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训练(五)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解析答案
答案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P17活动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问题: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 坡,海拔约为 米。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
北坡位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降水多
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的
危害与治理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气候
位置
深居内陆 水汽难 远离海洋 以到达
干 旱
阻隔水 高山环绕盆地 汽进入 青藏高原隆起
地形
中 国 降 水 量 分 布 图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 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塔里木盆地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位置和范围: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
包括新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 宁夏、甘肃、陕西部分地区。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地表多疏松的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沙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漠荒化 的潜在威胁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
A.自然原因 动力条件 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 地表物质疏松,植
被覆盖率低
过 度 樵 采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
在鄂缺尔乏多斯能沙源区的,地每区年每户大约防要风挖固6沙7平的方植米被沙遭蒿到作破为坏烧
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 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 在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过度开垦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必修3(含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0分钟)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 km2。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A.喀斯特荒漠化B.水蚀荒漠化C.风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2.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高A.①②B.②④C.③④ D.①③1.C 2.D[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大,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风蚀荒漠化,选C。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是其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控制;二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山地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发菜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营养价值并不很高。
但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部分食客的心理,造成发菜的市场价格非常高。
在挖取发菜时,需要连牧草草根一并挖起。
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单在内蒙古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使之成为荒漠化的一个重灾区。
据此完成3~4题。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挖取发菜外,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4.关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3.D 4.C[第3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一节荒漠化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是自然界中旳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等原因造成旳土地退化现象。以外力作用为主要根据,能 够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回答(1)—(2)题。
C (1)下列荒漠旳分布与其主要成因旳相应关系中,不正确旳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域旳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旳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旳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域——大气环流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旳荒漠——深居内陆
(2)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旳湖积冲积
平原凹地上,其不同地域,荒漠化类型不同。有关其荒漠化类型
旳论述,正确旳有( C )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体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旳旱地荒漠化主要体现为盐渍化
③墚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返回目录
学点二 荒漠化旳危害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旳环境问 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1.荒漠化是全球性旳劫难 目前,全世界2/3旳国家和地域、1/4旳陆地面积、近 12亿旳人口受其危害,已被公以为当今世界旳头号环境问题。 荒漠化扩展旳速度快,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旳土地变为荒 漠。 2.荒漠化造成巨大旳经济损失 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旳地域,全国每年因荒 漠化造成旳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 及灌渠等受到风沙旳威胁。
(1)有关土地荒漠化旳论述,正确旳是( D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域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原因引起旳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旳要快 C.三江平原过分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域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课时作业21: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巩固]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 km2。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A.喀斯特荒漠化B.水蚀荒漠化C.风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2.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高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5.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西南地区B.西北、东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读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完成6~7题。
6.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7.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有机肥B.开矿后土地复垦C.退耕还林还草D.小流域综合治理8.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
红漠化
盐渍(碱)化
美国罗斯福工程:20世纪30年代,美国垦殖南方大草原,造成严 重沙化,沙尘暴不断袭来,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发 生震惊世界的特大沙尘暴(亦称黑风暴)。此后,美国总统罗斯 福启动了“大草原各州林业工程”,并成立了土壤保持局,大力 推广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土壤保持措施。与此同时,数 百万公顷易受旱灾的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植树规模在当时 首屈一指,南部6个州在8年中共植树2.17亿株,营造林带总长 28962千米,保护了3万多个农场的农田。这一工程使得美国黑风 暴在肆虐几年后就彻底消失。 我国荒漠化的治理: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三北”指 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公布的材 料,1991年—1997年全国共完成治理开发面积644万公顷,其中 人工造林207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203万公顷,飞播造林44万 公顷,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83万公顷,治沙造田、改造低产田63 万公顷,种植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29万公顷等。
荒漠化的主要危害: 1.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使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 而引发饥荒。 3.地表裸露,风沙肆虐,沙尘暴频 发,掩埋农田、村庄、交通线等基 础设施。 ……
楼兰女干尸 楼兰古城遗址
西北地区
探究学习二:
材料:近几十年来,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 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例如,塔里木盆地的塔 克拉玛干沙漠,以每年 5——100米的速度扩展。 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 由于人口增加,农业灌 溉用水增加,人们通过 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引 河水灌溉等方式,以保 证生产和生活用水。过 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 降,大面积的胡杨林枯 死在干涸的土地上。 (此材料选自p38活动 的材料部分)
第34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答案:C2.我国为防治荒漠化而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防护林工程是()A.沿海防护林B.“三北”防护林C.太行山绿化工程D.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林解析:选B。
