计参数在结构设计中,强度设计参数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压强度(fc):表示材料在受到压力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这个参数常用于柱子、墙体等受压构件的设计中。

抗拉强度(ft):表示材料在受到拉力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这个参数常用于梁、板等受拉构件的设计中。

剪切强度(fv):表示材料在受到剪切力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这个参数常用于梁、板等受剪构件的设计中。

扭转强度(fd):表示材料在受到扭转力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这个参数常用于柱子、梁等受扭构件的设计中。

这些强度设计参数通常由材料的试验数据得出,不同的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数值。

2. 几何数据几何数据是描述构件形状和尺寸的重要参数,在结构设计中经常被使用。

常见的几何数据包括:面积(A):表示构件所占据的平面面积,常用于计算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

截面形状参数:不同形状的截面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一些常见的截面形状参数包括矩形、圆形、T形、I形等。

跨度(L):表示构件的长度,常用于计算梁的挠度和承载能力。

高度(H):表示构件的垂直距离,常用于计算柱子的承载能力。

倾角(θ):表示构件的倾斜程度,常用于计算斜拉索的张力等。

这些几何数据通常由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得出或者通过图纸获得。

3. 荷载数据荷载数据是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或内力,它是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荷载数据包括:死荷载:也称为常驻荷载,是结构自身所产生的静态荷载,如自重、仪器设备等。

活荷载:也称为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如人员、设备、雨水等。

风荷载:指风对建筑物或结构物产生的荷载。

地震荷载:指地震对建筑物或结构物产生的荷载。

荷载数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者通过测量获得,并且需要根据设计规范进行合理的选取和计算。

4. 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数据,它是指结构的约束和支承情况。

常见的边界条件包括:支座类型:包括固支、滑动支座、铰支、弹性支座等。

《工程建设国标》计算机房建设标准

《工程建设国标》计算机房建设标准

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机房环境、电源及防雷接地应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计算机主机,网络连接设备等。

★设备间的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设备间至少提供离地板255CM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0CM,门宽应大干90CM,地板的平均荷载应大于5kN/m2。

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设备间应采用全封闭房间,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 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至25℃之间,相对温度应保持60%至8 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

★机房内的尘埃要求低于0.5um;对于开机时机房内的噪音,在中央控制台处测量时应小于70dB。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0.15—1000MHz时不大于12 0dB。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不大于800A/m。

★计算机房内的照明要求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其它房间的照明不应低于5lx,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但其照度要求是在离地面0.8m处不低于1lx。

★设备间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防止停电造成网络通讯中断。

UPS 电源应提供不低于2小时后备供电能力。

UPS功率大小应根据网络设备功率进行计算,并具有20-30%的余量。

设备间电源设备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已防止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

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独引线至接地体,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2欧姆;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

机房建设所涉及系统★机房装修系统★机房布线系统(网络布线、电话布线、DDN、卫星线路等布线)★机房屏蔽、防静电系统(屏蔽网、防静电地板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保安系统(防盗报警、监控、门禁)★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机房专业空调通风系统★机房网络设备放置色设备(机柜、机架等)★机房照明及应急照明系统★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房环境1.空调机房环境温湿度:温度:冬季:20±2℃夏季:23±2℃温度变化率≤5℃/h 相对湿度:50%±5%洁净度:符合标准ASHRAE52-76,粒度≥0.5mm,个数≤10000粒/ dm噪声:关闭主设备的条件下,在工作人员正常办公位置处测量不高于68dB(A).(GB)机房单位面积的冷负荷为:257w/m2h系统控制室单位时间换气数:≥23次/h数据中心机房单位时间换气数:≥22次/h2.防火防火系统基于以下原则建设:- 采用高灵敏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环保型FM200气体灭火系统;FM-200气体火火系统保护区及存储环境温度为0~54℃,存储压力25kg/cm2-本气体灭火系统能以自动、机械手动和远程启动三种方式启动;设有备用电源,操作时间为24小时。

建筑电气常用数据

建筑电气常用数据

建造电气常用数据引言概述:建造电气是指在建造物中用于供电、照明、通信等方面的电力系统。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数据,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建造电气常用数据的五个部份。

一、电压等级1.1 标准电压等级:根据国家标准,建造电气系统的标准电压等级为220V和380V。

1.2 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者路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常见的额定电压有220V、380V、660V等。

1.3 最大电压:最大电压是指电气设备或者路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通常为额定电压的10%。

二、电流负载2.1 额定电流:额定电流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常见的额定电流有10A、16A、32A等。

2.2 最大电流:最大电流是指电气设备在短期内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通常为额定电流的1.5倍。

2.3 平衡负载:平衡负载是指在三相电路中,各相电流相等的状态,能够提高电气系统的稳定性。

三、线缆截面积3.1 根据电流负载选择:根据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和路线长度,选择合适的线缆截面积,以确保电流传输的安全性。

