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小黑麦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基因表达差异

合集下载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郜俊红;廖先静;李晓青;赵建国【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36)008【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小麦品种水分胁迫下的萌发特性.[方法]以清水为对照,对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主胚根长、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以及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洛旱2号和洛旱6号受抑制的程度小,豫麦34和郑州9023受抑制的程度大.各品种对照和处理的胚芽鞘长、主胚根长、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对4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结论]萌发期胚芽鞘长和主胚根长可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而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与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表现不一致.【总页数】2页(P3106-3107)【作者】郜俊红;廖先静;李晓青;赵建国【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相关文献】1.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宋新颖;邬爽;张洪生;林琪;穆平2.水分胁迫对新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曹俊梅;芦静;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3.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芽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张述义;刘玲玲4.水分胁迫对不同番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J], 裴成成;汪晓峰;杨文才5.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肥水类型冬小麦品种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邬爽;林琪;穆平;刘义国;张洪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分胁迫对新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新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新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曹俊梅;芦静;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51)007【摘要】[目的]研究PEG胁迫下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的抗旱特性.[方法]选取11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过氧化物酶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对参试材料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理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明显不同.干旱胁迫下,11个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结论]小麦幼苗应对干旱胁迫时,基因型是影响其各指标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基因型小麦通过不同的生理机制或调控方式来适应逆境.【总页数】7页(P1190-1196)【作者】曹俊梅;芦静;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相关文献】1.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甜高粱幼苗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吕金印;郭涛2.不同引发及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商艳萍;3.不同引发及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商艳萍4.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郜俊红;梁宗锁;赵荣艳;廖先静;贾新合;赵建国5.不同引发剂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马超;孔蓓蓓;张均;冯雅岚;王贺正;李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分亏缺对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光合速率的影响

水分亏缺对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光合速率的影响

水分亏缺对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光合速率的影响侯云鹏;张健;王会蓉;张明【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22()20【摘要】为了鉴定筛选出光合作用强、抗旱性强的饲草型小黑麦品种,通过对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灌浆期进行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饲草型小黑麦光合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正常供水处理时,小黑麦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4.04~24.22μmol CO_(2)·m^(-2)·s^(-1),光合速率排名前三位品种分别是NH3582、NH3514和NH3625,其值分别为24.22μmol CO_(2)·m^(-2)·s^(-1)、22.35μmol CO_(2)·m^(-2)·s^(-1)和20.71μmol CO_(2)·m^(-2)·s^(-1),供试品种中NH3468与中饲3241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他品种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处理时,不同小黑麦品种光合速率范围为10.65~20.74μmol CO_(2)·m^(-2)·s^(-1),光合速率前三位品种分别是NH3582、NH3514和NH3625,其值分别为20.74μmol CO_(2)·m^(-2)·s^(-1)、18.60μmol CO_(2)·m^(-2)·s^(-1)和17.96μmol CO_(2)·m^(-2)·s^(-1),供试品种中除了NH3514和NH3625之间、NH3468和中饲3241之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品种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

与正常供水处理比较,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黑麦旗叶光合速率,降低范围为2.19~3.96μmolCO_(2)·m^(-2)·s^(-1),降低幅度为12.92%~33.91%,说明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灌浆期的光合作用,品种NH3582、NH3514、NH3625对水分亏缺表现较不敏感,在生产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和增产潜力。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几种生理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几种生理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几种生理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史兰波;李云荫
【期刊名称】《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质膜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都增加;叶肉细胞叶绿体在形态上膨胀变圆;结构上,内部基质空间增大,基粒类囊体膨胀,囊内空间增大,类囊体的排列方向发生扭曲。