“三北”防护林体系横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级行政区,经过近30年的建设,已展示出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和国际社会生态建设的典范。
3.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下图所示的几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由此可以知道,我国的荒漠化()A.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B.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C.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和西藏D.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多由不合理灌溉引起答案:B(2010年临沂模拟)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回答4~5题。
4.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5.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及成因。
第4题,由图示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知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第5题,结合上题知答案为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训练(五)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 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级行政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据此完成1~2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2.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 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以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读图完成5~6题。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5.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是草地退化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C.土地利用问题的后果是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6.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①控制人口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③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一个畜种④实行轮牧、退牧⑤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舍饲养畜为游牧⑥依法加强草原保护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⑥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右图)。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绝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据此回答7~8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8.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0.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D.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读1986~1999年我国西部部分省(区)土壤盐渍化面积变化统计表,回答11~12题。
统计资料(单位:104km2)A.西部各省(区)盐渍化土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B.西部各省(区)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均有所下降C.内蒙古盐渍化土地面积和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幅最大D.新疆土壤盐渍化最严重,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下降比例最小12.据材料信息推测,我国最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是()A.高原地区B.平原地区C.内陆盆地D.丘陵地区二、综合题(共40分)13.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 000年以上。
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4分)(2)在最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单位组织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巴丹吉林沙漠被评为“中国最令人销魂的五大沙漠”之首。
但近年来,有人发现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你认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6分)(3)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应坚持怎样的方针?采取哪些措施?(4分)(4)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结合亚太地区情况认为:“荒漠化应包括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引起地向着类似荒漠化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请分析其说法的科学性。
(6分)14.读“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加上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隆起对水汽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分)(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将调整________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________农业。
(2分)(5)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7分)课时达标训练(五)1.C 2.C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水蚀和盐渍化以及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3.B 4.A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着森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5.B 6.D第5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度放牧。
第6题,要恢复草场生态,应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改变单一放牧业,开展多种经营;实行轮牧、退牧;建设人工草场,发展舍饲畜牧业;依法加强草原保护。
7.B8.A读题干材料可知,民勤县因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加上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对水资源的利用加大,产生了土地荒漠化现象。
9.C10.B第9题,读图可知,该县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增多,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因此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
第10题,荒漠化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的,因此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11.C12.C第11题,读表可知,西部各省(区)盐渍化土地面积只有青海、内蒙古有不同程度扩大,其他各省区均减少;西部各省(区)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除宁夏、内蒙古扩大,青海面积不变外,其他各省(区)面积均有所下降;内蒙古盐渍化土地面积和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幅最大;新疆土地面积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所以在西部各省(区)中土壤盐渍化并不是最严重的,而且其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下降比例最大。
第12题,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壤盐渍化面积最大,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盐渍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所以我国最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是内陆盆地。
13.解析:第(1)题,据材料2的描述: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判断是固定沙丘。
第(2)题,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压力和植被破坏两个角度归纳。
第(3)题,坚持的方针可根据教材内容回答;采取措施主要根据成因,按照“对症下药”的原则归纳。
第(4)题,可以根据荒漠化的含义分析该说法的科学性。
答案:(1)是固定的。
判断依据: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人口迅速增长,环境压力加大;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和沙漠扩大。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等。
(4)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这里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该说法符合荒漠化的含义,因此是科学的。
14.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其成为降水稀少,异常干旱的地区。
第(2)题,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异常干旱,水资源缺乏且难以利用,从而使其成为我国最难治理的沙漠。
第(3)题,海拉尔附近的沙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该地水资源条件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这些沙漠相对容易治理和利用。
第(4)题,防治荒漠化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治理,农业要侧重发展节水农业。
第(5)题,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治理措施主要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放牧、加大防治投入等角度分析。
答案:(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青藏高原(2)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4)土地利用节水(5)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