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

合集下载

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a b
【分析】若要判断上述命题的真假,依据就是实数集 的基本性质和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经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即可判断.
【解析】(1)因为c的正、负或是否为零未知,因 而判断ac与bc的大小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 (2)由ac2>bc2,知c≠0,c2>0, ∴ 12 >0.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3)由
注意实际问题中关键性的文字语言与对应符号之间的正确转
换,这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用不等式表示出不等关系. 常见的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转换如下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字 语言 大于
数学 符号 >
文字 语言
数学 符号 ≥
文字 语言 至多
数学 符号 ≤
文字 语言 不小于
数学 符号 ≥
大于 等于
小于 等于
小于


至少

不多于
3 2
当x=1时,x =x -x+1, 3 2 当x<1时,x <x -x+1.
例 4 比较(a+3)( a-5)与( a+2)(a-4) 的大小.
解: ∵ (a 3)(a 5) (a 2)(a 4)
(a 2 2a 15) (a 2 2a 8) 7 ∴ (a 3)(a 5) (a 2)(a 4) <0
-b的取值范围。
解:设9a-b=m(a-b)+n(4a-b) =(m+4n)a-(m+n)b, 令m+4n=9,-(m+n)=-1,解得, 5 8 m ,n 3 3 8 5 所以9a-b= (a-b)+ (4a-b) 3 3
由-4≤a-b≤-1,得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

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 32℃,最低气温26℃.
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B, 若点A在点B的左边,则xA< xB. 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 于或等于零.
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 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实例6:限速 40 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 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速度 v 不超 过 40 km/h.
x 2.5 0.2 x 20 8 0.1
或 2.5 0.1n 8 0.2n 20
比较两种表示
例3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 截成500mm和600mm两种,按照生产的 要求,600mm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 系的不等式呢?
3.1 不等关系与 不等式(一)
思考1:
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比较“不 等关系”与“不等式”有何异同.
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用符号“<” “>” “≤” “≥ ”和“≠”表示. 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 来所成的式子.如﹣7 <﹣5,3 + 4 > 1 + 4, 2x ≤ 6,a + 2 ≥ 0,3 ≠ 4,0 ≤ 5 等.
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 奶中脂肪的含量 f 应不少于2.5%蛋白质 的含量 p 应不少于2.3%.
思考2:
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表示 这些不等关系?
应用示例
例1 设点A与平面的距离为d,B为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则d ≤ |AB|.
例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 可以售出8万本.根据市场调若单价每提高 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若 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 x 元,怎样用不 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3.、三角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考题中不等式常与其他知识交汇呈现,因此不等式
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
课,学好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学 教材分析
(3)练习巩固 4、联系实际,探索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 探索中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 下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问 题探索中学习新知。 能否用所学知识准确表示“糖水加糖甜更甜”的现象? 下面通过复习实数的基本理论,利用数轴数形结合,归 纳总结得出比较两个实数(式)大小的方法,学生容易 接受。 然后给出两组比较简单的作差比较,师生合作完成,教 师板书,学生回答,再总结提炼步骤方法。并变式练习, 一方面可以巩固作差比较法,另一方面,渗透了分类讨 论的数学思想,为课后的能力作业给予一点启示。 例 3、比较下面两组代数式的大小: 步骤:作差→变形→判号→结论. 其中变形是关键,常用的变形手段有提公因式、分解因 式、通分、配方、有理化等. 最后通过例 4,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教师巡视学生解答 情况,最后通过幻灯片展示标准过程,指出学生易错点, 强调关键点。对本题的教学既是对实际探索问题的解 决,前后呼应;也是对作差比较法的进一步巩固,突破
教学策略选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推 择与设计 理。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 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 —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组织开展教学活 动。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层层深入,在教学中注意 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的每个环节。