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受到上述变化影响要小些。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史兰波;李云荫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1
【相关文献】
1.镉对水芹幼苗生理指标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J], 张静;任君;蒋业林;侯冠军;卢文轩
2.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叶片渗透调节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J], 武玉叶;李德全
3.UV-B辐射对几种木本植物幼苗生长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J], 朱素琴;徐向明;陈章和;李韶山;张德明
4.水分胁迫对三叶青叶绿体超微结构及黄酮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J], 屠玲艳;吴学谦;
许海顺
5.有机肥对水分胁迫下大豆几种生理指标和茎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J], 金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分胁迫对燕麦各生育时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燕麦各生育时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燕麦各生育时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代彦满;吉仙枝【摘要】[Objective]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protective enzyme activity in the different growth period of oat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water supply in growth periods. [Method]Weighing method was adopted.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 intensity,SOD,POD activity decreased after first increase, and Pro,MDA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60% water supply was the minimum water required for the crop growth. 75% water supply was the most suitable,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was the best.%[目的]研究燕麦各生育期保护酶活性生理指标,确定各生育时期的最佳供水量.[方法]采用称重法.[结果]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脯氨酸积累、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结论]60%供水量是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下限;75%供水量是最适宜的水分,经济效益最好.【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3【总页数】3页(P13911-13913)【关键词】燕麦;水分胁迫;保护酶活性【作者】代彦满;吉仙枝【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6植物体内存在活性氧的防御系统。

小麦青年期水分胁迫对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逆境响应机制分析

小麦青年期水分胁迫对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逆境响应机制分析

小麦青年期水分胁迫对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逆境响应机制分析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影响巨大。

本文旨在探讨水分胁迫对小麦青年期的影响,并分析其逆境响应机制。

一、小麦青年期水分胁迫的影响小麦青年期对水分需求较大,缺水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

具体表现如下:1. 减缓生长速度缺水会使小麦的生长速度减缓,植株高度和地上部干重明显下降。

另外,由于缺水引起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导致光合产物积累不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2. 降低产量和品质水分胁迫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小麦青年期,缺水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同时对小麦粉质和品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3. 增加细胞膜透性和蛋白质质量在缺水的条件下,小麦植物细胞膜透性易受到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也会发生损失。

这也是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逆境响应机制面对水分胁迫,小麦青年期的逆境响应机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激活抗氧化体系水分胁迫会导致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加剧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小麦必须激活自身的抗氧化体系来保护自己。

小麦可以调节SOD、POD、CAT等酶的活性,消除自由基,减轻胁迫损伤。

2. 激活蛋白质合成和代谢在面对水分胁迫时,小麦激活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是非常重要的。

小麦可以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修复受损的蛋白质,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物学功能。

3. 调节激素的合成植物在面对水分胁迫时,可以合成一系列激素,如ABA、GAs等,以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其中,ABA在逆境条件下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帮助小麦调节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水分,以适应胁迫环境。

三、小麦对抗水分胁迫的策略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小麦青年期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对抗水分胁迫。

具体策略如下:1. 调节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水分小麦可以调节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水分来适应缺水环境。

小麦可以增加根区的毛状根和侧根数量,以增加吸水面积和吸收能力,从而缓解胁迫。

干旱胁迫对小麦的生理生化化指标的影响1

干旱胁迫对小麦的生理生化化指标的影响1

干旱胁迫对小麦的生理生化化指标的影响摘要: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WSS)的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干旱对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含量都有影响,经干旱胁迫后Pro、MDA、H2O2、PPO、GSH、WSS的含量显著升高,且Pro和PPO的含量升高的幅度极显著。

只有POD的含量经干旱胁迫后呈下降趋势。

从总体上看,经胁迫后的小麦抗逆性强于正常生长的小麦。

关键词:小麦、干旱、Pro、MDA、H2O2、PPO、GSH、WSS、POD 植物体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环境是个变数,其水热条件随时都变化,对植物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凡是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都被称为逆境,也称胁迫。

干旱也属于逆境,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植物遭受干旱逆境后各个生理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叶的生长,但Hsico等(1987年)指出,叶的扩展生长对缺水最为敏感,轻微的胁迫就会使其受到明显限制。

扩展生长不论是细胞分裂分化或体积扩大,都同时依赖于水的吸收、溶质的积累和胞壁的松驰。

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三者之一的因素均能影响生长。

当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抵抗不良环境,比如生理生化指标Pro、MDA、H2O2、PPO、GSH、WSS、POD等发生变化。

小麦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世界上约有70%的小麦播种面积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

其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干旱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所造成的减产,可能要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总和。

,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被认为是小麦抗旱性差异的内在原因。

本次实验是研究吸胀12小时萌发一周后,干旱处理5天的小麦其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变化,这可以为抗旱研究作出一点贡献。

