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备考之必看6大常考问题

合集下载

2016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

2016必备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全总结

数量关系随心笔记第一部分:数列1数字敏感性质数数列:2.3.5.7.11.13.17.19.23.29.合数数列:4.6.8.9.10.12.14.15.16.18.20.21.22.24.25.26.27.28.30.平方数列: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立方数列:1.8.27.64.125.216.343.512.729.此外还要注意:第一,奇偶性。

具备奇偶性质的数列无外乎只有三种情况,全是奇数、全是偶数、奇偶交错。

第二,增减性。

第三,整除性。

解题首先要观察数列的增幅,增幅较小做差,较大做乘除,特大就可能是幂次了。

接下来再观察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

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2:摇摆数列,数值忽大忽小,呈摇摆状。

基本解题思路是隔项。

3:双括号。

一定是隔项成规律!4:分式。

(1):整数和分数混搭,提示做乘除。

(2):全分数。

解题思路为:能约分的先约分;能划一的先划一;突破口在于不宜变化的分数,称作基准数;分子或分母跟项数必有关系。

5:正负交叠。

基本思路是做商。

6:根式。

(1)数列中出现根数和整数混搭,基本思路是将整数化为根数,将根号外数字移进根号内。

(2)根数的加减式,基本思路是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

7:首一项或首两项较小且接近,第二项或第三项突然数值变大。

基本思路是分组递推,用首一项或首两项进行五则运算(包括乘方)得到下一个数。

8:纯小数数列,即数列各项都是小数。

基本思路是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考虑,或者各成单独的数列或者共同成规律。

9:很像连续自然数列而又不连贯的数列,考虑质数或合数列。

10:大自然数,数列中出现3位以上的自然数。

因为数列题运算强度不大,不太可能用大自然数做运算,因而这类题目一般都是考察微观数字结构。

剩下的就是蒙的方法了:第一蒙:选项里有整数也有小数,小数多半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一类经典题型。

它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公务员行测常见数量关系题。

1.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数量关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情况。

在等比数列中,每两个连续的数之间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为了解答等比数列题,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公式:第n项 = 第1项 * 公比^(n-1)举例来说,如果题目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两项和第几项,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题在数量关系题中也是较为常见的。

比例关系一般分为直接比例和间接比例两种情况。

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和B成正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A2 / B2间接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另一个变量的比例关系成正比。

例如,如果题目中告诉我们A和B成反比,同时A和C也成反比,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解答题目:A1 / B1 = C2 / A2在解答比例关系题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换算单位的问题,以确保比例关系的一致性。

3. 百分比和利率百分比和利率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将百分数或利率转换为小数来进行计算。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百分比的加减运算和百分比与整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某项费用上涨了50%,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1.5倍,即原来的费用乘以1.5来计算。

4. 货币兑换货币兑换题也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一类数量关系题。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汇率进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如果题目给定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为1:6.8,我们可以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或者将人民币转换为美元来计算题目中的换算问题。

总结:在解答公务员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 必看6大常考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 必看6大常考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必看6大常考问题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以例题为本,看下国考行测行程问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提升之道。

做数量关系题关键的一点是要分清楚题目是什么类型,找到类型后就可以迅速解出答案。

【例1】甲、乙两人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

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甲比乙多游了( )米。

A.300B.180C.120D.80【答案】C。

中公解析:甲游了5分钟=300秒×1米/秒=300米,同理,乙5分钟游了=300秒×0.6米/秒=180米,所以甲比乙多游了300-180=120米。

小结:这个题目主要考察的是简单的形成问题,根据题干的描述很复杂,像是一个多次相遇问题,但关键我们要分析的是题目到底让我们求的是什么,这样复杂的问题就会变的很简单。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流水行船问题在行测考试中,经常会考到行程问题,而在行程问题当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题型就是流水行船问题。

特殊在于船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会受到水流的干扰作用,要么是推动船前进,要么阻碍船前行,所以流水行船问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船在顺水和逆水中的速度不同。

基本公式:推导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例题1、某旅游部门规划一条从甲景点到乙景点的旅游线路,经测试,旅游船从甲到乙顺水匀速行驶需3小时;从乙返回甲逆水匀速行驶需4小时。

假设水流速度恒定,甲乙之间的距离为y公里,旅游船在净水中匀速行驶y公里需要x小时,则x满足的方程为:A. 1/(4-x)=1/x+1/3B. 1/(3+x)=1/4+1/xC. 1/3-1/x=1/4+1/xD. 1/3-1/x=1/x-1/4【答案】D。

中公解析:此题初看觉得很难,其实考点就是一个基本公式,在基本公式中,不管是在顺水中,还是在逆水中,水速永远不变,所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y/x;顺水速度=y/3;逆水速度=y/4。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学运算高频考点总结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学运算高频考点总结

