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初二历史记忆歌

初二历史记忆歌相桥初中杨涛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839—6月3,广州虎门林①销烟。
1840—6月中,英舰侵入我广东。
鸦片战争自此始,中国陷入苦难中。
1842年8月,南京城下签条约:开放广、厦、福、宁、上②;赔款2100万③;被逼无奈割香港;关税须同英协商。
爱国人士雄心起,开始睁眼看世界。
魏源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注释:①指林则徐。
②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③2100万银元。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鸦片战争十余年,英夷要求改条约。
1956年10月,广州再次起烽烟。
次年英与法勾结,坚船利炮相威胁。
1860年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人类文明遭浩劫,奕签《北京条约》。
沙俄趁火来打劫,割占领土百五万。
太平天国洪秀全,誓与列强相激战,青浦太仓与慈溪,击毙美夷①显神威。
西北边陲危机现,俄英唆使阿古柏,入侵新疆据天山,沙俄又把伊犁占。
钦差大臣左宗棠,抬着棺材赴西疆,军事外交齐下手,使我西北免祸殃。
注释:①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甲午年,日本蓄意挑祸端。
9月黄海袭我舰,大东沟里起硝烟。
海军提督丁汝昌,指挥迎敌不惊慌;致远管带邓世昌,不怕牺牲战列强,弹尽舰损不退缩,不灭仇寇便同亡。
二百英魂随绿波,反抗侵略美名扬。
威海卫里保战船,日军夺得制海权。
1895最难忘,北洋舰队遭败亡。
同年四月李鸿章,马关会伊藤首相。
1①、2②、3③、4④签条款,瓜分中国掀狂潮。
俄国租旅顺大连;德国强借胶州湾;英法再次伸魔爪,九龙深圳、广州湾;日本割占台诸岛,巨龙正被蚕食掉。
只待睡狮渐已醒,敢叫日月换今朝。
注释:①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割三岛。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开放四地。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起山东,“扶清灭洋”立大功。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北京;大沽出发至廊坊,一路遇袭遭伏兵;逃回敌首西摩尔,损兵折将而告终。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
!
!
3.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用鸦片给中国人治病 B.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 C.促使清政府腐败,进而占领中国 D.从鸦片走私中获取暴利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A.扭转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5.《南京条约》中,下列选项能反映英国发动战 争的根本原因是 A.赔款2100万银元 B.五口通商 C.割让香港岛 D.协定关税 6.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依据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C.封建地主剥削依然存在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阅读课本第5页,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
项目 通商 赔款 割地 内 容 危害
东南门户洞开,便利 了列强倾销商品和掠 夺原料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加剧了政府财政危 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破坏领土主权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丧失关税自主权 关税
纽约·林则徐广场
为纪念 “虎门销烟” ,1987年6月,世界联合国 组织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 际禁毒日。
请说说你对林则徐的评价。
民族英雄
虎门林则徐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
有人说如果没有中 国的禁烟运动,英国 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 吗?
鸦片战争前的英国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鸦 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 资本主义强国,迫切需要 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而中国地大物博,人 口众多,英国就把侵略的 矛头对准了中国。中国的 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侵 略战争的借口。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那么初二的同学应该怎样应付考试呢?历史这一门学科该如何进行复习呢?下面是由整理的冀教版八班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八班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1)鸦片输入的危害: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或者中国的禁烟运动)(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4)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目的:倾销商品)(4)关税协定影响:(1)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2)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3)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5、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必定挨打,强大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卫!冀教版八班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二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家:英、法。
(3)主要经过: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法国作家雨果称:"两个强盗闯入夏宫'。
[强盗指英法,夏宫指圆明园]2、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1.( 魏源 )是开始睁眼看世界,寻 求革新救国的方法的杰出代表。 《海国图志》 2.魏源编著了( ),
提出了( 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
Thank You !
猪 之 勇 士 百 度
.