小黑麦研究进展

小黑麦研究进展

小黑麦研究进展朱铁霞;高凯;王国成【摘要】As a new species,Triticale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alt-stress tolerance,dry-stress tolerance and stress resistance and so on.It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 of China.It can be used by more use patterns (silages,hey making and grazing.) And it can reduce the question of the lack of feed for season factor.To discuss the actuality of the study of Triticale of China from salt-stress tolerance,dry-stresstolerance,yield,quality and breeding and so on.%小黑麦作为人工合成的新物种,其具有耐盐碱、抗旱、抗逆性强等特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具有多种利用方式(青贮、干草调制和放牧均可.)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季节原因而出现的饲料短缺问题.本文从小黑麦耐盐碱性、抗旱性、产量、品质及种质与育种特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小黑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小黑麦研究者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5页(P433-437)【关键词】小黑麦;耐盐碱;抗旱性;产量【作者】朱铁霞;高凯;王国成【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通辽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4小黑麦(Triticale)是由小麦属(Triticum)和黑麦属(Secale)物种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加倍而人工合成的新物种,具有耐旱、耐盐、耐贫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饲用小黑麦的生物产量高,植株适口性好,为畜禽所喜食〔1〕.在小黑麦利用过程中既可以产粮又能够获得大量的秸秆或者优质青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养殖业遇到的粗饲料、青饲料和精饲料地区短缺问题〔2~5〕,并且小黑麦的种植还具有成本低、收益大的特点.在我国安徽、新疆、甘肃、黑龙江、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均有种植〔6~12〕.小黑麦除了为畜禽提供饲料外,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功能,尤其对盐碱地的修复〔13〕.因此,小黑麦地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小黑麦育种、栽培和生理学家们对小黑麦的耐盐性、抗旱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通过查阅资料(1986-2010年),从我国小黑麦耐盐性、抗旱性、产量、饲用价值及其种质与育种特性等几方面入手,对我国小黑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小黑麦研究提供参考.1 小黑麦耐盐性研究种子发芽是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芽期对盐胁迫的忍耐主要反映种子吸水膨胀,萌动生根等综合能力.种子耐盐性及其机制是植物耐盐性早期鉴定及耐盐个体与品种早期选择的基础〔14〕.麦类作物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幼苗长等指标均可反映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整齐度和幼苗健壮程度及发芽期耐盐性的强弱〔15~17〕.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情况一直是小黑麦耐盐性研究重点内容.黄婷〔18〕等对不同浓度NaCl浸种试验表明,影响小黑麦的临界浓度为500 mg L-1,达到该浓度之前处理与对照之间相比差别不显著;但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小黑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芽重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周琳〔19〕等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NaCl处理对黑麦、硬粒小麦和小黑麦发芽的影响.发现低浓度NaCl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高浓度NaCl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三种麦类作物耐性顺序为黑麦最高、小黑麦次之,小麦最低.时丽冉〔20〕等设置不同浓度NaCl溶液,研究15种小黑麦品种种子萌发对NaCl溶液的响应情况发现随NaCl浓度增大,所有小黑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均呈下降趋势.1.0%、1.5%的NaCl溶液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不同小黑麦品种种子发芽受盐胁迫抑制的程度不同.时丽冉〔15〕等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三叶期小黑麦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定供试小黑麦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等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得出,耐盐性强的品种为NTH1048和NTH1887,劲松49、黔中3号、中新830属于盐敏感品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小黑麦的耐盐性受其遗传基因的控制.麦类作物苗期生长是其由异养过渡到自养的敏感时期,因此该时期麦类作物的耐盐性对麦类作物后期的生长发育及最终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耐盐能力较强的小黑麦在即使受到盐碱胁迫,其也会表现出较为优良的农艺性状,比如植株偏高、小穗较长、籽粒饱满等〔22〕.时丽冉〔23〕等研究表明小黑麦经NaCl溶液处理,其幼苗的生物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浓度50 mmol L-1NaCl处理使小黑麦各品种的苗高、根长、鲜重稍有增加或基本与对照相同.随NaCl浓度的递增,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加强,苗高和根长减小,幼苗鲜重逐渐降低,并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植物主要依靠自身的渗透调节及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精细的去除、中和及捕获活性氧的氧化防御体系,来提高自身耐盐能力.