3.1.1不等关系和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课件ppt

3.1.1不等关系和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课件ppt
a a- b a (2)当 a=b 时, =1,a-b=0,∴ =1, b b
∴aabb=abba.(8 分) a (3)当 a<b 时,0< <1,a-b<0, b
a a-b ∴ >1,∴aabb>abba.(11 分) b
综上可知,当 a>0,b>0 时,aabb≥abba.(12 分)
课堂讲练互动
自学导引
1.关于a≥b或a≤b的含义 (1)a>b或a<b,表示严格的不等式. 大于或等于b 或者a (2)不等式“a≥b”读作“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指“_____ >b,或者a=b ______________”,等价于“a不小于b”,即a>b或a=b中有
一个正确,则a≥b正确. a小于或等于b (3)不等式“a≤b”读作“_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指“或者 a不大于b a<b,或者a=b”,等价于“__________”,即a<b或a=b中 有一个正确,则a≤b正确.
解 1)(x
2
(x3-1)-(2x2-2x)=(x-1)(x2+x+1)-2x(x-1)=(x-
1 2 3 -x+1)=(x-1)x- + 2 4
12 3 ∵x<1,∴x-1<0,又x- + >0. 2 4 1 2 3 ∴(x-1)[x- + ]<0,∴x3-1<2x2-2x. 2 4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后反思】 (1)作商比较法的应用条件,利用作商比较 法的前提是两个数需同号,一般情况下,比较两个正数间 的大小关系多用作商法. (2)作商法的基本步骤: ①作商;②变形;③判断与1的大小;④得出结论.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训练3】 若m>0,比较mm与2m的大小.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的存在与应用.对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量与量的比较过程.即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再现、回忆得出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中实例,充分利用数轴这一简单的数形结合工具,直接用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数与形两方面建立实数的顺序关系.要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三维目标1.在学生了解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下,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理解实数大小与数轴上对应点位置间的关系.2.会用作差法判断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会用配方法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3.通过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较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关系,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教学难点:准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章头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卫星、飞船和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它将学生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自然和浩瀚的宇宙中,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思路2.(情境导入)列举出学生身体的高矮、身体的轻重、距离学校路程的远近、百米赛跑的时间、数学成绩的多少等现实生活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描述出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怎样在数学上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教师组织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这样学生会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从而进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由此引入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2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3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与对应的两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4任意两个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用逻辑用语怎样表达这个关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概念,使学生明确“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表示,而不等式则是表示两者的不等关系,可用“a>b”“a<b”“a≠b”“a≥b”“a≤b”等式子表示,不等关系是可以通过不等式来体现的.教师与学生一起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6℃.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B,若点A在点B的左边,则xA<xB.教师协助画出数轴草图如下图.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实例6:限速40/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h.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作为我们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这是我们每个研究数学的人必须要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研究过的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那么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如-7<-5,3+4>1+4,2x ≤6,a+2≥0,3≠4,0≤5等.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的7个实例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实例1,若用t表示某天的气温,则26℃≤t≤32℃.实例3,若用x表示一个非负数,则x≥0.实例5,|Ac|+|Bc|>|AB|,如下图.|AB|+|Bc|>|Ac|、|Ac|+|Bc|>|AB|、|AB|+|Ac|>|Bc|.|AB|-|Bc|<|Ac|、|Ac|-|Bc|<|AB|、|AB|-|Ac|<|Bc|.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也可以.实例6,若用v表示速度,则v≤40/h.实例7,f≥2.5%,p≥2.3%.对于实例7,教师应点拨学生注意酸奶中的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需同时满足,避免写成f≥2.5%或p≥2.3%,这是不对的.但可表示为f≥2.5%且p≥2.3%.对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轮流回答,再用投影仪给出课本上的两个结论.讨论结果:(1)(2)略;(3)数轴上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4)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在a=b,a>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关系成立.用逻辑用语表达为:a-b >0 a>b;a-b=0 a=b;a-b<0 a<b.应用示例例1(教材本节例1和例2)活动:通过两例让学生熟悉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配方法.