目前距离国家公务员考试所剩时间不长了,考生们做过2013、2014的国考真题了么?还在为数学运算这部分题型头疼么?中公教育专家把近两年国考的数学运算部分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给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考点多为和定最值、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统筹问题、行程和工程问题,大部分题型采用了极值思想、特值思想、方程思想、整除思想和代入排除思想。

下面结合2个高频考点,给大家进行讲解。

近两年国考都考到了和定最值问题,这类问题可用极值思想和方程思想解题,这类问题没有行程和工程问题那么难,所以更容易把握其解题规则,所以平时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对这类问题的总结。

利润问题也是近两年国考都出现的考点,这类问题大家并不陌生,一般情况下,考生都会利用特值思想和方程思想进行解题,而方程思想应该是更主要的解题方法,所以考生要对如何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进行熟练掌握。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的上述两种题型所占比例比较大,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备考时间已经不多,祝愿考生们经过努力一举成功!。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国考数量关系是指行测科目中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国考数量关系中常考的题型:
1. 计算问题:考察考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百分数计算等。

2. 排列组合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排列组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工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工时计算、成本分析等。

4. 利润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商业利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行程问题:考察考生对于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容斥问题:考察考生对于集合交、并、补的计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几何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8. 概率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概率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 函数图像问题:考察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0. 极值问题:考察考生对于最值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最大值、最小值等。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高频考点几何问题解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高频考点几何问题解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高频考点几何问题解读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过程中,希望广大考生仔细研读近几年的考情,有所侧重地做好复习计划。

中的题型难度大、分值高,需要分配较多的复习时间,尤其是几何问题和计算问题是近年来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的重点题型。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重点介绍近几年几何问题的考查方式和特点,从而使广大考生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近四年来几何问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每年考查2—3个题,出题方向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命题人往往会把图形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以此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几何问题需要考生掌握好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重点把握基本图形的相关公式及性质(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圆形、球体);第二: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考虑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发散思维,多种角度思考该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找到快速的解题方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回顾历年真题,并且提供一些解决几何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连接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如下图所示)。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6厘米,问正八面体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中公解析:本题常规解法是把水平方向把正八面体切割成两个四棱锥,则其中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底面图形如下图,内部为一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8,所以正八面体体积为另解:如果考生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容易想到把大的正方体切割成8个小正方体,则同时正八面体也被切割成8个小的三棱锥,每个小三棱锥的体积为每个小正方体体积的1/6,则整个正八面体的体积也为正方体体积的1/6,即。

【例3】一个立方体随意翻动,每次翻动朝上一面的颜色与翻动前都不同,那么这个立方体的颜色至少有几种?中公解析:此题需要有空间联想能力,每次向上的一面除了相邻面还会有一个向对面,只要保证相邻面颜色不同、向对面相同,所以三对向对面颜色相同即可,因此,是3种。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数量关系题)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数量关系题)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数量关系题)
公务员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数量关系题)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所有数量关系题目,共产生了19个新题。

考察得最多的题型是基础方程类问题,这4个问题当中,2个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个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从中可见今年数量关系的整体难度在下降。

其次考察的比较多的是几何问题,平面几何两个分别为长度计算和规则面积计算。

只要熟练掌握计算公式,这类问题的解法相当简单。

至于几何边端问题,考察的则是植树问题。

除了这两类之外,固定题型中,除了费用问题考察了2个之外,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各考了1题。

费用问题出现的也是基础考点:利润率折扣和分段计费问题;工程考察的是赋值效率关系问题;行程问题考察的是华图各位教育专家一致看好的比例行程问题。

至于排列组合和概率则为分类分步类别。

所有考点都是常见考点。

至于其他题型中,不定方程问题,考察的是整体解方程的思想。

溶液问题之出现在了新疆和江西的考试试卷当中,考点也是普通的溶液混合问题。

剩下的最后3个问题,其中一个为初等计算问题,关于等差数列问题中,求和公式的应用。

以及两个时间问题,一个是星期日期问题,今年的星期日期问题,难度较大。

另外一个是年龄问题。

可以说年龄问题也是一个常见考点了,基本上代入排除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关系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所占比重很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考生发自肺腑的感叹,在考试的时候数学题目太难,很多不会做并且还花费大量时间。

这就提醒备考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不仅要看重数量关系题,并切要找对方法进行备考。

接下来,跟随中公教育专家,一起看国考行测数量关系常考的6大问题。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
以例题为本,看下国考行测行程问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提升之道。

