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停顿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朗读练习题及答案

朗读练习题及答案

朗读练习题及答案1. 练习一:- 朗读以下段落,并注意每个词的发音和句子的流畅性。

-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but the second mouse gets the cheese."2. 练习二:- 朗读以下句子,并注意重音和停顿。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3. 练习三:- 朗读以下对话,并尝试表现出角色的情感。

- A: "Did you see the new movie last night?"- B: "Yes, it was absolutely fantastic!"4. 练习四:- 朗读以下诗歌,并注意韵律和节奏。

-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5. 练习五:- 朗读以下新闻报道,并注意信息的传递和清晰度。

- "I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the stock market has seen a significant rise, with technology shares leading the way."答案解析1. 答案一:- 正确发音:"early" [ˈɜːrli], "bird" [bɜːrd], "catches" [ˈkætʃɪz], "worm" [wɜːrm], "second"[ˈsɛkənd], "mouse" [maʊs], "cheese" [ʧiːz]。

初二语文朗读节奏试题

初二语文朗读节奏试题

初二语文朗读节奏试题1.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A.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B.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C.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答案】B【解析】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10分)超然台记(节选)苏轼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皆疑余之不乐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③之计。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背:远离。

②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③苟全:大致完备【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分)余自钱塘移守胶西【答案】余/ 自钱塘移守胶西【解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学生感到无规律可循,其实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所以此句是主、谓之间的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是( )②适( )【答案】①这②恰好【解析】①句中的“是”古今异义词,一定要注意古义为“这,这样”;②句中的“适”是一词多义,应该根据句子的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其意义,选出正确的释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翻译画线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们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5)绝巘/多生怪柏。

(16)将军/百战死(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王之弊/甚矣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

(4)问/今是何世(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1)其一/犬坐于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醉翁之意/不在酒(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1)人不知/而不愠(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理清了句子的结构。

常考题型:1.用“/”给句子断句。

2.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技法点拨:划分朗读节奏主要把握以下五个原则:1.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屠/大窘忘/路之远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至”“若”“夫”“盖”“然”“则”“然则”“岂”等发语词和“且”“虽”“因”“故”“由是”等关联词后面一般要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虽/乘奔御风。

3.句中“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字后停顿。

要切记:“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用在句中,一般在“而”前停顿。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如:可/以一战。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其一”是指“其中一只(狼)”,“犬坐”是像狗一样坐着,这里的“犬”是名词做状语。

另外,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等要了解清楚,不可读错。

一般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练习:(广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考点专练)一、翻译(共 7 分)阅读文言文《张良①奇遇》,完成下列题。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②上。

有一老父衣褐③,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④,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①张良,以后成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主要谋臣。

②下邳(pī):地名,在江苏省邳县南。

圯(yí):桥。

③褐(hè):麻布短衣。

④有顷:不一会儿。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良夜未半往【答案】良 / 夜未半 / 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

可以参考句子的意思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良/夜未半/往。

二、课外阅读(共 7 分)文言文阅读。

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shèng)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2.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答案】太傅时年七八岁 / 着青布绔 / 在兄膝边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专题11:朗读技巧-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11:朗读技巧-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解析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部编版)专题11:朗读技巧(解析版)1.下面关于朗读停顿或重音的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提示: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风∨轻悄悄的。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D.你看,∨那浅浅..∨.宽广。

..的∨天河,定然是∨不甚【答案】A【解析】A.“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应在“脸”后停顿,“朗润”“涨”“红”应重读。

故选A。

2.同学们制作了语文知识卡片,请选出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A.朗读的停连。

例:《春》中“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读的时候前两个逗号停顿,后三个逗号连接,这样节奏富有变化,更有活力。

B.朗读的重音例:《济南的冬天》中,“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可以重读“理想”一词,强调作者对济南冬天“温暖”“安适”的特点感到相当满意。

C.同义词例:《秋天的怀念》一文开头“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句中的“央求”可以替换成“请求”。

“央求”和“请求”是同义词,不存在词意轻重的差别。

D.词语的语境义例:《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字面上的意义是“让我重新存活的人”,但在课文里的意思是“给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的人”。

【答案】C【解析】C.有误。

央求和恳求都有请求、要求的意思。

央求和恳求的区别在于态度的不同。

“央求”指央告恳求,既强调态度诚恳,又强调持续的要求,或带有为某目的低三下四求人之意。

“恳求”,指诚恳地要求,强调态度诚。

“‘央求’和‘请求’是同义词,不存在词意轻重的差别”理解有误。

故选C。

3.句子的重音和停顿标注最恰切的一项是()重音,一般用着重号“·”标在词语的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停顿,用“V”号标示在词语之间,不限于标点处。

A.小山V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古诗文朗读节奏

古诗文朗读节奏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

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

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初三语文朗读节奏试题

初三语文朗读节奏试题

初三语文朗读节奏试题1.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

(2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答案】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断句子的题型。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这虽然是课外的一句文言文,但句意很简单,断句不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4分)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

有删改)【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塌子沟:淤泥深坑。

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军中不解其故 ( ) ②比次日()③领飞骑三百 ( ) ④此去西南十里()(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霎而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默而识之(《〈论语〉八则》)B.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夺而杀尉(《陈涉世家》)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答案】(1)①原因,缘故②等到③骑兵④距离、相距(2)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节奏划分训练(2014.3.17)
笑话二则:
1.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2.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线。

(2处)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江苏省泰州市2003年中考试题)
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夫战,勇气也”,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以其境过清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可以一战。

•今天下三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主-谓-宾之间要停顿要停顿
• 1.主谓之间要停顿要停顿
•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之妻私臣……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2.谓宾之间要停顿。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3.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四、句式整齐的句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一气呵成。

•例: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便要/(渔人)还家”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意思:处在朝居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一、偏正短语间不可停(如用结构助词“之”相连的短语、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如:前人/之述备矣(x)
•二、介宾短语间不可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x)
•有朋自/远方来(x)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三、作为一个语义单位的不可停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
•例:其一犬/坐于前
•例:山/行/六七里
•方法小结
•前提:正确地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理解文意。

• 1.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 2.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 3.“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 4.句式整齐的句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

• 5.成分省略的地方要停顿。

• 6.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1、(邵阳市2005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
•判断下面的句子的停顿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

•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2.前人/之述备矣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彼竭∕我盈,故∕克之8.公∕与之乘9.是∕进亦忧,退∕亦忧
•10.同舍生皆∕被绮绣1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1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5.属予作文∕以记之
•1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乃重修岳阳楼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衔远山,吞长江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学而不思则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