3.2 线缆截面积与电阻:线缆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能够减小路线功率损耗,提高电气系统的效率。

3.3 线缆截面积与散热:线缆截面积越大,散热能力越好,能够降低线缆温度,提高电气设备的寿命。

四、照明设计4.1 光照度要求:根据不同场所和功能的需求,确定合适的光照度要求,以保证建造物内部的照明效果。

4.2 照明灯具功率:根据照明设计的需求和光源种类,选择适当的照明灯具功率,以满足照明需求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3 照明控制方式:根据建造物的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照明控制方式,如手动开关、自动感应等,以提高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和节能性。

五、地线与接地电阻5.1 地线的作用:地线是建造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提供安全的电气接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2 地线的材料:常见的地线材料有铜线和铝线,铜线导电性好,但成本较高;铝线成本较低,但导电性较差。

各专业初步设计概算条件内容和深度要求模板

各专业初步设计概算条件内容和深度要求模板

目录1.编制说明 (3)1.1.概算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条件关系 (3)1.2.适用范围 (3)2.各专业向概算专业提供初步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3)2.1.项目经理 (3)2.2.设备专业 (4)2.3.安装专业 (4)2.4.管道专业 (4)2.5.土建专业 (5)2.6.给排水专业 (5)2.7.采暖、通风、空调专业 (5)2.8.电气、电信专业 (6)2.9.自控仪表专业 (6)2.10.外管专业 (6)2.11.机修及运搬专业 (7)2.12.工业炉、热力专业 (7)2.13.空压及冷冻专业 (7)2.14.总图专业 (8)本规定是公司技术标准文件之一,规定了初步设计过程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提供满足编制概算的概算条件内容和深度要求,是所有工程项目必须执行的工作文件。

在使用本规定时引用的标准、规范版本为有效版本,及时关注更新的情况。

1. 编制说明1.1. 概算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条件关系1.1.1. 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单位工程概算由概预算人员(持证人员)负责编制,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对工程量负责,工程经济人员应对造价负责。

各专业设计人员要提供满足编制单位工程概算深度的工程量条件单(即设备、材料、建构筑物一览表.必要的图纸和主要设备的报价等)。

1.1.2. 对于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项目,采购部门应在概算工作前或进行中向工程经济人员提供设备、材料的报价资料。

1.1.3. 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在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建设阶段,凡有重大设计变更,设计总负责人应事先通知概算专业负责人,以便调整概算,控制投资的运用。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只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单位工程时,专业设计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往返条件时用。

并只是对各专业所提条件作原则上的一般规定,未尽之具体事宜由设计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协商解决。

2. 各专业向概算专业提供初步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2.1. 项目经理2.1.1. 应提供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业主),工程项目的全称(应符合批文,合资项目应符合合同的名称),项目属性(新建、扩建、技改、易地改扩建)。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常用数据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常用数据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常用数据1. 火焰迅速蔓延指数(FSI)火焰迅速蔓延指数(Flame Spread Index,简称FSI)是评估建筑材料火焰扩散速度的常用指标。

这个指数的测量被定义为标准木材火焰的传播速度与待测物料火焰的传播速度之比。

FSI值越高,代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更容易在火灾中起火及扩散,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遵守相关规定。

2. 烟气毒性检测数值(THR)烟气毒性检测数值(Toxic Hazards Ratio,简称THR)是鉴定燃料燃烧排放物质时的毒性程度。

THR是由于室内外可燃物和小家电故障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对人体的伤害进行评估的一项指标。

THR值越低,说明材料所产生的烟雾暴露后对人体的致命风险越低,因此应该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降低这个值。

3. 隔热和防火等级隔热和防火等级(Fire Resistance Rating)是评估建筑材料抵抗火灾的程度和时间的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木材、钢材、铝材等材料都会有相应的防火等级,通常以小时表示。

如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确保建筑结构有足够的防火时间,那么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疏散。

4. 火灾现场防护域火灾现场防护域是指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预先进行的安全防护范围,这个范围内的人员和财产会有可能受到火灾损失。

一般而言,防护域应该根据火灾可能引起的危险程度评估来确定。

5. 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是建筑物疏散逃生的重要通道,这个通道应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合理规划。

在实现建筑物快速排烟的同时,建筑设计应该同时考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和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出口的安全和使用,应对这些通道进行定期检查。

6. 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火灾控制保护设备。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这个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帮助在场人员和消防队员快速反应和消防。

建筑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报警控制中心的位置和安装火灾探测器的数量,确保火灾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快速处理和控制。