做数量关系题关键的一点是要分清楚题目是什么类型,找到类型后就可以迅速解出答案。

【例1】甲、乙两人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

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甲比乙多游了( )米。

A.300
B.180
C.120
D.80
【答案】C。

中公解析:甲游了5分钟=300秒×1米/秒=300米,同理,乙5分钟游了=300秒×0.6米/秒=180米,所以甲比乙多游了300-180=120米。

小结:这个题目主要考察的是简单的形成问题,根据题干的描述很复杂,像是一个多次相遇问题,但关键我们要分析的是题目到底让我们求的是什么,这样复杂的问题就会变的很简单。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流水行船问题
在行测考试中,经常会考到行程问题,而在行程问题当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题型就是流水行船问题。

特殊在于船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会受到水流的干扰作用,要么是推动船前进,要么阻碍船前行,所以流水行船问题的主要特点就是船在顺水和逆水中的速度不同。

基本公式:推导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题1、某旅游部门规划一条从甲景点到乙景点的旅游线路,经测试,旅游船从甲到乙顺水匀速行驶需3小时;从乙返回甲逆水匀速行驶需4小时。

假设水流速度恒定,甲乙之间的距离为y公里,旅游船在净水中匀速行驶y 公里需要x小时,则x满足的方程为:
A. 1/(4-x)=1/x+1/3
B. 1/(3+x)=1/4+1/x
C. 1/3-1/x=1/4+1/x
D. 1/3-1/x=1/x-1/4
【答案】D。

中公解析:此题初看觉得很难,其实考点就是一个基本公式,在基本公式中,不管是在顺水中,还是在逆水中,水速永远不变,所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y/x;顺水速度=y/3;逆水速度=y/4。

代入等式可得y/3-y/x=y/x-y/4,进一步推出 1/3-1/x=1/x-1/4,故应选择D选项。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统筹问题
“统筹问题”成为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热门题型。

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常见的考点有空瓶换水、物资调运、排队取水问题等等。

我们以几道真题来看看该如何快速求解。

【例】妈妈给客人沏茶,洗开水壶需要1分钟,烧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依照最合理的安排,要几分钟就能沏好茶?
A.16分钟
B.17分钟
C.18分钟
D.19分钟
【中公解析】选A。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看我们能不能合理安排,已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观察这道题目会发现,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有些事情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能同时做的就放到一起,不能同时做的按照顺序依次完成即可。

烧水的15分钟之前,必须洗开水壶,而烧水的可以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所以,最合理的时间安排是洗开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总计16分钟即可。

故选A。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概率问题
概率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表示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一般是0到1之间的实数。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学习怎么解决概率问题。

五、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容斥问题: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会考察到容斥问题,容斥问题的实质就是数数,在数数的时候能准确将题目中所涉及的量明确分类,而且分类的时候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如上图所示,这个模型表示的含义是:一个班一共有学生I人,喜欢语文的有A人,喜欢数学的有B人,喜欢英语的有C人,只喜欢语文和数学的有e人,只喜欢语文和英语的有f人,只喜欢数学和英语的有g人,三科都喜欢的有X人,三科都不喜欢的有Y人,对于这个模型可以表示为I = A + B + C - ( e + f + g ) -2X + Y,对于这个式子一定要明白每一个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样做题的时候就容易知道让我们求得量是谁,到时候直接套公式就行了。

强化练习:某调查公司对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25人进行调查,其中有89人看过甲片,47人看过乙片,63人看过丙片,24人三部电影全看过,20人一部也没看过,则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是( )
A 69人
B 65人 C57人 D 46人
中公解析:这道题的文法跟例题有一点点出入,但变化不大,在公式I = A + B + C - ( e + f + g ) -2X + Y中, e + f + g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表示的量就是只看过两部电影的人数,也就是要求的量,所以直接把题目所给出的量代入即可,所求答案为46人,选D。

六、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排列组合题
排列组合几乎是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必考题,却也是很多考生心中很难对付的题,一方面排列组合的题目条件复杂,有些元素限制较多;另一方面计算量看起来比较大。

只要学会分类分步去思考这些题目,就能很快地理清思路,再加以一定练习,排列组合题目就手到擒来了。

分类分步是相辅相成的,做题的时候一般是先考虑分类再考虑分步。

比如说这样一道题:
【例2】由0-9十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共有多少个?
A. 392
B.432
C.450
D.630
中公解析:分析一下这道题,题目要求是三位数,那么0这个数字就不能放在百位上了,也就是说百位共有9种方法,而十位可以任意的放置,共有10种方法,个位必须是偶数,只有0、2、4、6、8这5种方法。

但我们不能说有9×10×5=450种方法。

因为条件要求没有重复数字。

按照分类分步的想法,可以分成这两类:
①个位为0,那么此时十位有9中方法,百位有8种方法,分步相乘,共有9×8=72种。

②个位不为0,那么此时个位有4种方法,百位也不能为0,且不能和个位重复,共有8种方法,十位只要不和百位以及个位重复就可以,共有8种方法。

分步相乘共有4×8×8=320种方法。

按照分类相加,总方法数为72+320=392种。

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