其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加与各种渗透调节物质的主动积累是分不开的,其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蛋白质以及甜菜碱等渗透调节能力的维持起主要作用.而抗氧化防御系统则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的抗氧化剂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是植物清除活性氧的主要抗氧化酶类,活性氧清除酶类可以清除活性氧,尽可能地减少活性氧的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保护膜系统的稳定性〔24〕.时丽冉〔15〕等对不同基因型小黑麦耐盐性研究发现,当NaCl浓度小于50 mmol·L-1时供试小黑麦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当NaCl的其他浓度下上述渗透调节物质均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呈现先生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李焰焰〔25〕等利用5-磺基水杨酸、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处理,发现适当浓度的两种酚酸均能提高小黑麦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浓度增高则抑制种子萌发.适当浓度的两种酚酸还能降低幼苗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周琳〔19〕等研究发现NaCl处理对3种小麦的H+-ATP酶活性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2 小黑麦耐旱性研究干旱对牧草造成的损失在所有的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仅次于生物胁迫病虫害造成的损失〔26〕.而作物受到干旱胁迫过程中,其首先是农艺性状发生改变,例如牧草产量、叶片含水量、根系特征等均会发生相应变化〔27〕.在小黑麦干旱胁迫研究过程中,干旱胁迫对小黑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也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李春艳〔28,29〕等通过设置干旱和适水(滴灌)两种条件对小黑麦的分蘖数、株高、单株干重、小区产量等进行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黑麦的产量、单株干重等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种春性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系)在水培与模拟干旱2种条件下芽期主要性状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各指标变化值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依次为:根冠比、芽鞘最大值、最大胚根长、芽鞘存活率、根数.孙黛珍〔30〕等通过采用盆栽对灌浆期六倍体小黑麦控水模拟干旱,分析干旱对各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灌浆期水分胁迫下所有品种都表现出株高降低,穗长变短,单株粒重、千粒重下降,每穗总小穗数、主茎穗粒数减少,而且与对照之间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王曙光〔31〕、焦文英〔32〕等利用20%PEG-6000(-0.975MPa)为渗透介质室内模拟干旱,分析六倍体小黑麦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根长、根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小黑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根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缩短,同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渗透条件物质和酶的调节功能是植物抵御和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干旱胁迫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王金玲〔33,34〕等通过30%PEG-6000渗透液模拟干旱环境对小黑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小黑麦的抗旱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复水后上升,再胁迫后又下降;脯氨酸含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呈相反趋势.同时叶片中也诱导出了新蛋白带,兵器胁迫时间的不同其产生新蛋白的数量也不同.干旱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来实现.魏亦农〔35〕等通过测定旗叶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发现随干旱胁迫的加剧,PSⅡ活性下降;而初始荧光(F0)和非化学猝灭(qN)则有所上升.魏亦农〔36〕对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系小黑麦抽穗期旗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的研究,发现不同品系光合日变化基本呈现双峰型,在干旱时旗叶光合明显下降.同时绿叶面积和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 小黑麦饲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小黑麦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马、牛、羊等家畜喜食,可青刈、割制干草、青贮和放牧利用.佟桂芝〔37〕等对小黑麦籽粒营养价值分析,得出籽粒中平均含蛋白质4.61%、粗脂肪2.24%、粗纤维33.46%、无氮浸出物42.5%、粗灰分6.02%、钙 0.37%、磷 0.1%.小黑麦叶片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5-19%,含有10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含量均衡.在其含有的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高达0.41%-0.49%.孙敏〔38〕等发现饲用小黑麦茎叶多汁,含糖量高,经测试,平均含糖11-12垂度.分蘖期植株茎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4%-27%,赖氨酸含量为0.6% 左右;扬花后7-10天蛋白质含量15% 以上,赖氨酸含量可达0.5%,小黑麦青贮除胱氨酸低于饲用大麦外,其余16种氨基酸均高于大麦,总量达到6.67%,比大麦提高17.2%.另据中国农科院作物所5次对307个小黑麦品种进行测定,小黑麦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6.2%,均高于小麦12% 左右.