化工设计如何向各专业提条件和反馈条件

化工设计如何向各专业提条件和反馈条件

如何向各专业提条件和反馈条件如果把专业条件比作是一把锁,那提条件的人就是那把钥匙;需要这把钥匙把锁打开,把里面的内容展现给各专业的人。

所以说提设计条件在整个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提好了,可以让各个专业能顺利做好,提不好,那中间可能就会存在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院技术质量部已对“工艺专业提条件”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规定,但考虑到可能有部分人员未详细接触过提条件的过程或对如何提条件模林两口,所以就我自己所认知的内容,与大家在此探讨一下。

下面我就针对每个专业来逐一讲解。

一、工艺给建筑专业提条件1、提供的图纸: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图纸上应标清防爆区与非防爆区、功能区的分隔等。

2、“接口信息传递单”上需描述的条件内容:厂房外形尺寸、层数、层高、生产类别、结构型式、地(落)面是否需不发火、是否要防腐等;另外还应写清楚本项目的特殊要求:比如某个功能区地(落)面标高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那应该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功能区的标高要求;或者某个功能区需要吊顶,那就要写清楚吊顶标高,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配电房或控制室的设置上比较常见。

3、结合表格作说明:“建构筑物特征条件表”二、工艺给结构专业提条件一次条件1、提供的图纸:由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图、设备平、立面布置图、设备一览表(里面的设备重量应为充水或液重)、地质勘测报告。

布置图上的要点:○1有钢平台的话应标清钢平台尺寸、标高;穿楼面的设备孔(包括吊装孔)要标注净空尺寸;有后砌墙或活动梁的话就要标明所在位置;设备一览表上要点:里面的设备重量应为充水或液重,当然也可以把这个重量直接写在布置图对应的设备上,那样的话设备表上可只写自重。

2、“接口信息传递单”上需描述的条件内容:生产类别、楼面安装负荷(钢平台250N,混凝土400、600、800、1000N)。

二次条件二次条件提出时间:设备已定型,各方面因素已经考虑完善,工艺已准备画配管前,其他专业已初步考虑了方案;二次条件内容:设备基础、予留孔位置及尺寸、予埋件位置;需协商的专业与内容:与电气专业确定电缆桥架走向及标高,需留的予留孔或予埋件位置及尺寸;与仪表专业确定仪表桥架走向及标高,需留的预留孔或予埋件位置及尺寸;与暖通专业确定风管的走向及标高,需留的予留孔或予埋件位置及尺寸;其他几个专业应向结构专业提出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暖通专业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常用数据一、地下车库(按照防火分区面积4000m2计算)(天华设计院极小值为3*5m2)1.设置原则:两个排风机房;一个送风机房。

2.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排风机房4*5 m2(两个);送风机房5*6m2。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2m2(两个);送风竖井3m2。

4.排风及送风百叶面积:排风防雨百叶5m2(两个);送风防雨百叶8 m2。

二、地下车库(按照防火分区面积4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机房;一个送风机房。

2.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排风机房5*7m2;送风机房5*6m2。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4m2;送风竖井3m2。

4.排风及送风百叶面积:排风防雨百叶10m2;送风防雨百叶8m2。

三、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按照防火分区面积1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兼排烟机房,一个新风兼补风机房。

2.机房面积:1)排风兼排烟机房:排风、排烟风机水平布置30m2,排风、排烟风机垂直布置20m2。

净宽不低于3.6m2)新风兼补风机房25m2,净宽不低于3.6m。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0.7~0.8m2;送风竖井0.6m2。

四、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按照防火分区面积1000m2计算)1.设置原则:一个排风兼排烟机房,一个送风兼补风机房。

2.机房面积:1)排风兼排烟机房:排风、排烟风机水平布置30m2,排风、排烟风机垂直布置20m2。

净宽不低于3.6m2)送风兼补风机房25m2,净宽不低于3.6m。

3.排风及送风竖井面积:排风竖井0.4~0.5m2;送风竖井0.4m2。

五、机械防烟注意:1)以下表格风量按照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1.75系数计算。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易小于0.7m/s。

2)如果防烟楼梯间为剪刀楼梯间,则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应乘以2.0系数。

(一)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加压送风(二)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三)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四)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六、全空气空调系统(一)带热回收装置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1.服务区域面积:800~1200m2,按照1000 m2计算。

2.空调机房面积:48~60m2(8~10m长×6m宽)。

3.排烟机房面积:12m2(4m长×3m宽)4.净宽最小值为:2.5m(机组宽度)+0.7m(距墙距离)+2.5m(机组宽度的1.0倍)=5.7m。

5.新风竖井面积:1.0m2;排风竖井面积:1.0m2。

6.18000m3/h的机组尺寸:4000(长)×1900(宽)×2500(高)。

7.22000m3/h的机组尺寸:4300(长)×2100(宽)×2800(高)。

8.26000m3/h的机组尺寸:4300(长)×2300(宽)×2800(高)。

9.33000m3/h的机组尺寸:4650(长)×2500(宽)×3300(高)。

(二)常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1.服务区域面积:800~1200m2,按照1000 m2计算。