点评:本节两例的求解,是借助因式分解和应用配方法完成的,这两种方法是代数式变形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变式训练1.若f(x)=3x2-x+1,g(x)=2x2+x-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 )A.f(x)>g(x) B.f(x)=g(x)c.f(x)<g(x)D.随x值变化而变化答案:A解析:f(x)-g(x)=x2-2x+2=(x-1)2+1≥1>0,∴f(x)>g(x).2.已知x≠0,比较(x2+1)2与x4+x2+1的大小.解:由(x2+1)2-(x4+x2+1)=x4+2x2+1-x4-x2-1=x2.∵x≠0,得x2>0.从而(x2+1)2>x4+x2+1.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a≠b).(1)a+b2与21a+1b(a>0,b>0);(2)a4-b4与4a3(a-b).活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本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要点拨学生在最后的符号判断说理中,要理由充分,不可忽略这点.解:(1)a+b2-21a+1b=a+b2-2aba+b=a+b 2-4ab2a+b=a-b22a+b.∵a>0,b>0且a≠b,∴a+b>0,(a-b)2>0.∴a-b22a+b>0,即a+b2>21a+1b.(2)a4-b4-4a3(a-b)=(a-b)(a+b)(a2+b2)-4a3(a -b)=(a-b)(a3+a2b+ab2+b3-4a3)=(a-b)[(a2b-a3)+(ab2-a3)+(b3-a3)]=-(a-b)2(3a2+2ab+b2)=-(a-b)2[2a2+(a+b)2].∵2a2+(a+b)2≥0(当且仅当a=b=0时取等号),又a≠b,∴(a-b)2>0,2a2+(a+b)2>0.∴-(a-b)2[2a2+(a+b)2]<0.∴a4-b4<4a3(a-b).点评:比较大小常用作差法,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变形常用的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前者将“差”变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两者并用.变式训练已知x>y,且y≠0,比较xy与1的大小.活动:要比较任意两个数或式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解:xy-1=x-yy.∵x>y,∴x-y>0.当y<0时,x-yy<0,即xy-1<0.∴xy<1;当y>0时,x-yy>0,即xy-1>0.∴xy>1.点评:当字母y取不同范围的值时,差xy-1的正负情况不同,所以需对y分类讨论.例3建筑设计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0%,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活动:解题关键首先是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然后比较前后比值的大小,采用作差法.解:设住宅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分别为a、b,同时增加的面积为,根据问题的要求a<b,且ab≥10%,由于a+b+-ab=b-a b b+>0,于是a +b+>ab.又ab≥10%,因此a+b+>ab≥10%.所以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后,住宅的采光条件变好了.点评:一般地,设a、b为正实数,且a<b,>0,则a +b+>ab.变式训练已知a1,a2,…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q ≠1,则( )A.a1+a8>a4+a5 B.a1+a8<a4+a5 c.a1+a8=a4+a5D.a1+a8与a4+a5大小不确定答案:A解析:(a1+a8)-(a4+a5)=a1+a1q7-a1q3-a1q4 =a1[(1-q3)-q4(1-q3)]=a1(1-q)2(1+q+q2)(1+q)(1+q2).∵{an}各项都大于零,∴q>0,即1+q>0.又∵q≠1,∴(a1+a8)-(a4+a5)>0,即a1+a8>a4+a5.知能训练1.下列不等式:①a2+3>2a;②a2+b2>2(a-b-1);③x2+y2>2xy.其中恒成立的不等式的个数为( )A.3B.2c.1D.02.比较2x2+5x+9与x2+5x+6的大小.答案:1.c 解析:∵②a2+b2-2(a-b-1)=(a-1)2+(b+1)2≥0,③x2+y2-2xy=(x-y)2≥0.∴只有①恒成立.2.解:因为2x2+5x+9-(x2+5x+6)=x2+3>0,所以2x2+5x+9>x2+5x+6.课堂小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从实数的基本性质的回顾,到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从例题的活动探究点评,到紧跟着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繁就简,联系旧知,将本节课所学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2.教师画龙点睛,点拨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对两个实数大小比较时易错的地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节末的思考与讨论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作业习题3—1A组3;习题3—1B组2.设计感想1.本节设计关注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不宜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或原封不动地照搬一种实验模式.各种教学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很好地适应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是说,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针对个性,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施教灵药.2.本节设计注重了难度控制.不等式内容应用面广,可以说与其他所有内容都有交汇,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作为本章开始,可以适当开阔一些,算作抛砖引玉,让学生有个自由探究联想的平台,但不宜过多向外拓展,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3.本节设计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是数学教师直面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线.采用一题多解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性及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僵化.变式训练教学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的广度,解题后的点拨反思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提升.备课资料备用习题1.比较(x-3)2与(x-2)(x-4)的大小.2.试判断下列各对整式的大小:(1)2-2+5和-2+5;(2)a2-4a+3和-4a+1.3.已知x>0,求证:1+x2>1+x.4.若x<y<0,试比较(x2+y2)(x-y)与(x2-y2)(x+y)的大小.5.设a>0,b>0,且a≠b,试比较aabb与abba的大小.参考答案:1.解:∵(x-3)2-(x-2)(x-4)=(x2-6x+9)-(x2-6x+8)=1>0,∴(x-3)2>(x-2)(x-4).2.解:(1)(2-2+5)-(-2+5)=2-2+5+2-5=2.∵2≥0,∴(2-2+5)-(-2+5)≥0.∴2-2+5≥-2+5.(2)(a2-4a+3)-(-4a+1)=a2-4a+3+4a-1=a2+2.∵a2≥0,∴a2+2≥2>0.∴a2-4a+3>-4a+1.3.证明:∵(1+x2)2-(1+x)2=1+x+x24-(x+1)=x24,又∵x>0,∴x24>0.∴(1+x2)2>(1+x)2.由x>0,得1+x2>1+x.4.解:(x2+y2)(x-y)-(x2-y2)(x+y)=(x-y)[(x2+y2)-(x+y)2]=-2xy(x-y).∵x<y<0,∴xy>0,x-y<0.∴-2xy(x-y)>0.∴(x2+y2)(x-y)>(x2-y2)(x+y).5.解:∵aabbabba=aa-bbb-a=(ab)a-b,且a≠b,当a>b>0时,ab>1,a-b>0,则(ab)a-b>1,于是aabb>abba.当b>a>0时,0<ab<1,a-b<0.则(ab)a-b>1.于是aabb>abba.综上所述,对于不相等的正数a、b,都有aabb>abba.。