虽然小黑麦是一种优质、高产的饲用牧草,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如何提高小黑麦的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仍然是重点内容之一.氮素作为禾本科牧草敏感元素,对禾本科植物的产量、营养物质等具有重要影响.董召荣〔4,5〕,朱玉国〔39〕,李焰焰〔40〕等对不同刈割期小黑麦中饲237进行氮肥处理,发现氮素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小黑麦产量,可显著改善刈割后的再生性,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二茬鲜草、干草产量,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并能够提高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李晶〔18,41〕等设置不同氮肥水平和栽培密度,对小黑麦分蘖成穗及产量构成进行研究.得出对于分蘖能力较高的东农 5305应适当降低基本苗,少施氮肥也可实现高产.李陶〔42〕等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对小黑麦东农96026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发现群体大小、氮素水平对子粒品质性状及品质均产生较大影响,种植密度为450万株 hm-2、施氮水平为150kg hm-2时产量结构比较协调,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田灵芝〔43〕等对刈割-追氮处理条件下小黑麦抽穗后的相关光合指标的研究,得出施加氮肥能够提高抽穗后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净光合速率(Pn)高峰出现的时间均在抽穗后18 d左右.李焰焰〔44〕等研究了不同的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小黑麦中饲237光合特性的影响.发现氮肥能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和花后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鲜草产量.吉彪〔45〕等对不同施氮水平小黑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发现小黑麦旗叶最大荧光产量Fm开花后呈M形曲线变化趋势,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旗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施氮处理旗叶非光化学淬灭qN低于对照处理;旗叶光化学淬灭qP呈单峰曲线变化,且施氮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刈割作为牧草的重要利用方式,其在小黑麦的利用过程中对产量和营养价值有重要的影响.李焰焰〔46〕等对小黑麦刈割试验发现,在皖北地区能够刈割1-2次,在配合适量追肥,刈割后不影响再生草的草产量和籽粒产量.李晶〔3〕等对不同密度条件下小黑麦进行刈割,发现早期刈割,再生草能够达到正常株高,分蘖期刈割密度为600万株hm-2时获得较高饲用产量.该试验也表明在黑龙江地区小黑麦可以刈割,并以早期刈割为佳.生育期也是影响小黑麦营养物质含量重要因素.李诚〔10,47〕等小黑麦营养物质含量和小黑麦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小黑麦扬花7-15d为刈割最佳时期.这时刈割小黑麦的产量、营养物质含量最高.此外品种也是影响小黑麦产量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孙建勇〔48〕,王瑞清〔49〕,张凤云〔50〕,朱新开〔51〕等研究均表明品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4 小黑麦的种质与育种特性前人在小黑麦的种质资源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便有小黑麦方面的相关报道,当时主要集中在组织培养方面,特别是花粉培养.如孙敬三〔52〕等对小黑麦花药培养方面的研究.唐选明〔53〕等利用小黑麦单倍体性胚性愈伤组织,获得了再生绿苗.魏凌基〔54〕等利用小黑麦植株穗粒体培养技术,对不同浓度蔗糖浓度对穗粒形成影响的研究,发现蔗糖浓度低于4% 时,随着蔗糖浓度的上升,其穗结实率增加.柴守玺〔55〕等用赤霉菌处理不同小黑麦品种(系)的愈伤组织,发现赤霉菌含毒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孙娜〔56〕,曹禹〔57〕等对基因型和培养基以及激素和碳源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冬性小黑麦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部分春性小黑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激素和碳源的调整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同时研究者对小黑麦的遗传性状等相关内容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其中舒焕麟〔58〕等利用射线诱导方法对小黑麦株高遗传性及染色体组成进行了研究.王瑞清〔59,60〕等,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分别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及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王白羽〔61〕等对六倍体小黑麦耐盐相关基因克隆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并探索其应用效果.周福平〔62〕等利用RAPD标记对小黑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樊存虎〔63〕等对普通小麦品种间及与六倍体小黑麦种间杂种F1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陈华华〔64〕等采用CIMMYT小黑麦与小麦杂交培育出高穗整齐度实心矮秆种质.王瑞清〔65〕等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农艺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小黑麦15个F1、F2代组合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表现.舒焕麟〔66〕等对60Coγ射线诱导的小黑麦半矮秆突变品系CA577平均株高变异、株高遗传性及其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魏亦农〔67〕就6个不同基因型小黑麦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黑麦其光合速率、Fo、Fm、Fv/Fm均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光合特性参数差异不同.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孙元枢.中国小黑麦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孔广超,曹连莆,艾尼瓦尔,等.高产优质饲草型小黑麦新小黑麦2号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05,24(11):72-73.〔3〕李晶,杨猛,庄文峰,等.刈割对不同密度小黑麦东农5305产量及再生营养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9,1:73-78.