2.空调机房面积:48m2(8m长×6m宽)。

3.排风及排烟机房面积:24m2(6m长×4m宽);两个排风机房垂直安装,一个排烟风机水平安装。

4.净宽最小值为:2.5m(机组宽度)+0.7m(距墙距离)+2.5m(机组宽度的1.0倍)=5.7m。

5.新风竖井面积:1.0m2;排风竖井面积:1.0m2。

七、新风空调系统(一)吊顶或落地式新风处理机组1.吊顶式新风处理机组(≤4000m3/h)。

建议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机房最小面积为6000×4000。

2.落地式新风处理机组(≥5000m3/h)1)机房最小长度一般为:600+机组长度L+1400;2)机房最小宽度一般为:1200+机组宽度W+1800;3)建议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对于机组风量在10000 m3/h,L=1700,W=1000;机房最小面积一般为3700×4000,本人建议为4000×4200。

(二)带热回收新风处理机组1.吊顶式新风热回收处理机组(<4000m3/h)。

建议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机房最小面积为6000×4000。

2.落地式新风热回收处理机组(≥4000m3/h)1)机房最小长度一般为:300+机组长度L+1200;2)机房最小宽度一般为:300+机组宽度W+1200;3)建议给建筑专业反提条件:a)对于机组风量在4000~7500 m3/h之间,L=1500~1700,W=800~1200;机房最小面积一般为3200×2700,本人建议为4000×3000;b)对于机组风量在10000~20000m3/h之间,L=2200~2500,W=1200~1500;机房最小面积一般为4000×3000,本人建议为4200×3200。

八、厨房通风及排油烟系统:(排油烟风速8~10米/秒)九、主要管井面积(一)住宅建筑1.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8层,分高、低区)(采暖:600*1500)1)水暖井:两户:600×1850;800×1500;1100×1300;三户:600×2150;800×1800;1100×1600;四户:600×2450;800×2100;1100×1900;2)电井:对于2~6户,2000×600或者1500×800;2.小高层住宅(小于18层,不分高、低区)(采暖:600*1350)1)水暖井:两户:600×1650;800×1300;1100×1100;三户:600×1950;800×1600;1100×1400;四户:600×2250;800×1900;1100×1700;2)电井:对于2~6户,2000×600或者1500×800;当电表箱设置于地下层时,对于2~6户,可以为1000×600。

3.多层住宅(不分高、低区)(采暖:600*1350)1)水暖井:两户:600×1650;800×1300;1100×1100;三户:600×1950;800×1600;1100×1400;四户:600×2250;800×1900;1100×1700;2)电井:不设置,全部穿管。

(二)公共建筑1.酒店建筑1)强电井:5m2;2)弱电井:6m2;2.办公建筑1)强电井:3m2;2)弱电井:5m2;十、主要大型设备机房面积及高度1.制冷机房(含换热间):1)建筑面积的0.5%~1.0%,通常取0.8%。

2)梁下净高度:对于离心式制冷机、大中型螺杆机4.5~5m对于活塞式制冷机、小型螺杆机3~4.5m对于吸收式制冷机 4.5~5m3)楼板吊装孔:(A+0.8)×(B+0.8)2.换热站:1)约占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的0.3%~0.5%,。

2)梁下净高度:2009版技术措施要求净空高度一般不宜小于3m。

本人建议:小型换热站3.6~3.9m;大型换热站3.9~4.5m。

3.锅炉房:1)按照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2)按照锅炉房容量及台数计算3)梁下净高度锅炉间:≥6 T/h以上锅炉一般在6.0m以上;2~6T/h锅炉一般在5m以上。

锅炉辅助间:一般在3.5m以上。

十一、烟囱及主要送、排风口距离1.机械通风系统的室外进风、排风口设置要求(2009技术措施)1)进、排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进风口设在绿化带时,不宜小于1m。

2)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进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当进、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3)排风管道的排出口高空排放时,宜高出屋脊,排出口的上端高出屋脊的高度一般不得小于下列规定:a)当排出无毒、无污染气体时,宜高出屋面0.5m。

b)当排出最高允许浓度小于5mg/m3有毒气体时,应高出屋面3.0m。

c)当排出最高允许浓度大于5mg/m3有毒气体时,应高出屋面5.0m。

2.机械通风系统的室外进风、排风口设置要求(2003技术措施)1)当进、排风口在同侧时,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6m。

2)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要求(200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0m。

2)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0m。

4.燃气、燃油锅炉烟囱:应按照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8米,并应满足地方标准的要求。

烟囱高度不宜设置过高,以免烟囱抽力过大,使锅炉能耗增加(且不安全)。

(注:烟囱高度不够,抽力不够,会导致排烟不出!一般排烟温度180°C,烟囱抽力3.91Pa/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