爆发:1840年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 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被卷 入资本注意的漩涡
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罂粟花
林则徐虎门销烟
• 背景:英国为了开辟国 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 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人物:林则徐 时间:1939年 地点:广东虎门
意义:是中华民族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 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111鸦片战争的烽烟授课大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授课大纲课标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
授课主体: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为什么?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市场、原料。
(根本)2.中国: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鸦片走私,清政府统治危机。
4.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借口)(1)时间:1839.6.3(2)地点:广州虎门(3)影响:表明了、振奋了、维护了,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4)评价林则徐: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二、鸦片战争过程:1.时间:1840.6—1842.82.经过:(1)1840年6月,侵入广东海面,爆发。
(2)1840年7月,攻占浙江定海。
(3)1840年8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罢免林则徐,同英军谈判。
(4)1841年1月,虎门之战。
(5)1841—1942年,英军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关天培、陈化成等人壮烈殉国,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6)1842年8月英国舰队直逼南京城下。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三、鸦片战争结果:1.中英《南京条约》(1)时间:1842.8(2)内容:①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割地:香港岛。
③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④关税协定。
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3.1844年7月,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4.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能简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3、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1、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文字、图片资料。
2、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3、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2、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3、通过比较15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与1997年香港回归的史实,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感受祖国的强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生交流你所知道的有关的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感知历史:一:虎门销烟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可是16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这是为什么?结合课文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总结: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要开辟国外市场,以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结合课文和教师的补充师生总结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减弱。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破坏关税主权
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魏源 《海国图志》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虎门销烟池
小
一、虎门销烟:
结
1、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历史意义:表明了、振奋了、维护了。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 面,鸦片战争爆发。 2、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三、魏源著《海国图志》:内容、主张。
练
习 CΒιβλιοθήκη 1.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 口岸从北到南的排序是( )
A.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 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 C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D 上海 、宁波、厦门、福州、广州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 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学习目标
• 1、知道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历史意 义。 • 2、记住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及对中国的影响。 • 3、了解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牟取暴利
损害身心健康
鸦片的危害 白银外流、财政困难 军队战斗力低下
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 1839年6月3日——6月25日 意义: 表明了、振奋了、维护了。
北京
大沽
珠江口
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 结果: 1842年8月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项目
通商
内
容
影
响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经济卷入 资本主义市场 加重百姓负担 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
割地 关税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在鸦片战 争中为什么会失
败?
①客观方面: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方面:清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 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 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内容
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 地理、历史和科技 发展状况
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制夷” 吗?
练习:你能把 《南京条约》 规定的五个通 商城市填上吗?
1.__广_州___ 2.__厦_门___ 3.__福__州__ 4._宁__波___ 5.__上_海___
5 4
3
2 1
结束 放映
1、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的是:
B、割占中国土地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 京条约》。
6.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占领,并于1997年 由我国政府收回的领土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虎门
7.历史上把鸦片战争视为“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这是因为:
A、英军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B、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C、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D、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始沦 为半殖民地
赔 款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半封建社会
割 地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鸦片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
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丧失
的开端。
关税自主权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 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 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 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收集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中香港岛和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特点。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谁能起来讲一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在于,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这是值得我们后人称颂和学习的。
2.第2目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第2目课文。
⑴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四、总结归纳,整理笔记
构建知内容,完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起因)
二.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教学反思
①清政府财政更加吃紧
②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①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想一想,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是请留在科技层面上。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师夷长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三、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了的危害,如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等。但是,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如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鸦片战争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做了思想准备等。
请问同学们,这个潜伏的危机是什么?(封建君主重农抑商的政策)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的历程,其经济有什么特点?(自给自足)
我们从今天开始,了解我们中国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内容。
板书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二、新课
学生阅读单元概括。
阅读第1课课前提示。
1.第一目林则徐虎门销烟
学生阅读本目课文。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损害身心健康;
白银大量外流;
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具体见教师用书P3)
⑶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教师引导:最开始的时候,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是——禁海口、禁吸食。但是这些方法都很难彻底禁绝鸦片的走私泛滥。经过调查研究,林则徐决定从禁止货源入手,把英国鸦片贩子囤积在广东海面趸船上的鸦片查缴,以彻底禁绝鸦片。这一做法,对于禁烟是非常有效的,但也是最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⑴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以推销产品和掠夺原料。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因为鸦片走私能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举出具体数字见教师用书P2)
⑵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法
学法
启发式与主动探究、对比法。
辅助教学
设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中国古代明清大帝国的盛世景象。也知道了在盛世的背后,潜伏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封建社会渐渐走向迟暮。
⑵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没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①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②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扬中树人教案
课题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5
学情分析
本课时新学期第一课,先用一些时间对中国古代史略作回顾,接着介绍教科书第一单元引言,随后要求学生预习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
3.第三目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教师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促使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新思想萌发。魏源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魏源《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提问: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提问: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借口,
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读图“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简单叙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简单说说鸦片战争的战争性质。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