〔4〕董召荣,李焰焰,朱玉国,等.前茬施氮对皖草2号草产量影响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7,20(6):27-33.〔5〕董召荣,田灵芝,赵波,等.小黑麦牧草产量与品质对施氮的响应〔J〕.草业科学,2008,25(5):64-68.〔6〕李焰焰,张桂芳,张晓涛,等.饲用小黑麦在皖西北地区的引种及生产性能〔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152-154.〔7〕段禳全,杜银川,王凤山.通渭县小黑麦与黑麦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7,(8):26-28.〔8〕李晶,祖伟,吉彪,等.氮用量对小黑麦东农96026群体生长及饲用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141-144.〔9〕谢楠,赵海明,刘贵波,等.河北低平原区饲用黑麦、小黑麦的引种筛选试验〔J〕.华北农学报,2006,21(增刊):77-80.〔10〕李诚,王亚利,艾尼瓦尔,等.饲草型小黑麦不同生育期纤维含量变化动态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83):86-90.〔11〕刘芳,李向林,白静仁,等.川西南农区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6,14(2):147-152.〔12〕孙建勇,赵琦,朱新开,等.不同类型小黑麦生物产量的形成特性研究〔J〕.大麦谷类科学,2006,(4):25-29.〔13〕胡伟,单娜娜,钟新才.耐盐牧草生物修复盐渍化耕地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48-151.〔14〕Levitt,J.Response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0.300-590.〔15〕时丽冉,郭晓丽,白丽荣,等.不同基因型小黑麦苗期耐盐性的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500-503.〔16〕Kumar A,Bahadur B,Sharma B K.Influence of salts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Hordeum vulgare L〔J〕.Annals Arid Zone,1988,27:65-66.〔17〕Sharma S.Yamdagni R.Salt tolerance studies in winter garden annuals.Effects of salinity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seedlings〔J〕.Res Dev Rep,1989,6:107-111.〔18〕黄婷,崔文鹤,解山,等.盐分胁迫对小黑麦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性状的影响〔J〕.种子,2010,29(4):9-12.〔19〕周琳,牛明功,陈龙.盐胁迫对黑麦、硬粒小麦和小黑麦发芽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8-11.〔20〕时丽冉,吕亚慈,刘贵波,等.不同小黑麦品种萌发期抗盐性的比较〔J〕.种子,2008,27(10):101-105.〔21〕马雅琴,翁跃进.春小麦品种耐盐性鉴定评价〔J〕.作物学报,2005,31(1):58-64.〔22〕庄巧生,杜振华.中国小麦育种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87-293.〔23〕时丽冉,崔兴国,朱云霞.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黑麦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4):61-65.〔24〕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李焰焰,聂传朋,董召荣.盐胁迫下5-磺基水杨酸、水杨酸对小黑麦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J〕.种子,2005,24(1):8-12.〔26〕李世雄,王彦荣,孙建华.中国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J〕.草业学报,2003,12(1):23-29.〔27〕韩德梁,王彦荣.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适应性的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5,14(6):7-14. 〔28〕李春艳,李诚,艾尼瓦尔,等.春性饲草型小黑麦抗旱性的综合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6):1080-1085.〔29〕李春艳,李诚,艾尼瓦尔,等.春性饲草型小黑麦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确立〔J〕.种子,2009,28(3):67-71.〔30〕孙黛珍,周福平,王曙光,等.六倍体小黑麦灌浆期抗旱性分析〔J〕.农艺科学,2007,23(7):236-241.〔31〕王曙光,孙黛珍,周福平,等.六倍体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性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403-1408.〔32〕焦文英,王曙光,孙黛珍.六倍体小黑麦品种资源的抗旱性聚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3):283-287.〔33〕王金玲,董心久,田成军,等.水分胁迫对小黑麦生理生化特性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137-139.〔34〕王金玲,周洪华,董心久,等.水分胁迫下小黑麦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基因表达差异〔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4):275-277.〔35〕魏亦农,孔广超,曹连莆.干旱胁迫对春小麦与小黑麦光合特性影响的比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134-137.〔36〕魏亦农.水分胁迫对小黑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种子,2004,23(8):30-32.〔37〕马野,魏念春,等.小黑麦的饲用价值〔J〕.黑龙江畜牧科技,2000,15(2):194-196. 〔38〕孙敏,郭媛.小黑麦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利用前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3(3):201-205.〔39〕朱玉国,董召荣,陈程,等.追氮量对小黑麦再生草生长和草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4):547-550.〔40〕李焰焰,聂传朋,董召荣.氮肥对小黑麦中饲237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种子,2006,25(7):41-44.〔41〕李晶,吉彪,陈龙涛,等.密度与氮素水平对小黑麦群体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6):7-10.〔42〕李陶,魏.