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优质课件)

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优质课件)

学以致用
成本(元/kg)
下表给出了甲,乙,丙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
维生素A(单位/kg) 维生素B(单位/kg)


300
500
700
100
5
4
300 300 3 丙 某人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的食品,要使混合食品中至少含 35000单位的维生素A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B,设甲,乙这两种食 物各取x kg,y kg,那么x,y应满足怎样的关系?(不求解) 解:由题意得
300 x 500 y 300(100 x y ) 35000 700 x 100 y 300(100 x y ) 40000 x y 100 x 0 y 0
知识探究
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对于两个实 数a,b,其大小关系有哪几种可能? 它们的差值有什么特点?
ab
ab ab
a b 0
a b 0 a b 0
知识探究 作差比较法原理
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比较两个数(代数式)的大小的方法: ①作差; ②与零比较大小.
Come on
2
典例精析
2
比较x 5x 6与2x +5x+9的大小.
Come on
学以致用
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早晨最低温度t为7℃, 明天白天的最高温度t为13℃;
Δ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则任意两边之和都 大于第三边; a是一个非负实数.
Come on
学以致用
爸爸的月薪不超过3000元.
x与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x的3倍与8的和比x的5倍大.
Come on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导学案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导学案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学习目标】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2、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不等关系。

【知识链接】大于用表示,小于用表示,不大于用表示,不小于用表示,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非负数用表示,非正数用表示知识点1: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关系问题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不等关系:(1)a与b的和是非正数;(2)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 4m”;(3)右图是限速为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不超过40km/h,表示为 40(4) 设点A与平面的距离为d,B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为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000本。