群体大小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子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2):33-36.〔43〕田灵芝,董召荣,沈洁,等.刈割—追氮对小黑麦抽穗后光合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1):72-75.〔44〕李焰焰,聂传朋,董召荣.氮肥对小黑麦中饲237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6,(3):67-71.〔45〕吉彪,李晶,商文楠.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3):50-54.〔46〕李焰焰,张桂芳,张晓涛,等.刈割对皖北地区饲用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种子,2010,29(4):75-78.〔47〕李诚,艾尼瓦尔·哈德尔,孔广超,等.不同饲用小黑麦品种在新疆的最佳收草期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406-410.〔48〕孙建勇,赵琦,朱新开,等.不同类型小黑麦生物产量的形成特性研究〔J〕.大麦谷类科学,2006,(4):25-29.〔49〕王瑞清,曹连莆,闫志顺,等.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J〕.种子,2007,26(6):60-63.〔50〕张凤云,成雪峰.河西地区小黑麦生物产量稳定性分析〔J〕.杂粮作物,2007,27(2):91-94. 〔51〕朱新开,孙建勇,郭文善,等.不同类型小黑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特性研究〔J〕.大麦谷类科学,2010,(3):1-7.〔52〕孙敬三, 朱至清,Tigersted PMA. 小黑麦花药培养的研究〔J〕.遗传学报,1979,6(1):4. 〔53〕唐选明,郑企成.小黑麦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J〕.核农学通报,1991,12(6):257-259. 〔54〕魏凌基,孔广超,艾尼瓦尔.蔗糖对小黑麦离体培养穗粒的调节作用〔J〕.种子,2003(2):9-10 〔55〕柴守玺,Kleijer Gert.赤霉素含毒素代谢物对小黑麦愈伤组织和胚芽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1,10(1):78-85.〔56〕孙娜,石培春,魏凌基,等.冬春性小黑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1):1-5.〔57〕曹禹,李鹏飞,甘玲玉,等.冬性小黑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和培养基效应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83):97-100.〔58〕舒焕麟,任正隆.几个六倍体小黑麦高产品系的细胞学稳定性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4(3):335-338.〔59〕王瑞清,闫志顺,李诚,等.小黑麦种子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41-44.〔60〕王瑞清,曹连莆,闫志顺,等.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28-432.〔61〕王白羽,任丽彤,曹连莆,等.六倍体小黑麦耐盐相关基因cDNA-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401-406.〔62〕周福平,孙黛珍,王曙光,等.六倍体小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J〕.北农学报,2006,21(6):33-36.〔63〕樊存虎,王曙光,孙黛珍,等.普通小麦品种间以及与六倍体小黑麦种间杂种F1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137-139.〔64〕陈华华,李俊,胡晓蓉,等.实秆小麦86-741遗传背景的SSR标记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2):249-252.〔65〕王瑞清,曹连莆,李诚,等.小黑麦F1、F2产量性状的遗传率和群体杂种优势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6):956-959.〔66〕舒焕麟,任正隆,杨足君,等.小黑麦半矮秆突变品系CA577的诱导及其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8):879-882.〔67〕魏亦农.小黑麦不同基因型光合特性的比较〔J〕.种子,2004,23(9):39-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下, 分别对其抗旱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进行测定 , 并利用 m N R A差异显示 方法分析 小黑麦幼苗 叶
片 基 因表 达 差 异 , 果 表 明 : 着 胁 迫 时 间 的 延 长 。 片 相 对 含 水 量 呈 下降 趋 势 , 水 后 上 升 。 胁 迫 下 降 ; 结 随 叶 复 再 而 脯 氨 酸 的 含 量 变化 则 与 叶 片相 对 含 水 量 呈 相 反 趋 势 变 化 ; 黑 麦 幼 苗 叶 片 基 因 表 达 存 在 数 量 水 平 和 质 量 水 小
Dil r n e f Trtc l n e a e t e s fe e c s o iia e u d r W t r S r s f
WA' J —lg I i i ,Z  ̄ n n H n —ha D n i —j ,WE n — i o g u , o Xn i g u Ii j l g ( o ee f goo y S / o eU /mt, h h t 30 3 C i C lg A r m 。 h ht n e / S / o e82 0 。 hn l o n h z z y h z a)
c ntnts o a pp st tn e c a an t RW C ; e pa tr f g n x eso d fe sg i c nt n o e h w n o o ie e d n y g i s Th te n o e e e prs i n i r i n f a l I s l y
w t n n( WC) n rl ew r e r i dr pcvl adte ie ne eeep si el f a r ot tR ec e adp i , e dt mn set e f r cs ngn r s ni sd i o a n e e e e i yn h d e i xe o n e n g
中 图分 类 号 :5243 4 81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0 —43 (06 0 —07 —0 1 1 3020 )4 25 3 0
Ph so o ia n o h mi a a a t rsis a d Ge e Ex e so y i l g c la d Bi c e c lCh r c e itc n n pr s i n
s e l g o r t ae . oh q a t aie a d q ai t e df rn e r 0 n 1 u n i t e d f r n e h w e d i f ti c l B t u i t u l i i e c s we fu d. me q a t i i e e c s s o n i n t v n a t v fe e a t v f
维普资讯
新疆 农 业科 学 2 0 ,3 4 :7 —27 0 6 4 ( )2 5 7 X n agA r u ua S i cs i i gi l r c ne jn ct l e

水 分 胁 迫下 小 黑 麦 的生理 生化特 性 和 基 因表 达 差 异
王金 玲 , 洪 华 , 心 久 , 凌 基 周 董 魏
( 河子 大学 农 学院 , 疆 石 河 子 石 新 820 ) 303

要: 为探 讨 小 黑 麦 抗 旱 的 生 理特 性 及 分 子 机 理 , 用 小 黑 麦 H 1 , 3 %P G一60 选 0 —4 在 0 E 0 0室 内模 拟 干 旱 条
平的差异。量的表达差 异表现为随着胁迫的加强表现 为增强或减弱 ; 质的表达差异表现为有新带的产生或消
失。此外 , 影响 m N 对 R A差 异 显 示 技 术 的 一些 因素 也 作 了讨 论 。
关键 词 : 黑 麦 ;WC 脯氨 酸 ; R A差 异 显 示 ; 因 表达 小 R ; m N 基
tiia e b sn rt l y u i mRNA i e n ild s lywe n lz d. e rs l n ia e t t RW C e c n ln t c g d f r ta ip a r a ay e Th e ut i d c td ha fe e s d e d ao g wih s
g n v rx rs in。u d r x rs in ao t  ̄es r ifre;I q ai tv dfe n e SKW p e rn e o e e o e e p so e n e p so ln e e g h s s n oc " e he u lt ie i r c s I2 a p a a c r a e '1 d s p e rn e o e b l. sd s s v r lfcos a o tDD —P ia p a a c fn w etBe ie - e ea a tr b u CR r lo d s u s . we e as ic s e d Ke r s:rtc l RW C; r l e; y wo d ti ae; i p i mRNA i e n ild s ly; e e e p sin a n d f r ta ip a g n x r so fe e
e t n in o i e sr s , s nd fe e y r to ,a d dec n a tr m o e sr s bu ha e o r ln x e so f tm te s a c e a tr r h d a i n n s e d fe r t es; t c ng f p oi e
Ab ta t I r e o su y t h soo ia po et n he moe ua c a i f do h rssa c n sr c :n o d r t td he p y ilgc l r p r a d t lc lr me h n s o r n te itn e i y m g ti c l , n e 0% P rt ae u d r3 i EG 一6 0 i lt n do g tc n i o tiia eH01—4 wa ee td, n iao e frlt e 0 0 smua i r u h o d t n,rt l o i c ss lce i dc trla eai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