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1)根据题意,提价前杂志的定价为元,提价后杂志的定价为元,因此提高了元;(2)由(1)可知,价格提高了0.1元的倍,即个0.1元;(3)由(2)可知,销售量减少了2000本的倍,即本,因此,提价后的销售量为本;(4)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销售量单价,因此可表示为,不低于用表示,所以可得到不等式为知识点2: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式组关系问题3:用不等式组表示下列不等关系:(1)中国“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表示为(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f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p 的含量应不少于2.3﹪. 表示为(3)铁路旅行常识规定:旅客每人免费携带物品——杆状物长度w不超过200cm,重量m不超过20kg. 表示为问题4: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的钢管截成500mm和600mm的两种。

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的性质新人教B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的性质新人教B版必修5
A.5x+4y<200 B.5x+4y≥200 C.5x+4y=200 D.5x+4y≤200
2.设 M=x2,N=-x-1,则 M 与 N 的大小关系是( )
A.M>N
B.M=N
C.M<N
D.与 x 有关
A [M-N=x2-(-x-1)=x2+x+1=x+122+34>0,故 M>N.]
a>b,b>c⇒_a_>_c_
性质 3(可加性)
a>b⇒_a_+__c_>_b_+__c_
推论 1 性质 3
推论 2
a+b>c⇒_a_>__c_-__b__ a>b,c>d⇒_a_+__c_>__b_+__d_
性质 4(可乘性) a>b,c>0⇒_a_c_>__b_c_;a>b,c<0⇒_a_c_<__b_c_
2.由-6<a<8,-4<b<2,两边分别相减得-2<a-b<6,你认为 正确吗?
[提示] 不正确.因为同向不等式具有可加性与可乘性.但不能 相减或相除,解题时要充分利用条件,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等价变 形,而不可随意“创造”性质.
3.你知道下面的推理、变形错在哪吗? ∵2<a-b<4, ∴-4<b-a<-2. 又∵-2<a+b<2, ∴0<a<3,-3<b<0, ∴-3<a+b<3. 这怎么与-2<a+b<2 矛盾了呢?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注意事项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 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 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 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2.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3.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不等量关系存在的普遍性及研究的必要性;
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3.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不等关系;
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6℃.(表示应该为32℃≤t≤26℃.)
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 、B ,若点A 在点B 的左边,则x a <x b .
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表示为x≥0).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B |+|BC |>|AC |、|AC |+|BC |>|AB |、|AB |+|AC |>|BC |.|AB |-|BC |<|AC |、|AC |-|BC |<|AB |、|AB |-|AC |<|BC |等等)
推进新课
实例6:限时40 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 km/h.(如果用v 表示速度,则v≤40 km/h.)
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2.3%. (可以表示⎩
⎨⎧≥≥%.3.2%,5.2p f ) [过程引导]
1、 什么是不等式呢?
用不等号将两个解析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叫不等式.如:-7<-5;3+4>1+4;2x≤6;a +2≥0;3≠4. [合作探究]
1、2、3、4、5、及实例6、实例7的答案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83页练习1、2.
【问题1】 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 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出此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 [方法引导]借助图形来表示不等量关系,过点A 作AC ⊥平面α于点C ,则d=|AC |≤|AB |.
【问题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
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 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 答案:表示为)2.01.05.28(⨯--x x≥20或者表示为(2.5+0.1n)(8-0.2n)≥20. 【问题3】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 000 mm 的钢管截成500 mm 和600 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 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 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
解 假设截得500 mm 的钢管x 根,截得600 mm 的钢管y 根.根据题意,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
⎪⎪⎪⎩⎪⎪⎪⎨⎧∈≥≥≥≤+.
,,0,
0,3,40000600500N y x y x y x y x 课堂练习
练习:若需在长为4 000 mm 的圆钢上,截出长为698 mm 和518 mm 两种毛坯,问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组?
分析:设截出长为698 mm 的毛坯x 个和截出长为518 mm 的毛坯y 个,把截取条件数学化地表示出来就是:⎪⎪⎩⎪⎪⎨⎧∈≥≥≤+.
,,0,0,4000518698N y x y x y x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还进一步巩固了初中所学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且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第84页习题3.1A 组4、 5.
板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 实例 方法引导 方法归纳
如何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 实例剖析(知识方法应用) 小结
实际问题中不等量关系? 示范解题
3.1.2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2.通过回忆与复习学生所熟悉的等式性质类比得出不等的一些基本性质;
3.在了解不等式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能利用它们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重点 1.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2.了解不等式性质研究的必要性及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
3.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难点 1.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时对差的合理变形;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体会到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不等量关系,并且研究了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为了利用不等式更好地研究不等量关系及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我们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有必要的了解.
推进新课
1、等式的性质是怎样的?: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
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
2、 一般地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改变. [过程引导]
3、不等式的这三条基本性质,都可以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达出来.
性质1:a <b a +c <b +c (或a -c <b -c );a >b a +c >b +c (或a -c >b -c ).
性质2: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
性质3: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a >b 且c <0ac <bc (或c b c a <). [教师精讲]
若点A对应的实数为a ,点B对应的实数为b ,因为点A在点B的左边,所以可得a >b . a >b 表示a 减去b 所得的差是一个大于0的数即正数,即a >b ⇒a -b >0.它的逆命题是否正确? 一般地,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0.
[合作探究]
【问题1】 已知x≠0,比较(x 2+1)2与x 4+x 2+1的大小.
解:(x 2+1)2-x 4-x 2-1=x 4+2x 2+1-x 4-x 2-1=x 2,
由x≠0,得x 2>0,从而(x 2+1)2>x 4+x 2+1.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a ≠b ).
(1)
2b a +与b
a 112+ (a >0,
b >0);(2)a 4-b 4与4a 3(a -b ). 解:(1))(2)()(24)(2211222
2b a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b
a b a +-=+-+=+-+=+-+, ∵a >0,b >0且a ≠b , ∴a +b >0,(a -b )2>0.∴b a b a b a b a 11220,)(2)(2+++->即>. (2)a 4-b 4-4a 3(a -b )=(a -b )(a +b )(a 2+b 2)-4a 3(a -b )=(a -b )(a 3+a 2b +ab 2+b 3-4a 3)
=(a -b )[(a 2b -a 3)+(ab 2-a 3)+(b 3-a 3)]=-(a -b )2(3a 2+2ab +b 2)
=-(a -b )2[2a 2+(a +b )2],
∵2a 2+(a +b )2≥0(当且仅当a =b =0时取等号),又a ≠b ,∴(a -b )2>0,2a 2+(a +b )2>0.
∴-(a -b )2[2a 2+(a +b )2]<0.∴a 4-b 4<4a 3(a -b ).
总结:比较大小常用作差法,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号.
变形常用的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前者将“差”变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两者并用. [合作探究]
【问题2】 求证:(1)a >b 且c >0⇒ac >bc ;(2)a >b a +c >b +c .
证明:ac -bc =(a -b )c ,∵a >b ,∴a -b >0.又∵c >0,由任意两个正数的积都是正数可得(a -b )c >0,所以得证.
证明:,a +c -(b +c )=a -b ,∵a >b ,∴a -b >0,∴a +c >b +c . [例题剖析]
已知a >b >0,c <0,求证:b c a c >.
证明:∵a >b >0,两边同乘以正数ab 1,得b 1>a 1,即a 1<b 1b .又∵c <0,∴b c a c >. 课堂小结
常用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证明:
(1)a >b ,b >c ⇒a >c ;(2)a >b a +c >b +c ;
(3)a >b ,c >0⇒ac >bc ;(4)a >b ,c <0⇒ac <bc .
布置作业
课本第84页习题3.1A 组3,B组1.(3)(4)、2.
板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
引入 方法引导 方法归纳
不等式和实数的基本性质 实例剖析(知识方法应用) 小结
示范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